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指南录 >

第235章

指南录-第235章

小说: 指南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忽必烈得胜还朝,马上整饬京城工作的开销就得被人审核。赵、郭二人每天愁得头发都快白了。屁股后边还有一大堆蒙古债主追着要归还盖房子时欠的债务

“而那么多新搭的茅草屋隐藏在瓦屋后,即便是高墙大院的价钱想必也上不去!”不愧为元朝的大管家,卢世荣对买房卖地方面的门道一清二楚。

“是,是这样!那些茅草屋都是百姓私自盖的,地方官员怕激起民变,不肯赶他们走。有心买宅子的商家也觉得周围不安全,所以舍不得出高价”郭守敬走投无路,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心中对眼前这个市侩小人的判断能力充满了佩服。

“如果本官能把你们建的所有宅子买下,用现银付款,不知道郭大人可愿意合作呢?”卢世荣拔拉着算盘,好像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什么?”没等郭守敬说话,赵秉温蹭地一下跳上前来。不顾斯文形象,用手指着卢世荣的鼻子尖问道:“你,你说得可,可是真话?”

“本官为国理财,自然要讲究个信誉二字!再重复一遍,本官用现银买你们改建的宅子,全要,价格比目前高一成!”卢世荣笑了笑,淡然说道。

“那可是,可是几十万两的买卖!”赵秉温急切地补充,“况且院落很小,似大人……”他本意还想提醒卢世荣,临街的那些新屋子虽然外表华丽,占地面积却都不甚大。作为商人或中等富户的宅院尚可,若作为官员府邸,那可就太失面子了。话说到一半,猛然想起卢世荣贪名在外。执掌国库这么长时间,自然不会住这种蜗居。况且这么多房子,卢世荣一家人也住不过来。

“不知道大人欲郭某做何事!”郭守敬躬身施礼,追问道。如果卢世荣真的能出钱将所有新盖住宅买下,不但整饬大都所造成的亏空可以填平,除了连本带利归还盖新屋时向几个蒙古那颜所借的银两外,二人也会有不少的收益落袋,只是卢世荣先把自己师兄弟两个逼得那么急,又突然赠与这么大恩惠,所求自己兄弟做的事情情必然也属于斗胆包天之类,弄不好几万两银子没赚到,身家性命也跟着赔了进去。

“很简单,我想请你兄弟二人测算一下,这么多穷人住在大都城内,是否有伤大元国运。想当年秦始皇横扫*,可是迁了天下富户到咸阳居住!”卢世荣用非常平静的语气回答,仿佛在商量寻常人家市场上买把菜般的小事。

“测算?”赵秉温不明所以,低声问。

而站在他旁边的郭守敬却己经白了脸。卢世荣的话他理解得很清楚,他也的确有能力帮上卢世荣这个忙。只是自己平生所学天文、数术都是用来做学问的,大元朝的历法经自己多年观测,也是达到了历代以来最精确的程度。将来的历史上提起天文学的成就,肯定不会忘记自己的名字。但今天如果自己答应了卢世荣的请求,恐怕不仅玷污了自己的名声,还玷污了头上星空的圣洁。

“天文不会说慌,星象也不会骗人!”郭守敬清晰记得当年求学时,老师刘秉忠如何教导自己要严谨治学。但老师刘秉忠后来被忽必烈所器重……,脚下这个大都城就是在老师规划的图纸上一点点建造起来的。

一时间,他心中天人交战,冷汗淋漓湿透了青衫。

“本官这样也是为了替国家理财,陛下告捷需要银两,前方将士作战需要银两,而城中物价又这么高,那些贫民百姓根本就没资格住在天子脚下……”卢世荣拍了拍郭守敬的肩膀,振振有词。

“天机重重,人眼察之,难辩真伪!”郭守敬渐渐回过神,淡淡的说道。那一刻,他仿佛洞察了天地间一切玄妙。

“本官今晚就去禀明太子,从国库拨三十万两归二位大人使用!至于恭迎陛下凯旋的银两,明日早朝后两位大人就可到户部支取。天像台太小了,如今有了好材料,那些仪器也该重新铸造得更精密些!”世荣点头回应。

