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战争与回忆(上) >

第26章

战争与回忆(上)-第26章

小说: 战争与回忆(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车站籁籁发抖,而专门用来运送犹太人的列车却装得满满的,车轮滚滚开向东方,然后空车回来,不作其他用途。这种非作战的用途有一种压倒一切的秘密优先权,这种优先权在美国只给过制造原子弹的单位。    
    军事影响:(三)士气    
    尽管这政策的最终意图始终是保密的,可是许多德国部队确实亲眼看到了在执行的情况。这是有案可查的。遗憾的是,有些部队也被吸收进去,不仅在运送犹太人或看守犹太人这方面出了力,而且在屠杀过程这方面也效了劳。    
    当地的部队司令官有时也提供并运送流动行刑队,因为他们办的是官家的事。这些党卫军行刑队,名叫特别行动队,紧随在我们挺进的军队后面开进了俄国。为了把游击队活动在萌芽状态中就消灭掉,他们奉命不经审讯就可以把政治委员枪毙;这就是一九四一年三月发布的著名《政治委员命令》 。他们还奉命把凡是搜捕得到的犹太人都当作德国安全的主要威胁,立即予以消灭。当地居民都高高兴兴,自告奋勇加入特别行动队来对付当地的犹太人,结果骇人听闻的事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立陶宛、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几十万犹太人在军管区范围之内,遭到了比较守纪律的德国行刑队有计划的枪杀。    
    德国士兵无法始终避而不看正在发生的事情。在个别情况下也有受错误思想指导的当地军队司令官竟然准许他们的部队——甚至命令他们的部队——参加屠杀。结果事实俱在,还有照片为证:身穿德国武装部队制服的士兵在枪杀怀里抱着婴儿的犹太妇女。这类事件无疑在我们队伍里起了某种瓦解士气的作用,并引起人们对我们打仗的目的产生怀疑。一支军队出现这种情况,其战斗精神就受到了破坏。正如区域解决办法的许多方面一样,这个破坏我军士气的作用是不能以百分比或其他说明问题的数字来表达的。然而,这是东线的一个真实因素。像失败主义一样,缺乏自信对作战方面起的影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非常重大的。    
    一个军人受的训练就是为了杀人。就是拿自己的命去跟敌人的命拼;这是最最正大光明的当兵准则。军人有时也不得不执行比较遗憾、比较肮脏的任务。他们必须枪毙蒙住眼睛、无能为力、站着等死的间谍或游击队员。按照命令他们有时必须把可能成为游击队好战士的小伙子、小姑娘和妇女绞死。不过这并不说明军人始终忍受得了这种差使,特别是一个德国军人,受的训练既要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又要讲究体面,顾全廉耻。在这点上纳粹对我们德国青年造的孽是难以忘怀的,也是不可原谅的。


第一部 “娜塔丽在哪里?”第十四章(6)

