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348章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艺,但是贫穷,寿命也不长,身体也不是很好。他不能够三种布施统统修。三种布施统统修,你的福报圆满,修财布施得大财富,修法布施得大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个福报圆满。
  无畏布施里面,素食是很重要,人只要能吃素,发心吃素就是无畏布施。为什么?不食众生肉。从此以后再不杀害众生,不但不杀害,有的时候你还去放生,你还去帮助这些众生,救他一命,这个果报是健康长寿。如果做得多的人,本来这一生当中多病、多磨难,因为修无畏布施修得多,很认真的修,很欢喜的修,不知不觉他的身体变好了,病没有了,感应不可思议。这就是说,果报不必等到来世,这一世就得到了,晚年健康长寿。很乐意的帮助别人,没有私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老人帮助他,年轻人也帮助他,到你自己老的时候,照顾你的人就很多。为什么?跟众生结了善缘,善有善报。你不必去找,不必去求,时节因缘到的时候,也就是说,你需要人帮助的时候,人就来了。自动的来,欢欢喜喜的来,什么原因?报应之理,如是如是。这是自然的,这是属於满业。
  为什么六道的果报称为「众恶门」?六道里面的众生能够知道修这三种布施的太少了。佛菩萨教你,大多数的众生跟佛菩萨没有缘,一生没有接触到;接触到的这些人,与佛菩萨有缘,未必依教奉行,所以他的福报还是修不成功。他对佛菩萨的教诲怀疑,他不能相信,不能够依教奉行,尤其很难施舍,他怎么能转他的业报?这桩事情,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目的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教人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深信因果,断恶修善,改善自己的命运。转贫贱为富贵,转愚痴为聪明智慧,转多病短命为健康长寿,然后才能够谈的上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印光大师出现在世间,教导一切众生,就是这个法门。
  大师虽然一生苦口婆心教导,真正明白的人还是不多,这正是佛法里面讲的佛度有缘人,无缘之人没法子,无缘之人种个善根而已。有缘、无缘不在佛那一边,不在菩萨那一边,在自己。自己能信、能解、肯干就有缘;不信、不解、不肯干,无缘;或者你能信,不解,不肯干,也是无缘;能信能解,做不到,还是无缘。无缘的多,有缘的不多,有缘的,这一生当中统统得度,得度就是决定往生。往生的,有缘,这一生没有往生的,无缘,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第七句:
  【或名性苦。】
  这个『性』不是本性,不是真性,真性、本性里面没有苦乐。我们就知道了,这个「性」是习性,现在一般人讲性质,六道里面的性质是『苦』,佛给我们讲三界统苦。欲界,苦苦、坏苦、行苦统统具足;色界天,苦苦没有了,它有坏苦,它有行苦。无色界天高明!中国老子说的话,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真正是高级凡夫,他知道身不好,身为苦本,他不要这个身。可见得这个身可以舍,不要这个身,灵存在,我们一般人讲灵性,灵性是自己,佛法里面讲阿赖耶识。他不去投胎,他不要身体,所以他没有苦苦,他没有坏苦,但是他有行苦。什么叫行苦?他不能永远保持,他保持这种境界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他的定功。什么时候定功失掉了,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又起现行,这个东西一起现行,立刻堕落。因为什么?他没有往上升,决定往下堕落,这叫行苦。所以佛说三界统苦,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不但六道性质是苦,再讲到九法界,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也没有离开苦。为什么?无明没断,般若智慧没有开,自性的德相没现前,他还是苦。所以,必需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自性智慧现前了,自性的相好、德能现前了。这个德能就是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现身说法,广度众生,这是自性的德能。相好,那是华藏世界,那是极乐世界,那是自己受用的报土。那个土不是修布施,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不是,与那个都不相干。修布施修的福,那是在六道,六道众生要修;法身菩萨不要修了,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那不是修得的,那是性具的。那个福报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
  所以,觉悟的人为什么拚命认真努力修学,一定要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明心见性,为什么?这是世出世间究竟了义的大法。没有遇到,不清楚,是自己愚痴,是自己无缘。这一下遇到了,怎么肯放松!决定要在这一生成就。你成就有多大,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缘里面第一个,善知识,我们现在讲老师,这是关系我们一生成败第一个因素,你遇到好老师教你。可是好老师一生不知道教多少人,几个成就的?成就的是好学生,听话!听教的才能成就。阳奉阴违,毕竟不能成就,毕竟在六道里头还得要受苦,还要流转,这一生不能解决问题。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八句:
  【或名可弃舍。】
