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和湖广省的地图。康熙五十六年(1717)返回京城,全部分图由杜德美
整理成全图。各省分图测绘完毕后,康熙又遣曾在蒙养斋从传教士学习数
学与测量的喇嘛二人赴西宁、拉萨等地,测绘西藏及附近地区地图,图成,
交雷孝思、杜德美重新审定。得自朝鲜宫中的朝鲜地图亦由雷、杜、费诸
教士加以审核,制成新图,最后绘成包括长城内15 省、东北地区、哈密地
区和西藏等地区的地图——《皇舆全览图》。
《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一部有文献可证的实测地图,它采用的是正
弦曲线等面积伪圆柱投影(即“桑逊投影”),比例尺为1:140 万。图成
后曾被刻成铜版印刷,铜版今存。后来的《雍正十排图》和《乾隆十三排
图》均是在此基础上增绘而成的。它们一直影响到清末民国初年的地图绘
制。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就曾利用过康熙时测量的数据和这
部图。《皇舆全览图》的底图在绘成后不久就被传教士寄往欧洲,法国皇
家首席地理学家J。B。B。唐维尔(d’Anville)曾根据这些图绘成《中国新
图册》(NouvelAtlas de la China)在巴黎出版二次,在荷兰海牙出版一
次,又收入J。B。杜赫德(duHalde)的《中华帝国和蒙古地理、历史、编
年史、政治与自然状况的概述》'1'一书中,成为当时及多年内欧洲出版的
最好的中国地图集,并被广泛引用。
雷孝思在《皇舆全览图》测绘工作中的贡献除了具体测绘大部分地区
地图外,更主要的有三点:
1.参与制定测绘工作中统一的尺度和规划
雷孝思在给教会的信中说:“我们决心一切重新做起,在将要采用的
方法和选择的观测点上,把以前的所有成果仅仅作为指南,我们要使所做
的一切都使用统一的尺度和统一的规划。”'2'测量尺度是由康熙制定的,
但是换算标准则是由雷孝思等人定出。雷又说:“托马斯神甫(PereThomas)在使用此尺时发现:1 度正好等于200 里,每里为180 丈,每丈
为10 尺。根据巴黎科学院的测试,每度的二十分之一合2853 特瓦斯
(Toise),而1 特瓦斯等于6 夏特来尺(Pied du Ch■telet),这正好
等于中国的1800 丈,或10 里。根据上述尺度计算,1 度等于我们的20 长
里(grandelieüe)'或叫海里(Lieüemarine)',也即等于中国的200 里。”
'2'另外据研究:绘制地图之前已经做好了投影、比例尺、分幅等方面的规
定,这样才使分地测绘的地图在送回京城后能顺利地拼接。
2.直接使用西方的天文大地和三角测量方法
明末西方天文大地测量方法传入中国后,徐光启等人曾利用部分方法
测定过少量地区的纬度。但是在这以后大规模地同时并用天文大地测量和
三角测量两类方法,雷孝思等人还是头一次。雷孝思说:“我们亲自进行
了一些月食观测”'2',“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正规地理测绘中,首
次运用三角测量法确定若干城市间的距离,然后以在远离北京的地点进行
日食观测的结果加以比较,我们遵循着最可靠也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
'2'所使用的方法属于天文大地类有日食法、月食法、木卫食法等。雷孝思
在山东莱州府、诸城县、江南省江宁府、浙江省宁波府等地进行过天文大
地测量,以定经度。
3.发现地球为扁球体的证据
雷孝思说:“当我们于1710 年从齐齐哈尔返回时,如前所述曾由北向
南在纬度47 度至41 度之间的平原上测定了每度间的距离,雷孝思神甫和
杜德美神甫发现,无论他们在测量中如何小心翼翼,各度之间总有差
距,。。至此,传教士们认为每度经线长度肯定是不等的,尽管几何学家
还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仅有一些设想地球是扁球体的人作过推测。”'2'
是雷孝思和杜德美等发现了“地球是扁球体”这一现象。由于雷孝思等人
认为“如果不继续对更多的纬度间作精确无误的观测,就改变地球的数据
是轻率的”,故此,他们“还是决定把所有的大圆,即各地的子午圈部作
为是每度相等的,以便与普遍接受的地球是正圆球的观点相一致,而把这
个问题的解决留给那些时间从容、机会适当的人。”'2'
雍正初年,雷孝思和费隐又曾奉命测绘陕西一些地区。另外,苏熙业
(E。Souciet)在《对印度与中国数学、天文、地理、历史、物理之研究》
(Observations mathématiques,astronomiques,geo-graphiques,。。
chronologiques,et physiques,tirées des ancienslivres Chinoise ou
faites nouvellement aux lndes et alaChine,parlesperesde la
conpagnieJesuitesredigeesetpublieesparle pere
E。Soucietdelamemecempagnie,1729,Paris)卷1 中写道:“雷孝思神甫
曾寄回法国一幅关于中国与黑海之间各国的地图。这幅图乃是根据鞑靼人
和清廷宫员的报告绘成的,。。由雷孝思神甫寄来的地图是从宫廷中得到
的。。”'5',由此表明,雷孝思还关心中亚地区的地图绘制。雷孝思为中
国的测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雷孝思曾译《易经》为拉丁文,称为“中国最古之书”。1834 年由Mohl
印行。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存有拉丁文抄本(编号为17240),书名为《易
经注释第一部分评论》。
文献
