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东条英机 >

第22章

东条英机-第22章

小说: 东条英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和吉打省。两天之后,英国飞机被消灭1/3左右,剩下的飞机都退到新加坡去了。第二天,12月9日,“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由4艘驱逐舰护航,开出新加坡,准备去截击日本的运兵船。10日正午时分,这两艘战舰在关丹以东约40英里的海面上被日本飞机发现了。这时日本航空兵的大量飞机蜂拥而至,对“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进行猛烈袭击,至14时50分,两舰全部沉没。这次战斗大大提高了空军在海战中的作用,对以后的海战有深远的影响。    
    号称“不沉之舰”的“威尔士亲王”号的被击沉,对英军士气影响极大。英国军事史学家富勒写道:“这个损失对新加坡的精神影响是灾难性的。”而且“它预示着未来的灾难”。“事实上,至少是在这个时候,新加坡本身存在的理由也同这两艘军舰一齐消失了——它现在是一个没有舰队的海军基地。”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此也大失所望。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全部战争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受过一次更直接的震惊。”的确,英军失去这两艘战舰之后,士气沮丧,不堪一击,很快就退到槟榔屿。12月18日槟榔屿陷落,月底关丹失守。    
    日军攻势凌厉,势如破竹,一开始就使英军在马来亚顾此失彼。论人数,英军超过日军一倍,但日军从未停顿下来巩固阵地或者重新集结或等待补给。他们成千地骑着自行车或坐着英国人丢弃的成百辆大小汽车,沿主要公路蜂拥而下。若遇到桥梁已断,他们就举着自行车涉水渡河,或者由工兵用肩扛着浮桥过河。    
    由于日本特务的长期活动,日本侵略军对马来亚的情况了如指掌,并且专门受过丛林战的训练,所以活动自如,进展迅速。1942年1月7日,日军攻入马来亚首府吉隆坡。1月30日,日军先头部队到达了柔佛海,距新加坡不到20英里。第二天,日军开始攻打这个要塞。    
    新加坡位于马来亚半岛的南端,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的54个小岛组成。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船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南洋交通中心之一,也是亚、欧、大洋洲重要国际航空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以横越柔佛海峡的长堤与马来亚的柔佛州相连,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境内以新加坡岛为最大,面积5381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916%。岛上地势平坦,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这时,由英国驻军司令帕西瓦尔指挥的英军有85万多人,而且粮食充裕,岛上还有两个大水库,淡水供应不用担忧。但英军指挥不力,畏敌怯战。55天败退了550英里,不断的退却在部队中造成了失败主义情绪,兵无斗志。    
    2月8日早晨,日军开始发动总攻。战役之前,山下奉文司令召集师团高级军官进行了战地动员。为了激发将士的武士道精神,在宣读命令时,每人水杯里洒上了“庆功酒”,行传统的祝酒仪式:“在此处捐躯,死得其所,吾等必胜。”8日中午开始强渡海峡,并顺利登陆;9日,日军分两路进入岛上。11日,山下奉文用飞机向多于他几乎两倍而且武器精良的敌人散发劝降书,他的心情是色厉内荏的。因此,劝降书的措辞颇有古时在求引渡47浪人而下的天皇招降书的味道。    
    “我基于武士道精神奉劝贵军投降。贵军以大不列颠传统精神为建军根本,并正踞守业已孤立无援的新加坡,用艰苦卓绝的行动与英雄气概提高大不列颠的声威……然从此以后抵抗已属无益,促使百万居民遭遇更大的危险,置之于刀光剑影之中。战局既定,新加坡陷落已近在眼前,继续抵抗不仅徒劳,且将为城内广大非战斗人员带来直接损伤,陷百姓于更大痛苦与战祸之中,何况按我军之见,你等继续顽抗已不能再为英军增添声威。”    
    帕西瓦尔没有马上给山下答复。他已奉命“战斗到底”。新加坡虽然遭到了轰炸和炮击,但尚未出现惊慌失措的局面。国泰大楼的电影院前,仍有人排队买票看《费城故事》。拉弗尔饭店挤满了一边喝酒一边骂骂咧咧的参谋军官。不知道是谁用粉笔在墙上写道:“英国归英国人,澳大利亚归澳大利亚人,马来亚哪个混蛋要就归谁。”