    敌人的本质    
    因此我们就归结到整个问题的核心上:这项解决办法尽管弊端重重,究竟是不是一种绝对必要的战时保安措施?难道犹太人真是希特勒所假设的危害帝国安全的根本大敌?在这一问题里连带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哪一种帝国?”    
    自从法国大革命以来,我们在哲学上和政治上出现了两种不可调和的帝国概念。    
    (甲)自由主义的概念:一个爱好和平的帝国,在文化上主张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给犹太人以自由权,仿照法国和英国的榜样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使德国在军事上处于次要地位。    
    (乙)国家主义的概念:帝国作为一支新兴的世界力量,大英帝国的天然继承者;建立一种荡涤一切外国色彩的德国文化;根据波拿巴主义者的“举国皆兵”的思想,建立武装部队;盲目忠于国王,忠于国土,忠于基督教的古老美德。    
    在这两种思想之上忽然冒出社会主义来了,它带来了四海一家、平均主义和废除私有财产那种感情用事、毒害非浅的大杂烩。但国家主义才是德国的真正精髓。凡是国家主义的帝国占上风的时候——如一八六六年,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一九一四年,一九一七年——我们就强大胜利。凡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子露面的时候,德国就受苦受难。    
    全靠阿道夫•;希特勒的政治天才,把国家主义帝国的奥秘同社会主义那鼓舞平民的吸引力溶合在一起。因此就产生了国家社会主义,一种一触即发的群众运动。希特勒这种改良的社会主义不会引起军方反对。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实行严格的经济控制,对除了犹太人以外的全体人民采取基本的就业、保健和福利措施。    
    然而犹太人是德国自由主义的主心骨。自由主义给了他们公民权和优惠。自由主义让他们在金融界、自由职业界和艺术界自由发挥他们的干劲和才智。这些过去受歧视的人,那时到处抛头露面——兴旺发达,一副外国派头,身居要职,不加检点地炫耀他们暴发的财富。对犹太人来说,自由主义是他们的救星。因此,对阿道夫•;希特勒这样一个献身国家主义的人来说,犹太人看来就是根本大敌了。    
    说来伤心,一切做法都是根据这个观点而来的。    
    犹太人的真正实力    
    然而在一桩实际的历史事实面前,所有为区域解决办法辩解的企图都落空了。事实证明犹太人没有能力拯救自己,也没有能力促使别人来拯救他们;而自卫本能正是对一个民族的真正实力的试金石。    
    在希特勒掌心外的犹太人只能一筹莫展地旁观,眼看着他们在欧洲的骨肉兄弟落得个不明不白、凶险可怕的下场。那么希特勒作为信念的那个论点,所谓犹太人在政治上牢牢地控制着西方世界的根据究竟何在呢?犹太人既说不服一个国家为他们敞开大门,也买不通一个国家这样做,连对南美洲区区一个共和国都起不了作用,那么所谓他们无穷无尽的财富又究竟何在呢?一九四四年,在秘密开始泄露的时候,他们苦苦哀求英、美人士去轰炸奥斯威辛,结果白费一场口舌,那么所谓他们无孔不入的影响又究竟何在呢?    
    这些事情都是不言而喻的。希特勒夸大了犹太人的威胁,把本意善良的德国人民引上了邪路。犹太人原可以对我们大有用处的。我们这一方要是加上了他们在人力、技能和国际影响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减去这部分的重要作用,那就会众望所归。说不定到后来连这场战争的结局都会不同了!    
    因为即使在欧洲以外的犹太人没有力量进行解救,他们制造的舆论还是强有力的。他们的大叫大喊使人们相信罗斯福和丘吉尔对我国人民的歪曲,尽管我们打的仗是基督教世界反对赤色分子暴徒的仗,可是罗斯福和丘吉尔却把我国人民描绘成匈奴和鬼子。这就产生了两个同我们的事业生死攸关的政策——“德国第一”和“无条件投降”——这种政策把两个强大的财阀统治集团不可挽回地推到欧亚布尔什维主义一边去了。    
    如果纳粹政权把我们统治下的几百万犹太人处理得英明得体,就决不会闹出这类事来,这就是区域解决办法在军事上所造成的悲惨的矛盾局面。犹太人并不是强大的敌人;但是他们原可以成为强大的朋友的。由此可见,纳粹对犹太人的政策应该认为是一项代价惨重的军事上失策。不过这事没有同武装部队商量过,不能责怪武装部队。这就是从这份硕果仅存的主要文件——《万湖会议纪要》得出的必然结论。    
    英译者按:我初次把本文的译稿递交《美国海军学会会议记录汇编》编辑特恩布尔•;C分开“巴克”富勒海军中将时,他原稿退回,并用红墨水大字草草写着:“把这种微不足道的、冷酷而令人恶心的狗屁塞到《会议记录汇编》里来,用意何在?”他是个老海员了,也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在他的批语下写道:“为了向我们自己表明我们原本可以做到哪些事。”写好就把稿件寄回去了。过了六个月,文章在《会议记录汇编》上刊出了。以后,我在好些场合碰见过巴克•;富勒,他都绝口不提阿尔明•;冯•;隆的文章。他至今还未提起呢。——维•;亨


