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卓越执行 >

第1章

卓越执行-第1章

小说: 卓越执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txtsk
总序江平:推荐序

    凡是有权力的地方就要有管理,因为管理可以使权力的行使科学化、有序化,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形成的专制化和腐败化。    
    凡是有组织的地方就要有管理,法人作为一个组织必然要有其意思机构和执行机构,每一种经济组织就要有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执行机构。    
    凡是有团体权利的地方就要有管理,因为权利是利益的表现,而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使利益和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发展。    
    企业管理既是经济学的课题,又是法学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经济学内涵要更大于法学的内涵。在这个领域,经济学与法学的结盟尤为重要。经济学和法学的结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济学家与法学家共同研究现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及企业发展问题,如吴敬琏教授与我所共同创立的法律经济研究所那样;另一种是倡导学科渗透或跨学科的培养人才,经济学的人才研究法律问题,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法学的人才研究经济问题、参与经济实务活动。    
    案头的这本书叫“卓越执行”,作者彭志强是国内上市公司的副总裁,这本书凝聚了他这些年来在企业管理中的经验,提升为他的理念与心得。现今市场上有关企业管理的书很多,彭志强也并不是最有名气、最成功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但是颇有意味的是,他是我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本科、硕士毕业生。在国内,一个法学专业的人获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职务并写出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心得,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也属于极为罕见的。    
    为法律专业的人所著的法律专业书籍写序,对我说来,已经是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而为法律专业的人所著的企业管理书籍写序,还是第一次。我真诚希望有更多的法律专业人才投入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行列,希望他们在这一行列中作出突出贡献,希望他们能将其成就出版成书。这样,法学和经济学的结盟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是为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2005年5月25日