'1'J.B.DuHalde:Descriptiorgeographique,historique,
chronologique,politique 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M。DCC。XXXV,Paris。
'2'J。B。杜赫德著,葛剑雄译:测绘中国地图纪事,见《历史地理》第
2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汪前进:康熙铜板《皇舆全览图》投影种类新探,自然科学史研究,
10(1991),2,第186—194 页。
'4'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华书局,1988。
'5'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华书局,1949。
'6'J.F.巴德利著,吴持哲等译:俄国·蒙古·中国,商务印书馆,
1981。
巴多明
韩琦
巴多明(DominiqueParrenin)法国传教士。1665 年生于法国杜城;
1741 年卒于中国北京。医学。
1687 年,白晋(J。Bouvet)、张诚(J。F。Gerbillon)等法国耶稣会
士来到中国后,由于他们富有科学素养,又精通满、汉文字,康熙帝对他
们非常欣赏,于是派白晋返回欧洲,增邀教士来华。1698 年,白晋与10
名耶稣会士抵华,巴多明就是其中的一位。
巴多明凭借其语言天赋、外交才能与广泛的科学知识,博得了康熙的
青睐,得以常侍御侧,因而有机会向康熙献策。如清初进行的全国大地测
量即由他提议,这件事在今天看来仍是一项了不起的大工程。巴多明曾担
任教廷、葡萄牙和俄国使臣的翻译,又在宫中教授拉丁文,培养外交人才。
康熙出于对西洋科学的兴趣,曾请张诚、白晋等人在宫中教授几何学
知识,白晋还翻译了西方解剖学著作,但没有完成,后由巴多明继续。他
根据的底本是法国著名外科医生P。迪奥尼(Dionis)的《人体解剖学》(L’。。
Anatomie del’hommesuivantla circula-tion du sang et les nouvelles
découvertes,1690),其中的插图则取自 T。巴托兰(Bartholin)的《解
剖学》(Anatomequartumre-novata,1677),后者北堂图书馆藏。此书
用满文译成,共分8 卷,巴多明用五年功夫才完成。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图
书馆与法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均存有此书满文译本的稿本。在巴多明之
前,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邓玉函(J。Terrenz)曾译《泰西人身说概》,这
些解剖学书在中国均未引起足够重视。巴多明所译《人体解剖学》也秘置
宫中,没有刊本闻世,因此外界鲜有知之者。
1722 年,康熙去世。次年,雍正禁教,耶稣会士在华的传教活动受到
了很大限制,这使巴多明有更多的时间对中国文化作深入地研究。从1723
年起,他与法国科学院、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通信频繁,他的许多信件被
发表在法国科学院的有关刊物上,并在法国科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巴多明的科学活动,主要表现于对中国医学的研究。他认为,在《内
经》时代,中国人已认识了血液循环的原理,他的看法引起了一些法国人
的兴趣。巴多明认为,中医理论不够完善,但在实践中却较为有效。他对
中国的本草学也进行了研究,并研读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723 年,
巴多明在写给法国科学院的信中报告了大黄、冬虫夏草、三七、阿胶等中
药的药性。其中冬虫夏草是法国科学家最感兴趣的,1726 年,有人专门对
这种中国特产的药物进行了研究。巴多明对冬虫夏草的记载与法国人的研
究,都早于中国医书,故弥足珍贵。后来在J。B。杜赫德(duHalde)的《中
华大帝国志》(1735)中也收录了上述中药,显然是根据巴多明的通信编
写的。巴多明还就法国医界感兴趣的中国性病的起源、命名、特征及治疗
方法作了研究,被收入J。阿斯特吕克(Astruc)的一本关于性病的书中。
阿斯特吕克的结论中包括了巴多明提供的信息:中国在15 世纪已认识梅
毒;性病的症状及控制方法;性病的预防方法,包括含汞治疗法。
巴多明的通信内容,包括中国医学、历史、年代学等方面,不但引起
了法国科学家的兴趣,甚至连F。M。A。de 伏尔泰(Volta-ire)这样的大思
想家也从中汲取了有用的素材。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曾这样
评论巴多明:“皇上留在身边的几名教士中,有位名叫巴多明的神父。这
位教士我曾备加赞扬。他素以学识渊博、练达世故著称,汉、满两种语言
都说得很好。此人不仅作为通译,而且作为高明的数学家,都为皇上所不
可缺少。正是他主要因对我国一位优秀哲学家就中国科学提出的若干学术
疑难,作出周全审慎、颇富教益的答复,而闻名我国。”杜赫德《中华大
帝国志》也吸收了巴多明的不少成果。他的通信丰富了西方特别是法国科
学家对中医的认识。
1728—1740 年间,巴多明与法国科学院D。德梅朗(deMairan)通信频
繁,在一系列信件中,探讨了有关中国历史、文化与科学的问题,现存的
一些信件,已足以显示他学识之渊博。1730 年8 月,在给德梅朗的信中,
专门讨论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认为对有专长的人才不够重视,缺少竞
