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雷锋1940-1962 作者:师永刚 刘琼雄 >

第7章

雷锋1940-1962 作者:师永刚 刘琼雄-第7章

小说: 雷锋1940-1962 作者:师永刚 刘琼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今天早上吃了两盒饭,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出了自己带的一盒饭给他吃,我虽然饿一点,让他吃得饱饱的,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补拍的)。
  4。到抚顺市西部医院给伤病员送月饼(根据《毛主席的好战士》文章中“今年中秋节雷锋一领到连里分给的月饼,泪水就往心里哗哗地淌,从8月15日他想到7月15日妈妈的死,他的月饼吃不下去了,用纸包好,写了一封洒满眼泪的慰问信,送给了附近矿山医院,慰问了为社会主义建设负伤和有病的阶级弟兄”补拍的)。
  5。到储蓄所取200元钱(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的第七节中“……我想:一个新成立的人民公社,一定会有很多困难,我是一个人民解放军战士,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去支援。我想到了这些,就到储蓄所取了200元钱”补拍的)。
  6。打开手电筒,夜间读《毛选》(根据雷锋“忆苦思甜”报告中:“懂得革命道理才能当好毛主席的好战士,我要积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有时连到厕所还不放过学习,部队规定九点钟熄灯,我就买个手电,在被子里学……”补拍的)。
  7。捡粪支援辽阳人民公社(根据雷锋“忆苦思甜”报告中:“我学习了八届八中全会文件,自己想,我为人民公社做点什么?我每天就捡大粪积肥,一个月捡五百多斤,送到了公社,公社要算钱,我说我没有什么礼物送公社,这些大粪就作为我的礼物吧”补拍的)。
  8。帮助乔安山学文化(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的第四节“把知识都给大家”中“我们班乔安山同志,文化程度比别人低,学习信心不足,一学数学就头痛,上课不带笔记本,有时还缺课。有一天,我让他做作业,他说铅笔丢了,我把自己的一支笔送给了他,还给他钉了一个作业本。他很受感动,学习热情渐渐高起来,考试成绩也不错。我按期完成了教学任务……”补拍的)。
  9。车场上组织战友学习毛泽东选集(根据雷锋1960年写在笔记本上的“入伍一年有感”文稿中:“我一定要抓紧点滴时间进行学习,做到书不离身,有空就掏出看一段,坚持做到边学、边想、边改、边运用……”补拍的)。
  10。自己练习投弹要领和二排长把着手教雷锋投手榴弹,照片(也是根据雷锋1960年写在笔记本上的“入伍一年有感”文稿中“我入伍时,不会投手榴弹,拿着假手榴弹还心惊肉跳,每次只能投十来米远,首长和战友给我讲‘要领’,排长还把着我的手教,使我投弹取得优秀成绩……”补拍的)。
  11。雷锋在练双杠(根据雷锋“忆苦思甜”报告补拍的)。
  12。雷锋在补袜子(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中第七节中“同志们说我穿的袜子不像样了,但我补了补还照样穿着”补拍的)。
  13。行军途中休息时,给大家读报纸(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中“……我自告奋勇要当一名兼职小教员。我教高小语文课和算术课,多数同志反映还好,但有个别同志就是不用心听讲……”补拍的)。
  14。给地方群众来信写回信(因雷锋事迹在报纸上发表后,当地群众纷纷写信向雷锋同志学习,根据展览版面的设计需要而补拍的)。
  15。保养和维修汽车(根据雷锋入伍后苦练汽车驾驶技术和他平时对汽车的精心保养,及时维修等事迹而补拍的)。
  16。和抚顺市建设街小学生合影(根据雷锋在担任辅导员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个班参加孩子们的课外活动,补拍的)。
  17。雷锋给战友乔安山家里寄去10元钱(根据雷锋事迹为展览版面设计需要补拍的)。
  18。雷锋将从储蓄所取回的200元钱,亲自送到了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中:“到储蓄所取了200元钱,我到了望花区一个公社说明了来意,公社干部只说收下我的心意,但是不收钱。说了半天,公社只收下100元。不久,报纸上有消息说,辽阳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我就把公社没有收的100元钱寄给了中共辽阳市委,请他们转交给灾区人民……”补拍的)。
  19。雷锋代表入伍新兵讲话(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的第二节“入伍第一天”和他的事迹补拍的)。
  从这个拍摄提纲中,可以发现,雷锋自己的文字材料或演讲稿对于拍摄雷锋“纪实照片”的作用。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宣传的文字与图片都是统一管理的,有着严格的纪律和意识形态的要求。
  雷锋被拍摄,是整个宣传活动中的一个技术环节。雷锋自己撰写的材料,无意中成了这次拍摄计划的“剧本”。


