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南海备忘录 >

第17章

中南海备忘录-第17章

小说: 中南海备忘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 中南海新生第35节 紧急疏浚中南海

    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上,叶剑英将周恩来追发的一份电报递给齐燕铭,齐燕铭当即向程子华了解中南海的情况。于是统战部秘书长“越权”调动部队,亘古未有的疏浚中南海工程迅速展开。    
    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到西柏坡,此时西柏坡正是夜深入静之时。    
    周恩来看完电文,当即叫来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统战部行政处长周子建、统战部交际处第一处长申泊纯、统战部交际处第二处长金城。周恩来叫他们连夜出发去北平,为党中央迁入北平打前站。    
    仍然是战争年代的办事方式。这4位年轻人带着周建人、吴晗等民主人士乘坐的3辆半新的卡车在漆黑的3点钟驶进了酣睡的华北平原。在搓板式的乡间士路上,汽车卷起的冲天烟尘像一条源源不断的墨龙,每人都成了“土人”,“一路风尘”地赶到北平西郊的燕京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    
    已经就任北平市市长两个月零三天的叶剑英听说中央派来打前站的人到了,赶紧从他住的德国饭店打来电话:“你们来得太巧了,今天上午举行入城式,就由你们4人代表中央吧。”叶剑英夹着南方味儿的普通话分外清晰。    
    前门高大的箭楼上只有百十人,林彪、罗荣桓、叶剑英、聂荣臻等四野和华野的领导一声不响,只是庄严的面孔上带着微笑,4位年轻人也被感染了。    
    在入城式进行时,一个人匆匆跑上楼来,递给叶剑英一份电报,叶剑英看了一下,塞给了齐燕铭。    
    电报是周恩来发来的。齐燕铭他们刚从西柏坡出发不久,周恩来就想起忘了强调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须让这几个替党中央打前站的同志先把中南海和北京饭店接收下来,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迁入北平做好准备,筹备新政协事宜。中南海将作为政协会场,“北京饭店为政协代表下榻之地。当初跟他们交待只是笼统地让他们先期进城筹备新政协,并且为党中央迁往北平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并没有讲具体接收的地点。    
    齐燕铭看完周恩来发来的电报后,赶忙向也在前门箭楼上检阅入城式的北平市警备司令程子华打听中南海的情况。    
    程子华说:“关于中南海的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我们主要是负责市内的名胜古迹、仓库物资、公共建筑一类的,至于中南海,大概是张明河的纠察总队去接收的。”    
    按说,中南海作为历代帝王的御苑,实属名胜古迹之例,应该由执行北平警备任务的程子华部队负责。但是,中南海的性质在北平解放前夕发生了变化。    
    程子华作为东北先遣团的司令员率领美式装备的10万大军入关后,很快打到了北平西郊。身为剿总总司令的傅作义原本怕部队被花花北平腐蚀掉,但他见解放军逼临北京城下,便改变了坚决不进北平市区的初衷,而匆匆地将指挥部连夜搬进了中南海。    
    傅作义进驻中南海,设华北剿总司令部于居仁堂,这就使中南海由名胜古迹变成了重要的军事机关,这自然也就不是程子华的事了。进北平卫戍部队,除程子华手下的四十一军和中央警备团改成了公安大队外,就是北平市纠察总队了。    
    毛泽东高瞻远瞩,为了防止进北平发生李自成那样的失败,不仅要求全党去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而且严令进城部队,除了卫戍部队外,所有的城外部队,一律就地驻守,不许进城。    
    这样,程子华的部队接管了北海和故宫等地,却没有接到接管中南海的指令。    
    张明河进城后,把纠察队部驻扎在府右街南口。齐燕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来到了纠察队总部。    
    张明河见齐燕铭来到纠察队总部,心中猜测,齐燕铭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今天来,肯定是为什么事,很可能是为中南海而来。    
    齐燕铭和张明河打完招呼后,开门见山:“老张,今天来,要你办一件大事,这事非常重要。”说完齐燕铭神秘地笑了一下。    
    “什么大事?”张明河过去是搞地下党工作的,与齐燕铭非常熟,所以和齐燕铭说话也不讲究。    
    “请我吃一顿烤鸭子。”    
