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母亲 >

第13章

母亲-第13章

小说: 母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是值得尊重的。    
      玛格丽特的母亲贝蒂·史蒂芬森1888年出生在小城格兰瑟姆市。这里在古代是通往北方的大路边的一个集市。后来工业化的浪潮使这里成了连接英国南北的铁路枢纽。    
      贝蒂少女时代就是一个温顺、少言寡语的裁缝,28岁那年嫁给了在教堂礼拜时相识的野心勃勃的年轻店员阿尔弗雷德·罗伯茨。    
      罗伯茨来自北安普敦郡的一个鞋匠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行老大。他本想当一名教师,但为了帮助养家糊口,不得不在12岁那年辍学,在一家杂货店找到了一份差事,后来又来到了格兰瑟姆,当上一家杂货店的伙计。    
      罗伯茨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还有一头卷曲的金发,一双淡蓝色的眼睛,难怪贝蒂对他一见倾心。他很会攒钱,到1917年他们已经攒够了钱可以结婚,而且通过抵押,他们还买下了一家小小的店铺,贝蒂的母亲于是也来和这小两口一起过,帮他们照看生意。    
      1921年他们生下了大女儿穆里尔,四年后玛格丽特来到了这个世界。此时,罗伯茨不仅买下了隔壁的店铺,而且还在半英里外开了一家分店。    
      随着生意的扩张,罗伯茨后来自然而然地步入当地的政治生活中。市议会的议员们大多是代表商会的各行各业的生意人。在地方政府里并没有什么党派界限,他们都以独立人士的面目出现。但是商会的目的就是反对工党,特别是反对鼓吹“各阶级合作运动”的人。    
      除了任市议会议员和金融委员会主席之外,他还曾先后担任商会主席、扶轮社主席、当地的全国储蓄运动主席、文法学校学监,以及工人教育协会主席等职务。    
      在二战期间,他还是主管民防和预备役的总后勤官。1943年他当选格兰瑟姆最年轻的高级市政官,并在1945年至1946年期间担任该市市长,这期间不仅主持了庆祝战争胜利活动的仪式,还负责满目疮痍的格兰瑟姆的重建工作。    
      玛格丽特的少年时代完全被她父母的信仰笼罩。星期天几乎全被用来参加教堂礼拜。家庭的社交生活也是以教堂为基础的。母亲每周二带她去参加缝纫会活动;她和姐姐周五还要参加循道派团体的活动。由于父亲忙于政务,母亲又习惯于充当一个家庭妇女的角色,因而这个家庭生活刻板。这与玛格丽特的个性产生了冲突。    
      母亲贝蒂来自一个清贫的人家,从小过惯了节衣缩食的生活,因而对这一家人来说,节俭不仅仅是量入为出,更是一种道德原则。    
      贝蒂的近乎苛刻的节省是别人难以想像的,连旧衣服上的棉线都舍不得扔,还把它们重新用来缝衣服。这事被孩子们知道后,整个家庭成员都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撒切尔夫人1982年回忆说,“我得到过最优秀的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来说,这种教育是很严格的,但却是非常正确的。”尽管如此,实际上玛格丽特和姐姐对母亲的做法仍颇有微词。    
      尽管她后来说凭母亲的裁缝手艺,她和姐姐穆里尔“用格兰瑟姆的标准来看都被打扮得很时髦”。但早些年她却对采访者说,“我母亲是个不错的裁缝,但我和姐姐总觉得我们的衣服和别人的相比显得怪怪的”。她很羡慕到她家附近的罗马天主教堂礼拜的女孩子们的打扮,“她们穿着白色的礼服,扎着粉丝带。而循道派教徒的装束则相形见绌”。    
      更为突出的是,她说和自己的母亲逛商场是一种痛苦。“你根本别想买那些你买不起的东西,休想,你得量入为出。我记得许多次当我对母亲说我的朋友们有这有那时,她总是说,‘我们可不能那样。’”    
      其实罗伯茨家并不穷。当全国上下的普通中产阶级家庭都感受到了吸尘器、洗衣机,甚至汽车所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他们有能力赶在这股热潮中为自己的家庭添置几件时髦用品。然而他们决意保持家庭简朴的生活似乎与宗教和性格有关。    
      与母亲的“吝啬”和默默无闻相比较,玛格丽特更能理解父亲在政治上的叱咤风云。    