第一部 “娜塔丽在哪里?”第十五章(1)

    美国军舰“诺思安普敦号”    
    战斗序列,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    
    1。第八特混舰队第一支队,黎明开始行动(本舰协同“盐湖城号”与“邓拉普号”)同时炮轰马绍尔群岛北部沃特杰珊瑚岛 。    
    甲、炮轰前,“企业号”发动空袭,压制敌军空中力量及海岸炮台。    
    乙、由于这些敌方海域的海图陈旧,并不可靠,珊瑚礁密布,危险重重,从零点整开始进入Z级戒备状态。    
    2。值此太平洋舰队终于在马绍尔群岛与吉尔伯特群岛全线,对背信弃义的日寇展开回击之际,“诺思安普敦号”在海尔赛海军中将指挥的第八特混舰队属下,作为北路炮击队旗舰,感到自豪。    
    3。全体舰艇人员相应自制。特此布告。    
    副舰长    
    詹姆斯•;C•;格里格    
    “开始炮击!”    
    “诺思安普敦号”三座炮塔轰隆隆地冒出白烟和淡淡的火光。甲板震得摇摇晃晃,颠簸不止。维克多•;亨利耳朵里塞着棉花还感到隆隆震响。敌军曾经摧毁珍珠港,炸毁了“加利福尼亚号”,如今对敌军发射了第一阵排炮,看到了闪闪火光,听到了隆隆炮声,闻到了阵阵硝烟,他不由感到欢欣鼓舞。就在这时候,舰尾后面,“盐湖城号”的主炮组猛烈开火了,望远镜里清清楚楚看得见八英寸口径的炮口里射出两串炮弹,顺着弓形的弹道飞向停泊在环礁湖内的船只。    
    在左舷后部的海面上,轮廓鲜明的地平线上一轮旭日喷薄欲出。两艘巡洋舰和驱逐舰“邓拉普号”,扯着大幅战旗,列成纵队,正全速行驶,舷侧对着海面上那块硝烟弥漫的绿土:沃特杰岛。“企业号”上的机群正在飞回航空母舰,隐隐只见北方天际星星点点,不用说,华伦准在其中。他们已按战斗日程在拂晓时分袭击了这个岛屿。    
    帕格眼看他舰上的四架弹着观测机在弹射起飞时搞得乱糟糟,现在心里依然像滚油在煎熬。一架飞机差点儿掉进海里。另一架足足花了二十分钟才安到弹射器上,因为吊车发生了故障。这个开端真糟糕透了!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浴着越来越亮的晨光,站在舰桥上他旁边,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流露出对弹射行动感到失望。他对沃特杰岛上没有军事目标分明也感到失望。那里一艘军舰也没有,只有稀稀落落的商船。如果其他珊瑚岛上的油水也不大,那么海尔赛对日军初度试行打了就跑的偷袭就没多大意思了。    
    谁知就连这次小规模的炮击也是开门不利。敌船都起了锚,放出烟幕,在环礁湖里东躲西闪,盘旋穿行,既难以看清,更难以打中。尽管大炮不断猛轰,但是一艘船也不见沉没,连起火焚烧的都没有。弹着观测机把溅起的水柱汇报成命中,然后自行更正。一艘胆大包天的小型扫雷艇从环礁湖出击,一边开着小口径的炮,一边成之字形行进。驱逐舰“邓拉普号”在近距离同它接火,五英寸口径大炮一齐放射,徒然在海面上溅起一根根水柱。跟着,三艘军舰上的监视哨都开始看到潜望镜,一窝蜂似的接连报告。帕格•;亨利和海军少将却看不见,可是斯普鲁恩斯已经别无他法了。他只好下令来个紧急掉头。这次攻击没有得逞。三艘军舰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岛屿外阳光灿烂的宁静海面上转游,只顾忙着躲闪报告上来的鱼雷轨迹,并避免互相碰撞。帕格•;亨利终于决定不顾他自己看不见的潜望镜和鱼雷轨迹。他对准躲躲闪闪的商船猛烈开炮,靠火力开路,直捣沃特杰岛,他不惜工本,滥发炮弹,一则至少可以给全舰人员得到点失败的经验教训,尝尝暴露在敌方海岸炮台猛烈火力下的味道,练习练习怎样从弹药库匆匆把炮弹搬运到炮尾,闻闻火药味,听听炮声,经历经历作战的恐惧;二则一套军舰制度仍然充满和平时期的安乐气氛,趁此也可以把这种丢人现眼的现状公开化一下。    
