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当中?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会起心动念,都是理事无碍,不生烦恼;妄想分别执著不生,那当然不生烦恼。不生烦恼就生智慧,烦恼是障碍智慧的。不生烦恼,这个时候障碍完全没有了,起用的时候是智慧,一念不生,这个时候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之知,这是根本智,就是第一念。世尊十番显见为我们说明这个道理,那个经文很长,十大段。见性如是,闻性亦如是,鼻舌身的觉性亦如是,意根的知性也如是,见闻觉知,性德!自性本来具足的,法尔如是,这叫根本智。
根本智起作用就是感应,外面有感,它自然就有应。它所应的那是德,自性本具的德能。这一桩事情,江本胜博士那个水结晶的实验,最好的证明。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它就有感,这是感应。我们动个念头,这是感,诸法马上就起应,它的应,我们肉眼看不见,它的音声我们耳朵听不见,不但有色相而且有音声,还有味,色、声、香、味,是性德。江博士的实验,只是实验明显的看到色相,音声没有实验出来,香味没有实验出来。所以当心地清净善良的时候,色声香味妙极了,色称为妙色,香称为妙香,声称为妙音,法身菩萨所享受的。我们今天所有一切诸有为法,也有色声香味,变质了,我们的色声香味不妙,非常粗,那个噪音很难听。
所以你看看水是物质,物质是什么?性能变现出来的。现在人讲能,佛法讲性。能量在某一种状况之下变现成为物质,这是今天科学家已经证明了,这个物质是无中生有,有还归无。这个发现也非常了不起。我们想想现代科学家,用现在许多先进的仪器测试发现的,佛在三千年前《华严经》上就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你能不佩服吗?佛不需要用仪器,用什么?甚深禅定,把所有空间维次全部都突破,宇宙之间诸法实相,这才圆圆满满显示在你六根前面。见闻觉知接触到真相,妙不可言,真的是没法子说。不但不能说,连想像都想像不到,没法子想像。所以说你不要想,你不要说,就证得。你有一个念头想想、想说,就不见了,全迷了。
「舍执从法」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不仅是这一品经,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可以说这四个字是总的目标、目的,就是希望你放下,舍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随顺法性,这个从是随从,如来教化众生的大事就圆满了。后面说,此意虽通,在文偏显。这个意思是通义,通《华严经》其他的三十九品。李长者给我们讲《华严经》是四十品,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应当还少了一品,现在我们这个经是三十九品。不但通全经,通一切经,通一切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此意虽通,在文偏显。后头说,有上诸义,诸义有像前面所讲的十个意思。故此品来也,这一品怎么能不讲,当然要说。来意,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现在看第二段,「释名」,解释品题。「释名者,一开二合」。这是先说解释名用什么方法,先开然后再合,合起来讲。开者,开是分开来讲,「初开者,光明,体也;觉者,用也」。这是把「光明觉品」开,把它分成三段,光明、觉、品,分开来说。品就不必再提了,因为前面已经介绍好多品,意思完全相通,品是品类,一类。题有通题,有别题,光明觉是别题,品是通题。这三十九品,都用品,所以品是三十九品都通的,光明觉不同其他的品名,不同於四谛,不同於名号。释名主要就是释别题,光明是体,觉是用。
「此二各二,谓光有身智二光,觉有觉知觉悟」。这再跟你细说,光有身光、有智光,觉有觉知、有觉悟。现在科学里头,它不讲光,它讲波,讲得通,用这个讲也行。身确实有波,智也有波,这是自性里头的性德。觉是起用,有觉知、有觉悟,觉知跟觉悟怎么区别?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讲《八大人觉经》,这八条里面有的讲觉悟,有的讲觉知,觉悟跟觉知是不是一个意思?大同小异。觉知意思深,觉悟意思浅。觉悟好像睡觉醒过来,恍然大觉。觉知的意思就深,觉知是悟后再深入,觉的深度没有底,广度没有边。
如果我们要在菩萨果位上来说,四圣法界觉悟了,一真法界觉知,这样来说诸位就能很清楚的体会到。四圣法界断见思烦恼,也就是说执著放下了,分别虽然也放下了,还没有尽,粗的分别放下,细的分别还是有,无明没破,这是觉悟的境界。觉知,无明也破了,见思烦恼统统断了,无明也破了几品,觉知。我们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彻悟是觉知,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在一真法界还是修行,还是学习,他没有能够证得究竟的果位,所以还是要学,这要经历四十一个阶级。这个诸位都很清楚,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再加上等觉,最后证得妙觉,妙觉是究竟佛果。妙觉之前就是等觉以下都称菩萨,法身菩萨。这是觉知跟觉悟不同。
身光跟智光也不同,都是光,用我们现在的话,我们用能量来解释,身光是什么?身光是质能,物质的能量,智光是心能,这个说法大家也比较容易体会。心是智,迷了的时候叫做识,能量都不可思议。身是物质,物质的能量,实在讲也是不可思议,像前面在来意里面所说的,前面讲了总圆,总遍、圆遍。总遍跟圆遍合起来讲,就是精神的波动跟物质的波动,统统都是周遍法界。这一桩事情科学还没有证实。因为在科学探测的理念,这个波动是有速度的。