总序作者序

    执行,谁都能说上几句,但又似乎谁都说不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这就象写汉字,越简单的字越难写,或者说象金庸前辈武侠小说中所讲,越简单的武功招数越体现功力。办企业也是异曲同工,象执行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可能天天被挂在嘴上,实则做起来很困难,真正能做好的不多。更有趣的是,每个人对“执行”内涵的感知并不一样,存在或多或少的理解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隐性的。因此,写执行这样一本书其实是相当挑战的事情。    
    既然出书,当然希望能够大卖,希望对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有帮助,否则就没必要出书了,但不能由此而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能是才华的表现,不能成为目的、噱头,否则就走样了。因此,这本书希望大家读完后,觉得是本“理性而不晦涩的有用之书”。它既不是作者自我满足的书,它是写给广大读者的,它也不是一本满足读者们休闲爱好的小资作品,凡是想做事、能做事的读者,才可能喜欢这本理论与实践深刻结合的书,总之,希望写一本“有用”的书!“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我们的另一个希望,不过,真正要做到“深入浅出”极不容易,要么就“深入”了,出不来了,要么就“浅出”了,却未必真做到了“深入”,努力而为吧。读这本书不至于觉得太累、太晦涩,但也不可能象看漫画一样轻松(毕竟管理是一个科学多于艺术的东西),如果你觉得有启发、有触动,最重要的,看完后能做些事情,能改变些什么,这才是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与任何管理上的事物一样,执行的相关思考必须基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背景和国民文化特点,但又不应受限于此,应该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的管理学成果。两者缺一不可,是动态互动的关系,协调一致当然是最好,如有差异,则或者我们改变些什么,或者改变国际管理学的适用,这是现阶段中国式执行思想的现实选择。融合国际管理学成果与中国文化特色,是本书的立足点,也是特色之一;我们着眼于前沿的、先进的理论思想,也深深地扎根于这片发展中的热土,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在中国真正可执行的理念与方法。    
    到底是战略重要,还是执行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对这样的命题妄下断论是危险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答案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境”,我们需要确定环境与范围。一个错误的战略注定是个悲剧,但事实表明,多数企业的失败并非是因为战略的错误,对于成功的企业,我们更容易把他归结为成功的战略、伟大的CEO。但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更多的是执行的成功,是经年的积累,例如麦当劳、海尔等众多优秀企业的成功,与其说是战略的成功,不如说是执行的成功,在这里“执行”扮演了一个无名英雄的角色。在今天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的发展中阶段,市场经济刚刚开始起步发展,商业机会更是比比皆是,因此,现阶段对于中国、对于中国多数的企业与组织来说,战略自然是重要的,只是相比而言,执行更为重要而已。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看你是否有本事走到目的地。金庸笔下的武林世界,流派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把武功练到最高境界第九重,武当、少林都能当上武林盟主。    
    提升执行力本身就是极难执行的。提升执行力不能停留在意愿上、口头上,否则永远可望而不可求!执行源起于意识,落脚于科学,坚强的意志力是基础,最终构建强大的执行力文化。缺乏意识、认识不到是执行不力的病因之一,但是,我们需要深层次、清醒地认识到,执行更多地是一种科学体系、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管理科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执行更是一种文化,最终它应成为组织中每个人的潜意识、本能、习惯,甚至是一种信仰,不这么做就觉得不舒服,或者不遵守者在组织中就无法立足。而后两个方面,即使在今天中国执行的话题如此热门的背景下,也是中国企业、组织一直所忽视的,而这恰恰是提升组织执行力的核心,因此,执行体系将是本书的重点。不依靠科学的体系、方法、工具,不成为组织文化的内核,组织不可能具备强执行力,执行力也不可能成为组织的竞争优势!    
    关于细节的相关书籍这几年非常火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人在企业经营中,尤其在国有企业、政府机构的公务行为中,似乎确实显得很不关注细节、很马虎,但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却是非常关注细节。相反,都说西方人很幽默、很随意,但是,那是在生活中、在平时,而在工作中、尤其在谈判中,西方人却非常严肃、非常认真。两相反差,国民性格很难说谁好谁坏,彰显的却是“职业素养”的巨大差距,这是导致执行力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执行力是一种竞争力,对个人如此,对企业,对任何一个组织(包括政府部门、非赢利的各类组织等等),乃至对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它是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正如管理大师杜拉克说的:〃无论你是管理一家软件公司、一家银行、一家医院,还是童子军组织,其间的差异大约只占你工作的10%。这10%是由组织的特殊使命、特殊文化、特殊历史和特殊语汇所决定的。而其他的绝大部分的工作是相同的,是可以互相交换的〃。因此,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企业界人士,也同样适用于那些为了取得成功而正在努力的各行各业的人们!    
    我时常喜欢用体育比赛来思考和理解经营管理问题。2004年夏天,没有一名超级球星的希腊足球队,凭借着不打折扣100%地执行雷哈格尔主教练的战术安排连续击败多支世界顶级强队,一举夺得2004年欧洲杯冠军,为世界所瞩目,这无疑是强执行力的成功案例之一。同样,希腊人赶回了已经失去的工期,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在恐怖主义阴云笼罩下给全世界带来了一届令人尊敬的奥运盛典,为百年奥运开启了新的篇章,这里面的点点滴滴也都浸透着执行力的卓越成就。小到一支足球队的管理,大到一届奥运盛典的管理,其实与企业管理、政府机构管理异曲同工,执行力处处闪现着成功的光辉,四千万希腊人做到了,十三亿中国人呢?中国走向崛起,中国企业迈向成功,政府等组织赢得尊敬,执行,既是不可逾越的关口,也是飞行的推进器,可谓成也执行,败也执行。    
    正如克雷纳在《管理百年》中讲的: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有组织就有管理,有目标就有执行,执行问题将一直是每一个组织的热门话题,而观点、工具将与时俱进,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将真正走向世界、走向成熟,赢得尊敬、赢得未来。    
    彭志强


