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谁是刀郎 >

第15章

谁是刀郎-第15章

小说: 谁是刀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出名后出现的这些事情,刀郎并没有太大关心,他说:“因为我喜欢用更多的精力来创作音乐,去民间吸收更多的营养。我喜欢在采风的过程中创作,不愿意让任何外在的东西打扰。对那个歌手,我不愿做过多评价,让我的音乐来说话吧。”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乐评人王晓峰

      乐评人王晓峰:这是一张谁也没想到的唱片,发行公司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宣传,但只要听三分钟你就会马上买下这张唱片。刀郎的音乐奇迹就是靠唱片店、靠歌迷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的……    
      刀郎火了,“火”得可以影响中国唱片界了。    
      这样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多篇评论刀郎现象的文章。而有多位乐评人也谈到了刀郎。    
      媒体上传说,他的歌流行全国,已被盗版了800万张;还传说他的出场费是20万元。北京、四川、上海的媒体在没有采访的情况下争相登载他的传奇,有人说他是2004年中国乐坛的奇迹,有人说他能流行是因为唱的是“菜市场歌曲”“这种倒退20年的抒情方式,极为浅薄”。    
      《北京晚报》:2004年的音乐奇迹不是朴树席卷内地各大音乐奖项,也不是周杰伦的超级人气,而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位在此之前从未听说的歌手刀郎!他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在创造内地唱片市场不曾有过的疯狂畅销,而这种疯狂的畅销竟然没有进行一点起码的宣传、没有MV、也没怎么打过榜,突然就从地下冒了出来。与一掷百万打造偶像的唱片公司模式截然不同。    
      著名乐评人颜峻:刀郎最要命的一点是背离了流行音乐的时尚模式,对底层音乐进行了深入挖掘,让自己的歌在商业模式下幸存了一点可贵的真实。他的歌是一种来自底层的声音,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初衷是缺少商业企图的。一直以来,流行歌坛都忽略了底层听众,刀郎对自身的底层气质进行了很好的开发,实现了平民音乐对商业歌坛的一次非典型胜利。刀郎的成功在于他把既有的旋律样式操作出了新感觉,他的旋律糅合进了摇滚、新疆民歌等元素,他把这一切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自己的音乐有了个性。但唱片的音乐制作非常粗糙,音乐理念也很陈旧,从配器、编曲上看是很普通的,基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音乐人郭峰:中国的音乐市场很奇怪,每年都会出现一些不知为何就能走红的歌手。这种歌手或者歌曲只会是一种小潮流,不能带动整个音乐的趋向。    
      太合麦田的宋柯:原以为他是一个糙汉,一见面却是个白面书生。一听刀郎的歌就知道他肯定会火死,他的歌真是典型的上口,嗓子更是好得不得了。    
      乐评人王晓峰在介绍《刀郎》专辑时说,这是一张谁也没想到的唱片,发行公司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宣传,只是希望唱片零售店能放一小时刀郎的音乐。在王晓峰的一篇文章中说,只要听三分钟你就会马上买下这张唱片。刀郎的音乐奇迹就是靠唱片店、靠歌迷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王晓峰在文章中说,目前已有公司愿意以250万张(最新的数字超过了350万)的保底与刀郎签约下一张唱片,这是周杰伦《叶惠美》内地销量的二倍。    
      华纳唱片公司负责欧美音乐的黄烽说,刀郎的确是一位光凭歌声就能打动人的歌手,“他的音乐太勾人了!从开奔驰的司机到坐奔驰的老板都在听刀郎。”    
      “刀郎火遍全国,是我们四川乡亲的骄傲!”6月底,应邀从北京回家乡成都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庆七一特别节目”的第二炮兵歌舞团著名歌唱家李丹阳,在成都某酒店接受采访时,谈及目前走红全国的川籍歌手刀郎,如是评价:“在北京,我从不买流行音乐歌碟,但我为刀郎打破了惯例,买了一张2003年秋天推出的《西域情歌》,实在太好听了!”    
      说话办事一向平和的李丹阳,一谈起刀郎,突然充满了激情:“6月初的一个晚上,我和佟铁鑫到外地演出,在乘车回北京的路上,非常疲倦,开车师傅说,我放一张歌碟给你们听,马上就不疲倦了。我根本不相信,什么灵丹妙药?结果师傅把刀郎2003年秋天推出的《西域情歌》一放,优美动人的歌声一下子把我和佟铁鑫从疲倦中惊醒过来,一发不可收拾,反复地听,一直听到北京。临回家时,我问师傅,刀郎是哪里人?师傅说,你还不知道?!这是你们四川人呀!我当时听了,激动坏了,由衷地从内心感觉自豪,四川真的出人才!”    
      李丹阳谈起刀郎,好像不是在宣传别人,而在谈论她自己的经历。“刀郎从一个默默无闻闯新疆的小男孩,经历八年风雨,一下子成为国内歌坛巨星,我为刀郎的成功感到激动骄傲,我更为四川的地灵人杰感到激动骄傲,北京歌坛过去有郭峰、刘青、陈琳、李进,现在又有了刀郎,我们家乡四川真是人才辈出。”    
      李丹阳最后表示,如果刀郎回家乡成都举办音乐会,作为老乡,她会全力支持刀郎并参加演出。    
      《国际先驱导报》:2002年的第一场雪,下在2004年的夏天。    
      坦白地讲,刀郎,这位已经火上天的歌手,其专辑在制作上实在粗糙,对于那些尖锐的专业耳朵来说,它配器上的简陋几乎不能原谅,或许“更不能原谅”的是,它竟然卖出200万张(仅北京一地每天的要货量就在一万张以上),下一张专辑《喀什噶尔的胡杨》保底数已经谈到350万张!对那些动辄百万制作费用的时尚专辑来说,刀郎确实是一记闷棍“凭啥啊?他!”    
      刀郎替矫情的现代人完成一次从音乐到情感的回归,他让被滥情刺激得麻木的都市男女重新获得冲动的能力……    
      他一头扎进南疆,拒绝露面,不像王力宏那么累,到处拍宣传片,哪有时间做音乐?朴树《生如夏花》的60万张销量也实在不易,据说全国城市跑了一百来个。周杰伦前一阵子也到东瀛演电影去了,不知道被剧组囚禁的那些日子,他是否怀念在那架旮旯里破钢琴旁,就着星光哼哼出“你的睫毛”的那些夜晚。    
      上帝自然公平,王力宏越来越简化成了××水的商标,朴树的60万张,一半可奖励他环神州大地一圈的辛劳,而刀郎的200万,就是要嘉奖他的刻苦,他的热爱,他的恐惧。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著名歌手汪峰: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

