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韩叙传 >

第19章

韩叙传-第19章

小说: 韩叙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的建议和支持。” 《华侨日报》1985年5月24日文:“美京华人设宴欢迎驻美大使韩叙到任”。    
    纽约的一个叫做华美协进社的华人组织希望以一次令人难忘的安排来表达他们对韩叙的盛情 ——他们把欢迎酒会搬到了一艘豪华游轮上,并且准备了上好的小牛肉和蟹肉款待客人。一 些同该组织保持着良好关系的美国上层人士和商界人士受邀登上了那艘名为“伊丽莎白2号 ”的游轮。游轮起航时,一支木琴乐队演奏起舒缓的乐曲。来宾们聚集在“公主餐厅”里, 他们的杯中斟满了麦克郎尼酒,一切都显得浪漫而富有诗意。这是韩叙上任以来首次公开出 现在纽约的各界人士面前。他在席间发表了一个演讲,向来宾们介绍了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 情况以及中国的对外政策。他的得体的举止和机智的谈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纽约 时报》的记者弗雷德·法瑞泰在有关报道中大段引用了他的意味深长的祝酒词:“我们乘坐 的这艘游轮就是我们同路旅行的象征。风来了,让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美好的明天。 ”1985年6月21日《The New York Times》。在接下去的几个小时里,韩叙 活跃地穿梭在宾客中。当然,他从不会忘记 自己的使命, 他在那天下午和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就是如何抑制美国国内正在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 趋势,从而使中美贸易得以更快地发展,因为不言而喻,“美好的明天”里至少应该包括良 好的贸易关系。    
    如果人们仅仅是出于礼貌来做这一切的话,他们大可不必如此费心,毫无疑问,韩叙受到的 欢迎是发自内心的。当然,总统的大门在何时开启则能说明更多的问题。    
    5月22日下午,一辆插有中美两国国旗的黑色礼车停在了华盛顿西北区S街2301号中国大使官 邸的门口。从车内走出来的是美国国务院礼宾司司长助理本妮·默多克小姐,她将陪同韩叙 夫妇前往白宫——这是正式递交国书仪式的一部分。    
    军乐队和仪仗队早已排列在白宫大门口的两侧迎接礼车的到来,这使整个仪式显得隆重而庄 严。在进入椭圆形办公室之前,韩叙夫妇在主管东亚太平洋及中国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李 洁明的陪同下参观了“金室”——一间陈列着各式金银器皿的接待室,并在一间紧靠玫瑰园 的用中国墙纸装饰起来的等候厅中等候了片刻。当韩叙在总统的来宾签名簿上写下了自己的 名字之后,那间著名办公室的大门打开了。    
    韩叙是那天下午向里根总统递交国书的第三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大使,这意味着他是他们 当中最晚抵达华盛顿的人,而排在第二位的罗马尼亚大使早在一个半月以前就到任了。当然 ,他也为这个仪式等待了一个半月,但据说这在华盛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当韩叙夫妇走进椭圆形办公室时,耀眼的水银灯已经打开,里根总统向他的客人露出了微笑 。韩叙在呈递国书和颂辞正本的同时,向里根总统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他的问候。“啊!我 去年访问中国时见过他们。”里根笑着回答说,随后他又转向葛绮云:“那次你也出来陪我 们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白宫记者们开始不停地按动他们手中照相机的快门。这个过程 大约持续了两三分钟,在通常情况下,仪式到这里就结束了。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总 统会适当延长这个过程,以表明美国更重视它同某个国家的关系——就像那天下午一样,当 记者们的拍照结束之后,里根又同韩叙夫妇进行了短暂的交谈。韩叙向里根表示,能够出任 驻美大使他感到非常荣幸,他将全力以赴地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而努力。当然,他谈到了 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双方能够切实遵守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的话,双边关系完全可能达 到一个新的水平。里根对韩叙的到任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美方将协助他完成自己的使 命。“大使是在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成熟之际重返美国的,”里根这样表达了他对双边关系的 乐观看法,“我们已经建立起稳定而持久的友谊纽带,我相信,今后的岁月将为扩大和丰富 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十分美好的前景。”    
    


第四部分八  出使华盛顿(上)(2)

