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的请柬-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担心。突然,唐老鸭大叫:阿正快看,那是什么怪物?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只银灰色的动物正往海边快速跑去。我立即放开步子,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过去。我没有直接冲它去,那样会过早惊扰它,使它加快跑进海里。我直接插到它和大海之间,当我到达海边时,行进中的它猛然发现了我,立即停了下来。我一看,它的形状像是一只小海豹,大小又像是一条大狼狗,但前肢比海豹长得多,可以像狼狗一样支着身子。尾部仍然是一对蹼的样子。我一停下就开始拍摄,但气喘如牛,拍得很艰难。不到两分钟,唐老鸭赶到了,他刚从像海豹群那儿过来,满眼都是巨大的东西,猛一看这只小动物,显然很不以为意,便大大咧咧地走近,准备拍个特写,不料那动物突然抬起身子,向唐老鸭猛冲过去。唐老鸭10年前在中东曾把从头顶飞过的飞毛腿导弹看做是为自己庆贺30岁生日的礼花,眼下却被这只不知为何物的无名小卒吓了一跳,见它凶巴巴地直冲而来,唐老鸭硕大的身躯突然变得轻灵如燕,一个车转身说时迟,那时简直快过成龙李连杰刘易斯约翰逊奔跑如飞,跑到一丛礁石后面,看到那动物已停下了,他才敢在那儿喘一阵粗气。不料那动物比唐老鸭还机灵,竟然一转身跃上了礁石丛,要从石丛中间的缺口处穿过去直接冲击唐老鸭。唐老鸭一看,连忙与它打起〃游击战〃来事后我断言他那时一定想起了伟人关于游击战争的某些重要论述,得到老人家的英明指导。对此他未置可否并不时地乘着〃敌人〃在石头丛中行动不便的空隙,拍一两张照片,边拍边嘟囔:〃你来追吧!你来追吧!来追呀!〃算是挽回了〃老鸭一族〃的面子。
好一阵子过去了,这两只倔犟的动物对峙得都累了,唐老鸭便主动撤离。当晚我们将录像放给王教授看,他证实,那就是海狼!哈哈!〃海狼追赶唐老鸭〃,旷古未闻!
大约5时许,一只象海豹开始下水。我蹲在附近,友善地静静地看着它向大海挺进。只见它猛烈地向前拱一阵子,大约有十多米的光景,便停下来,呼哧呼哧地喘一阵子粗气,然后再接着往前拱。在南极地区的食物链中,海豹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上仅有鲸鱼),几乎没有天敌的岁月,使象海豹成了笨拙的庞然大物,让我很为它们的心脏担忧。逆射的阳光,为灰黄的海豹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使它在下海的一瞬间,变得如此美丽,如此矫健。它庞大的身躯慢慢地隐入波光粼粼的大海,我感受到了它全身心的惬意,感受到了它的骄傲与自得,它舒缓地向前划了一下,再抬头回望了我一眼,便向远处游去。而我的目光,则久久无法从它隐去的海面收回。
第二部分南极最小的生存体验者
丹尼莎是位来自捷克的小姑娘,7岁,是到目前为止来南极的最小的生存体验者。智利为了将来在南极部分地区的主权上有较大的发言权,多年来一直鼓励一些年轻夫妇到南极来生育,并发给南极出生证。而且智利的陆海空军都在南极建立了各自的考察站,部分军官带了太太和子女来。但是,这些孩子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存体验者;而丹尼莎却是。
我们到南极长城站的第二天,就听说捷克站来了一个7岁的小女孩。这令我们十分吃惊。从听说的那一天起,我们一行六位就很想找个机会去看她。