    “嗐,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你老兄搞得这般郑重,其实就是为了吃一顿烤鸭子,不到10块钱的事,这容易得很,纯属小事一桩。”张明河边说边笑。    
    齐燕铭看了张明河一眼说:“小事?你在中南海驻了多少部队?”    
    张明河立刻收起笑容,怔了一下,见齐燕铭很严肃很认真地在问他,便赶忙回答:“刚开始派去一个班,现在有一个连在那里住。”    
    “那你为什么不住在里面?”    
    “我?官太小了。那么大中南海,仅房子就有2000多间,如果部队住进去搞了什么破坏,我这乌纱帽还要不要。”    
    “你很有眼光嘛,对得起党多年来的培养。不过,我告诉你,我来就是接收中南海的,你的部队归我管,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办。”    
    张明河听后,瞪了一下眼:“你接中南海可以,但部队归你管,这……”    
    的确,作为统战部秘书长的齐燕铭,管些纸砚笔墨以及一些杂事,那是正事,对于军队,无论如何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张明河确因齐燕铭很熟,又友谊深厚,便毫不顾忌地问迢:“你也想指挥军队了,想掌握军权了!”    
    齐燕铭不理会张明河话语,又重复了一遍说:“不管怎么说,部队归我调动!”    
    张明河见齐燕铭一再坚持,且又不明白到底为什么,但还是不甘心地又问一次:“你到底想干什么?”    
    齐燕铭平平淡淡地说:“将来李德胜要来住。”    
    “哎!那了得!”张明河叫了起来。    
    张明河非常明白齐燕铭所说的“李德胜”,这是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给自己起的化名。    
    毛泽东要住进中南海,可是中南海从清朝到现在就没有清理过,里面乱七八糟。    
    张明河非常熟悉中南海。他在北平第六中学读书时,经常进出中南海。后来他搞地下党的工作,被国民党从飞行集会上抓住,曾关在中南海。    
    张明河也非常熟知中南海那不平常的历史,这里曾是民国大总统的总统府,是北平行辕和华北剿总司令部所在地。    
    但现在,党中央要安排毛泽东住中南海,这怎么能行呢?    
    想到这儿,张明河对齐燕铭说:“毛泽东住中南海不行!”    
    “怎么不行?”齐燕铭问。    
    “中南海不清理不行,全是垃圾。再说,水里有没有炸弹什么的也不知道。”张明河显得有些着急地说。    
    一阵沉默之后,张明河说:“这样吧,你和我到中南海看一看。”    
    齐燕铭点了点头,便和张明河一起来到了中南海。    
    齐燕铭来到中南海,放眼望去,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萧条破败的图景:太液池中尚未开化的冰块呈现一片黑紫色,枯叶和废纸铺天盖地,似乎这里已是几十年没有人烟了。绝胜烟柳的皇家宫苑居然成了这么一副模样!    
    齐燕铭转遍了整个中南海,没有看到一块干净之地,他与张明河对视了一下,说道:“看来,只有向彭真报告,请他出面了。”    
    齐燕铭很快找到了彭真,向他汇报了中南海的情况。    
    彭真对张明河说,找部队把中南海和北海挖一挖。因为齐燕铭对张明河没有隶属关系,要调动张明河的部队,必须经过北京市。    
    毛泽东要来中南海住,不彻底把中南海控一挖不行。北京那时流行大脑炎。这种病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不彻底打扫一下中南海的水域,怎么敢让毛泽东来住呢!    
    中南海的清扫工作由周子建负责。张明河的那个部队,集中全部力量挖中南海和北海。华北军区专门派来了一支卡车队,夜以继日地往城外拉太液池里的淤泥。至少有上百年没有动过这些淤泥了,中南海被一团腥臭的空气笼罩着,污水成了不透明的灰黑状。    
    先放干了污水,小伙子们抬来鱼网,捕捞水中鲜活的各种食用鱼,住在中南海的官兵们天天吃白水煮鱼。    
    中南海紫黑的底被大自然稍稍风干后,华北军区派了几百名的壮实的士兵与张明河部队的士兵一起开控淤泥。边上挖两米,中间挖一米深,里面子弹、手榴弹也不少,甚至还有枪,足足挖了3个月。    
    当最后一车垃圾运出中南海时,天快黑了,淡红色的晚霞倒映在中南海的碧波之中,像一条又一条粉红的小鱼。周子建如释负重,将中南海疏竣完工的情况报告给齐燕铭。    
    齐燕铭邀张明河来到疏浚后的中南海,感到心情格外舒畅,看到这昔日皇家御苑恢复原貌,再现天生丽质时,齐燕铭想起了清代诗人施闰章的《西苑晓行》诗句,便不由自主地吟出声:    
    新蒲古柏晓阴阴,太液昆明接上林。    
    翡翠层楼浮树杪,芙蓉小殿出波心。    
    人歌凫藻衣冠会,水奏萧韵鼓吹音。    
    欲望天颜真咫尺,露台迥合彩云深。    
    张明河听后,便戏说道,想不到几年不见,读史、诗也有了长进。    
    齐燕铭则笑着伸出了手,整整3个月的辛劳,还得感谢你的部队士兵和所有为清理中南海而奋战过的士兵和人们。    
    是啊!中南海变了模样,当夏风驻足中南海时,那满池的碧波真正有了太液的味道了。