    递交国书的仪式在这种堪称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本妮·默多克小姐陪同韩叙夫妇回到了大 使官邸,她接受了热情的中国外交官的邀请,和他们一起分享了美味的香槟酒。如果说还有 什么让人感到遗憾的话,那就是里根或者说美方显然有意回避了提及有关中美关系的三个联 合公报。    
    但假使撇开这一点不谈的话,有许多迹象表明,美方的确希望切实改善双边关系。大概没有 什么比国务卿舒尔茨亲自出面为韩叙到任举行一个招待会这件事更能说明问题了。招待会是 在刚刚修缮一新的国务院八楼大厅里举行的。助理国务卿沃尔福威茨首先将韩叙带进了舒尔 茨的办公室,然后两人一同出现在招待会上,这显然不是为欢迎一位大使到任而设计的固定 程序的一部分。等候在八楼大厅里的来宾包括国防部长考帕·温伯格、总统贸易代表克莱顿 ·尤特、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普林克、副国务卿怀特海德、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沃特茨、 军备控制谈判顾问尼采和罗尼、情报及研究司长阿布莱姆威茨、国务院执行秘书布莱特、核 谈判大使肯尼迪、国际发展署署长迈克弗森、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局长盖斯顿等。他们的出 现使招待会看上去更像是一次工作会议,而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这么认为,因为这不过是 在以招待会的方式传递一个信息,即国务院将尽力配合韩叙的工作。显然,一位熟悉的大使 的到任,刚好给了美方一个表达他们希望推进双边关系发展的愿望的良机。    
    在正式递交国书的仪式结束之后,韩叙举行了两场盛大的到任招待会。中国大使馆的门 口出现了排队等候入场的人们,这种情形只有在国庆招待会时才能看到。韩叙夫妇笑容满面 地站在宴会大厅门口同来宾们握手寒暄,并且和老朋友们相互拥抱。秘书不得不在他们耳边 小声提醒说,如果他们不设法加快速度的话,有些来宾就要长时间等候在门外了。人们在宴 会大厅中看到了不少政界要人,比如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商务部副部长克莱斯·布朗、 能源部副部长博格斯、海军部副部长佩利斯、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以及平时很少在这 种场合露面的新闻署长查尔斯·威克和大法官伯森·怀特,此外还有十几位国会议员。而在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中国大使馆和大使官邸更是成了华府的大人物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第二场招待会是专为华人举办的,这种细心周到的安排令侨胞们备感亲切。聚集着600多位 来宾的宴会大厅里热闹非凡,而他们当中的多一半人都希望能与韩叙夫妇合影留念,于是, 韩叙夫妇几乎整个晚上都面带微笑地对着镜头和闪光灯。对于那些第一次见到韩叙的来宾而 言,这个晚上至少使他们有机会证实了此前听到的有关韩叙热情而谦和的品行的说法。    
    更多的人则是从媒体的有关报道中感受到韩叙到任后掀起的“社交旋风”的。事实上,从对 韩叙的任命尚未正式公布的时候起,他就已经成为美国主流媒体频频报道的人物了。令人感 到不同寻常的是,那些看上去玩世不恭并且喜欢语带讥讽的记者们,使用了很多他们平时并 不经常使用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词汇来描述这位中国大使,他被称作在华盛顿备受尊敬和欢迎 的“典范使节”。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专栏文章这样写道:韩叙“既是一位强硬坚 决的谈判家,又是一位以礼数周到、才智出众和工作勤奋等不可多得的品质来代表他的国家 的人”。《The New York Times》1985年9月5日文:“中国的美国通”。    
    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少报社的总编们甚至不拒绝用大版篇幅报道韩叙所发表的一些不 那么受官方欢迎的言论。比如在6月初,至少有四五家有影响的报刊都转载了美联社记者乔 治亚·诺克斯采写的韩叙批评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文章。韩叙在接受采访时警告里根政府, 继续对台军售将会破坏华盛顿同北京的关系。他对美国在签署了《八·一七公报》后有意慢 条 斯理地削减对台军售的数量表示了强烈不满。“每年削减2000万美元——照此速度削减的话 需要38年还多的时间,”他这样说,“我没有机会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问题的解决了。这个 速度太慢了,我们希望速度不要过于迟缓。”1985年6月4日《The Washington Post 》。很显然,韩叙是想以此表明他不会像美方那样对三个联合公报以及双边关系中 存在的主要障碍有意避而不谈,即使他被美国朝野公认为是一位“友好的大使”,并且受到 了广泛的欢迎。美国主流媒体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或许可以被称作宽容的态度令华盛顿 的官员们感到相当被动,一家右翼中文报纸不怀好意地将韩叙的这次谈话说成是他上任后给 美国政府的一个“下马威”。1985年6月7日《世界日报》。    
    和那些盛大的公开活动不同,有些小型的私人聚会却远非广为人知,比如尼克松在位于新泽 西州的家中为欢迎韩叙到任而举行的晚宴。第七任驻美大使杨洁篪在16年后回忆起那次聚会 时仍然感慨良多。“尼克松的接待非常热情和隆重,这的确不同寻常。”杨洁篪这样描述道 。尤其令他深有感触的是,他很少看到哪个中国外交官能够像韩叙那样,被那些他曾经与之 交往过的美国要人视为真正意义上的长久的“私人朋友”,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对 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理解,他说:“我以前对外交工作带有学究式的看法,但同韩叙接触后 我意识到,一个外交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像他那样交朋友。”采访杨洁篪谈话录音 。    