小厮上来添茶续水,赵秉温和郭守敬解决了迫在眉睫的难题,也不多叨扰卢世荣,当即起身告辞。卢世荣送二人出了大门,反身回来,立刻急匆匆向后堂奔去。

“皇城附近的几十处待售民宅,我己经着人替老爷买下了。加上他们新建的这批宅院,大人一共掌控了中等民宅六百余间,高宅大院三十二处。”管家卢升捧上一个账本,低声禀报。

“跟咱们合伙的谢道士呢,他买了多少?”卢世荣推开账本,问起了合伙人的消息。姓谢的那个道士是他的老熟人,此人当年在江南也是数得着得大才子,现在却沦落到装神弄鬼的四处骗钱的境地。不过此人对自己倒是不错,这用国库银两买卖房产的主意,除了他外,别人还真想不出来。

“他手中本钱少,只买了二十余间小屋。不过小的听人说,这几天伊实特穆尔、伊彻察喇、萨里曼几家的管家都在私下买宅子。”管家抬起头,讨好地汇报。

“嗯!无妨。参与的人越多,咱们越好赚!”卢世荣摆摆手,非常大度地表示自己不在乎有人分羹。那几家蒙古大豪肯定也是被谢道士给鼓动起来的,有他们参与后,朝堂上只会对自己的计划更有利。只要明天郭守敬的本章递上去,太子真金答应了,今年国库肯定被银子装满。而大都城居高不下的物价也会因为人口的减少而出现回落。这都是他卢世荣的功劳,整个蒙、汉、色目臣子中,找不出第二个这么有本事的人物。

仿佛猜中的他的心事,窗外,几只经了霜的蟋蟀扯开嗓子,大声喝彩。

祥兴四年冬初,郭守敬据天象上本,请太子真金以富贵之家充盈大都王气。真金与百官合议后颁旨,以庆贺都城竣工为由,迁山西、河北诸州富户入大都。同日,下旨“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

旨下,京城地价暴涨,高宅大屋销售一空。身居陋室,宅院占地面积不足,以及家境贫寒的百姓,皆被赶出新城,前往旧城或更远的乡间居住。

七日后,忽必烈回到大都,但见街道整洁,沿路馆舍翻茸一新。老怀甚慰,召郭守敬、赵秉温等有功者十余人,当众嘉勉。

酒徒注:1。元大都至元四年(1267年),史载明确,无需考辨。终成于以至元二十到二十二年之间。建成后召旧城有钱人入住。文中“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资高及居职者为先…”是历史,非杜撰。此项发明比某教授提出的把穷人赶出的北京高论早700多年。


  
国战 (九)
该章节的地址:siyuan/Html/Book/21/1606/278356。htm


接连几天,忽必烈都很兴奋。白天他在大明殿嘉奖陪同自己出征的有功之臣,晚上就在内城的延春阁与太子真金以及他出征期间留守在大都的妃子们絮话。蒙古人不太注重礼节,如果再早上三、五十年,大汗死后,他的妃子作为财产可以由儿子继承。所以真金在年龄比他小一半的年青殡妃之间也不拘束,想法设法说着各种奇闻来逗宠妃们开心,同时尽力塑造一种家庭的氛围来拉近与父亲的距离。

己经年近古稀,岁月却没有在忽必烈脸上留下太多的衰老痕迹。他的直觉依然敏锐,心智依然清醒,并且权术运用得越来越精熟。这样一个英明神武、身体建康的父皇对太子真金而言绝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相反,他还需提着十二分小心,避免忽必烈哪天突然动了废太子的心思。虽然以目前的情况看,忽必烈没有这个念头,可从他远在千里之外依然能将阿合马和自己的党羽一并铲除的雷霆手段上判断,真金心里的确没有稳坐太子之位的把握。

“那安东尼看到女王的座舰逃走了,关心的追了上去。结果本来输定了的屋大维趁势反扑,将埃及舰队焚毁了大半,回到埃及后,女王怕被罗马人清算,就用一条眼睛蛇咬断了自己的喉咙。安东尼见女王死了,也拔出了佩剑……”真金绘声绘色地比划着,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追随恺撒多年,最后殉情自尽的将军。

