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东条英机 >

第8章

东条英机-第8章

小说: 东条英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立即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宣言说:“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抵抗,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打算。全中国同胞们!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华北当局与国土共存亡的宣言。我们要求宋哲元将军立刻动员全部第二十九军开赴前线应战。我们要求南京中央政府切实援助第二十九军。并立即开放全国民众的爱国运动,发扬抗战的民气。立即动员全国陆海空军准备应战。立即肃清潜藏在中国境内的汉奸卖国贼和一切日寇的侦探,巩固后方。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接着,7月13日,中共中央又在延安召开了有全市共产党员和革命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的紧急会议。毛泽东主席号召:“每个共产党员与抗日革命者,应沉着地完成一切必须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战前线。”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大大地激励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坚决抗战的信心,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从抗战开始的第二天起,北平中共地下组织,立即组织北平的各爱国团体出动到前线救护伤员,携带慰劳品分赴前线及医院慰问,并进行了支援抗战的各方面工作。在这一期间,冀察军政当局每天都收到全国各地发来的声援抗战的电报和信件;还有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汇来的一批批的款项,作为支援抗战的经费。有不少国民党的将领发出通电,要求开赴前方参加抗战;海外华侨团体也纷纷电请南京国民党政府出兵保卫祖国。芦沟桥的炮声,已经激起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民族义愤。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武装进攻中,仍没有放弃通过“谈判”而夺取平津以至囊括华北的阴谋;它宣称华北事件可以“局部解决”,对冀察当局采取威逼和诱降兼施的办法。北平、天津的一小撮汉奸,在其主子的号令下大肆活动起来。在他们看来,这正是为他们的主子日寇效忠的大好时机。汉奸齐燮元,过去曾建议宋哲元恢复北洋军阀政府的五色国旗,现在又亲到北平市长秦德纯的寓所劝降,他对秦说:“如果与日方进一步地合作,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汉奸潘毓桂、张壁、陈觉生等,还乘此机会秘密进行逼走宋哲元而使冀察进一步伪化,以遂其卖国求荣之愿的阴谋活动。而就在这威逼和诱降兼施的烟幕下,日寇却更积极地策划大规模的侵华战争。7月11日,日本首相近卫文NBA29召集了紧急内阁会议,16日即调派10万陆军来华;17日,东京“五相会议”,又决议动员侵华日军40万。    
    在日本帝国主义燃起战火和发动大规模战争的紧急形势下,在华北军民奋起抗战和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的怒潮下,国民党政府在庐山召开的谈话会仍是议论纷纭,莫衷一是。亲日派大唱“战必败,和未必大乱”的亡国论调;英美派则等候美国表示态度,以决进退。7月17日,蒋介石发表的庐山谈话,虽然宣布了准备抗战自卫的方针,但仍“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沟桥事件的解决”;而张群玩弄的“和必乱,战必败,败而后和,和而后安”的“十四字真言”,竟成为国民党对待神圣抗战的秘宝。    
    所谓“十四字真言”,就是说在大敌入侵、举国要求抗战的情况下,一味求和必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势必天下大乱。因此,必须假装抗战,应付一下,但一战就败,败而后和就可以遮人耳目了,和后再借日本的力量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一消灭,就可以“永治久安”了。当时在国民党内,妥协投降的言论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除张群的“十四字真言”外,还有美国买办孔祥熙的“抗战不如参战,参战不如观战”的“十二字密诀”。其真意是,参加抗战的招牌可以打一下,但实际上是观而不战,让共产党和日本帝国主义厮杀,待两败俱伤时,再收“渔翁之利”。    
    在蒋介石反动政策的影响下,直接肩负着冀察军政重责的宋哲元,却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他把日军的大举进犯仍看作“局部的冲突,能随时解决”。这种苟安的心理,和蒋介石仍想寻求“外交解决”的侥幸心理一样。因此,在华北军民坚决抵抗日军的同时,宋哲元仍在日本的欺骗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无法满足日本侵略要求的谈判。    
    就在谈判的过程中,以东条英机为参谋长的关东军,捷足先登,北宁路每天都有满载关东军的兵车自东北络绎开进关内,从海道运来的大批日军也由塘沽口紧急登陆,热河省的日军也经古北口开至北平近郊。在空军方面,日本除了集结在天津东局子飞机场的飞机以外,还在塘沽附近修筑了空军基地,每天派出飞机在北平上空和平汉路沿线进行侦察。当日本援军调齐后,便又开始向我大举进攻。    
    21日,敌炮击我宛平县城及长辛店一带驻军;25日,炮击我廊坊驻军;26日,日机10余架猛烈轰炸廊坊。同日,北平广安门外有30多辆汽车满载日军,企图冲进城内。27日,日寇一面向冀察当局提出最后通牒,限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冯治安部)于28日正午以前自北平附近退尽;一面即于当晚猛攻南苑和北苑。28日,日军继续猛攻,并以飞机轮番轰炸,南苑守军死伤惨重。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教导团团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向城内撤退时,被敌人截击,相继阵亡。宋哲元于28日晚自北平逃往保定。30日,北平被日军占领;天津也在日军的猛攻下,同日弃守。沦陷后的平津,又成为日军进一步进攻华北和全中国的重要基地。    
    芦沟桥的烽火,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全面抗日战争便从此开始了。    
    平津沦陷后,华北战场上的日军就以平津为据点向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三方面进攻;又从长城线向西切断同蒲路,然后南下,从平汉路西取正太路,以会攻山西。夺取山西是当时日军在华北作战的首要目标。    
    这时身为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心急如火,认为为天皇立功的机会到了,就迫不及待地带领关东军一支“精锐”兵团向察绥扑来。东条为打开通往山西的道路,沿平绥线进攻南口,8月2日于张北击败了刘汝明的军队,越过长城线,攻占了万全县,夺取了八角台。8月24日侵占了张家口。沿线国民党守军,采取了消极被动的单纯防御作战,坐待敌人的集结和迂回而不主动出击,其后则不战而退,以致平绥线上的战略要地相继沦陷。接着,日军由察南向晋北挺进,晋北重镇大同守军又弃城逃走,使敌人轻易地于9月12日侵占了大同。


