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崔志刚-财富命案 >

第14章

崔志刚-财富命案-第14章

小说: 崔志刚-财富命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住到了郊外,却发现问题多多,房子很大,空气也好,但是配套的生活设施不齐全,出了门就黑灯瞎火,没店逛,没处玩,被嘲讽为只能用来睡觉的“睡城”,而且上班在城里,路上交通拥挤,堵车严重,每日里不胜奔波之劳苦。 

  我的一个朋友在这波风潮中的做法,初看起来有点逆风飞扬,他用比买新房低得多的价钱一次性付款在二环以里的皇城脚下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二手房,当时很多人都说他观念落后,但后来证明,他这样做有他的道理。买下房子之后,他把里面很舒适的装修了一下,外表虽然不像新房那么现代,但内部的感觉相当不错,这样他节省了每天在路上驱车至少两个小时的劳顿,当别人还在京郊快速路上极度烦躁的摁喇叭时,他已经买好了当天的晚报,优哉游哉的步行回家了,由于车都往城外开,反而形成了城中的空心效应,城中央的空气质量和噪声程度甚至好过了城郊结合部,最关键的是,约朋友吃饭喝茶,相当的从容,看电影泡酒吧也是举步之劳。 

  他总结说,表面上看来我好像跟不上潮流,其实我是大时尚,是真名士自风流也,既然工作生活都离不了都市环境,倒不如大隐隐于市,不为潮流所动,你看谁有我的日子过得丰富呢。渐渐地,那些买城外房子的人才悟出来,所谓的郊外居住概念,更多的是开发商的炒作和附庸风雅般的盲从,北京城区的功能还远没有分散到郊外,干很多事还是要跑到城里来,如果当初真的掂量一下自己的情况,也许就不会随大溜了。于是,又纷纷返回城里寻觅房源,来回的折腾,压了不少的钱,经济上的窘迫感也开始渐渐抬头,心里直羡慕我的这位朋友。 

  而当别人在忙着杀回马枪的时候,这位朋友却又做出了出人意料之举,几年后,房价暴涨,他以高出原价格近一倍的价钱卖出了原来的房子,经济上划算自不必说,他用收获现金的一部分在远郊区山静水幽的地方圈了一处世外桃源,用其余的钱在原来房子的附近租屋而居。朋友们大感不解,他再次道出其中的玄机,因为随着自己公司发展的稳定,他不用整天在城里盯着,有很多时间可以不受约束自由支配,这样就能实现真正的郊外田园般的生活,而伴随产权交易的契税提高,租房市场也开始正常化,况且地点的选择可以很灵活,依然可以比邻工作地而居,而且占用资金少,可以把钱用在更为丰富的人生感受上。朋友们不禁感叹,真是高手啊!

  大家要注意,这里我所说的像这样操作生活的人,千万不要混同于那些所谓的特立独行、追求标新立异之徒,那些人是为了吸引眼球引起注意,刻意要展现一种怪异的形态而已,其实操作起来很是简单,只要脸皮够厚,大可把自己装扮的与众不同,是在草地艳舞,还是在网上演示身体,都是极容易做到的事情;或是故意的抛出一些根本没有实际价值的新潮观点,要么说某某是个流氓,要么说自己是个圣人云云;或者刻意标榜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破坏式的生活方式,不管是月光族,还是朋克党,只要自己愿意,实现起来无非是拉下脸皮到最后让亲人们承受后果罢了,没什么大智慧。 

  而我这里提到的这些人,实属人生练达的高妙之人,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实力来确定生活方式和外在表现,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人生境界的完整,而不是顾及别人的评价,也不是卖弄卖弄风骚那么简单,更不会人云亦云般的盲从,他们选择的做法在具体操作起来时,更需要冷静的生活观察和坚定的决策态度,绝不是所谓“搏出位”者只豁出脸面来就能做到的事情。 

  这件事情我想用它来说明,根据自己的划算程度来决定做事的方式,是可以做到既不吃亏又能享受更多的人生乐趣的。当然,我举的这个例子也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需要具备很多素质才可以效仿,所以只是拿来作为佐证,并非是用作榜样让大家去学习的,大多数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经济实力,那么就更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要盲目的去追逐时尚,下面的这个例子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向城市化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就意味着把很多城市边缘的农民纳入到了城市生活圈内,随着土地的被征用和城市对消费人口的吸纳,一些地方出台政策,可以缴纳城市增容费,说白了就是交钱买城镇户口指标,一度紧俏的“农转非”,也就是从农业户口变为城镇居民,便成为了一种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一下可以当城里人了,而且一般来讲从各地的政策来看,这笔钱也并不多,有的地方作为补偿,还可以安排进城的农民到工厂上班,应该说,这个诱惑够大的,似乎前景也很正点,于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错的选择,纷纷进了城。 