譬如音波跟光波的速度就完全不同,但是在《华严经》上讲的是同,同时周遍法界。这很难懂,明明不相同。从前我们念书的时候,课本里面跟我们讲这个声波跟光波的速度,老师举什么?举打雷的例子,雷电它是同时的,但是我们先看到光,后听到声音,这是什么原因?光的速度快,声的速度比光慢,所以在远处一定是先看到光,后听声音。你看到光,听到声音的时间愈久,就说明这个雷电距离我们很远。如果光一看到,立刻就听到声音,这个雷电就在我们附近,就很近。这说明声波跟光波速度不一样,为什么佛经上说相同?相同是融在性里头,法性,法性是相同的。现在科学没有发现到法性,现在只著重在事相上,这叫偏执,偏在一边,执著在一边,没有看到另一边,另一边是性。性没有大小,性没有远近,性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讲到性,这个答案就明白了,我们就不怀疑了。这完全是华严境界。世尊在《华严经》这么说,在其他大乘经上都没有这么样说法。所以清凉大师讲,这是一乘圆教,完全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境界,事实真相圆满的显露,佛一丝毫没有隐瞒都给我们说出来。
下面清凉大师又说,「又光有能照所照,觉有能觉所觉」。下面有解释,「如来放身光照事法界,令菩萨觉知,见事无碍」。佛放身光,在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就会读到,放的身光。身光照事法界,身是法相,事也是法相,这个光,我们今天讲的是什么?质能。目的是让菩萨觉知,觉知到事没有障碍。事何以没有障碍?佛放光照事法界,我们看不到,我们觉得事跟事有障碍,怎么会没有障碍?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但是前面经文都说过,事,《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上说的。它怎么会有障碍!《般若经》上说得好,这一切法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看这个意思多深!这个意思要是明白之后,事事无碍,事相上哪有障碍。
障碍发生在哪里?障碍发生在妄想分别执著,这才叫真正毛病之所在,离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连我们现在,现前身体不好,有烦恼、有病痛,烦恼病痛的根源是什么?这不都是障碍吗?烦恼里面有生理的、有心理的,病痛有心病、有身病,有障碍才称之为病,没有障碍那就健康。障碍确确实实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不是真的,但是它起作用。你要不认识它,不了解它,你对它产生误会、误解,就起烦恼、忧虑、病痛,起这些作用。你通达明了,你把它舍弃了,你的身心健康,得大自在,这不是世间学问里头所说的。觉知,这如来放光。
再看底下这一段,「文殊演智光,双照事理,令众觉悟法之性相」。演智光是说法,文殊菩萨给这些菩萨们讲解说明,这是演智光。释迦牟尼佛示现成等正觉之后,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那是智光;示现成等正觉,那是身光。身光没人知道,凡夫不知道。凡夫不知道,没有人请法,释迦牟尼佛就要入般涅盘了;没人请法,他就走了。有知道的,不是这个世间的人,净居天人他们看到,知道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示现。净居天是第四禅的五不还天,色界天最高的,他们下来化作人身,请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以净居天人代我们启请。於是释迦牟尼佛就不入般涅盘,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期。
住一段时期看什么?这个世间人根性没成熟,没成熟有没成熟的办法,什么办法?就像办教育一样,释迦牟尼佛要传的是无上的大法,但是现在这些人没有程度,好,办小学,讲《阿含》,阿含办小学,阿含十二年。跟释迦牟尼佛学习,学了十二年有一点小成就了,这好像是小学毕业了,不行,还得接著办中学,《方等》;方等八年,好比是中学。中学毕业了,行,能够接受大乘法,给你讲《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学,二十二年。最后八年讲《法华》,末后一日讲《涅盘》,《法华》、《涅盘》是研究所。这是成就众生的一种方法,也是佛在经教里头常常为我们透露,根熟的众生帮助他证果,也就是帮助他脱离六道十法界,根熟的:根没有熟的众生,把他提升;没有善根的众生帮助他种善根,这样一来所有一切众生皆是可度之机。没有善根的人帮助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他增长,已经增长成熟的帮助他、成就他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
世尊给我们表演的,这就是演智光。放身光是什么?那是说《大方广佛华严》,二七日中,法身菩萨当机,佛在定中说的。菩提树下打坐,我们一般人看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年轻的比丘,三十岁,什么人知道他在定中讲《华严经》,开这么大的法会!所以佛所示现的是圆顿一乘,这是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学习的。我常讲中国孔老夫子所示现的,中下根性,我们可以学习的。因为夫子他的成就有阶段,你看他「十五有志於学,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就是他学有成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读书三十岁毕业了,学校毕业。毕业之后,并不见得你的学问就成就,你还要继续不断努力学习,你在工作当中学习,在生活当中学习。你把学习的这一套方法理论在学校里完成,你要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去历练、去印证,那才叫真正的学问。这个东西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科学精神,一定要通过实验,不通过实验,这不是真学问。
方东美先生最喜欢《华严》,我对《华严》有偏好,多少还受他的影响。他说《华严》是什么?《华严》真的是科学教科书,它有实验,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实验,《华严经》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通过实验,那这是正确,这不是假的。这个实验就证明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世间法不碍出世间法,出世间法也不碍世间法,圆融无碍,这是真正学问。哲学家爱好它,有理由!