雷锋和汽车


  小青年实现了美丽的理想/第一次穿上了庄严的军装/急着对照镜子/心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党分配他驾驶汽车/每日就聚精会神坚守在机旁/将机器擦得像闪光的明镜/爱护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雷锋诗歌:《穿上军装的时候》(1960年1月)
  雷锋对练车非常痴迷,每次乘公共汽车,总是站在司机后面,细心观察司机在各种情况下的动作。有一次他坐兄弟部队的卡车回营,途中发现汽车突然故障性减速,他急忙透过驾驶室的后窗看驾驶员怎么处理,只见他拉了一下“阻风”,便觉得新奇。车停之后,马上请教做这个动作的原因。驾驶员告诉他拉“阻风”是为了增加混合汽的浓度,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在冷车发动和行驶中动力不足时,就需要拉“阻风”。雷锋获得很大启发,回到班里就向战友传授技艺。
  雷锋自从学会开拖拉机之后,在鞍钢也是从事驾驶推土机等机械操作工作,他在工业机械方面也颇有钻研精神,直到在部队成为一名专业的汽车驾驶员。上世纪60年代初期,汽车驾驶员是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职业,而一个解放军的汽车兵就更具有天之骄子的身份了。
  应该说,当时的汽车兵都有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但雷锋没有这样的感觉。有一次,他开车给营部送粮食,一般驾驶员是不管装卸货的,尤其是不在自己的连队干活时,但雷锋见天气那么热,卸货很费劲,就从驾驶室跳下来和大家一起卸车。
  雷锋入伍的头一年,大部分时间是离开连队去做报告和参加各种会议,驾驶的理论没系统学完,实际驾驶更是少得很,所以说雷锋有精益求精的熟练驾驶技术是不客观的。但后来雷锋还是努力,使驾驶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并且帮助落后的同志。


