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梁朝伟画传-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秋,今年秋,世上人家乐复忧,日月依旧悠悠。 今日休,明日休, 十载春光一转头,人生似那浪遏飞舟 F冲浪的人生永远在高潮和低谷间 梁朝伟是个很悲观的人,面对这个世界,他往往很自卑,看别人的时候,总是觉得,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比自己生活得好。就连他卖报的时候,推销冰箱空调的时候,人家做着同样的事,他也觉得人家是开心的,而自己是忧郁而痛苦的。 然后,他开始演戏了,这个职业让他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快乐,因为演戏时,他做的是别人,而不是做自己。他完全可以将那个自卑而又令他不快的自己扔掉,开开心心痛痛快快地做一回别人。 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演了好多年以后,他开始发现,其实演戏也同样不可能逃离自我。他说:“其实一样是自己,说出的话是我自己的话,流下的泪也是我自己的泪。” 林燕妮说,在香港影视圈,梁朝伟是一个异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事业的高峰和低潮之间徘徊,可梁朝伟似乎从来没有过低潮。他的演艺事业,一直都处于浪尖之上。 这种说法,实在是一种误解,梁朝伟显然是有低潮的。只不过,他的低潮,在他的心灵深处,而不是观众所能见到的影视剧里。他整个演艺生涯中,最大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低潮,在遇到王家卫之后逆转了。他也因此开始意识到,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任何积极的东西,也往往会有消极的一面,而任何消极的因素,也都会有它积极的意义。这种积极和消极对个人的影响,不在乎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在于个人的取舍。从消极的事物中,你取了积极的意义,那它一定可以对你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般的演员都害怕失败,梁朝伟不怕。他说:“要是不让我失败,下回我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一定要谨记着。要是我曾经做得好过,下回这优点自然还会存在。不过,不要整天只记着自己的优点,不然会渐渐自大和骄傲。” 关于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冲浪。 冲浪是梁朝伟喜爱的运动之一。他尤其喜欢在台风到来之前去海里滑水。他说,那时比任何时候感觉都好,因为海在那时显得极为特别,整个海都是静的,静得让人怀疑那是不是真的海。他喜欢这种静,也喜欢享受这种静,这让他体验到了一种人生的哲学。 当他向前冲的时候,前面的浪头,看上去高不可攀,似乎随时都会将他吞噬。如果他害怕,那么,浪就会变得异常强大,就真的会将他淹没。人毕竟有一种向上的欲望和冲劲,总会想,冲上去再说。于是,真的冲上去了,这时便会想,其实也没什么嘛,浪头并不如当初想象的那么吓人,并不那么强大。到了浪尖之上,你又会有一种新的体验,你不可能永远站在这个顶端,你一定得下来,你想站在这个顶端不动,就会被浪卷走。你只有从顶端下来,才能冲向更高的那个浪尖。 海是无言的,哲学只在人的感悟之中。 此后,王家卫给梁朝伟送来了《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乍一听这片名,立即就觉得很王家卫了。重庆有森林吗?大家通常知道的是,重庆有山,那里是山城,重庆有江,那里嘉陵江和长江汇流,却不知道重庆有森林。最绝的是,任何一个人,最初看到这个片名,便会以为与重庆有关,事实上,从头至尾,整部影片与重庆一丝关联都没有。有影评人去为王家卫找原因,说是当初他4岁的时候,举家由上海迁往香港,住在一家叫重庆旅馆的地方。整个故事,就是他童年记忆的延伸。 影片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尚且无法完全弄清王家卫到底想表现什么。当初,梁朝伟他们拍这部戏的时候,就更加不明白了。 王家卫或许就是要达到这种效果,演员真的明白了,这戏还能拍下去?
