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叙传-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尤其是那些老朋友们,他们感到一切都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采访陈其 道谈话录音。
当时的侨务领事工作在某一点上同国会工作颇为相似,那就是它的真正对手是台湾,因为后 者控制着当时在美国的大部分华人社团,这是它苦心经营几十年的结果。正因为如此,韩叙 非常强调要主动“走出去”做工作。“尽管那些接受台湾资助的社团从不向我们发出邀请, 但我们还是利用各种机会参加他们的活动。”陈其道参赞回忆说,“在开始的时候,只要不 被拒绝就是成功了。但在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是在某些方面慢慢打开了局面。” 同上。
大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叫做独立节庆典委员会的组织,在每年的7 月4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由几十 个国家的侨民参加的独立日游行。在1985年以前,游行队伍中的华人方队都是由亲台社团组 成的。尽管这不是一项官方活动,但韩叙还是决定尽早改变有人手持台湾旗帜招摇过市的局 面。在他的提议下,领事处开始动员当地的友好华人社团以及留学生代表组成新的方队,而 他本人则在使馆约见了独立节庆典委员会的主席弗格森。“有人在独立日游行中公开打出台 湾的旗帜,这种做法是和中美建交的基本原则相冲突的。”韩叙这样对弗格森说。
第五部分九 出使华盛顿(中)(6)
从1986年的7月4日开始,人们在游行队伍中果然看不到亲台组织的方队了,取而代之的是由 友好华人社团和大陆留学生组成的新的方队,这并不难识别,因为他们打出的是五星红旗。 不仅如此,这个第一次露面的方队还成了当年的三个获奖方队之一。而同样引人注目的是, 中国大使夫妇也首次出现在游行的观礼台上。弗格森在第二年年初邀请了80多位商界名流, 专门为韩叙举行了一个酒会,以感谢他对独立节庆典委员会所举办的独立日游行活动的支持 。韩叙也感谢了弗格森对中国所持立场的理解,至少在他组织的庆典上,人们再也不会看到 台湾的旗帜了。
分布在美国各地的100多所中文学校是领事处开展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领事处的外交官们 设法通过它们的一个协会结识了一些学校负责人,不久后,他们开始说服后者在自己的学校 里试用大陆编写的教材。最初只有极少数学校答应尝试一下,然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 它们之后,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开始使用这些教材了。
对中文媒体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领事处选择了一家在政治上一向保持中立的报 纸——《中报》作为突破口,并且成功地把这份在当地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变成了可以信赖 的朋友。在此之后,华盛顿的一家中文电视台——56台也同意用自己的部分时间直接播放大 陆提供的电视节目,这无疑是更大的成功。
韩叙曾经亲自说服56台的主要负责人做出这一具有影响力的决定,为此,他还热情地邀请后 者访问北京。事实上,不少重要人物的工作往往需要大使出面来做。比如华人宇航员王赣骏 ,他在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太空飞行之后,分别接到了北京和台北的两份邀请,当然他很可能 首先访问台湾,因为仅凭他母亲是蒋经国的学生这一点就不难想像他和台湾之间有着多么密 切的关系。但是如果他首先访问大陆的话,其意义和影响将完全不同。中国驻美使馆在此事 上抢先了一步,他们建议王赣骏在做出决定之前先和中国大使谈谈。事实上,当后者出现在 韩叙的客厅里时,人们就不难猜出事情的结局了——这位引人注目的华人宇航员最终的 确把他的大陆之行放到了台湾之行的前面。
领事馆的对台工作在那些年间也相当活跃。韩叙每年都要召集所有领事馆的负责人研究对台 工作计划。他不主张疏远或排斥华人中的中、右社团以及中、右人士,相反他认为应该积极 接触,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可以同右翼人士交朋友。“当然,这样做需要勇气,”其中的 一位总领事这样说,“但在当时的氛围下,大胆工作不会受到指责而是会受到鼓励。”事实 上,人们从这种活跃的局面中可以看出当时整个对台工作政策的宽松以及一种更加积极的姿 态。
尽管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双方在积极发展谋求直接服务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关系方面取得 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最初促使两国走到一起的首要因素——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的担忧仍然在根本上决定着双边关系的状况。尤其是当美、中、苏之间原有的力量对比态势 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因素的作用立刻就会显现出来。它可能使双方走得更近,但也可能使 双方面临更多的麻烦,而在80年代末,它所带来的显然是麻烦,这给几年来一直发展顺畅的 中美关系投下了一抹阴影。