      她的父亲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却是深明大义、追求知识的人,他塑造了她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维多利亚式的整体观。她的父亲从不接受“我不能”,“这太难”之类的说法。他让女儿记住他的忠告:“你要率众之先,而决不从众。”因而当玛格丽特9岁时赢得诗歌朗诵比赛,得到校长“玛格丽特你真幸运”的褒奖时,她直言不讳地说:“我不是幸运,我是应该赢得。”    
      少年时代她真正做的其实是像大人一样博览群书,父亲每周都从图书馆带回两本书。一本“严肃的”留给她,另一本小说则给母亲看。父亲鼓励她阅读当时有影响的书籍,诸如斯特雷奇的《即将到来的权力斗争》等书,并和她讨论这些书的内容。她当然也读过一些经典小说,但她承认她最喜欢的一部狄更斯的小说是《双城记》,因为它与政治有关。她18岁前在父亲影响下的阅读和学习构成了她的文化修养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几乎一切”倒的确都是从她父亲那儿学来的。    
      父亲对玛格丽特的影响是明显的,长大后她以出众的才华和执著的竞争精神,成为令人瞩目的国家领袖。但在玛格丽特心中,母亲对她默默的爱却更意味深长。如果玛格丽特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就自己对父亲的印象滔滔不绝,那么她对母爱的品味则更显得复杂而难以言表。因为人类最细腻的情感是无法言说的。也许这就是玛格丽特不肯对自己的母亲妄加评说的原因。    
      母亲长期对她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玛格丽特成为撒切尔夫人后才慢慢表现出来的。事实上即使在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后,她的家庭生活也无不烙上了格兰瑟姆生活的印记。撒切尔夫人后来也坦承,她从母亲那儿学到,使家庭充满家庭气息是很重要的。    
      1948年玛格丽特在为一家化学公司工作期间,被提名担当肯特郡工人聚居地区达福特的代表候选人。也就是在达福特庆祝她获得提名时,她认识了丹尼斯·撒切尔。丹尼斯的祖父原是农民,后来弃农从商。二次大战期间他在法国,战后当了一家油漆公司的经理。她敬慕他仪表堂堂、成熟老道。他常开着他的美洲虎牌汽车带她兜风,在闲聊中他们发现彼此志趣一致:都喜欢读书、听音乐和研究经济。    
      撒切尔夫人一生最崇拜的事是:政治、读书和组织温暖的家庭。她和丹尼斯结婚后于1951年生下了一对双胞胎马克和罗尔。    
      为了使家庭气息更充分,她坚持要有一个温暖的厨房作为全家的中心,厨房须足够大,使全家人都可坐在那儿用餐。她一直坚持每天亲自为丈夫做早餐。她和她母亲一样喜欢红木家具。在深色的红木餐桌上没有什么比银餐具更显漂亮了。撒切尔夫人还注意到把家庭布置得漂亮一些,但绝不铺张浪费。    
      1960年,默默无闻一辈子的母亲离开了人世,撒切尔夫人终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和悲伤。她称“这个时候我的生活中出现了又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撒切尔夫人年幼的双胞胎孩子也沉浸在悲痛中。母亲的葬礼后,撒切尔夫人的父亲来到玛格丽特家小住。一天晚上给他铺床时,撒切尔夫人看到枕头上有儿子马克写的一小张纸条:“亲爱的外祖父,外祖母死了我真难过。”    
      关于母亲,撒切尔夫人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失去了母亲。她一直是全家稳定的基石。她操持家务,需要时到店里帮忙,招待客人,支持我父亲的工作,作为市长夫人,为教堂做了许多自愿性的社会工作,还显示了诸如缝制衣服等一系列实用的家政技能,我们从没听她抱怨过什么。就像许多只为他人而活着的人一样,她使她的丈夫和女儿们有如此成就。她的一生很不容易。尽管成年后我更多地谈及父亲对我政治上的影响,但从母亲那儿我继承了将繁忙生活中的诸多职责组织和结合起来的能力。虽然她的去世并非来之突然,我还是深感震动。    
      母亲贝蒂去世后,撒切尔夫人的父亲罗伯茨娶了当地的一个农场主的遗孀,撒切尔夫人不无轻蔑地说,“这是一桩好事,她是一个不错的女人。”    
    