“啊!”几个年青的西域宠妃用春葱般的手指半捂住嘴巴,惊呼道。有人听得太入迷,蓝色的眼睛中泪光隐隐可见。

“倒是个多情种子,可惜既丢了美人又丢了江山!”忽必烈端起面前的夜光杯,抿了口里边血一般浓的葡萄酒,低声点评道。

蒙古人的逻辑和汉人不一样,如果这个故事被几个儒臣听了,肯定会谴责那个名字万分绕口的埃及女王是红颜祸水,安东尼的名字也足以和陈叔宝、李煌等人并列。但在蒙古人眼里,安东尼不过是一个没保住老婆也没保住私产的倒霉蛋而己,结局既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可怜,百汾任何借鉴煮义。

“是啊,此人年少英雄,曾陪恺撒打下了半个罗马呢!”真金惋惜地说道,仿佛自己麾下曾经有这样一员虎将丧身于疆场之上。

“这个故事你从哪里听来的?”忽必烈没有真金那么丰富的同情心,转动着手中的酒杯追问。杯中的红酒是福建特产,滋味没有从西域万里运来的葡萄酒那样淳厚,但胜在清新甘冽,几杯下去,就能把人的血液像火一样烧起来。

“两个月前,城里来了几个西方传教士。自称是什么罗马帝国人,他们的教义与聂思托里安教差异很大。所以,儿臣就把他们留了下来!”真金低声享报。

自从残宋开辟出可到达天方的海路后,一些面相比阿合马、马可·;波罗还奇特的色目人相继而来。有的人在大都城转了几圈后就悄悄地离去,有的却留在了城内,千方百计想与朝廷搭上关系。

对于自由传教之权,大元朝从来没吝啬过。忽必烈早在数年前就曾经允诺,无论念什么经,只要是保佑大元朝昌盛不衰的,就尽管念,蒙古人不在乎你信的是上帝、玉皇还是佛祖。但传教士们却不甘心,他们希望朝廷能承认他们的教义是唯一的,而与他们所言不同的教派全是异端。

因为聂思托里安教支持乃颜叛乱,所以真金特意留下了一枚活子。如果忽必烈不能在军事上迅速击败乃颜,他就从信仰方面着手,用真正的基督教义让乃颜众叛亲离。现在既然忽必烈凯旋而归,真金就不能直说自己当初的想法了,而是换了另一番说辞解释道:“辽东初定,乃颜以邪教蛊惑百姓。这些人自称为上帝的真正信徒,用他们来取代聂思托里安教……”

“朕知道了,你尽管放手去做。但注意一下,无论他们念什么经,不要念到朝堂上来。否则,杀无赦。”忽必烈带着几分鼓励的语气命令。真金的处置很合他的心意,虽然在辽东他曾经宣布不追究基督徒们责任,但教义之争关系到上帝和魔鬼,不由得他这个皇帝不重视。

想到这个冠冕堂皇的报复借口,老皇帝得意地又灌了自己一大杯。边品味葡萄酒留在口的余香,边问道:“那几个骡子,马儿帝国的什么人对咱们的大都城怎么评价,他们见过这么宏伟的城市么?”

“他们说在整个欧罗巴,没一个国王的城市如大都这么宏伟。与皇城相比,西方那些君王们住的全是猪圈!”真金喝了一杯酒,装做很自豪地回答。

“欧罗巴,当年拔都汗两万大军就横扫了,那些什么王,什么帝,争先恐后爬过来给他舔靴子!”忽必烈高兴地喊,根本没注意到真金的回答中,巧妙地将‘传教士们是否见过’,替代为‘欧罗巴没有’。

同样的问题真金问过传教士,当时那个传教士给出的答案是,除了泉州、福州外,大都城是天下最漂亮的城市。这各答案曾经让真金感到非常伤自尊。但他也知道教士们说得全是事实,大都城内的王公贵族们如今以能用上南方的货物为荣,既然南北双方所产奢侈品的档次差了这么多,城市繁华程度上的差距估计也同样大。