    海军少将斯普鲁恩斯通过短程无线电对讲机发布一道又一道的命令,总算有点像重新控制了局面。“邓拉普号”击沉了那艘扫雷艇。三艘军舰编成队,向海岸紧逼,把岛上大部分东倒西歪的房子轰得烈火冲天。不料海岸炮台测定了射程,于是攻击一方的周围开始呼呼地激起一道道五色缤纷的水柱。斯普鲁恩斯看到“盐湖城号”两次处在夹叉炮击下,便下令停火。他命令海军上校亨利率领第八特混舰队第一支队返航,去掩护“企业号”然后脸色铁板似的,离开舰桥。这场战斗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凡是不值班的军官都到军官室去开会。”帕格对吉姆•;格里格说。    
    “是,长官。”副舰长说,那顶蓝漆新钢盔下的面容像斯普鲁恩斯的一样阴沉。    
    舰长一踏进那间狭长的军官室,一批穿卡其军装的年轻人当即乖乖地全体起立。他就让大家站着听他三言两语把话说完。他说,他们刚才参加了一场扰乱性袭击,收获不大。前面是一场长期战争。“诺思安普敦号”要着手改进它的战备状态。解散。    
    当天,一天到晚,直到午夜过后,各部门的头头都被叫到舰长室,他不用草稿,随口讲着,列举了种种弱点,并下令采取补救办法。“诺思安普敦号”这次表现不好,倒没叫帕格•;亨利感到多大意外。他就任舰长的头一个月里,在舰上摸情况的时候,一直睁开眼睛多看看,竖起耳朵多听听,尽量少开口说话。舰上的新兵和应征入伍的人太多了;有经验的老手,无论官也好,兵也好,都寥寥无几。舰上的日常工作进行得很好,打扫擦洗工作也还过得去,可是一切都松松垮垮,墨守成规,得过且过,隐隐有些老百姓办事的味道。话又说回来,这些战士在帕格看来还是不错的,他一直在等待这么一个决定性时刻来阐明自己的意图。    
    他态度严厉,批评得一针见血,包括副舰长在内的全体军官都大吃一惊,因为这么些年来他都在岸上工作,不接触实际情况,大家还一直把他当成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呢。这些会议一连开了足足十四个小时。阿里蒙一直在煮咖啡,煮了一壶又一壶,把煮好的咖啡端上来,还为他们做牛肉饼当饭菜,格里格和舰长就边吃边谈。格里格在他的“要事”笔记本里记下了几百条意见,喝下了十几杯咖啡提精神,这时看上去快支持不住了,帕格才作罢。他说:“准备发一份电报给太平洋舰队巡洋舰司令,要求在我们回到基地时调拨一艘带靶的拖船。”    
    “长官,这么办可不行。咱们眼前不能用无线电发报。”格里格紧张不安地说。    
    “我知道。派架侦察机带信去。”


第一部 “娜塔丽在哪里?”第十五章(2)

    海尔赛的特混舰队返航了,长长一列灰色的军舰战旗飘扬,驶进珍珠港时受到了狂热的欢迎:号声频传,汽笛齐鸣,钟声不绝,欢声雷动,港内每艘船上都是彩旗飞舞。对新闻记者和电台的时事评论员来说,这次出击倒是一大兴奋剂。他们为海尔赛海军中将对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的进攻而欢呼,誉之为美国在太平洋上重振旧威,扭转了时代的潮流,证明了自由政体具有惊人的恢复力等等,不一而足。侦听到的战报译文给维克多•;亨利提供了不同的情况。原来空袭夸贾林岛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