孔夫子,我们能够学他,他毕业之后,他在实验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印证所学,所以他「四十不惑」,四十岁,你看三十岁毕业再学十年,这个十年是实验,一面学是一面做实验,这个学问才扎根,不受外面境界诱惑;这个不惑就是不会再受外头境界诱惑。外面境界,善的境界、好的境界没有贪爱之心,一丝毫贪恋没有;逆境界、恶缘没有一点瞋恚心,顺逆、善恶如如不动,这叫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是进了一大步,知天命是什么?明了因果报应。《楞严经》上佛讲,「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当然夫子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境界,那相似的境界我们相信,知天命是这个相似境界。「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是慢慢、慢慢向上提升,我们可以学。像释迦牟尼佛三十岁一示现证道就得大圆满,这是天才,这是我们凡人没有办法学到的,就是中国惠能大师跟释迦牟尼佛相比也差一筹,也达不到这个境界。这一段意思还没有讲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文殊演智光,双照事理,令众觉悟法之性相」。这一段我们没讲完,继续来说。
前面我们举释迦牟尼佛在他一生所示现的当中,我们要能够认识清楚,确确实实是一个再来人,决定不是一般凡夫。孔老夫子是不是菩萨示现的,我们不得而知。从前我也曾经请教过李老师,老师说理上能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所以有人说孔子是童儒菩萨应化在中国,我也曾经听说孔老夫子现在在忉利天,那与菩萨应化有没有冲突?理上没有冲突,应现无方!二千五百年前在中国应化,尔后到忉利天应化,那有什么不可以!哪个地方缘成熟,他就到那里去了,随缘而不攀缘。所以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我们的境界不够,至少要跟他同境界才了解他;比他高,那当然看得很清楚;不到他的境界,没有办法测度,我们也不必去胡思乱想,怎么想也想不通。所以这一段,双照事理是能照,令众觉悟法之性相,这是所照,帮助众生悟入诸法实相。实相就是法的性相,性是讲诸法之体,相是讲诸法的形相,事相。这是第一段释名里头把光明觉分开来给我们说明,光明觉的含义。
第二段把光明觉合起来讲,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二合者」,二是第二段,这是合讲,「良以事理俱融,唯一无碍境,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坏本相」。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合上四对」,光有身光、智光一对,觉有觉知、觉悟这又是一对;这个光能照,能照、所照是一对,觉,能觉、所觉又是一对,四对。光明觉就是把这四个意思合在一起说,合在一起说事理俱融,唯一无碍。为什么事理俱融?性相是一。这个意思同学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前面从比喻讲金跟器的关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是相,是事、是相,金是体、是理。理事确实是一,性相又不二。理融事,事融理,理事俱融,融是圆融,所以它无碍。这个无碍,用金跟器做比喻还比不出来。金跟器只能比喻相融、一体,能比喻这个,还没有办法比喻到事事无碍。事事无碍必须是性,为什么?性不是物质,性没有形相,不像金,金是个物质,它有形相,怎么比也没有办法比得恰当,但是从这个比喻能比喻个彷佛。智者从比喻能悟入!所以佛讲经说法用比喻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下面说了一桩事情,故得一事即遍无边,而不坏本相。什么事?你所觉、所见之事,随便拈一事,就像禅宗明心见性的人,老和尚考考他、测验他,在哪里?像什么样子?那个被测验的学生不一定拈个什么东西出来,摇摇晃晃,老和尚点头,通过了,考试及格通过了,彼此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