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174章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这世间一切虚幻不实,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放在心上。这一生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处事待人接物决定遵守佛菩萨教诲;对一切众生,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时时刻刻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在前面都跟诸位详细说过,方便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能不能在这一生有成就,关键就在方便。
  再看下面第八个「念藏」,注解里头说,「为菩萨舍离痴惑,得具足念,能忆知一生乃至无量百千生成住坏空,一劫乃至无数劫一切诸佛出世各说诸佛名号授记、修多罗等十二分经,及众会根性尽能记忆,是名念藏」。这个「念」就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记忆力,「念藏」不是讲别的,跟我们念佛的念,意思完全不一样,这是讲记忆力。换句话说,也是修行的功夫突破空间维次,在六种神通里面讲,宿命通,能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事情,在一般大小乘经论里头说的,这个能力在小乘大概是二果、三果,应该是二果。初果,这六种神通,初果须陀洹他就有天眼通、天耳通;二果斯陀含,他就有宿命通、他心通,这两种有,别人心里头起心动念他知道,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事情自己知道。到三果就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变化,我们常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那是属於神足通,他能分身,他能变化。所以这个「念藏」在小乘二果就有了。
  但是二果虽有,突破空间层次有限,不能像此地这样,此地这个能力太大,「一生乃至无量百千生」,这个太大了。在经论里头佛告诉我们,阿罗汉(这是小乘最高的果位)他能够知道过去五百世,我们就晓得阿罗汉能够知道过去五百世,不是无量世。二果知道的那就有限,不可能是五百,充其量应该是五十世、一百世,那也就相当可观了。我们看到西方许多近代的催眠报告,我们看到有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不多,这个人在深度催眠之下,他能够知道八十世以前的事情,八十世一计算四千多年,一世一世的八十世。所以,深度催眠之下,能够突破空间维次,他能够回到他的过去。但是他醒来之后,不要说是八十世,过去一世他都不知道。催眠也是被一些科学家肯定,实验的次数太多太多了。在国外,许许多多人用这种方法知道自己过去生中的一些状况,造作的这些因跟这一生当中的果报它相应,知道这一生苦乐之由来,这个有很大的好处。为什么?了解业因果报之后,这人心定了,不怨天不尤人了,绝对不会怪别人。知道什么?原来是自作自受!受了冤屈也不会喊冤。为什么?冤屈也是有业因的,不是没有原因的,没有一样事情是没有原因而起来的,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个地方当然是指的法身菩萨,他才有这么大的能力。
  前面也说得很好,他能够舍离痴惑,痴是愚痴,说痴惑就是见思烦恼断尽了;见思烦恼断尽了,阿罗汉的境界,是小乘。如果大乘阿罗汉,大乘阿罗汉是法云地的菩萨,那还有什么话说?当然他能够修持,知道「无量百千生成住坏空」。无量!前面加无量,不是一百世、一千世,无量个百世、千世。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这不是一世、两世,不是一生、两生,一生、两生时间短。成住坏空是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
  下面说得更多,「一劫乃至无数劫」。从这一句看起来,这个「念藏」至少应当是八地菩萨以上;正说,应该是法云地,否则的话,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力。真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一切世间、一切活动,他统统都知道、统统都明了。诸佛菩萨示现在一切世间,他所做的活动只有一个非常单纯的目标,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超凡入圣,绝对不会危害众生。这是大家必须要记住的,我们学佛就学这一点,决定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那个众生造作很重的罪业,对我有伤害,我不能有丝毫念头伤害他。为什么?他对我有伤害的时候,是他愚迷,他不觉,他才干这个事情;我今天明白、觉悟了,我不会再干这个事情!即使冤家、即使对头他真的想伤害我,我也不会有一丝毫念头去伤害他、去报复他,没有,绝对没有,这叫学佛。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在念佛人来说,就是将来往生提升自己的品位。
  念佛同学要常常想到《弥陀经》、《无量寿经》,经上常讲「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念这一句话要想想自己善不善?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还有丝毫不善的意念,我们念这一句就要生惭愧心:我怎么还有这个不善的念头!实在说,一切众生造作不善,他有不善的果报,我何必去干涉他?他有不善的果报,我们都不应该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伤害慈悲心。看到他将来堕三途受苦报,要生怜悯心,他可怜、无知、愚痴,现在他造罪业,将来他受果报。你的心地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会看得很清楚,你不会有一个不善的念头生起,这是你修行,说是功夫得力了;我们不敢说到家,功夫得力了。