“嘿嘿,他们说咱蒙古人只会破坏,不会建设。朕从来不相信这个道理,咱们建的城市是天下最大,最繁华的。咱们建立国家,永远是最强,疆域最广的!”酒和自豪感双重作用下,忽必烈有些语无伦次。入城仪式上所看到的景色依然停留在他眼前,宽阔笔直的街道,整齐干净的民居,高大巍峨的寺庙、宫殿,还有凌空架起,从西山甘泉宫一直通到皇城内的输水管,凡是传教士们说过代表人类文明的设施,大都城应有尽有。

几年前,文天祥在报纸上“污蔑”大元朝是强盗分赃,只会破坏,不会建设。说蒙古人征服华夏绝对不是改朝换代,而是野蛮破坏了文明。这些话忽必烈当时看了哈哈大笑,表面上装做毫不在意,一颗骄傲的心却被深深地刺伤了。

蒙古族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民族,没有经历过缓慢的孕育过程,所以蒙古人对所征服地区的文明进行疯狂破坏的同时,内心深处却对别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仰慕。他们几乎是不设防地被当地文明同化,变得越来越不像蒙古人。如今,西域诸汗国一部分都信了穆斯林教,一部分扳依了上帝。而大元朝也慢慢以儒家经典作为自己的治国之策。文天祥从文明、野蛮之辩的角度“诋毁”大元,正戳到了整个蒙古族的痛处。

忽必烈要争这口气,所以才将修建了近二十年,己经濒临竣工的大都城的设计方案一改再改。他要用这所天下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反驳文天祥的歪论,用这座金壁辉煌的都市向世人证明,蒙古人除了抢掠破坏之外,也会建设。他们建设起来的的城市非但比世界上所有城市华丽,而且代表着人类文明的顶点。

看着父亲那幅陶醉的神态,真金偷偷地叹了口气。卢世荣用什么手段为盛大的庆祝仪式筹款,赵秉温等人用什么办法让大都城瞬间变得干净整洁,他都一一看在眼里。当年,忽必烈为他聘请的儒学大家许衡向他灌输的治国道理是勤政爱民,绝不是这种扰民自肥。但是为了满足父皇忽必烈的虚荣心,他却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本意,默许卢世荣等人的龌龊勾当。

“我儿,莫非有不顺心之事么?”忽必烈带着醉意的声音传来,打断了真金的思绪。

“没,儿臣方才想起国计民生,所以有些走神。”真金完全没料到忽必烈微醉之后,视觉还如此敏锐,赶紧出言解释。

“你会是个治国守成的好皇帝,朕将来把江山交给你,心里会很放心!”忽必烈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醉态可掬。“卢世荣不是说,今年国库收益猛增,预计会节余数百万两么?这么多钱在手,你还着什么急?”

“父皇有所不知,国库里的银子,都是最近才入的库!”真金摇头,苦笑着解释。

“那有何不妥,你说那颜们欠朕的银子不还么,且别管他。明日早朝,联亲自下旨讨要,看他们哪个敢赖帐!”忽必烈明显会错了真金的意思,以为自己出征期间,树大根深的王爷们触犯了真金的权威,笑着答应尽快在群臣中给真金讨回而子。

“父皇,此事非关诸那颜。而是儿臣担心,今年国库盈余数百万,明年就会颗粒无收!”真金整顿衣冠,正色说道。

几个在一边陪酒的缤妃吓了一跳,赶紧收起娇憨痴嗲的模样,规规矩矩跪坐直身体。一个忽必烈的宠妃边斟酒,边不停地给真金使眼色要他别谈国事扫兴。

忽必烈知道真金不喜欢卢世荣,也知道最近蒙古诸臣和汉臣之间闹得很不愉快。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被儒臣们教导得有些迂,不知道儒家经典大部分是挂在嘴上骗人用的,只有一小部分才是治国之道。但父子刚刚团聚,一些训斥的话说出来未免破坏气氛。所以他放下酒杯,尽量和气地问道:“我儿,你说明年会颗粒无收,是什么道理呢?”

“父皇可知卢世荣和郭守敬勾结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