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叙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往欧洲,这使他连续出访的国家增 加到了11个。
双边和多边会谈成为周恩来欧洲之行的主要内容。他的调解很成功,他既批评了苏联的大国 沙文主义错误,又为改善三国关系做了大量工作。当他访问波兰和匈牙利时,他代表中国党 和政府对刚刚开始执政的两国新领导人表示了支持。为了向波兰民众证实中国的立场,他还 应波兰领导人的请求出席了多次群众大会。周恩来的积极努力使三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 明显缓解,为了表示对中国的感谢,赫鲁晓夫甚至将一架苏制飞机作为礼物送给了周恩来。
在结束了这次“救火”般的访问之后,周恩来直接从莫斯科飞到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 ,继续他尚未完成的在亚洲部分的旅行。访问一直持续到1957年2月5日才全部结束,这次历 时两个多月的漫长出访无疑使中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得到了明显加强。 而对韩叙个人来说,这则使他拥有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因为他从一次跟随周恩来周 游列国的旅行中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
当1961年的3月份到来时,韩叙又一次提起他那只棕色皮包登上了飞往日内瓦的飞机。他原 本以为自己最多不过在那里逗留两三个月的,但结果他却在莱蒙湖畔度过了一年中的三个季 节。
韩叙此行的使命是为将由陈毅率领的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打前站。相隔 7年之后,日内瓦在韩叙的眼中依然是一座美丽而冷漠的城市,但与当时不同的是,完成前 期的准备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就像重演当年的一幕,花山别墅又一次成为中国代表团的总部,而大部分代表团的成员 则依旧下榻在玻利瓦什饭店。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可以被认为是第一次日内 瓦会议的延续,当年曾经在一起讨论过印支问题的八个国家和包括印度、加拿大在内的另外 五个国家将就是否应该继续维护1954年日内瓦会议协议的问题做出新的表决,原因是这项旨 在维持印支地区和平和中立局面的协议正面临着变成一张废纸的危险。
无视这份协议的是当年惟一没有在上面签字的国家——美国。当法国军队按照协议的有 关规定于当年8月份撤离印支地区后,美国在9月份就通过所谓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将老挝纳 入了自己的“保护”之下。四年后,一直受到美国支持的培·萨纳尼空以阴谋手段获取了老 挝政权,并在执政半年后公然宣布老挝不再接受日内瓦协议的约束,这个国家随即便陷入到 由萨纳尼空政府发动的全面内战之中。但让美国人感到失望的是,萨纳尼空政府在战争爆发 一年后就被老挝国内的进步势力推翻了,于是,他们只好又扶植了一个傀儡富米—文翁集 团组成了新的非法政府,这个政府所要做的惟一一件事就是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直到他们 获取对老挝的统治权。然而富米—文翁集团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不够出色,在他们屡遭重创 之后,美国不得不同意通过谈判方式解决老挝问题,于是,一个由近200人组成的庞大代表 团终于从华盛顿飞到了日内瓦。
会议在5月份拉开了帷幕。当人们在繁花似锦的日内瓦看到衣冠楚楚的美国人时,很难 把他们与一场血肉横飞的战争联系到一起。不过他们的确是那场战争的幕后支持者,这也就 是大多数与会国很快就同他们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交锋的缘故。
陈毅外长在第一天的发言中首先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他说:任何解决老挝问题的方 案都不得违背日内瓦协议的有关规定,老挝的独立、主权和中立都必须得到尊重和切实的保 证,老挝的内部问题只能由老挝人自己解决,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方式进行干 涉,因此,美国必须尽快将它的军队撤出老挝。
美国人似乎并不反对“使老挝保持中立”的说法,不过他们对中立一词另有解释。美国 国务卿腊斯克在会上说:对老挝中立的理解必须超出经典的概念,它应该还包括防止来自内 部的威胁和防止颠覆活动等含义在内,因此,美国完全有理由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有关规 定继续对老挝实行“保护”。《当代中国外交》,第165页。
中国和美国又一次成为针锋相对的两极。由两国派出的阵容强大的代表团占去了会场上 的大部分席位,而且他们总是相对而坐,看上去就像战场上交战的两军。一个非常有趣的现 象是,两个代表团每天都由两个留着同样的“小平头”的外交官引导着准时进入会场。美国 的“小平头”是一位名叫苏利文的礼宾官,而中方的“小平头”则是韩叙。一段时间之后, 这两个“小平头”似乎成了某种信号,人们只要一看到他们出现在会场上就会说:“看,那 两个‘小平头’来了!”言外之意是会议就要开始了。久而久之,两个“小平头”之间开始 了对话。苏利文问韩叙:“你们怎么来了那么多人?”韩叙微笑着回答说:“我们是来办外 交学习班的。”