    这次早在一个月前就被列入计划的安排很容易让人想到某个传统俱乐部里的纯粹的“男人们 的聚会”,他们因为要讨论“天下大事”而将女人们拒之门外,而这正是尼克松所选择的方 式。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六个男人中有三个是他当年的旧部:能源部长施莱辛格、财政部长西 蒙以及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斯考克罗夫特。而另外的三个男人则是与他关系密切的商界 大亨,其中包括在当时声名鹊起的澳大利亚传媒大王罗伯特·默多克。    
    韩叙带给尼克松的礼物是一瓶茅台酒,这让人想到了已故总理周恩来。当来宾们开始享用精 心准备的晚餐时,这位昔日的白宫的主人谈起了自己当年险些用周恩来送的茅台酒把一张桌 子烧掉的故事。怀旧的话题使这个美好的初夏的夜晚充满了令人感动的气息。当然,让人难 以忘怀的还不只是这一点,因为人人都很清楚,他们在晚餐后还将参与客厅中的一场睿智的 谈话。“尼克松和韩叙谈论的话题很吸引我,”杨洁篪由衷地说,“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他 们谈了些什么,比如苏联在未来的走向、中东形势以及美国的全球战略等等,当然,核心话 题还是中美关系。”采访杨洁篪谈话录音。很显然,尼克松喜欢并期待着这 样的谈话,而韩叙则早已被他视为一 个理想的谈话伙伴。如果说有谁“破坏”了当晚的谈话气氛的话,那就是大块头的施莱辛格 ,当尼克松谈到苏联的老人政治时,他那因为听得陶醉而不停晃动的身体突然压断了他所坐 的木椅的靠背,众人在瞬间的惊愕之后哈哈大笑起来。施莱辛格幽默地说:“总统先生,请 给我开一张账单!”同上。客厅中随即响起一阵更大的笑声。    
    如果时间倒退10年的话,这间客厅中的大部分人应该是坐在谈判桌两侧的表情严峻并且言辞 激烈的谈判对手,但在这个晚上,他们只是曾经有过一段共同经历的特殊的朋友。事实上, 不论他们之间在过去和今天有着怎样的不同,在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以及推进这种关系发展 的道路上,他们的确都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先驱和开拓者。 布什副总统在刚刚过完自己61岁生日的时候收到了韩叙夫妇送来的礼物——一只带有中国 老寿星图案的瓷盘。他和夫人芭芭拉很高兴能在副总统官邸中接待这两位老朋友。值得一提 的是,韩叙也将在两周后度过自己的61岁生日,在中国的某种传统说法里,这被视为一种缘 分,而事实上,韩叙和布什之间的确很有缘分。    
    芭芭拉回忆起了六年前韩叙夫妇和他们一家人在故乡休斯顿欢聚的往事。这位一头银发并且 崇尚传统家庭观念的副总统夫人,还像任何一位慈祥的母亲或祖母那样自豪地谈起了她的五 个孩子和七个孙子、孙女的近况。但这并不仅仅是一次畅叙天伦人情的家庭间的聚会,事实 上,韩叙要同布什讨论的是不久后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美的有关安排问题,而这也是他上 任后一直在同各界人士讨论的主要问题。这种广泛的讨论无疑是有关这次访问的前期准备工 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如果要让尽可能多的美国人充分了解这次访问的意义并对 之给予高度重视的话,一位大使的成功的游说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不少人所说的那样,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任何一次重要的来访都是对使馆工作、尤其 是大使本人能力的全面的考验,而这种考验首先就体现在使馆、当然主要是大使究竟能够调 动多少社会关系来安排一些特殊的以及高级别的活动上。曾经接待过江泽民主席访美的第五 任驻美大使李道豫对此深有感触:“在美国做工作人熟很重要,因为美国人常常是凭面子才 能请得出来的,如果你跟美国人的关系深,就能安排官样文章以外的活动,所以每一次国家 元首来访,都是一件令人既高兴又头痛的事情。”采访李道豫谈话录音。深 谙内情的杨洁篪大使也这样说:“什 么样的安排能够被写进双方事先商定的接待计划,这同使馆有很大的关系,换一句话说就是 ,使馆要具备能够帮助落实这些安排的社会关系,因为一旦当接待计划确定之后,落实的工 作就主要由使馆负责了。”采访杨洁篪谈话录音。当然,没有人会怀疑韩叙 在这方面的能力,有人甚至这样说,韩叙之所以要赶在5月份到任,和安排这次访问不无关 系。    
    使馆内部的准备工作也同样重要,由于李先念的答谢宴会将在这里举行,所以人们从6月份 起就忙着粉刷和装饰一楼大厅了。举行一次大型的正式晚宴而不是招待会,这对驻美使馆来 说还是第一次,但韩叙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以帮助人们很快了解到该为这样一次宴会做些 什么,当然也包括其他的接待工作。在李先念访美期间被从使馆的国会组临时抽调出来负责 礼宾工作的江承宗参赞回忆说:“当时我们和美国国务院一起搞出了一个200多页的小册子 ,将李主席访问时每场活动的接待工作的细节都设计好了。”采访江承宗谈话录音 ,江后曾任驻斐济大使。就像江承宗一样,在访问即 将开始的最后两周里,使馆中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重新组合成了若干个接待小组,并且 按照小册子的要求开始熟悉自己将要扮演的新角色,比如国会组或研究室的外交官们必须学 会像负责礼宾工作的外交官那样考虑问题,而一些工勤人员则要设法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