第一部分 武士世家第11节 大举侵华(3)

    东条兵团进攻之“神速”,引起了日本天皇和法西斯头目的“惊叹”,被称为关东军的“闪电式作战”,并获得日本政府的第一张“战功奖状”。从此,东条更加神气十足,为了显示他的“赫赫战功”和法西斯军威,日本大本营特谱写了一首察南战役的军歌,歌词唱道:    
    热河狂风卷尘砂,    
    蒙古高原牧草芳,    
    挥师进军下张北,    
    夜袭长城无阻挡,    
    堑壕凋零夜来香。    
    八角台下水魁旁,    
    汤浅十川两旅困,    
    披荆斩棘直向前,    
    神速攻占张家口。    
    木樨郁香葡萄甜,    
    察南自治已创建。    
    东条兵团所以进展如此“神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负责晋绥防务的是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这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土皇帝,在反共、限共和统治人民方面,确实是有一套办法的。为了欺骗山西人民,阎锡山曾提出了“造产救国十年计划”。为了实施这一计划,他建立了“西北实业公司”,开办兵工厂,以巩固其经济和武器装备的基础;另外又修筑同蒲路,实行兵工筑路计划,采用窄轨制,以防外面势力侵入山西。他当时曾编有所谓《将来希望歌》,歌中曾有这样的词:    
    无山不树林,无田不水到;    
    无村不工厂,无乡不职校;    
    无人不劳动,无人不入校;    
    无人不当兵,无人不公道。    
    但是,山西的实际情况是:贫富悬殊,实行“十年计划”的结果,穷的愈穷,富的愈富。广大劳动人民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一遇天灾人祸,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冻饿而死。    
    阎锡山手中的军队,虽号称数十万,但这些军队,军纪败坏,不少官兵染有吸毒恶习,吃喝嫖赌,欺压人民,战斗力极差,因此一击就溃,不战即败,遇到日军谈虎色变,望风而逃。    
    阎锡山为了加强对晋军官兵的控制,保持他个人的独裁统治,曾在抗日战争期间,成立了一个“铁军”组织。当时国民党中央政府所给晋军薪饷,多被阎锡山挪用开销,以至晋军的服装、伙食非常困苦。当时士兵经常吃山药蛋,军衣破烂不堪,尤其冬衣多是旧棉花,不能御寒,士气低沉,缺乏斗志。因此,阎锡山就玩了一手阴谋,强迫中高级军官加入“铁军”,向阎锡山宣誓效忠,并用歃血为盟的办法为他卖命。    
    与此同时,阎锡山还组织了“同志会”,这一组织的目的表面上是由民族革命达到民族复兴,实际上是把山西的军政人员笼络在一起,为他效忠卖命。誓词中有这样的话:“终身不准脱离组织和背叛组织,如有背叛组织、脱离组织的一律自裁”;“如有暗地里对会长(阎锡山)不满或侮辱会长者,一律自裁”。晋军师长刘墉之曾因背后对阎锡山克扣军饷表示不满,而被迫当面自杀,这就是阎锡山所说的“自裁”。再者,对有“共产党嫌疑”的人,一律用乱棍打死,仅在平遥一地就打死了数百人。    
    不难设想,像这样一支腐败的军队,怎能保家卫国、抵御日寇的侵略呢?因此,东条兵团攻陷大同后,晋北门户洞开,如入无人之境,10月14日占领归绥(呼和浩特),16日又攻陷包头。南路日军,在占领石家庄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沿平汉线南下,一路沿正太线西攻娘子关。攻娘子关之敌,曾在旧关附近被中国军队围歼一部,但至10月26日,娘子关终告失守。    
    从此,日军连陷阳泉、榆次,迫近太原近郊。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太原的失守,影响到晋北,于是国民党军纷纷向汾阳以西、太原以南狼狈逃窜。    