2001年1月5日上午10点,我们乘船过海来到捷克站,终于见到了丹尼莎。刚一见面,她有几分羞涩。但看得出来,她很高兴我们来。为了见这位不同寻常的小姑娘,我们做了不少准备,大家都送了一些礼物给她。我将从福州买的几袋橄榄,从北京买的一些巧克力作为礼品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
丹尼莎静静地坐在邵滨鸿的身边,按滨鸿的要求写出她每天的日程安排。一个思念儿子的母亲和一个远离母亲的女孩,十分热切地接近对方。丹尼莎听不懂的地方,就用眼睛问,滨鸿又换个说法,直到她懂。她的父亲间或进来,核对一下丹尼莎的日程。
丹尼莎的第一项功课,是与动物相处。她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天性对动物十分着迷。南极的企鹅、海豹、鸥鸟都是她观察的对象。当然她最喜欢的是企鹅。她每天都要拿出两个小时来自己单独面对企鹅。这在她的日程上,叫〃与企鹅在一起玩〃,但其实她只是静静地与企鹅待在一起她慢慢地接近它们,直到这一群企鹅对她不再有戒备之心。她每天都痴迷于这项功课,从未中断。
丹尼莎的另一项重要功课是劳动,就是要与大人一起去海滩上拣垃圾。这大约三天一次,但工作量不轻,要沿着海岸走,一般从东海岸走到北海岸有三公里,返回时不拣垃圾,可以翻山走近道,大约两公里半。我们当天下午全程跟了一次,大约要五个小时。路太难走,很多路段要爬过一连串的岩石,有些路段要涉水,而水下布满滑溜溜的青苔。那天我们才走出不远,丹尼莎就不慎落入海中,冰凉的海水冻得她直发抖,不得不跑回去换了衣服再来。
丹尼莎的第三项功课是学习,看些她自己带的书,还有大人帮她选的关于动物的书。第四项功课是画画,她有画画的天分,非常喜欢画。来访的客人,只要提出要求,她就给画,画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她的画全是动物,为所有的人画的几乎全是动物,而且是根据她对你的了解来确定为你画何种动物。第五项功课是写日记,将每天的事记下来。第六项功课是帮助爸爸准备晚饭。第七项功课是选择天气好的日子下海游泳在零下一度多的大海中!最后,对丹尼莎来说最困难的功课,就是尽量少地摄取食物每天两顿饭,上午10点和晚上8点各吃一顿。第一顿是炒麦粉+奶粉+可可粉+白糖+人造奶油(后三者比例都很少),就这么干吃,再配一杯茶水。晚饭也简单,我们赶上的一顿饭是:一人两勺汤,由中午的剩饭加上圆白菜的菜头熬成,我吃的时候,那菜头咬到最后,纤维就像一团麻,我先是把它放在碗里准备丢弃,后来看到别人都吃下去了,我又悄悄地把它全咽下肚去;主食是一碗糊糊,即在开水中同时倒入土豆粉和奶粉,一拌就行,吃的时候切上一点奶酪,还有点辣椒酱;每人大约两勺青菜,由圆白菜叶加上他们从海边拣回的海带拌成;饭后是一杯茶或一杯柠檬水。总之晚饭还是保持着程序上的完整性。这样的饮食当然让丹尼莎感到困难。于是她常常乘大人没注意,悄悄地从碗里挖两勺剩饭吃。而那神情,还是那么纯真,就像是在玩捉迷藏。
我们最想了解的是,丹尼莎来南极的决定是怎么作出来的,是她自己的意愿吗?丹尼莎说,她来南极就是为了亲眼看一看企鹅。从这个角度说,她是自愿的。但她的父亲做了大量的引导,向她介绍了大量关于南极动物的情况,让她看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带,使丹尼莎对南极充满了向往之情。可以说,这个决定,是在父亲的引导下由丹尼莎自己作出的。我由此想到,中国的父亲会这么做吗?7岁,不少家庭还在为孩子不愿意吃饭而伤脑筋呢!
第二天离开的时候,我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幅丹尼莎的画,抬头上写着〃DearAzheng〃,下角签了她的名,她还专门为我盖了一个捷克站的纪念戳她送人的画只写画中动物的名称,她发现我带了信封去盖纪念戳后,才悄悄加盖的,然后又悄悄地放进我的笔记本中!