总序解决中国企业的执行问题

    第一次看到《卓越执行》,远远望去,装桢风格与曾风靡一时的《执行》非常接近,以为这是〈执行〉作者的新作。捧在手中,发现这是一本“中国人”为“中国组织”、“中国人”写的“〈执行〉”,不禁产生了解和比较的兴趣。    
    执行其实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研究命题,离大众太近,缺少构建理论所需要的距离感和神秘感;而涉及宽泛,又难以“自成一派”地形成一套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但从实用    
    的角度讲,“执行”又是如此重要的一门学问,甚至可以说“无执行就无管理”。前两年引进的〈执行〉(美国)一书热极一时,开启了国人对“执行”关注和思考的热潮,人们不再唯战略的马首是瞻——似乎企业一有问题,非“战略”不足以解决。“执行”登上大雅之堂,是人们对于管理的一种现实的、理性的回归,对提升国人的管理实实在在的是一件好事。    
    要全面的概括和定义执行,确是件难事。〈卓越执行〉一书开篇就提出,执行是意识、执行是科学、执行是意志、执行是文化的定义。先有意识,认识其必须;然后将观念和意识落实为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工具;不仅如此,实施的过程中要以钢铁般的意志去坚持,直至执行从行动变为习惯,成为组织血液中的DNA,进入组织的潜意识层面,成为一种文化。而只有强大的文化基础,才能使执行的意识得到长久的滋养和发扬。因此这四个层面是层层递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我看到的目前为止对“执行”最为完整的阐释,从人文和科学的角度全面地看待“执行”的诸多现象和本质。而对战略与执行关系的剖析,无疑会让中国的管理者又多了一分思考和回味。    
    书中第二章是专为中国的管理者所作的。从文化根源到现实环境、从管理体系到人才基础,作者纵古论今,结合古今中外的诸多案例,带着读者一起去反思、去自省。儒家思想的“超人本主义”以及“重演绎轻实践”、推行“能人政治”、“圣人治理”的思想基础、中国传统“好面子”的文化,都相当大的程度上导致了“执行”意识和文化的缺失。而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使中国的大多数国民进一步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和勇气,体制转型期的“暴富神话”滋长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而大众和舆论对“家企不分”的混淆又进一步加剧了混乱。作者非常尖锐地指出了现实当中,中国企业在执行体系和人才职业化培养上的严重不足,以及企业各级人员执行角色的缺位。这一章无疑最容易引起中国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也使得这本书在管理学的范畴之外,更多了些许社会学的含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而〈卓越执行〉的解读,确是有其说服力的。影响行为的管理者是普通的管理者;影响思想的管理者是卓越的管理者。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商业文化有着比较大的鸿沟,因此中国的管理者需要肩负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多的努力以使我们的企业更快地适应全球化的经济进程。    
    在意识与文化层面的解读之后,〈卓越执行〉从科学的、组织的角度系统地构建企业科学的执行管理体系,总结起来是三大体系、三层角色以及五大文化。三大体系包括目标体系、行为体系、评估与监督体系,三层角色包括高层、中层和基层执行角色,五大文化则强调了追求卓越、实事求是、法治精神、责任精神和细节文化等。    
    以PDCA戴明环的原则为逻辑基础,作者强调目标体系应保证战略目标看得见、看得懂和量化;而执行的行为体系则涵盖流程体系、组织结构、知识管理和信息系统四个方面。评估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则充分体现了意志的作用,评估可以评估的一切,坚决向错误行为开战。〈卓越执行〉通过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感受向读者传达了对三大体系建设的感悟、思考和启发。    
    而在执行文化的树立方面,针对一些国人的普遍心态,〈卓越执行〉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的观点,“全力以赴”与“尽力而为”的差异,“激情”与“重复”不矛盾;警惕打着理性幌子的退缩,最大的借口就是体制、国情,要“法、理、情”而不是“情、理、法”,这些精辟的思想火花无疑是入木三分的洞见。    
    正如作者所期望的,〈卓越执行〉是一本“理性而不晦涩”的书。读起来比〈执行〉更符合中国人的语感与思维结构,对国人所熟悉的观点、案例和典故的探讨,也更容易让读者感到亲切和触动。而且,这是一本写给中国管理实践者的书,真正经历过、思考过的管理者更能产生共鸣,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是作者力图给读者提供更多实在价值的尝试和努力。作者充满理想而又理性、务实的风格,使得这本书与众不同,在众多管理书籍中令人耳目一新,颇为值得一读。


总序冷静剖析,独到见解,可行模式,卓越执行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冯学东/文    
    拿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卓越执行》一书,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又是一本跟风之作。    
    从2003年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执行》一书在国内面世以来,厌倦了战略空谈的企业界猛然认识到:多说不如多做,多思不如笃行。转眼间,执行、执行力风行一时,相关著作、培训、论坛、讲座应运而生,执行问题受到了企业上上下下的关注,2003年也因此被企业界称为“执行年”。这期间,涌现出多本论述执行、诠释执行的优秀著作,对国外的执行理念做出了精辟的阐释和分析,并尝试结合国内实际给出适合国情的执行解决方案;但与此同时,劣书、伪书也纷纷登场,浑水摸鱼,干扰视听,一时间,国内关于执行的争论喧嚣一片,让置身其中的企业界人士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时隔两年,这本新近出版的、名为《卓越执行》的作品,不会又是一本标题花哨、罗列类比却又无关痛痒的跟风之作吧?!    
    带着这种挑剔、置疑的态度,我打开书本,读了起来。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早已被书中流畅的文笔、充分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