  『可弃舍』这个意思就是应当要弃舍的。为什么?六道、十法界本来没有,大乘经论里面,世尊常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你要不肯弃舍,你不叫自找苦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是因为弃舍了六道、十法界,他才成等正觉。如果不能弃舍,顶多他只能够证得一个相似位,天台家六即佛里头所讲的「相似即佛」,那就算很不错了;相似即佛不是真的,但是他已经脱离六道了。如果不肯舍弃六道,连相似位都得不到,顶多只能得到一个观行位。你为什么不能成正果?你放不下!「可弃舍」这个名词,换句话说,应该放下,不就是这个意思!应该放下你不肯放下,你的亏就吃大了。这个亏就是六道流转轮回的苦报,你要不肯放下,不肯弃舍,你就要受这个果报。
  人为什么不肯舍弃?他在六道里头以苦为乐。眼前在人道里面时间非常短促,前面「流转」里面我们讲到,永远都在流浪,无家可归。在人天两道,好像流浪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环境还不错,能够暂时安稳住几天,就是这个样子。在三恶道的环境就好像是动乱不安,每天惊心动魄,是那么样一个生活环境。人天安稳很短暂,又何况人天两道短暂的安稳,你还得修福报来支持,福报享尽了,这个环境马上就消失了,你又要流转,又要迁流。为什么不觉悟?为什么不把这个舍弃?只有真正参透了,我们现在的话讲,把宇宙人生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知道这是一场梦,是一场恶梦,明心见性人眼目当中那是奇耻大辱。
  你真认识清楚、认识明白,自然就放下,自然就舍弃了,搞这个干什么?这一放下,那个人立刻就脱胎换骨,转凡成圣。凡是什么?凡是业力作主。你生生世世脱离不了业力,这一转过来,把业力转成愿力。业力没有了,愿力作主,愿力自己能做得了主,乘愿再来。来干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来干这个,完全是利生的,不为自己了。其实不为自己也没有把自己忘掉,为什么?自己是众生里头的一分子。你想想看,「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己是众生,要不要度?当然!佛讲的很好,你想度别的众生,先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所以,你要度众生,先度自己,自己肯放下就得度,放不下就没得度,放下就得度了。
  放下一切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当中,对人也好、对事也好、对物也好,不再执著。你把执著放下,恭喜你,你得度了。你度到什么果位?初信位的菩萨(我们讲大乘,不讲小乘),你入初信位了,初信位就是圣人,决定不堕三途。你自己要堕三途去的时候,那是愿力。我要度畜生身,我不变成畜生,怎么能度畜生?我要度饿鬼,我一定要现饿鬼身,不现饿鬼身度不了饿鬼。但是你在三恶道,现三恶道的身,不受苦,这跟真正的业力堕三恶道的大不相同!
  所以,大乘菩萨确确实实,证果之后,果有很多个层位,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无论在哪个阶级,他都能做到「不即不离」。不即是决不是这一道,譬如说在人道里头证果,绝对不是人道,但是他又不离人道。为什么不离人道?在人道里头度人道,不离人道。这是大慈大悲,这就是兑现了四弘誓愿,他发的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个度法?四弘誓愿后面的三条就是度众生的方法。「烦恼无尽誓愿断」,他在这个地方断烦恼,示现断烦恼,做给大家看。尤其是刚刚契入的菩萨,这个方法有效,你看,他没有得度的时候很烦恼,也就是我们讲没有学佛之前,没有学佛之前,跟学佛之后,叫人家看到是两个人。众生,你给他讲理,他不懂,你示相给他看,他懂;尤其是两个不同的相,前后完全不同,他就感到很惊讶。「你变了,变得非常殊胜、变得意想不到,你是怎么变的?」他向你请教。
  这就是我们最近这些年来,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大堂前面招牌写的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用这个方法度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模范,这就对了,让大家看。所谓是事实胜於雄辩,身教!教什么?那要契机,你看看现在世间人他缺少什么,你就示现什么,抓住一个好的教材,要有智慧,善巧运用。
  现在人不相信圣贤之道,我们可以不谈圣贤之道,把圣贤之道从我们身体上做出来给人看。世间人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尊敬师长,我们把不孝、把不敬舍弃,我们要孝顺,我们要尊敬。世间人起心动念心量太小了,小到只顾自己,不顾父母、不顾兄弟、不顾妻子,人的心量小到这个样子。我们要示现宽宏大量,要示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做给他看。世间人傲慢,我们示现谦虚;世间人对人怀疑,我们示现对一切人诚信。这就叫学佛,这就叫圣人的大道。世间人忘恩负义,不懂得恩义,我们要示现知恩报恩。世间人不相信因果,我们示现把因果表现给他看,行善有善果,造恶有恶报。种种示现,教化一切众生要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
  众生不好度,这个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尤其是这个时代,你以好心对待他,他以恶心对待你,你要没有大智慧,要不是真正放下,你受不了;真实智慧,真正放下了,若无其事,反而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应当的,不足以为奇怪。为什么?他愚痴,他不知道事实真相。愚迷之人做出糊涂事不是应当的吗?他要不做这些糊涂事,那才叫奇怪!同样一个道理,真正觉悟的人还要跟人家计较,还要跟众生一样,那就奇怪了。觉悟的人决定不把众生这些迷惑颠倒糊涂事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没事!天下本无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些事相不是明明在吗?梦幻泡影,皆是虚妄,哪是真的!