  功夫得力,那将来自己成就、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有把握。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对自己希望自己提升得要快。为什么?灾难现前,这不是一个太平盛世,要快速的提升,要勇猛精进,势必要放下万缘,要放下身心世界,这个东西是累赘、是负担,要把它舍弃。让自己精神、身体轻松,佛法的名词叫轻安,身心健康,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决定不再找自己的麻烦,实在讲,别人不会找你麻烦,找麻烦的是自己!自己不能再跟自己找这些负担,要统统放下,一心一意专求净土、专修福慧。
  处事待人接物,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不能随自己意思,随自己意思没有不造业的。应当怎么样?随顺经典教诲。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认真努力做,经上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背,那你这一生得大自在!还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我们这个身体留在世间,随缘而不攀缘,游戏神通。再加一把劲,功夫成熟了,往生自在,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能走得了。这个世间再大的灾难与我不相干,灾难临头,我到极乐世界去了,绝对不会受这个灾难。
  所以这个地方所讲的是菩萨境界,这不是我们的境界,他能够忆持一切诸佛度化众生的种种活动;能忆持他当然就学到了,佛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对於佛的现身说法没有一样不清楚,佛对一切众生,种种不同的众生,他说出种种不同的法门,没有一桩不清楚的。教化众生还有困难吗?没有了,真的得大自在了。念藏。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五卷)  2003/8/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5
  诸位同学,请看「四谛品」,娑婆世界「苦灭道谛」,最后一句:
  【或名十藏。】
  『十藏』,我们介绍到第八「念藏」,大意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念」,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念就是心想。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要是参透了,你就真正能把修行的总纲领原则掌握住了。世间谚语所谓念兹在兹,既然念什么它就会现什么,诸位想想,我们为什么不念佛?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妄想是念,分别也是念,执著还是念,我们为什么不念佛?
  佛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尤其是祖师大德这些过来人告诉我们,跟我们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跟西方净土与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绝对不是我们心外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不是!那就错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都是自己心现识变,识就是念。既然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现在又念阿弥陀佛,又求生净土,哪有不生的道理!这个道理你要是参透,你对於往生净土亲近弥陀,你的信心就具足、坚定了。《般若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不但佛法修学把「念力」做为一切修行的中心、核心,其他宗教也不例外。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宗教他们修行的方法是用祈祷,诸位想想,祈祷是不是在念,诚诚恳恳一心恭敬在祈祷,他就有感应。祈祷就是感,佛菩萨、神圣他就有应,决定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么多年来我们常常提到「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菩萨你就成菩萨,念天就生天。人为什么会堕三恶道?还是念的。念念不离贪婪,贪心是饿鬼,所以念贪,你就是念饿鬼道,就变饿鬼去了;念瞋恨,那就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都离不了念头!愚痴是是非、邪正、真妄颠倒了,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错了,这是畜生道。
  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诸佛菩萨、净土从哪里来的?也是从心想生。乃至於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没有一样东西是离开念,真的是念兹在兹,念什么就现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念头千变万化,外面现的境界也是千变万化。念头,佛常常讲,念头叫妄念;现的境界,现的境界是幻境,《金刚经》上把境界比喻做「梦幻泡影」,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知道念是妄念,妄念变现的境界哪有真实?你要知道因果都不是真实的,你的心就清净了,妄想分别执著就能渐渐止住;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那个时候叫正念现前。