第二部分 中南海新生第36节 周恩来身心操劳中南海

    中央机关搬迁北平,周恩来率先住进中南海,开始筹备建国工作。工作之余,他对中南海的各个角落进行了考察,在召集修建科研究修建中南海的会上,他胸有成竹,点面俱到,令人钦佩。    
    1949年3月24日上午12时,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思想的毛泽东,从西柏坡启程,奔赶北平城。毛泽东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西柏坡村边的大路旁,一长溜儿停放着十几辆美国造的旧式军用吉普车,司机和警卫人员早已整装待命,站在汽车旁边。刚刚开完二中全会的中共高层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云、李富春、张闻天、李立三、杨尚昆、陆定一、王稼祥等人,在工作人员的簇拥下,向汽车队走来。然后,十几位中共首长各乘一辆吉普车,告别了西柏坡,浩浩荡荡地向北平方向驶去。    
    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就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精神不好怎么行啊?”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汽车离开西柏坡,沿着山间公路向东北方向驶去。这个车队共有11辆小汽车和10辆卡车。卡车里坐的是警卫战士和少数机关工作人员,还有行李。是夜,在唐县住了一宿。再往前就是河北省委所在地保定,他们听取了河北省委书记林铁的汇报,当天傍晚抵达涿县。天黑后,叶剑英从北平赶来,商定第二天的日程。    
    周恩来向他交待:到北平住下以后,要在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特别是与那些知名党外人士见面。这些人过去和我们合作共事,今天胜利了,他们很高兴,急于想见到我们。    
    3月25日,毛泽东秘密进入北平。他没有在前门火车站下车,也没有住进中南海。他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在颐和园小憩之后,来到西郊飞机场,由叶剑英陪同检阅了部队。    
    是夜,毛泽东夜宿颐和园,尔后,搬住到香山脚下的双清别墅。    
    周恩来副主席担负着筹备建国工作,便和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带着统战部的同志,率先进驻中南海。    
    为了新政协筹备会如期举行,为了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好几天,把自己关在中南海勤政殿,通宵达旦地工作起来。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布置中南海的修建事宜。    
    一天,中央机关行政处修建科的同志来到中南海。周总理知道后,马上召集田畴局长和修建科的同志们研究中南海的修建工作。    
    从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住宅到中央各部的办公地方,到中央领导人会客开会的地方、就餐的地方,周恩来都一一提出了修建意见和方案。    
    在研究中南海修建的时候,有人提出,中南海是过去帝王的御苑,其任何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一般的修建工人对其古建特色不是很熟悉,能否请一些古建学家来,在其修建时给予指导。    
    周恩来听后,表示同意,并将此事交给了田畴局长办理。    
    最后,周恩来郑重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央机关要搬到中南海,中南海将要成为党中央办公的地方。因此要抓紧修建,要争取在两个月内完成房屋的修建工作,为党中央、毛主席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在修建工作上,我刚才提供的意见可作为参考,在具体修建中,有些问题你们可以灵活处置,我提的不妥的地方,你们还可以修改。    
    因周恩来工务繁忙,他说完,便忙于其他事务去了。修建科的同志们根据周恩来提出的修建意见,又一次进行了研究布置,但毕竟对中南海的具体情况不是太熟悉,为此决定,修建科的同志,到中南海所有需要修建之处,进行现场勘查。    
    修建科的同志们从瀛台到怀仁堂,从紫光阁到颐年堂,一地一处地深入细致地勘查,当他们将勘查的结果汇总之后,发现周恩来提出的规划布局合理,非常便于领导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当时,他们感到纳闷,后来才知道,自周恩来率先进驻中南海之后,他早已在工作之余,对中南海的各个建筑、中南海的整体布局,直至每个角落都进行了考察。为此,周恩来在布置修建中南海工作任务时,早已成竹在胸,点面俱到。周恩来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不由得使人们产生深深的敬意。    
    修建科的同志们在经过几天的现场勘察之后,制定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案,方案上报周恩来,周恩来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并写上了“同意”两字。    
    施工方案批示下来后,修建科聘请了工人,购买了建筑材料,接着,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紧张的抢修工作开始了。    
    一天上午,修建科的同志们正在修建颐年堂。颐年堂是丰泽园的主体建筑,院内东西厢房上悬匾“云山画”、“烟雨图”,这是慈禧太后的字。颐年堂在清初时称为崇雅殿,后为澄怀堂,是康熙初年儒臣给皇帝进学之处,后澄怀堂改名颐年殿,到民国初年改名颐年堂。    
    世事沧桑,当年富丽堂皇的颐年殿,因年久失修,如今已是破败不堪了。    
    也正是在修建颐年堂时,周恩来来到了施工现场,他微笑着向每个人打招呼,并问候同志们辛苦了。    
    修建科的王保成同志见周恩来副主席来到工地,便急忙迎上去,向周恩来汇报施工进展情况,并将修缮颐年堂的具体计划给周恩来看。周恩来高兴地边看边说,你们的计划很好,想得也很周到。中央机关搬来后,不但要有地方办公、开会,而且还要有接待客人和吃饭的地方,因此,要先修好颐年堂、春耦斋会议室和小灶、饭厅。    
    王保成说:“我们保证在一个月内完成颐年堂和春耦斋及小灶的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