第七部分:人生是一种感悟海有时也是无声无息(2)…(图)
影片完成后,演员们发现,王家卫在影片中,似乎表现了两个完全独立的故事。一个故事中,金城武只是一个符号,一个编号223的警员,这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人,毫无诗意且拖沓地生活,并不浪漫却无法忘却地恋爱。爱情的失意,让他长时间地无法解脱。于是,他整日无所事事,后和一个在酒吧偶然认识的女人短暂地相遇,短暂地了解,短暂地接触后,将彼此嵌入记忆里。这个故事往下会怎样发展?谁也不知道,似乎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最后通常都是相忘于江湖。然后,金城武出现在一间小食店,老板告诉他,店里新来了一位店员阿菲,问他要不要。如果要的话,就得手脚快点,不然就成别人的了。于是,王菲出场了,梁朝伟也出场了。金城武却永远地消失了。观众总希望金城武再度出来,可电影已经开始讲述别人的故事。别人自然不是金城武和林青霞,而是梁朝伟和王菲。在影片中,梁朝伟同样是一个符号,没有名字,没有家人,只有职业和编号。每天晚上下班后,梁朝伟都会来到小店,买一份厨师沙拉给女友当宵夜。老板说,你何不买一份薯条?也好换一换口味。下一次来,厨师沙拉换成了薯条,老板又建议他换比萨,结果是女友也觉得需要换口味了。王菲是新店员,一个常常迷失在音乐之中的店员。可就在这种迷失之际,她注意到了梁朝伟,并且产生了某种特殊的情感。其实,梁朝伟在等待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一班误点的飞机,似乎永远都没有到达的时候。等她终于到达的时候,梁朝伟又不在。于是,她留下一封信走了,信留在王菲手里。王菲要将信交给梁朝伟,梁朝伟却忘了拿走。王菲要了梁朝伟的地址,说是给他邮过去,岂知却梦游般地到了他的家里。 整部影片看完了,不明白王家卫到底要表达什么,又似乎确实感觉到,这样一个被剪接得纷乱而零碎的故事,确实就是发生在生活之中的,就是自己身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评论者说,王家卫把电影的生产过程看成一场游戏,乐此不疲。在他的影片里,人物大多孤独而自闭,同时又渴望爱情,渴望交流,又在选择与逃避之间摇摆不定。按他自己的说法,其影片主题就是“拒绝”二字,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拒绝一切。所以,在王家卫眼里,都市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就像每个人记忆中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重庆。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人和人组成了森林,森林中的每棵树都是孤独的,都是与别人相隔绝的,都在相互逃避着。 王家卫让演员们表演。他说:“别理剧本,就按你所想象的演。”演员演的时候,他却指挥摄影师在捕捉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城市的天空,王菲眼中鱼缸里的金鱼,金城武的汗水等等。里面有一组林青霞的镜头,晃动得特别厉害,电影上映后,大家都说,这是王家卫特殊的表现手法,堪称经典。 可事实上,那一组镜头,并非王家卫最初设想的,而是一次典型的无心插柳。拍摄这部影片时,并没有拿到有关批文,而档期又安排得很紧,必须在25天内完成。王家卫从来都没有试过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拍一部戏。他是那种需要预热的人,最习惯的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琢磨,从来都不会顾惜胶片。这次不同了,他得和时间赛跑,即使没拿到批文,也不得不匆匆上马。没有批文就不合法,拍摄的时候,难免会有阻滞。果不其然,拍那个镜头的时候,警察出现了。那时,林青霞戴着假发,正往前走,摄影师杜可风扛着摄影机跟在她身后拍。突然出现的警察挥舞着警棍,追打着杜可风。杜可风既要逃避警察的追打,又要拍下林青霞的镜头,结果,整个镜头看上去显得摇晃不定。 王家卫说,杜可风的胳膊、肩膀都受了伤。我的头也被打了,因为我就在旁边。 最后剪辑的时候,王家卫也曾考虑是否不用这个镜头,但他反复看过之后,发现这个镜头非常绝,充分体现了林青霞在影片中那种影子般的迷离。果然,影评家们对这个镜头大声叫好,说是“告诉我们她心情极不稳定”。 跟王家卫合作了几部影片,梁朝伟真的懂了王家卫?王家卫到底希望他在这部戏里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并不十分明白,可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了。他演了他自己,一个极度自闭,又在生活的森林中挣扎的男人。他常常想逃避,希望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有适合他的世外桃源。因为这些根本不可能存在,他便像乌龟缩起自己的头一样,收紧了自己,沉浸在一个完全自我的世界中。这时他想到了什么?想到了自己从前一个人躲在厕所里。他会觉得,那里才是最安全最适合自己的,那里才是最熟悉自己也最亲近自己的地方。 《重庆森林》里面,他的空姐女友离开了,他因此觉得他永远失去她了。可实际上,她又回来了,她曾经找过他,曾经给他留过一封信。他甚至不愿去看那封信,不愿了解一个自己所不愿见到的事实。其实,结局很可能是两个,甚至是三个或者更多。可在他的心里,绝对只有一个结局,不可能再有第二个。看到毛巾湿了,他觉得又是她在流泪,看到香皂变单薄了,他以为她又瘦了。她永远地存在于他的生活中,存在于他所建立的那个极其自我的内心世界里。 他或许永远都不能真正懂得王家卫。可他懂得自己,懂得自己原来还可以有另一种电影人生。这种电影人生,不是靠自己对剧本的精确理解以及完整把握然后表演出来的,而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你或许也可以说是玩出来的。有人问他,你拍了王家卫的戏,你明白他到底要说什么吗?梁朝伟不明白。和很多人一样,或许前面他以为自己明白了,可到了后面,他又糊涂了。 有一点他是清楚的,他其实并不需要完全懂得王家卫,但他必须懂得他自己。
第七部分:人生是一种感悟和陈英雄携手演绎哑巴诗人(1)