除去负责中国代表团的会议安排之外,韩叙同时还负责代表团领导人的日程安排,他因 此住在了花山别墅。他和其他几位主要工作人员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召开小型的工作会议。
陈毅外长豪爽活跃,他同各国代表团领导人之间的来往相当频繁。苏联、东欧代表团的 成员以及越南代表团的黄文欢、加拿大代表团的契斯特·郎宁都是花山别墅的常客。英国外 交大臣霍姆只在花山别墅露过一次面,但他却给大家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尽管他出身于 贵族世家,但人们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英国绅士特有的矜持,他为了向陈毅证明自己很清 楚中国人平时是怎样“拿大顶”的,竟然当众做了一个那种双手着地、两脚朝上的动作。在 场的人们惊愕片刻之后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陈毅哈哈大笑着称赞他“老当益壮”。此事在 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各国代表团中很快就被传为美谈。
第二部分四 广泛接触世界(4)
人们在那时就发现韩叙对每一位重要客人的背景情况都了如指掌,而且他所掌握的情况 常常可以帮助人们少犯错误。比如在英国外交大臣霍姆来访前他就提醒大家说,最好不要将 大臣的名字读成“霍姆”,而要读“霍尔姆”,尽管从拼法上看前一种发音是正确的。他 甚至给大家讲了一个有关的故事:霍姆先生的曾祖父曾在英国的远征军中服过役,有一次军 官点名时喊到了“霍姆”,思乡心切的士兵们竟误以为他是在告诉大家就要回家了,因为“ 霍姆”的意思就是“家”。为了避免勾起大家的思乡之情,军官再点名时总是有意把“霍姆 ”读成“霍尔姆”。从那以后,老霍姆的后代就都改称“霍尔姆”了。人们常常惊讶于韩叙 是如何了解到诸如此类的情况的,很多人都对他的这种能力深感钦佩。
与会各国的代表们围绕着如何保证老挝中立和对其进行国际监督的问题展开了长时间的 讨论。尽管大多数国家都在批评美国的立场,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挝仍然硝烟弥漫。事实 上,只要美国不放弃在战场上一决胜负的打算,日内瓦会议厅里的指责就很难改变什么。
没有谁知道会议究竟要开到哪一天结束,有的外交官夫妇甚至打算在日内瓦生孩子。为 了节省经费,中国代表团搬出了玻利瓦什饭店,大家住进了莱蒙湖畔的一所普通公寓。但是 代表团只租用了其中很少一部分房间,所以每间房子里都要住十几个人。人们在房间里摆满 了一种用帆布做的折叠床,由于这种床过于窄小,几乎每天夜里都会有人熟睡着从床上掉下 来。不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心里稍感安慰,因为当时国内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困 难,人们连起码的食品供应都得不到保证。
从夏季开始,大会便常常处于休会状态。中国代表团利用休会时间与其他国家的代表团 举行过几次体育比赛。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几名中国代表团成员自己举行的横渡莱蒙湖的 比赛,据当地人说,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人试图横渡过如此宽大的湖面。
这样的闲暇在韩叙的生活中是罕见的,他看上去显得有些不太适应。不过他很快就找到 了度过闲暇时光的好办法——学习法语。这是他开始学习的第四种外语,除了英语以外,他 此前还学习过俄语和西班牙语。人们公认他在学习语言方面很有天赋,当他刚到日内瓦时, 由于完全不懂法语,还曾经闹出过把放在盥洗室中的防冻油错当成浴液使用的小笑话,但是 仅仅半年之后,常用的法语词汇显然已经难不住他了。 韩叙在8月份惊喜地收到了儿子巍强的来信,这是这个刚刚7岁的孩子一生中写出的第 一封信。尽管信纸上只有十分稚气的三行字,但是已经足以令父亲喜形于色了。而在此之前 ,9岁的女儿小康已经将自己写的好几封信和妈妈的信放在一起寄来了。葛绮云十分鼓励正 在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和她一起往日内瓦写信,因为她觉得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们学 习语文,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和无法见面的父亲保持直接的交流。
韩叙对孩子们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他从不在写给妈妈的信中顺便谈到他们,而是分别 给他们每一个人回信。他和孩子们经常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做个好孩子”,他说:爸爸很想 同你们一块儿去看看电影,特别是看那种讲怎么做好孩子的电影。不过他又十分惋惜地说: “可惜现在做不到,只好等我回去再看吧!”