第三部分 横扫东南亚第33节 横扫东南亚(2)

    虽然帕西瓦尔已意识到全线崩溃在即,新加坡的陷落已经决定;但是,他对投降仍下不了决心。面对着这种局面,山下奉文随即发出最后通牒:    
    “英军若不投降,我们就按计划进行夜袭!”    
    “日军能不能留在原地不动?”受了惊的帕西瓦尔问道,“我们明天上午5时30分再谈判。”    
    “不行!”山下故意用发怒来掩盖其内心的不安,“我要求今晚就停止敌对行动。我还要提醒你们:没有什么可争论的。”    
    “我们将在晚上8时30分停止射击,今晚是否还是各自留在原地不动?”帕西瓦尔轻声地说。    
    “行,我同意。请在这份停战协定上签字。”山下用带有命令的口气说。    
    2月15日7时50分,帕西瓦尔沮丧地签了字。40分钟后,照约定那样,隆隆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了。新加坡这个“狮子之城”、举世闻名的要塞,属于日本人了。前后70天,山下奉文以伤亡982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略少于日军,但是投降的军人是13万多。    
    这一胜利是日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他们再次戏剧性地向全世界炫耀了武力。在日本国内,东条政府得意洋洋地宣布,每家每户都发啤酒2瓶、赤豆1包、酒3瓶,13岁以下儿童每人发食品1盒,里面装的是奶糖、水果糖和点心。    
    日本报纸也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次战役的胜利。《朝日新闻》的大标题是:《大东亚战争大局已定》;《短短三天内攻下新加坡岛,只有我神武皇军才能立此殊勋》。大本营报道部长大平秀雄大佐宣称:“日本乃照亮世界和平的太阳。沐浴在阳光下者茁壮成长,抗拒阳光者唯有毁灭一途。美英两国都应深思我日本千年炽热的历史。我庄严宣布,新加坡一陷落,战争大局已定。最后胜利非我莫属。”    
    马来亚战役的胜利,更加助长了东条英机称霸世界的野心。他对内阁说,缅甸和菲律宾可允许其独立,但香港、马来亚、新加坡必须在日本的直接控制下,作为保留大东亚共荣圈的重要据点。他说:“大东亚战争之目标,源于我帝国之基的远大理想,它将使大东亚各国家各民族各得其所,以日本为核心在道义的基础上确立共存共荣之新秩序。”    
    这一年新年,东京与往常一样庆祝了元旦。这是日本人喜爱的节日。陆军军务局长武藤中将到外务省拜会了东乡茂德。几杯屠苏酒饮过后,他说:“国民对胜利太高兴过头了,没有好处。今后的路途难走。所以,你的政策应该是尽快结束战争。第一步是把东条首相换掉。”武藤说完后告辞出来,又去和长期以来反对东条的前首相冈田说了同样一番话。    
    在菲律宾的日军正按照东条的命令向马尼拉进军。那时,本间将军离马尼拉只有70英里左右。菲律宾战役是日本南进的重要战役之一。日本侵略者在战争初期的任务,主要是占领首都马尼拉和南部大岛棉兰老的政治军事中心达沃。马尼拉是美国在远东最大的海军基地。日军进攻菲律宾的部队,为陆军第十四军和第五飞行集团,以及海军以第三舰队为主的菲律宾作战部队和第十一航空舰队。陆海军共拥有飞机500架。    
    在菲律宾群岛,麦克阿瑟上将指挥的美国部队有19万人,菲律宾部队有112万人,但后者大多是招来不久的新兵,装备不全,训练很差。在美、菲军队中,有8000名空军人员,他们拥有200架飞机。此外,美国还有一支小小的亚洲舰队。    
    在12月8日和10日,日本飞机连续对马尼拉附近美国的空军基地进行了狂轰滥炸,基本上摧毁了麦克阿瑟的空军。接着,日军就在吕宋北部的阿帕里登陆。此后,又在吕宋西海岸的维甘和东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美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麦克阿瑟估计到,日军主力将在仁牙因湾登陆,由于美国空军已损失殆尽,陆军也减员一半,无法阻挡。因此,美菲军队便主动撤退到巴丹半岛,凭借科雷吉多尔要塞进行防守,并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的城市,虽然这时日军离首都还有150公里。    