当1985年成为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在苏联按照他的“新思维”实行改革时,他并没 有料到会发生人们在后来所看到的悲剧性的一幕。事实上,他的改革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 了苏联的解体,而且从一开始就让美国国会中那些一向敌视中国的议员们感到相当兴奋,因 为如果戈尔巴乔夫对西方展露的笑脸意味着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正在降低的话,那么他们就 将有机会要求美国政府转而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遏制政策,至少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在乎 中国的态度了。当然,他们首先要找到打击中国的借口。
在一个法律禁止堕胎的国家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许是能够被用来在公众中制造中国“ 恶劣形象”的借口,这就是它为什么会成为反华议员们最初选中的靶子的原因。在国会山的 讲台上,这个政策经常被作为中国“对个人人权和自由施加重大限制”的例证加以引用,而 且这种指责从1986年起还被写进了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世界各国人权报告。但这在美国最多只 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至于在联合国,这种指责的处境一向都非常尴尬,因为中国的计划生 育政策在这个国际讲台上总是受到高度好评,即使在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反对这一政策为由停 止向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捐款之后,人们的评价也没有丝毫改变。看来,反华议员们要达到 自己的目的还需要寻找更好的借口。
1987年6月,人们从美国众议院通过的“中国政府在西藏侵犯人权修正案”中找到了答案— —有人试图通过重新插手西藏事务来打击中国。果然,三个月后,被某位议员形容为“在我 们需要时随时可以出现的宗教领袖”的达赖,成了美国众院人权小组委员会举行的一个招待 会的客人。这个被传媒大王默多克描述为“穿着意大利古奇皮鞋”并且“对政治很感兴趣” 的老喇嘛当然不会令他的邀请者们失望,他提出了一个关于西藏地位的“五点和平计划”, 公然宣称要把西藏变成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缓冲国。
几天后,一些打着雪山狮子旗的喇嘛和尼姑出现在中国拉萨最繁华街区——八角街,他们在 人群中高喊支持“五点和平计划”和“西藏独立”的口号,并煽动围观者冲击政府机关、抢 劫商店以及殴打前来制止他们的警察。类似的骚乱在10月份一连发生了若干次。当中国政府 平息了骚乱并且驱逐了两个明显卷入其中的美国人时,国会山的讨伐立即升级了。在拉萨发 生的一切,成了反华议员们用来指责中国政府在西藏“压制人权”的新证据。参院外委会主 席佩尔甚至在“唤起良知基金会”为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颁发年度奖的晚宴上发 难,这使该基金会的主席施耐尔非常气愤,他对韩叙说:“我们事前曾经警告过佩尔,但他 仍然自行其是,这真是太过分了!”据葛绮云回忆。
在那段日子里,韩叙经常会被人问及西藏问题。“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他总 是这样回答那些并不了解西藏历史的人们,“有人说中国政府在西藏践踏人权,这是完全没 有根据的。我们从达赖喇嘛的统治下解放了100多万农奴,这就是最大的人权,它的意义和 林肯当年解放黑奴没有什么不同。”采访李明德谈话录音。李当时任中国驻美大使 馆科技处一秘。对于大多数美国公众而言,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解释。
但有些时候局面则要难对付得多,就像10月中旬韩叙在康奈尔大学演讲时那样,不仅会场外 面聚集了300多个抗议示威的藏独分子,而且在会场内也有人提出挑衅性的问题。一个因为 参加拉萨骚乱刚刚被中国政府驱逐的美国人特地从华盛顿特区赶到了康奈尔,他声称自己一 周前在拉萨目睹了一场“屠杀”。“最近在西藏是发生了骚乱,”韩叙开始驳斥这个“见证 人”,“但那是十几个喇嘛在策应达赖关于西藏独立的叫嚣,是这些喇嘛殴打了警察!西藏 地方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对一小撮闹事者进行处理,这怎么能说是屠杀?”会场上响起 了一片掌声。“既然你们总说要实事求是,可为什么不承认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呢?”发 问的是一个原西藏农奴主的后裔。“早在13世纪西藏就已经是中国的领土了,那时甚至还没 有美国。”韩叙这样回答道,人们的掌声中又夹杂进了一阵笑声。“西藏一直是藏族人的天 下,但现在汉人大量进藏,这些汉人应该离开那里!”对方仍不甘心地说。韩叙被激怒了, 他的语气听上去异常严厉:“达赖提出要把西藏建成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缓冲国,要求汉人从 那里撤出来,如果这种逻辑成立的话,那阿拉斯加是不是也应该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缓冲 国?如果说藏族人一直生活在西藏就证明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美国又是谁的呢?应该 是印第安人的!现在的美国人都应该离开,也包括你在内!”康奈尔大学部分中国 留学生1988年1月18日致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的信。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 声,即使有人不赞同韩叙的观点,但是他们却无法不赞赏他的回答。在校方随后为韩叙举行 的招待会上,甚至在几个月后康奈尔人自己的聚会上,这次演讲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 话题。“韩叙自己也对康奈尔之行感到相当满意,”陪同他访问这所著名大学的科技处官员 李明德说,“因为他一直都期待着有机会面对面地驳斥那些气焰嚣张的对手们。” 采访李明德谈话录音。