第二部分索菲亚·罗兰:魅力母亲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民谚    
      2002年8月,有〃影坛长青树〃之誉的意大利裔影星索菲亚·罗兰,为了儿子艾多拉多·庞蒂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在陌生人之间》,亮相第五十九届威尼斯电影节。这是她保持低调多年后首次在威尼斯电影节露面。    
         
      《在陌生人之间》的剧本由她儿子庞蒂亲自执笔,也是庞蒂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该片由意大利与加拿大合资拍摄,是索菲亚·罗兰的第一百部电影。索菲亚·罗兰、米拉·索维诺与黛柏拉·昂格饰演三个命运意外交错的三代女人,随着剧情发展各自对生命获得不同的体悟。 庞蒂写好该片剧本时才27岁, 撰写之初,他根本没有想到母亲可以在电影中饰演角色。但愈写愈觉得这个剧本简直就是母亲精神的显示。 当他尝试开口邀请索菲亚·罗兰出演时,母亲脸上露出一种特有的严肃,毫无表情地说:〃先让我看过剧本再说。〃    
      儿子的剧本得到了索菲亚·罗兰的称赞,为了支持儿子,母亲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完成了她一生中第一百部电影的创作。    
      有人问索菲亚,母子首次银幕结缘之后,是否有更长远的合作计划?索菲亚·罗兰只酷酷地说:〃他今年才29岁,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在这次电影节期间,索菲亚·罗兰还接受了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表示,67岁的苏菲亚·罗兰纵横国际影坛五十年,对电影艺术贡献卓著,是第一位获颁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的女星。    
      索菲亚是个私生女,1935年出生于意大利那波里,小时候的生活非常贫苦,常常吃不上饭。5岁时,她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有个小厨房,厨房有她的娃娃,她给娃娃做饭,让他们能吃饱肚子。    
      由于常常饿着肚子,小时候的索菲亚·罗兰发育极其不良,身体瘦弱干巴,胸部扁平,她常常为自己而自卑,直到长到15岁,胸部开始隆起,臀部也丰满起来,才算走过这段阴暗的心情。 为了生存,为了对电影的热爱,罗兰和母亲来到了罗马,想在电影界发展。母亲认为女儿的想法不太现实,但罗兰是个自信而有个性的女孩。她决定试试。可没想到,对未来怀着希望和憧憬的她,却连连碰壁。    
      第一次试镜头时,摄影师说她鼻子太高,臀部太大,够不上美人的标准。于是导演卡洛·庞蒂把她叫到办公室,便有了以下的对话:    
      〃如果你要在电影界做一番事业,你也许该考虑作一些变动。〃    
      〃你的意思是要动动我的鼻子?〃    
      〃对。还有,也许你得把臀部削减一点。你看,我只是提出所有摄影师们的意思。这鼻子不会有多大问题,只要缩短一点,摄影师就能够拍它了,你明白吗?〃    
      〃我的脸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为什么要长得跟别人一样呢?〃    
      〃我也希望保持你的本来面目,但是那些摄影师〃 〃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改变。〃    
      〃好吧,我们再看看。〃    
      〃我的臀部确实有点过于发达,但那是我的一部分,那是我的特色。我愿意保持我的本来面目。〃    
      这次谈话,使得导演卡洛·庞蒂真正地认识了索菲亚·罗兰,了解了她并且欣赏她。后来,卡洛·庞蒂成了罗兰的丈夫。    
      1950年至1979年,索菲亚·罗兰先后在七十五部影片中扮演角色。特别在《卡桑德拉大桥》、《昨天、今天和明天》等影片中,她以其独特的魅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她的长鼻子、大眼睛、大嘴、丰满的胸部和臀部都使她多了一份不可抗拒的美。1961年她以在意大利影片《战地两女性》中的表演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是第一位用非英语表演赢得奥斯卡奖的演员。出身贫苦的索菲亚·罗兰征服了好莱坞。    
      有人说,即使是成名的索菲亚·罗兰也总是有一种朴素的拿波里情结。她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了这种深埋在心的情感。拿波里是她的故乡。她在那里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饥饿和战火使她几近绝望。但正是这拿波里的经历使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她会说六个国家的语言,但最喜欢听拿波里的乡音;她走过世界上无数的城市,但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拿波里。    
      索菲亚第一部受到好莱坞注意的电影是第昔加执导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她饰演一个拿波里的薄饼店老板娘,豪情爽快,风骚狂艳,完全是地道的拿波里风味,令好莱坞大开眼界。索菲亚拍过的名片,几乎全部都是第昔加的作品,除了《战地两女性》之外,还有《昨天、今天和明天》和《意大利式婚礼》等,都与拿波里有着瓜葛。    
      索菲亚曾被舆论界称许为〃一直没有忘记她的出身〃:而世人亦一直没有忘记她的美丽,因为她是属于拿波里的。    
      热情、豪快、狂野是拿波里女子的特色,当中也隐含着意大利的母性形象。    
      索菲亚的母性形象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她有两个儿子:艾多拉多和小卡洛。艾多拉多是导演和作家,小卡洛则是一名出色的乐队指挥。    
      尽管索菲亚成名后腰缠万贯,但她特别厌恶乱花钱。因为她知道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来的。她在瑞士和加利福尼亚都购置了房产,但家里那些摆设都是所需要的。她常给孩子讲述她童年的悲苦生活,教育两个孩子以节俭为要,不可挥金如土。甚至她到商店买东西,也像所有的人一样总想打折扣。她说她会想方设法把钱存起来,担心孩子有一天会挨饿。 1999年11月的千禧交替前夕,英国一项品评天下美女的选举,访问了三千多名不同年龄的男女,选出活在世上的全球二十大美女,结果65岁的索菲亚·罗兰击败了包括34岁的名模伊丽莎白·赫利、32岁的好莱坞女星朱莉亚·罗伯茨在内的多名年轻貌美的女性,成为世界最美丽的女人。    
      2002年3月,瑞士造币所和意大利出版协会合作铸造两千枚系列编号纪念币,以纪念将在2002年被欧元取代的所有欧洲货币。索菲亚·罗兰应瑞士造币所之邀,来到伯尔尼市,接受造币所黄金镶钻纪念币的第一个样品。当伯尔尼造币所的总经理、库尔特·罗赫雷尔工程师表示要赠送索菲亚一枚纪念币时,索菲亚马上说:〃可是我有艾多拉和小卡洛两个儿子呀,我拿着一枚纪念币怎么进家门呢?你们知道儿子可是我的心肝宝贝,如果我不每人送给他们一个,他们该有多么难过,他们的妈妈心里也不会好受。〃于是瑞士造币所就送给了索菲亚两枚具有极高价值的纪念币。    
      人们不仅为索菲亚·罗兰的个人魅力所感动,也为她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