    1942年1月2日,日军进入马尼拉。    
    东条英机的侵略野心很大,但兵员不足,力不从心。就在日军进入马尼拉的当天夜里,东条又指令南方军司令向巴丹半岛发动进攻,但因兵力不足未能得逞,且损失重大。东条对巴丹前线进展不力大发脾气。他在发给前线司令部的电报说:“处处都在奏捷,只有菲律宾除外。”这对本间雅晴司令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这里的天气又闷又热,气温高达华氏95度。这位将军内心如煎,在巴丹战役中,他已经丢了近7000人,还有1万人患了疟疾、脚气和痢疾。他两次要求增援,两次遭到拒绝。    
    在美军方面,困难更多,不仅士气低落,而且粮食已成了头痛的问题。前线部队每天的口粮只有平常的1/3。几次想通过日本海上封锁线向巴丹和科雷吉多尔运送给养的努力都遭到了失败。骑兵的马已经没有什么饲料可喂了,温赖特将军含着眼泪下令把所有的军马都杀了,包括他自己心爱的良驹约瑟夫·康拉德在内。    
    到了2月中旬,军内病倒的人多到了惊人程度。巴丹是世界上疟疾最猖獗的地区之一,而奎宁已几乎断了来源。由于饥饿和痢疾,兵员身体虚弱,仅3月份第一个星期就有500多人患疟疾住院,医生们担心疟疾即将流行。尽管还有人在说什么一支“一英里长”的船队满载给养和增援部队正在驶来,但无论是菲律宾部队还是美国部队都传诵着战地记者弗兰克·休利特写的一首诗:    
    我们是巴丹的孤零兵,    
    没爹没妈也没山姆大叔,无姑姨无叔伯也无兄弟,    
    病无药,战无飞机大炮,    
    哪有人把我们放在心上来关照。    
    为了解决战场僵持的局面,3月间,东条又向菲律宾前线增派了两个步兵师团和两个炮兵团,大举进攻又重新开始。就在这时,美国政府为了保全面子,免得麦克阿瑟将军当了日军的俘虏,便命令他把军队交给温赖特中将指挥,让他自己到澳大利亚去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携夫人和4岁的儿子,乘着巴尔克利上尉的鱼雷艇偷偷地离开了科雷吉多尔。    
    在尔后紧张的45小时里,巴尔克利指挥PT—41艇穿过被日军控制的海面,于13日天刚亮的时候在棉兰老岛北岸靠近台尔蒙菠萝罐头厂附近靠岸登陆。下船时,麦克阿瑟脸色苍白,眼圈发黑。他对巴尔克利说,他要为他和艇上人员申请银星章。“你们把我从虎口中救了出来,我不会忘记的。”    
    次日上午,麦克阿瑟的飞机在达尔文港南面30英里的巴切勒拉机场着陆。“好险!”他对在跑道上焦急地等着他的人说。“不过战争就是这样。胜败生死都只有瞬息之差。”麦克阿瑟抵达目的地后对记者说,“我来了,但是我还要回去。”    
    东条本来就为巴丹的僵局不高兴,得悉麦克阿瑟大胆脱逃后更加不快。他再也不相信,本间没人支援也有能力迅速取胜。东条不愿自己去向陆军参谋总长杉山直接谈,而是派他的秘书官西浦进大佐去转达他对巴丹的“悬念”。    
    麦克阿瑟的临阵脱逃,在美国军队中也引起了对他的蔑视,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老麦把他们抛弃了,所以当时军队中流行着一首用《共和国战歌》的曲调写的讽刺歌曲:    
    老麦老麦不窝囊,    
    做事谨慎不能算胆小,    
    富兰克林造的金星他得保护好。    
    四星上将和巴丹的美味一样少,    
    可知他手下的士兵饿得心直跳。    
    4月2日是耶稣受难日的前夕。更有意义的是,这一天也是日本传说中第一个皇帝、神武天皇的生日前夕。夜幕降临时,5万日军已经集结待命,准备大举进攻。在他们后边,150门大炮、榴弹炮和迫击炮,准备举行这次战役开始以来最猛烈的炮击。    
    在前线的另一边是78万名饿得发慌的美军和菲律宾军,其中只有2。7万人是列为“有战斗力”的人员,而这些人中间却有3/4因患过疟疾而身体虚弱。一早,天气就晴朗。10点钟炮击就开始了。在日军强烈炮火攻击下,美军和菲军乱作一团,纷纷弃阵而逃,有的走小路,有的翻山越岭,有的则沿着海岸公路跑。到处是混乱,这些筋疲力尽的人在恐怖的驱策下迈动着脚步。