      刀郎的音乐我听说过。我觉得,从他的音乐、歌词这两个构成歌曲的主干来讲,刀郎是非常一般的,这不是批评,而是事实。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无论它的主流音乐是什么,都会有类似刀郎这样一类音乐存在,所以我说刀郎只是一个现象。刀郎之所以火,是因为大家听惯了太多精致的,如R&B这样的音乐,而刀郎又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方式,从数量来说,这是非常庞大的。当然作为刀郎个人来讲,他无疑是成功的,但媒体、巨多的听众都觉得那是不错的东西,这就不对了。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著名音乐人洛兵:这是个不可拷贝的意外

      从刀郎的第一张专辑来看,他的声音特别好,但是专辑制作得没有什么新意。之所以走红,是因为他迎合了老百姓的口味,以其动听的旋律和一副好嗓子取胜。我们老百姓就喜欢这个,至于音乐制作得如何,他们是从来不关心的。    
      在我和我周围的音乐人看来,声音特别亲切抓人是刀郎成功的重要原因。刀郎走红所依靠的是他的翻唱作品而非原创作品。比如塔里木河本来是一个女声歌曲,但经他加入高亢的男高音之后,便独具魅力。    
      像刀郎这样不经打榜宣传就走红的歌手以前也有的,刀郎不是第一个。以前李春波的《小芳》、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任贤齐的《心太软》也都是没有经特别的宣传就火了起来。这些歌手所以能红,是因为他们切合了老百姓的需要,有红的潜质。    
      以前歌手如李春波、雪村、任贤齐红是因为红了一首歌,人也跟着红,而刀郎让人记住的却是他的名字而不是某一首歌。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的原创歌曲不是很好,好的是他的嗓子和他的翻唱作品。    
      网络在刀郎的走红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从互联网受益的歌手不仅仅是刀郎,就拿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吧,以前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心太软》,都是网友推荐给我的。但这种事情也是很难说的,有过一些唱片公司和歌手试图通过网络来炒作,但不多,也都没有成功。更多的是已经走红的歌手想要利用网络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比如雪村在成名后就制作了大量flash,但是效果并不佳。    
      刀郎在走红之后一直很沉默,不肯接受媒体的采访。有媒体猜测这是一种反传统方式的操作。唱片公司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很少有唱片公司能够仅仅通过销售唱片就能赚到钱的。唱片公司挣钱的手段是靠开演唱会,所以正常来说,在刀郎走红之后,出来是早晚的事情。    
      刀郎的走红是无意之间发生的事情,这种模式很难借鉴。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些什么,谁也不知道明天谁会有运气谁会红。对于音乐人来说,应该做的事情是踏踏实实将手头的音乐做好。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罗中旭:刀郎是在搞音乐传销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他一样这样火起来的。刀郎的制作水平低下,只是嗓音条件很好,再加上选曲时比较讨巧一部分人群,这才被以讹传讹地捧红了。    
      他其实是使用了另一种高明的炒作手法。他的歌曲只适合年龄偏大的怀旧人群,而这部分人很少关注传统媒体的报道,就算做常规宣传效果也未必会好。所以他就选择了通过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传播,这样针对性更强,同时也吊足了媒体的胃口。他的这种宣传方式有点类似于“传销”模式,就是靠口碑传播,风险其实也很大,不过他算是熬出来了,真的很不容易。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卢中强(华纳唱片公司著名制作人):“刀郎热”长不了