  在这其中,我因为采访的关系,认识了一个40岁左右的农民朋友,他却坚持没办进城手续,他说并不是不想当城里人,而是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当工人只能干体力活,在农村还有地可种,最起码吃饭不成问题,并且刚弄了个养鸡场,一进城也就干不成了,再说他觉得城市并没有说必须有城镇户口的人才能去,谁也没说农民就不能逛王府井,所以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意义不大。 

  几年后,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种地大大降低了成本,这位老兄的养鸡场也搞得红红火火,里里外外赚得盆满钵满,我再见到他时,他高兴地说刚在城里买了套房子,孩子在城里住,已经过上城里人生活了。而其他当初进城的一些人,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了岗,而且由于工龄短,工资低,又没有太多的本领,同时要负担住房等现实问题,反而成了新城市贫民。两相比较,他说多亏当初的选择,现在很多人反倒很是羡慕他。他讲的很朴素,说咱没有什么大聪明,当时也没想太远,只是觉得根据自己的条件,这样办顺畅。 

  其实他的做法是很智慧的,而在话语中出现的顺畅这两个字,则是我想要说明的干什么事要自己划算这个原则之中,更是应该注重一下的这样一种顺畅的感觉。 

  还是从一本流行一时的小书说起,这本小书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凡是在当今职场打拼的人几乎都读过这本畅销书,我写这篇文字时用的是一个连拼的软件,当我连续敲下这几个字的拼音后,屏幕上准确无误的出现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几个字,可见已经被软件开发者收入了词库,其影响够大的。 

  这本书讲了两个小老鼠对奶酪的态度问题,只知道死盯一块奶酪的老鼠最后食尽而亡,而居安思危的老鼠及时找到了新的奶酪,于是作者提倡大家不要死守一地,要敢于挑战,寻找新的机会。说真的,我很赞赏这种总是在出击进取的积极态度,但是我觉得在赞赏寻找新奶酪的小老鼠之前,应该先明确一下,这两只老鼠在概念意义上是等同的,大概如两个职场青年,学历相当,资历也相近,工作性质差不多,技术经验处于一条水平线,那么显然应该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势。 

  但是,现实当中有着这么高度近似的老鼠恐怕不多见,每个人的条件都不尽相同,甚至会相去甚远,这样的情况之下,盲目的效仿那只撒欢的小老鼠也许不是谁都适合的。可能有的老鼠体力差,视力也不佳,守着这块奶酪还能保住暂时的成果,说不定会突然有更大的奶酪从天而降亦未可知,职场上亦不乏靠熬资历逐步升迁的先例,有位人力资源专家也提醒初入职场的青年,频繁跳槽并非明智之举;而那个出击寻觅的老鼠也说不准没有找对地方,连这块奶酪的光也没沾上,两头够不着。当然我这样的说法可能会有老庄哲学无为推让的消极嫌疑,但我想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家底儿出牌,恐怕连激进的 也不会轻易否定。 

  我记得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考察船在南极科考时,有一位姓蒋的科学家不慎一个人被困在了冰山的缝隙里,他并没有急着到处乱转,而是依靠常年练习的太极拳调理呼吸的方法,盘腿打坐等待救援,因为他知道如果徒劳的把体力耗尽,可能在救援到来之前就会被冻死,就这样坚持了几个小时,他被及时赶到的同伴搭救了,事后大家赞扬他遇事不慌,他却说我只是根据我的体力状况做的决定,因为我自己觉得瞎打误撞不但很难爬出去,而且还会把能量消耗掉。 

  我们在回到开始提到的两个老太太那里,中国老太太这样做,肯定自有她的道理,且不说东方人自古以来的习惯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范仲淹更是有心里装着天下的崇高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行为定式持续相传了几千年,造就了华夏民族勤劳、不懈的劳作精神,单是这一种境界就不是西方人能比得了的。 

  中国老太太可能是根据自己的家底儿从实际出发做的决定,没有选择分期付款,也许是她的收入情况还不稳定,她可能在想着自己是不是还有新的职业选择,也许还要考虑先给孩子留出一笔受教育的费用,或者家里父母高堂的身体健康维护也到了随时需要动钱的时候等等。而美国老太太这些问题处理起来也许相对简单,无论收入和其他的情况都比较固定,所以做首付头款然后分期还帐比较适合于她。 

  应该说这就是两个出于各自诉求的正常选择,很难讲孰优孰劣,况且最后一笔交清款项而购得房子的心理满足和踏实感也不可忽视,没有负债的压力,会腾出手来感受别的生活乐趣;而美国式的贷款生活方式,照一位旅居美国的作家的话讲,贷款从小房子换到大房子,最后用把房子卖掉的钱住进养老院,中间稍有不慎,一个链条脱节的话,就有可能会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所以也并不是说做了分期付款就万事大吉了,时刻给心里的压力始终存在,一旦工作或者其他方面出现变故,马上就得卖房子卖地,狼狈不堪。因此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就不负责任的大肆宣扬,盖如一些房产广告包括汽车广告经常使用的词汇“首付××万即可轻松拥有××”一样,我不信背着每月还贷几千元压力生活的年轻人,其心态真的就能那么轻松。所以,两个老太太的故事用作经济学的玩笑谐谑倒还罢了,千万别用它来指导人们的实际生活,搞不好会要出问题的,因为每个老太太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也许老人家见多识广、人生阅历丰富,不为盲目而动,可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保不住就会被忽悠了。 