那幅送给我这个高个子的画,画的是
一只长颈鹿!
第三部分捷克老头耶达
中国南极考察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轮流帮厨。2001年的1月1日,正好轮到我。大约十点半,我正在擦地板,突然发现大雪中来了两位客人,仔细一看,是捷克老头、国际环境组织站长亚罗斯拉夫·巴夫利切克,大家亲切地称他〃耶达〃,他身边是丹尼莎的父亲。我将他们迎进了会议室,问他们喝什么,捷克老头竟然说〃茶〃,而我没有反应过来,又问了一句,他说:〃tea,中国茶。〃我这才有了反应。
耶达是一位来自捷克的探险家,已来过南极16次,每次时间长短不一。在南极期间,他每过一段日子就要到智利站区背运补给。长城站是他的必经之地,每次路过,他都要进来看看,喝一杯中国茶。所以他对中国考察队相当了解,认识了好多任考察队长。我曾开玩笑说,有关部门如果要考核历任长城站站长的业绩,他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顾问。我们曾不止一次惊讶于他对中国的了解,以为他到过中国多次,后来才知道,他至今还没到过中国,他对中国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他的太太,她是个翻译家,致力于介绍中国文化,曾翻译过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和旅游图书。我说,希望他到中国来亲眼看看,他很高兴,说有计划在两年之后来中国,还说在北京有不少中国考察队的老朋友。
耶达原来是一位高山探险的救护队员,自己也从事登山活动,曾四次从尼泊尔攀登喜马拉雅山。登山活动使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一起登上了世界上各大洲的许多名山,后又被吸引到南极来。南极的体验让他终身省难忘,他便与友人一起创建了这个小站。他是捷克巴伐利亚家族的惟一传人,继承了一点遗产,这也成了他从事南极考察、体验活动的经费来源之一。但是他说,他妻子不是太赞同他来南极。
1月5日,我们访问了慕名已久的捷克站,我们与他和他的志愿者们包括丹尼莎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并跟随他们到海边拣了近六个小时的垃圾,体验了他们简陋的物质生活。当晚,我们就住在捷克站上。我自备睡袋,睡在餐桌底下的地板上。耶达说,这个位置,捷克著名的吉他演奏家卢波米尔·布拉贝茨曾住过三个月。这一说,让我一夜都想着吉他,我曾尝试过学习吉他,但还未开始就停下来了,因为上街买吉他时,头脑里想像着自己边弹边唱的样子,激动坏了,结果挑也没挑,买了一把连专业人士也调不好的次品,便一下子扫兴了。我想着这一夜也许会做一个梦,梦中得卢氏的真传。结果因为累了一天,睡得死沉,沉得连梦也来不及做。
6日晨,我在门前消融的雪水里用手抹抹脸、漱漱口,就算洗漱完毕,一回头,发现耶达正站在山顶上,用无线高频电话与外面联系。不一会儿,他就从山上下来,我们便聊了起来。他首先对我不用牙膏香皂的行为表示赞赏。他极富经验,能听懂我十二分蹩脚的支离破碎的英语,也能让我大致明白他的意思。他说,他一般每天只与外界保持五分钟的联系,尔后就不再开机。我问他,与岛外的交通是否就是靠人力小皮筏子,他说主要是如此,但有一个备用的25瓦的螺旋桨。我又问,为什么晚上不开灯,为什么将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系住,他说眼下蓄电池里的电已经够用,不必再耗费了任何耗费都是浪费资源。