      刀郎的歌我完全听不懂。“刀郎热”的产生有必然的道理。现在我们做唱片可能过分重视技术了,对音响、话筒等设备的关注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后期动辄去美国做,一张唱片砸个几百万,恰恰忽略了音乐本身的原始感动。刀郎为什么会红?他的声音产生出来的震撼力回归了,回归到李春波《一封家书》那个时候。麦当娜新出了一个电子乐专辑,一开始是拿自己家里的设备录制的,后来用了世界顶级的设备,反而没有之前的效果好,因为她唱的时候心境跟一开始不一样了,原始感动力就没有了。刀郎最成功的还是他翻唱的歌曲,而不是原创。    
      刀郎的专辑面世时,他的老板第一个拿去给我听,我觉得品质太差了,连我们公司做的小样都会比他强。于是一个字都没说就还给他了。现在他的老板看到我,都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觉得我没眼光。做音乐几十年来,我养成了我的审美习惯,在我看来,刀郎的音乐不太高级。也可能我的想法跟市场有点脱节。我在给陈好她们做专辑的时候,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传唱性,但我的底线是歌词不能像顺口溜。我觉得刀郎这么火,肯定只是一时的。第二张专辑肯定比不上第一张,到第三张肯定就更不行了。音乐不能那么粗糙,我不希望大家以他为参照物去做音乐。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歌手孙楠

     我听过他的歌,他做的音乐很朴实,有亲切感。这种非常流行、有亲和力的音乐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歌手陈琳

     第一次听到刀郎的歌时就被震撼了,他给我带来别样的思考和启发。可他究竟能红多久,还在观望中。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歌手杨坤

      其实刀郎的音乐很一般,而且我觉得他酒吧气息过重,很多地方唱得过于矫情,听似朴实的歌声中也有很多修饰的成分。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歌手郑钧

      我至今没听过刀郎的歌,我身边的朋友也没有人听过刀郎的歌,可能他的音乐主要是在边远地区,但我想他有一副好嗓子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新疆音乐人阿健

      (1992年开始接触摇滚,到过北京、贵州等地,1997年到新疆,从2000到2004年在一些迪吧、酒吧组织过两百多场免费的摇滚乐演出,被戏称为“新疆摇滚乐之父”。)    
      我偶尔在一些场合见到过他。我听过他演唱的《雨中飘荡的回忆》。    
      他一直很执著,他键盘弹得不错,对音乐的感觉不错。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干别的,他火了,有的人不愿谈,有的人说,看他能火多久!我认为,如果他还能像以前那样明确他的道路的话,他会对新疆音乐有很大的贡献。    
      他的投机因素不可否认,但如果将新疆音乐传播到世界去,他的作用可能会超过王洛宾。我就是被新疆音乐吸引来的。王洛宾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很有限,他是个人行为,而刀郎是一个品牌,他具备进一步挖掘的能力,他的作用不会仅限于一个歌手的作用,应该更大。    
      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流行音乐的流水线。我不反对他先从翻唱做起,刚到新疆的时候他是羞于做翻唱的,后来他的原创梦破灭了。他才走了这样一条“曲线救国”路。如果他一直唱原创,他也是走不出来的。他这种做法比一些三流歌星推什么原创歌曲更高明。他是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据我所知他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在很多人之上,他不是不懂,而是他的音乐观念发生了改变。他影响了老百姓。他对音乐的理解很深。新疆有很多好的东西,譬如舞蹈、文学都挺好的。    
      新疆有50多支摇滚乐队,大概年龄从13岁到22岁左右。一般以学生为主。走出去的有“舌头”乐队。它的地位已经取代了当年的崔健,北京的乐队都在模仿“舌头”。“舌头”的人格魅力被“神话”了,乐队是由6个新疆人组成,但他们的歌旋律性没法和刀郎比。    
      刀郎一定能火得比张学友还厉害。可能没有张学友那么长的时间。他是站在新疆音乐的肩膀上火起来的。他和王洛宾都是传歌者。刀郎就是打了一个新疆元素的“牌”,他的作用在于传播音乐。我认为他会一直火下去。    
      羽泉是个组合,黑豹是摇滚,但刀郎是什么呢?他有无限的可能性。中国听众的审美意识在提高,现在不可能再火《纤夫的爱》,所以刀郎出现了。“阿凡提”乐队、“灰狼”等都太过“民族”,如果要进入到中国主流市场,他们总是有点隔膜。他们不熟悉汉文化。他们的音乐语汇大多数汉族人不认知。把西方现代元素和民族元素调和得好,让受众感觉不到隔阂。有的新疆人听到刀郎的歌也许会反感,因为新疆人知道原来的东西是什么。但内地人喜欢,这不是一件坏事情。外地人对新疆的音乐元素完全不了解。《西域情歌》〉中的旋律、伴奏等都很“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