  有一个在电视选秀节目中胜出的女孩子,在自己的服饰上一直坚持穿长裤而拒绝穿裙子,我很欣赏这一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0进7的一场比赛中,一位评委甚至出于善意的目的建议她,说你不妨试试裙装,会更增添一些女孩子的妩媚,但是这个女孩子仍是浅浅的笑着说谢谢,在下一场时,依然还是一条长裤。我不是歌迷,也过了做粉丝的年龄,但我欣赏这种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这样的着装风格的确适合她,也许穿上裙子能合乎一下女性审美的潮流,但是未必对她个人而言是满分的效果。 

  以自己划算为原则除了适用于自己本身的经济计划之外,还适用于同他人发生利益关系的时候,尤其现在很多选择自己创业的朋友,在初期为了节省开支,一般会更多的采用合作或外包的方式开展业务,那么在同合作者议定分成比例的时候,往往就需要考虑一下这个原则了,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所得,更多的要立足于自己划算即可,别人赚的多那是人家的本事,可能不和你合作人家依然会赚那么多,而你如果不选择合作,则很有可能连这点都赚不到。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看上了一套独栋别墅,资金上有一点缺口,就打算把一套公寓房卖掉,他委托了一家中介公司替他办这件事情,他说他心里的期望值是55万,中介公司看了房子做了评估,说这个价位是可行的,但也许会有一些浮动,他就和这家公司签了委托合同,议定价格在53到55万之间。 

  一个星期后,这家公司的业务员给他打电话说我们能不能签一个补充协议――包销合同,就是我们在一个月内确保以53。5万的价格帮你售出,过时卖不掉我们负担损失,这位朋友说,根据他的人生经验,这家中介肯定已经找好了下家,不然不会这么笃定的签包销协议的,但是他说,反正离我的期望值差不了太多,至于中介从里面再赚多少,那就是他们的本事了,就爽快地签了包销协议,满足了这个小业务员没有恶意的“小聪明”,果然第三天,中介就告诉他说,祝贺你有人愿意买这套房,可以办过户手续了。跟买主见面时,我的朋友果然得知,对方实际出价是56万元,也就是说中介从中一笔就赚了2。5万元的差价。根据业界常规做法――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这种“包销”方式的话,中介大约只能拿不到1万元的服务费。 

  也许有的朋友说,这家中介太明显了,显然是有了底数再出牌,如果抻他一抻,不必签这个包销协议嘛!岂不可以直接卖56万元!但我的这位朋友认为,我只要自己觉得划算就行了,只要自己感觉OK就不必过于贪心了,毕竟靠我自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找买主的,中介嘛,挣的就是这个钱,况且人家也问过我的底线,只不过也许他们多赚了点,但又有何妨呢,毕竟我的目的是卖房,人家这么快就给卖出去了,我心理上一点“折磨”也没受,而且说不定具体办业务的人多拿了提成,在以后的手续上还会更尽心呢? 

  果然,中间牵涉到了解除分期付款的抵押以及提前还款的复杂手续,又赶上国家对二手房买卖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时间等等问题,但是由于业务员在所得上已经满意,心里也急于做成这单生意,所以办事极其尽心,主动替这位朋友想了很多办法,争取了时间,赶在个税征收时间之前顺利地办完了过户。 

  事后这位朋友感叹,多亏自己没有盲目地斤斤计较,只从自己划算的角度出发,才省了很多心思,也及时拿到了房款。如果死盯着中介的利润,也许在议定价格上看起来一时会占点便宜,多拿个1万来块钱,但是对方可能在跑手续上就不会这么配合,里外里多花的钱最后算一下也许还不止2万,反而是损失了。 



不要欺人

  我有一位做管理营销的朋友讲过这样的一个事例:甲乙双方就一件合作事项签订了合同,就其中某一个条款,约定了如果一方出现了违约的情况,需赔偿对方比如说10万块钱这么个钱数。在此后的合同履行中,果然有一方在此条款上出现了违约的情况,对方拿出当时签的合同,向违约方索赔10万块钱,不承想,这一方接过合同,瞪大了眼睛说,是真的吗?要是当初知道有这一条,我根本就不会签! 

  讲到此处,讲述者和听讲者都会心的笑了,我很佩服这位朋友对生意场上国人之表现的犀利观察力,接下来他阐述的观点是,在中国目前还不能摆脱、将来也不会完全摆脱人情关系和人的心理因素的前提下,即使法律文书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就会让被约束的参与者心甘情愿的认赔服罚。因为很可能这个条款于情理上有着不公平的地方,当时为了达成合作,是捏着鼻子签的,所以一旦真的要按约履行了,自然那份不平就会跳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