  佛在经上讲的句句是真话。为什么说梦幻泡影?现在科学都已经发现这个道理。科学家告诉我们,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这是近代科学家发现的。物质是什么?物质只是能量波动的现象,这个波动刹那生灭,念念不住,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你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知道梦幻泡影,你才知道皆是虚妄,这句话里面含的深义,你才真正了解。所以「般若经」,六百卷《大般若》总结,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此地讲的「可弃舍」,你应该要放下,没有一样是真的。在这个幻相、梦幻泡影里面,你还去执著,你还去分别,甚至於你还去呕气,你不叫冤枉!如果真有这些事情,你种种做作,佛菩萨也点头、也赞成;假的,不是真的!那你完全就错了。所以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今天科学帮助佛法,我们在佛法里面学了多少年,那个信心是从尊师重道里头建立的。对老师尊敬,对老师一点怀疑没有,是从这里建立信心,事实没见到,所以是正信,不是真信。但是科学家给我们用科学方法来证明,真信!虽然我没有体会到,科学家的实验是可以相信的,所以从科学证实佛经。佛经讲的比科学深,比科学讲得透彻,比科学讲得圆满,对於佛法更是五体投地,往下就是我自己怎样亲证。信、解、行、证,要从行里头去证。行是什么?行是生活。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里面去证!离开了生活,你到哪里去求证?没有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证实佛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去把这个证明,这个要证明了,自己就成佛了。这个事情难了,芸芸众生他们都是佛。为什么佛说他们都是佛?本来成佛,现在是真佛,绝对不是假佛。这个大乘经合起来看好,《楞严经》上讲的,真如、本性在哪里?「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就是!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见闻觉知就是真性,就是本性,没离开你。
  佛在经上说,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第一念是自性,眼见,第一念是性见,自性见,跟如来没有两样!耳听,第一念自性听,你不是诸佛谁是诸佛?你跟诸佛不相同的,诸佛能保持,永远保持第一念,不落在第二念。你的问题在哪里?第一念才起来,第二念跟著就起来了,第二念是阿赖耶识。什么时候是第一念?时时刻刻都是第一念,没中断过,永远不中断,连睡觉都不中断。睡觉,你还会作梦,梦中六根还是起作用,哪有中断?问题就在第一念跟第二念。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不起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他没有,他永远保持第一念。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我劝导同学们学习,从哪里学习?把自己内心对一切人事物对立这个念头消除,这真正是修佛道,成佛之道。决定没有对立,别人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他对立,心开意解,烦恼没有了,情绪没有了,智慧生起来,善巧生起来了。真的,离苦得乐,苦没有了,乐现前了,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无论跟什么人相处,快乐无比。跟善人相处很快乐,跟恶人相处也快乐,真的,孔夫子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管这个朋友是善、是恶,统统乐。如果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有对立,苦,乐没有了;这是真乐,自性里面的性德,没有了。没有,就变了,就变成烦恼。烦恼里头是什么?苦乐忧喜舍,那个乐是烦恼里头的乐,不是性德。那个乐是靠不住的,为什么?乐会变成苦,不是真的;喜会变成忧,不是真的,它会变。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乐,永远不变。
  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他也不亦乐乎,真的。像孔子赞叹颜回,别人要遇到这个环境,是不堪其忧,但是颜回不改其乐。什么原因?没有别的,他见到事实真相,他随顺法性、随顺性德,永远快乐。这是佛法里头讲的离苦得乐的真实义,那个苦跟乐不是对立的,那个苦是愚迷,那个乐是大觉。所以我们要有智慧,应当放下的赶快放下,放下愈早愈好,决不要贪恋。放下是在心里,不是在事相,事相随缘。有,心里头没有痕迹,放下了;没有,心里头也没有痕迹,放下了。有无都放下,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
  放下的根是这个身,再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