争,没有促使科学进步的远见,科举制只是一条追求荣华富贵之路,这些
都是导致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他认为,要使科学兴旺发达,需要几代
皇帝的支持。巴多明是西方较详细讨论中国科学落后原因的第一人。
文献
原始文献
'1'Lettresédifiantesetcurieuses,1819,Tom。10,Paris。
'2'I。&J。L。Vissiéreed。,Lettresédifiantes,
etcurieusesdeChinepar…desmissionairesjésuites(1702—1776),
Paris。1979。
研究文献
'3'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巴多明传(中册),中华书局,1988。
'4'L。Pfister:Noticesbiographiquesetbibliographiques,
surlesJésuitesdel’AnciennemissiondeChine,1552—1773,Chang-Hai,
1932。
'5'J。B。duHalde:AdescriptionoftheempireofChinaandChinese-
Tartary,London,Vol。1,1738;Vol。2;1741。
'6'Histoiredel’
Academiedessciencesaveclesmémoiresdemathmmémati-queet
physique,1726,pp。302—305。
'7'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1982。
'8'YvonneGrover:LacorrespondancescientifiqueduP。DominiquePa
-rrenin(1665—1741),见
ActesduColloqueInternationaldeSinologie,1980。
'9'DortousdeMairan:LettresauR。P。Parrenin,1770。
'10'T。Kue-hingYoung:FrenchjesuitsandtheManchuanatomy’
howChinamissedtheVesalianRevolution,
CanadianMedicalAssoctationJournal,CXI(September21,1974),pp。565
—568。
杜德美
韩琦
杜德美(Pierre Jartoux)法国传教士。 1668 年生于法国昂布兰;
1720 年卒于中国北京。数学、植物学、地理学。
杜德美19 岁入耶稣会,对数学极感兴趣。他不仅精于数学,对力学、
天文学也非常娴熟。继白晋(J。Bouvet)、张诚(J。F。Gerbillon)等首批
法国传教士之后,于1701 年来华。那时,传教士正大有用武之地,杜德美
恰逢其时。起初,他给一个皇子(康熙之子)讲解数学,在蒙养斋传授数
学的西士中,亦有杜德美之名。由于杜德美表现出色,深得康熙帝的赏识。
继明末编纂《崇祯历书》之后,1708 年,又开始了一项规模更大、在
科学上成绩也更卓著的伟业,那就是康熙年间全国范围内的大地测量,杜
德美与雷孝思(J。B。Régis)、白晋受命主持了这项工作。杜德美被派往测
量辽东、北直隶一带长城的经纬点;后来又与费隐(X。Fridelli)、山遥
瞻(G。Bonjour)出长城直至哈密府的治所哈密,测量那一带的广大区域,
1712 年1 月返回北京。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就留在北京。各省地图的拼
接,赖杜德美集大成,1718 年全图告成。他曾向康熙建议,测量通过北京
的子午线的长度。康熙年间,欧洲尚未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测量。雷孝思与
杜德美已发现不同纬度之间其经线长度上下不同,事实上证实了地球为扁
圆形,这是地理学上的一大贡献。不久,法国地理学家J。B。B。唐维尔(d’Anville)根据耶稣会士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制作了一套更完善的中国地
图,杜赫德(J。B。duHalde)《中华大帝国志》(1735)中的地图也吸收了
耶稣会士的成果,这套地图直至19 世纪末,在西方仍是有关中国地图的杰
作。
在植物学方面,杜德美最为详细地描绘了人参的形态、药性、生长环
境、分布区域,这是根据他在长白山一带进行大地测量时亲眼所见写成的,
故远比17 世纪耶稣会士的记述准确。他还服用过人参,认为很有疗效。1711
年,他把记述人参的信发往法国,被收入《耶稣会士通信集》,1713 年又
被转载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引起了欧洲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这封信的价值不仅在于描述的科学性,而且他由此推断,中国可能不
一定是人参的唯一产地,和长白山地理纬度相近、环境相似的加拿大魁北
克一带可能也出产人参。事隔4 年,这一推断竟然得到了证实,而且西洋
参的发现地正好在魁北克,发现者J。F。拉菲托(Lafitau)是在读了杜德
美的信后受到启发的。因此,杜德美在发现西洋参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
在数学方面,杜德美传入了I。牛顿(Newton)与J。格雷戈里(Gregory)
的三个无穷级数公式,这是西方数学中较新的成果。梅■成把杜德美的方
法译入《赤水遗珍》中,作为《梅氏丛书辑要》的附录,称为“求周径密
率捷法”和“求弦矢捷法”。这为计算圆周率和三角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