不过10月份的麻烦显然不只有西藏问题,在这个月的16日,一艘悬挂美国国旗的油轮在科威 特外海被一枚导弹击中了。这本来不足为奇,因为自从伊朗和科威特在两年前把所谓“袭船 战”变成两伊战争中的一种作战方式之后,差不多每周都有两艘以上的船只在波斯湾海域被 炸。但问题是,美方认定16日击中油轮的导弹是一枚由中国制造的蚕式导弹。
此事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它使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美国部分媒体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谈 论的有关中国向伊朗出售蚕式导弹一事并非捕风捉影。10月22日,美国国务院以宣布暂停审 议进一步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方式表明了政府方面的态度。与此同时,美国还向“巴 黎统筹委员会”施加压力,使后者取消了原定于10月份举行的专门讨论进一步放宽对华技术 产品出口问题的会议。王立著《波澜起伏——中美关系演变的曲折历程》,第269页 。
中国政府立即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了交涉。11月18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北京公开表示:中 国从不向伊朗出售武器,也包括导弹在内,而且中国目前已经采取了措施,防止西方报刊所 说的中国导弹进入国际市场。事实证明,正是大国的军事卷入加剧了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 把这一责任推到中国身上的企图是不能得逞的。同上。
韩叙开始利用一切机会消除美国公众的这样一种印象,即中国正在以某种方式支持美国在中 东的敌人。“中国从来没有直接向伊朗出售过任何武器,”他这样说道,“尽管我们已经一 再申明这一点了,美国政府却仍然在编造大量怪诞的新闻,说中国向伊朗出售了价值10亿美 元的军火,其中包括96枚蚕式导弹,但所有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他的表情和口吻都相当严 肃。1987年11月16日《中报》文章:“中国驻美大使韩叙称:蚕式飞弹决停止外售 ”。
在接受密执安州一位记者的采访时,他批评了美国政府在面对传闻时的做法:“伊拉克曾经 用法国导弹击中过一艘名叫‘斯塔克’号的美国船只,美国政府并没有因此指责法国。但是 现在 ,尽管没有证据证明击中美国油轮的是中国的蚕式导弹,美国政府却停止了对中国的高技术 出口,这是不公平的,美国政府在这件事上执行的是双重标准。” 他还语带讥讽地说:“ 美方一直在指责中国向伊朗出售武器,但却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有确 凿证据的倒是美国政府自己在向伊朗出售武器。”1987年12月2日《The Ann Arbor News》。他指的是不久前将里根政府搞得狼狈不堪的“伊朗门事件”。该事件是由 黎巴嫩贝鲁特西区一家亲叙利亚的杂志披露的一桩丑闻引起的 :即美国政府曾在1986年5月向伊朗秘密出售过一批武器,目的是解救此前被伊朗关押的美 国人质,同时为支持尼加拉瓜的反政府军筹集款项。民主党议员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打击 一下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参众两院联合组成了特别调查委员会,当然,调查结果证明 确有其事,这使里根政府在大选前体验了一次类似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所遭受过的政治 冲击。
“由于我们无法控制国际武器市场,所以我们已经决定停止向任何国家出售蚕式导弹。”韩 叙在11月份向媒体披露了中国政府的最新决定,这足以表明中方在消除美方误解方面是抱有 诚意的。1987年11月25日《Los Angeles Times》。
但在发生了油轮被炸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似乎有了更多的理由在与中国有关的其他问题上向 国会做出更大的让步,至少在西藏问题上,它的表态口径已经一变再变,直到和国会如出一 辙。但即使撇开这一点不谈,有一种看法也认为,如果里根政府不向国会妥协,国会完全有 可能擅自行事,从而使政府的处境更加难堪,就像一段时间以来里根政府一直在暗中支持尼 加拉瓜的反政府军,而国会却偏偏支持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的推进和平进程活动一样。也 许,对于一届即将到期的政府而言,在对外事务上被国会牵着鼻子走是不难理解的。
第五部分九 出使华盛顿(中)(7)
1987年12月中旬,参众两院分别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西藏侵犯人权修正案”, 该修正案被议员们附在了“国务院授权法”的后面送到了总统的办公桌上。几天后,当里根 签署“国务院授权法”时,他实际上也等于签署了这个修正案。
驻美使馆立即根据国内的指示与美方进行了交涉。负责出面交涉的王立参赞这样回忆了当时 的情形:“我奉命去国务院交涉时,美方的官员显得很无奈。为了证明国会向他们施加了多 大的压力,他们甚至给我看了国务院关于西藏人权报告的三份底稿,它们对于西藏问题的描 述的确越来越背离事实。美方官员想说明的是,与其说最后的表态口径代表了政府的立场, 还不如说代表了国会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