  什么是正念?正念是无念,就是无妄念,这个东西还是很不好懂。什么叫妄念?我们平常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都是妄念。无论我们六根或者是对六境,或者是不对六境,都没有分别执著、都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一真法界,这时候才叫做正念。正念真的是一念不生,一个妄念都没有。一个念头都没有,何以又叫正念?那是真心所现的相分,决不夹杂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唯识所变。为什么?识没有了,转识成智。十法界里面有识,就是说十法界里头它有变化,它有唯识所变。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华藏世界,在往生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永恒的,没有变化。你要问这是什么?只有心现,没有识变,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离妄想分别执著,真心就现前,那就入不二法门。诸位要晓得,二是有变化,一没有变化,不二就是一。一是什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才把真正的自己找到了。宗门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一真法界。你能够契入一真,你对於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的真相,你才真正明了。没有入一真,没有法子真明了。所以真正修行人,古人一句话说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讲少事、无事,不是讲我们身外,是讲你的内心。教导你二六时中,你要怎样守住你的清净心、平等心;换句话说,不管我们对外面境界接触不接触,接触没有影响。为什么?我不会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智慧,智照,这是照见。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心像镜子一样,古人常讲「用心如镜」,你看镜子把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没有染著?没有。不但不照的时候这里头没有东西,正在照的时候,也没有东西,它不落痕迹。
  诸佛菩萨用心就像镜子一样,不管对不对境界,他总是清净、总是一尘不染;也就是说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不起心、不动念,他确实是如此。应化在十法界,他有个色身,变了个色身,身相不一定是什么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这个身对这个境界,完全是感应道交起作用,所以这个身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他一切动作从哪里来的?一切动作是众生有感,从感反应出来的,非常微妙!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要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他怎么会是一个活生生的?怎么会是那么活活泼泼的?反应。世尊当年在世,用钟鼓做比喻。你看钟鼓,它是很静,它确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敲它,它就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它的作用完全是感之反射、反应,我们讲应,众生有感它有应。
  这个众生,包括人、包括事、包括物、包括山河大地,所有一切万物都起感的作用;佛菩萨现身,他有应的作用,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他不是业力。像我们凡夫,自己有妄想,对外面境界起分别执著,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事情我讨厌,这就是你有分别执著,这种分别执著就叫做业,六道凡夫是受业力支配在搞轮回。佛菩萨不是业力,他是感应,所以我们给他另外加一个名词,叫愿力,也能讲得过去。但是愿力的意思很深,要把它讲清楚那实在是不容易。因为愿力实在讲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
  这个愿力跟我们世间人所讲的愿力不一样,我们世间人的愿力没有离开念头,没有离开妄念,佛菩萨的愿力里头决不夹杂妄念。这个就难懂了,你没有念头叫什么愿?我们都会怀疑!这很难很难体会,他确实没有念头。因为他有愿力,所以有感他就有应,如果没有愿力,有感就不会应。他为什么会有应的作用?愿力。很难懂!正如同我们敲钟,我们是很有意去敲它一下,它为什么会响?我敲得重,它响的声音大,响的声音久;我轻轻敲它一下,它声音小,时间短。这桩事情在佛门里面就是叫你去参,不给你答案,几时你参的时候悟了,你就明白了,一悟一切悟。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原理是一个,一悟一切悟,一桩事情明白了,样样都明白了。同样一个道理,一迷一切迷,要怎么样才悟?悟要靠净;心地愈清净就愈接近悟的边缘,心思浮躁是决定不会开悟。
  所以,佛在教导我们,为什么教我们从持戒下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一个方法、是个规矩、是个法则。悟,总的纲领就是教我们放下,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面不能有任何东西存在。为什么?心里头本来没有东西,本来没有东西你要把一些东西放在里面,这个心就坏了。心怎么坏了,心就迷了,加一点点东西在里面它就迷了。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很容易觉悟,悟了之后,再不会把任何一样东西放在心上。我用这些言语,是很浅显的言语,跟大家说明这桩事情的真相。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所没有的,它是智慧的符号。「念」是今心,不能加口,加个口就错了,加个口,那个「念」是有口无心,不能加个口。这个念就是今心,今心是正念,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如果加个口,就有唯识所变了,所以这个字很重要。我们修学真的懂得这个道理,世出世间最殊胜的念头,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修行,无论哪一个法门,为什么说念佛最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念佛是直接作佛,本来是佛,现在又念佛,哪有不作佛的道理!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念菩萨你成了菩萨,菩萨将来还要念佛,他才能成佛,不念佛他成不了佛。希望诸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欢喜念佛,我们知道念佛重要。
  下面第九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