雷锋日记


  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毛泽东看完《雷锋日记》后说 
  一开始,雷锋的日记只是作为反映雷锋先进思想的辅助品,其直截了当的抒发方式通俗易懂,有助于更生动、具体地了解作为学习榜样的雷锋。到了后来,《雷锋日记》逐渐承载
  着太多政治教育与宣传的任务,从学习《毛泽东选集》到爱党爱国到集体主义到好人好事……《雷锋日记》的出版也是越来越谨慎,从一位收藏了《雷锋日记》各种版本的爱好者的藏品中可以看出,内容均有不同,有一些日记篇章到后来不是被删掉,就是做了修改。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雷锋日记》的真伪甚至成为知识界曾经讨论的话题。
  细节真伪可以商榷,但不可怀疑的却是雷锋笔下的那种任何政治气候也掩盖不住的青春激情。这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想共产主义者的日记。《雷锋日记》里弥漫的政治激情,让人再也看不到他更多的日常生活,但他依然记录下了他从伙房里偷吃锅巴、被冤枉谈恋爱后所受到的委屈……
  雷锋是在县委机关当公务员时,即1957年的秋天开始学着写日记的。当时雷锋在组织部的同事彭正元还记得雷锋特地向自己请教怎么样才能写好日记。
  1958年4月,原团山湖农场办公室干部方湘林应该是最早看过雷锋写的日记的人。
  那次,是雷锋主动递给他看,据方湘林回忆,“(我)希望真有爱情日记,可仔细一看,写的全是政治与技术方面的内容,如下放干部总结评比大会记录,自己在大会上的发言提纲,拖拉机性能、拖拉机驾驶规则等等”。
  《雷锋日记》被发现并得到宣传,也有一段机缘巧合。
  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做“忆苦”报告。在雷锋出发前,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就打电话给工程兵10团政委韩万金,让他转告雷锋把自己的日记带上。
  雷锋就带了四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王寄语被日记的内容所打动,安排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
  不久,《前进报》总编辑嵇炳前协同新华社军事记者佟希文和李健羽前往军区机关了解雷锋的事迹,他们在雷锋做报告临时住的办公室里,偶然从雷锋的床上发现了雷锋写的日记,看了几段觉得很好,就请示王寄语能否借去看看,王寄语当即表示赞成。
  就是这次偶然,促成了《雷锋日记》于1960年12月1日在沈阳军区机关报《前进报》上首次以一个版的篇幅摘录发表。当时的标题是“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
  这次共摘发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日记15篇。当时只是作为辅助学习雷锋的一个形式,在部队里流传。
  雷锋去世五个月后,雷锋的日记再次被要求整理出来。《前进报》原社长冯荆育参与了《雷锋日记》的编选工作。他有专文记录当时的情景:
  1963年1月18日,沈阳军区政治部要求《前进报》社编选《雷锋日记》,由党政组组长董祖修负责。当月下旬,董祖修从军区文工团借来十人,将雷锋遗留的九本日记、笔记,全部抄录下来,准备仔细核对后进行选编。对雷锋遗留下的日记,工作组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一天一天地核实、鉴别。其中雷锋记录生活、工作、学习的日记,很容易认定;但部分日记记录了一些富有深刻寓意的精辟论断、名言警句等,就必须仔细分析,因为里面有的是雷锋写的,有些似乎不是。对照雷锋的笔记本可以看出,雷锋平时看了很多书,做了不少摘记,有的注明了出处,有的却并未注明。雷锋日记里引用最多的是毛主席语录。
  例如日记里有一段话这样写道:“一个人出生在世界上以后,除了早夭的以外,总要活上几十年。每个人从成年一直到停止呼吸的几十年的生活,就构成个人自己的历史。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共青团员都应该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当时工作组以为是雷锋自己的话,收录进最早的《雷锋日记选》版本中,列为第一篇。
  过了几年,才发现这段话原来摘自中央党校杨献珍的一篇文章。于是在《雷锋日记》再版时便删去了这段摘记。这段话当时还曾被误为雷锋的话成为了《人民日报》组织的第一次报道雷锋的文章的引语。
  工作组对雷锋日记中有关事实过程、人名、职务、单位、番号、地名、时间、数字等,都一一核对过,不允许出现半点误差。但在发表时还是做了一些技术处理。为了保密,将雷锋日记中的部队番号一律改成××部队;将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名,改成×××。经过反复研究,还将部分语义重复、过时的话语、用词等,做了删节。
  最后一共选辑了其中的121篇,约4。5万字编辑成书。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也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锋日记》。这本日记的出版,满足了当时人们学习雷锋的需要。
  根据一个公开的数字表明,《雷锋日记》光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就印刷了160万册。可谓风行神州大地。
  这本《日记》,对当时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道路。很多人把《日记》里的句子段落,拿来作为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讨论与思辨的对象。
  在《雷锋日记》正式出书之前的2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文化艺术工作者春节联欢会上的讲话还专门提到了并不属于文学作品的《雷锋日记》——他是在看到了当天《人民日报》2版发表的关于雷锋生平事迹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中摘选的雷锋日记后有感
  而发。
  周恩来这样说道,“雷锋是贫苦的孩子,是革命胜利后才获得幸福生活的,他就全心全意为革命。劳动阶级出身的人才能体现这种精神。《雷锋日记》反映了全心全意为集体的思想,是一部很好的日记体文学。过生活关就是要全心全意为集体,要求我们先公后私,有时公而忘私”。
  他以此勉励文艺工作者要好好“过生活关”。周恩来还号召文艺界应该多去捕捉像雷锋这样的典型人物,“必须到群众中去,为工农兵服务,歌颂新人新事”。
  据说,细心的周恩来总理看完登载《雷锋日记》的报纸后,第二天专门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社社长吴冷西,指示过要把日记里的事实核实,其中特别提到“唱支山歌给党听”、“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这些话要确认是不是雷锋写的。
  三个月后,1963年5月11日,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会议上说道:“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雷锋日记》选摘
  1958年6月7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959年10月25日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959年11月14日
  深夜11点钟了,走出门外,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时突然下起雨来了。陈调度员说,我们建筑焦炉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陈调度员急得一时手足无措……雨越下越大,这时,我猛然想到了党的教导,要我们爱护国家财产,又想到了我是一个共青团员。想到这些,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并脱下了衣服,抢着盖在水泥上。后来,我又跑到宿舍,发动了二十多个小伙子,组织了一个抢救水泥的突击队,有的忙着找雨布,有的忙着找芦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的财产受到重大的损失。
  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抹掉了头上的汗,带着乐观的心情,昂首阔步回到了宿舍,回忆自己为国家、为党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
  1960年3月×日
  我要永远地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