曾几何时,梁朝伟不断地演配角,越演下去,越是感到压抑。甚至拿到最佳配角奖,他都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讽刺。 可此一时彼一时,心理期低潮一旦过去,对许多事,又有了不同的看法。他会觉得,人生并不一定时时刻刻要当主角,就像电影中的许多人物一样,主角和配角,都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当警匪片大行其道的时候,警察是绝对的主角,黑社会成员,永远都是反派角色。但是,或许在某个时候,情况变了,周润发演的《上海滩》或者《英雄本色》,黑社会人物也成了第一主角,由此形成一波风潮。几年之后,风向又变了,《旺角卡门》里一个不起眼的黑道小混混,竟然也成主角了。 主角的含义是什么?主角和配角的关系,永远是相对的。父亲对于孩子,父亲可能是主角;孩子对于芭比娃娃,自然孩子是主角了。一个人,在演电影的时候,是主角,回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在父母面前,在妻子面前,可能就只是配角了。 永恒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是自己的主角。 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于主角还是配角?只要戏好,只要能够真正令自己从中体验到一种新的人生,主角或者配角,又有何妨? 正是有了这种想法时,陈英雄找梁朝伟来了。 陈英雄是梁朝伟的同龄人,都出生于1962年,梁朝伟出生于年中,陈英雄出生于年尾,同样是属虎的。当然,梁朝伟不清楚陈英雄是否了解中国的属相,因为他是一个越南人。在此之前,陈英雄在法国当导演,拍了很好的片子,在国际上获过奖。梁朝伟没有料到,这个越裔法国人,有一天会跑到香港来找他,希望和他合作拍片。 梁朝伟非常奇怪,问他:“你怎么想到找我?” 陈英雄说:“因为侯孝贤。” 梁朝伟明白了,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在台湾拿了金马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奖,那是他第一次和金马奖擦身而过。虽然获奖没有自己的份儿,可自己演的影片,能够获得这个在港台电影人心目中极有分量的奖项,他还是非常开心的。接着,这部影片又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使得梁朝伟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际影坛。这是他迈向国际影坛的第一步。 陈英雄就是看过《悲情城市》,才对梁朝伟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 陈英雄出生于越南,14岁才移民法国,定居于巴黎。最初,他在法国读的是哲学,后来又转入路易·卢米埃尔学院,学习摄影技术。那时,他已经立志毕业后做一名导演了,可他觉得,导演不是学来的,而是靠一种天分,所以,他没有选择学导演,而是学摄影。陈英雄的电影起步,是靠两个小短片——《南雄的妻子》和《望夫石》。这两部短片,迅速引起了影界的瞩目,《望夫石》更是获得1992年里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在此之前,他只拍过一部长片《青木瓜的滋味》,这部影片在1993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摄影机奖,令他一举成名。 《青木瓜的滋味》是一部有着唯美倾向的电影,讲述一个叫梅的乡下女孩,踩着胡志明市小巷的青石子路,来到城里当帮佣,学习烹煮青木瓜这道家常菜,然后遇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演出一幕动人的故事。这是一部东方化的灰姑娘童话。可在这个灰姑娘的身上,陈英雄加进了许多现代电影元素。梅的身上,闪烁着东方特有的美丽、宁静和智慧。梅的生活中没有挣扎和奋斗,也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她坦然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与环境。因此,她的身上,闪耀着一种特别的自然纯朴之美。 陈英雄非常强调画面、音乐、灯光等电影手法的运用,缓缓的民间丝竹乐、优雅别致的钢琴曲,柔和的灯光效果以及唯美的影像构图,就像一幅充满东方韵味的水彩画。 陈英雄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越南南部度过,那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漫长的法国殖民统治结束时,人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有尊严的日子,不曾想在超级大国的暗中支持下,内战又起,南北分裂,随后卷入了更惨烈的战祸之中。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市民,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政客、贪官、污吏以及各种帮会组织的手中,无论他们怎样挣扎,也摆脱不了悲剧命运。
第七部分:人生是一种感悟和陈英雄携手演绎哑巴诗人(2)
他告诉梁朝伟,很早他就希望将自己的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直到最近,他才意识到想法成熟了。所以,他想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电影。 一听这样的背景,梁朝伟就来了兴趣。几年前侯孝贤拍的《悲情都市》也是有历史背景的,这种背景,往往给影片增加一种悲壮感,也赋予影片中的人物一种特别的使命感。他喜欢这些东西,这让他有一种走进了史诗的感觉。 既然梁朝伟有兴趣,陈英雄便开始给他讲述自己要拍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3个人。和王家卫有点类同,陈英雄似乎并不在意电影人物的名字。或许,在他们心目中,人原本就不应该有名字的,只是作为人这种众体之中的一种个体符号吧。在陈英雄即将拍摄的影片中,男主角是车夫,女主角是姐姐,第三个人物是诗人。 车夫和姐姐的身份相应比较单纯,由于生活所累,父母双亡,和祖父一起生活。车夫靠租用大姐头的一辆人力车。拉客为生,姐姐在家照料家务。诗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诗人,可在那个时代,需要的是食物而不是诗,况且,诗人又是一个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