孩子们从快要放暑假的时候起就不断地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而他的回答总是一变再 变。但是他保证说一有消息就立刻告诉他们,因为他盼望见到他们的心情和他们盼望见到他 的心情一样急切,他在信里这样写道:“你们知道,爸爸是多么想看到你们,亲亲你们呀! ”
日内瓦的冬季渐渐来临了。由于没有准备过冬的衣物,人们开始被寒冷所困扰。有关人 员只好临时从国内为代表团的成员购买了大批御寒衣物。
有关老挝问题的讨论在持续了近八个月之后终于出现了曙光,与会各国普遍期待能够在 年底之前达成某种协议。但是这种希望很快又破灭了,原因是老挝的亲美势力在1961年的最 后一个月份再度发动了一场全面的军事进攻,而在这次进攻尚未决出胜负之前,第二次日内 瓦会议只好无限期休会。中国代表团赶在1961年的岁末回到了北京。很难形容人们在当时的 复杂心情,他们似乎打了一场毫无结果的战争。
所幸的是,这场由国际正义力量发起的对美国的讨伐并没有不了了之,在大多数与会国 的共同努力下,日内瓦会议在第二年的7月份被重新启动。韩叙第三次提前飞往日内瓦,为 陈毅和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
由于老挝的亲美势力在6月份刚刚遭到了重创,美国再也找不到理由继续将会议拖延下 去了,结果,与会各国在7月中旬就达成了有关老挝中立问题的协议。陈毅外长在签署协议 时严肃地指出:“我们今天一致通过的协议是得来不易的,我们大家都应该珍视这一协议。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美国不得不在协议上签字。至此,一次长达14个月的马拉松式的会议 终于落下了帷幕。
寒来暑往的紧张岁月赋予韩叙令人羡慕的丰富阅历,世界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就在 第三次飞往日内瓦之前,他度过了自己的38岁生日。人们可以看到他头上过早地生出了白发 ,不过成熟也使他显得更有魅力。
1963年10月,韩叙出使苏联,一直到1964年12月。
第三部分五 礼宾改革 (1)
(1965年1月—1966年5月)
——1965年1月升任礼宾司副司长
——1965年4月随周恩来赴印尼参加亚非会议召开十周年庆祝活动
——主持礼宾改革
——组织有关政治与业务关系的辩论
——强化业务建设
韩叙是在1965年1月重返礼宾司的,这对司里同事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大家热情地欢迎他的归来,当然他们同时也是在欢迎一位新到任的副司长。
提议将韩叙从驻苏使馆提前调回礼宾司的人是总理周恩来,不少人都在不同的场合听到过周 恩来这样讲,周恩来所提到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他打算让韩叙参加计划于1965年某个时候 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的组织工作。采访鲁培新谈话录音。鲁曾任礼宾司代司长、 驻斯洛文尼亚大使。
有关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最初动议是由印尼总统苏加诺提出的。这个动议一经提出,立即 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周恩来甚至还为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了多方面的外交努力 :当他在1963年11月至1964年3月间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亚非欧14国时,曾经同包 括埃及总统纳赛尔、阿尔及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本·贝拉、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在内的 若干位亚非国家元首就此事深入交换了意见。他的这次出访的成果之一,就是在有关召开第 二次亚非会议的问题上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支持。
周恩来回到北京一个月后,当年出席过第一次亚非会议的29个国家的代表就纷纷前往印 尼首都雅加达,就如何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问题举行了一次预备会议。中国派往雅加达的 是以外交部长陈毅为首的代表团,陈毅外长在会上呼吁与会各国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来 讨论所有的问题。他还在私下建议苏加诺,不要坚持将第二次亚非会议安排在万隆召开,为 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不妨将会议地点改在非洲的某个地方。苏加诺接受了这一建议,这使代 表们在会议结束时得以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大家最终选定的会址是阿尔及利亚,至于 举行会议的时间则被确定为第二年的适当时候。但是人们在商讨究竟邀请哪些国家参加会议 时发生了争执,一部分国家主张邀请苏联,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国家则认为这一主张 是“不适当的”,因为“苏联既不是一个非洲国家,也不是一个亚洲国家”。直到各国代表 们纷纷离开雅加达时,他们仍然未能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看来所有对召开新一届亚非会议 抱有热望的人们只能寄希望于会后的外交努力了。
苏加诺总统显然是最不希望看到这一提议流产的人,他决定为大家提供第二次充分交换 意见的机会,1965年初,他先后向40个亚非国家发出了邀请,提议人们参加将于当年4月份 在雅加达举行的纪念万隆会议召开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当然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进一步讨论 有关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遗留问题。
周恩来又一次成为苏加诺总统这一外交努力的最有力的支持者,他准备亲自率领一个代表团 前往雅加达。代表团的成员名单很快就拟定了,当然韩叙也在其中,就像十年前一样,他仍 将负责周恩来在出访期间的各项活动安排。
不过与十年前不同的是,中方的工作人员们不必再忙着为周恩来四处找房子了,因为印 尼方面决定将中国总理安排在印尼外交部长的官邸下榻,这无疑是东道主给予他们最尊贵的 客人的一种特殊礼遇。周恩来没有拒绝东道主的盛情,但这却给韩叙等人带来了一个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