第三部分 横扫东南亚第34节 横扫东南亚(3)

    4月9日,吕宋部队司令爱德华·金少将率部投降,7。6万名美军和菲律宾军作了日军的俘虏。科雷吉多尔要塞守到5月6日。7日深夜,美远东军司令温赖特通过马尼拉电台命令菲律宾所有的美、菲军队无条件投降,拒绝投降者以逃兵论处。尽管如此,棉兰老的36万名军队只有7000人(主要是美国人)向日军投降,其余29万人拒绝服从命令,带着武器上山打游击去了。至此,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菲律宾所有重要的城镇和港口,菲律宾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入了艰苦的抗战阶段。    
    荷属东印度是日本帝国主义与美、英、荷盟国争夺的主要战场。东条坚持南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侵夺南洋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石油。为了不让荷印当局把石油区设施破坏,不让他们把爪哇建成强大的堡垒,日本侵略者急于要迅速占领荷属东印度。    
    爪哇处于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已有一个月了。在西面,苏门答腊遭到日军伞兵和新近登陆的一支部队的攻击。在东面,另一支入侵部队刚刚在巴厘岛附近抛锚。ABDA联军总司令韦维尔断定,日军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爪哇岛了。矮矮胖胖、头已秃顶的荷兰海军司令黑尔夫里希中将仍然认为能在海上打败日本人,不同意ABDA海军司令、美国哈特将军认为荷属东印度已无法防守的悲观估计。的确,开战以来荷兰舰队击沉的日本海军的吨位比美国的空中、海面与水下部队击沉的总和还多。    
    美国不愿在海面上作战,不但黑尔夫里希不明白,连日本人也弄不懂。日军在菲律宾以南,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他们现在已占领了整个婆罗洲和西里伯斯群岛,并在新几内亚取得了牢固的立足点。爪哇一征服,东南亚的财富——石油、锡和钨矿就可以囊括了。    
    此时韦维尔的心情十分暗淡,他对防守爪哇已丧失信心。2月22日他电告丘吉尔:“我担心ABDA地区的防御已经崩溃,爪哇势难长时间防守。”当时盟国的空中防御已不再能提供有效的抵抗。在马来亚惨败后,英国飞机所剩无几;荷兰也只有几架陈旧的飞机;美国在爪哇的111架飞机至此也只剩下了23架重轰炸机和为数极少的战斗机。    
    3天后,韦维尔把最后守卫东印度群岛的任务移交给了荷兰总督,自己离开了爪哇。现在,在两支正从海上逼近的日本部队面前保护爪哇的只有黑尔夫里希的舰队了。他不再抱有海上挡住日本人的希望,但他下定决心要在海上能杀多少日军就杀多少。    
    2月26日拂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