我对他昨晚为我让出自己的房间表示不安,问他昨晚怎么休息的,他带我去了他昨晚住的地方,那是一间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小木屋,门对面有一架木板床,靠窗的位置上,在木板床的上方,与之成直角又架了两片木板。他和伊凡昨晚就睡在这里。他说,这是他工作的地方,他每天都在这里观察、思考,并做些记录。他站在那儿,指着大海说,你看这视野,多么开阔!我一看,果真是,站前海面的一切都尽收眼底。我由衷地说,你站在这里,手执一支单筒望远镜,就像地理大发现时代一艘远洋帆船的船长!他听了哈哈大笑,极为开心。
耶达总说他这个站点不是捷克站,而是国际站。原来,他和几个出经费维持这个站的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体验者中,三分之一是捷克人,三分之一是海外捷克人,三分之一是来自各国的人。每个体验者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在这儿体验的头一个月没有一个休息日。体验内容有三项:一是生存训练,要定期训练划船渡海,在零下水温的海水里游泳,独自一人在孤岛上生活等;二是生态保护训练,整个体验期间不能使用任何化学物品,包括洗头膏、牙膏、香皂等;三是环境保护训练,定期在长达几公里的海岸线上巡逻,将所看见的垃圾全部拣回来,分类登记。他说,一般在四个报名者中,会有一个身体或心理不合格,还会有一个因故离不开的。入选的两名,一般一人交四千美元,即可到纳尔逊岛来体验了。个别经济有困难的,也可以少交甚至免交。
在滨鸿和葛教授的帮助下,我弄清了耶达的一些专业观念:
耶达说,人在野外生存的三大条件依次是:保暖,水,食物。
他还总结了野外生存的十大法则:
一保持冷静的头脑
二想办法找火取暖
三找水源和食物
四保持活动状态
五任何时候都要留有储备
六由一个人来作决定,并服从命令
七一旦停下,立即穿上衣服保暖
八尽量喝水,一天要喝三四升
九保持沉默,少说话
十要有所畏惧,不能什么都不在乎,不能太勇敢
第二天,耶达用小皮筏艇送我们,顺便训练丹尼莎父亲的渡海能力,也让我们了解他的训练方式。坐在那只由两个直径仅有三十多公分的气囊扎在一起而成的小艇上,发现即使不大的浪也能将我们翻过去,我们都不禁激动起来这样的生存训练好刺激!滨鸿想到的是,早上只看到一点脊背的大鲸鱼,此刻会不会来看望我们,顺便对我们喷一柱水。我则想着一旦翻船,要不要放弃身上那块从纳尔逊岛RIPPOINT海湾拣到的月亮形石头。
事后耶达说,如果翻船,一个人在那样的海水中只能活相当于游出一百米距离的时间。看我们有点惊讶,他补充说,这是医生经过试验得出的结论。
联想到耶达的野外生存十条法则,我心里有点后怕起来。
第三部分丹尼莎告别乔治王岛
在纳尔逊岛观察捷克小体验者的生活状态后,我们第二天与丹尼莎告别,由耶达老头送回菲尔德斯半岛南岸的碧玉滩,再由他领着,爬雪山,过沼泽地,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长城站。由于背着一只不轻的行李包,加上一只摄影包,我的内衣全被汗水湿透了。
两天后,丹尼莎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要回捷克了。长城站的五位女性,几乎要把丹尼莎宠坏了,她们安排丹尼莎洗了一个可以使用洗头水和香皂的热水澡,然后精心地打扮这个小姑娘。那一头由父亲的糙手梳理了一个多月的乱发,在女医生林清的手上,变得金黄亮泽,配上中国的发卡和白丝巾,丹尼莎成了一个楚楚可怜的小美人,她笑得更欢畅了。
接下来的晚饭,丹尼莎让所有的人都揪着心,她笑容可掬地沉静地吃着,不停地吃呀喝呀,吃了那么多,大家都害怕她吃坏了肚子。我想起那天在海岸边拣垃圾,到了傍晚,我们早已饿得不行简单的早餐之后,10个小时没吃东西了。我不得不破坏一下生存训练的规定,在休息时向每个人发了一块巧克力,说服大家一起吃。过了好久,已经踏上归途了,滨鸿发现,丹尼莎几次掏出巧克力,咬一丁点儿后又放回衣服口袋,并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