    与国民党军队相反,“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于9月间相继从陕西韩城、潼关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当时,平绥线上的敌军已经占领了南口、张家口、大同,并以精锐部队向晋北的屏障雁门关及其他长城各口进攻,企图一举突破晋北防线并占领太原。同时,平汉线的敌军也正积极向保定等地进攻,期与山西日军取得配合,会攻山西。    
    在国民党军不战而溃的情况下,山西人民见到了坚决抗日的八路军开赴前线,无比兴奋。因此,八路军沿途所到之处,不论城镇、车站和村庄,都受到广大群众扶老携幼的夹道欢迎。太原人民,特别是东北流亡学生,彻夜不眠地拥挤在车站上欢送八路军上前线。人民抗日情绪的高涨和对八路军竭诚的拥护和期望,给予八路军全体指战员以莫大的鼓舞。    
    从太原北上的八路军,沿途目睹耳闻的尽是国民党溃兵的狼狈状况和他们散布的“敌人厉害”、“仗打不得”等失败言论。这种情况愈益使八路军将士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需要以实际行动来稳定战局,扫除这种失败主义情绪。    
    雁门关本是当时日军进攻的目标,但因为这里有天险作屏障,易守难攻,故日军又改向蔚县、涞源等处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直入繁峙、代县,切断雁门关后方,然后进逼太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晋东北以后,即于9月中旬赶到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集结,决定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从侧背出其不意地予敌以猛烈袭击。    
    9月23日,当日寇侵略军占领灵丘并准备向平型关推进时,第一一五师已全部集中到平型关东南山地的下关和上寨,当即决定以全师主力埋伏于平型关到东河南镇以北的某高地,断绝敌人的归路;并派出骑兵全部、步兵一部向灵丘方面出动,担任牵制和打击敌人增援部队的任务。    
    9月25日,日精锐部队板垣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约4000人,100余辆汽车在前,200余辆大车在中,少数骑兵在后,完全联成一线,进入八路军伏击圈内。约5时半,我八路军向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进攻。我全线部队居高临下,首先以手榴弹炸毁敌人最后一辆汽车,使其前面的百辆汽车无法逃走。由于敌人毫无防备,因此一遭袭击,数千人的部队即在短狭的山谷内乱作一团,汽车、大车、人员、马匹互相撞击。乘敌混乱之际,我军立即对敌人展开猛烈冲锋。这时,阻击敌人从灵丘增援的我军,也打退了前来援助的敌人。    
    日本侵略军已陷绝境,但仍企图顽抗。于是我军和日寇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在肉搏战中,我许多战士,虽两次、三次负伤仍坚持不下火线,经过一天的激战,我军终于以无比的英勇和坚强的战斗意志,把作困兽之斗的敌人完全消灭于平型关以东5公里内的地区。敌人死伤的人马、被毁的汽车、遗弃的武器,塞满了两山之间的公路。    
    平型关战斗获得了辉煌的战果。据统计,歼灭了日军最精锐的板垣师团3000多人,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0多支、日币30万元,以及大量军用物品,单是军用大衣一项,就足够第一一五师每人一件。    
    平型关战斗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这一胜利的事实,打击了汉奸亲日派的“抗战必亡”、“战不如和”等荒谬论调,给“唯武器论”者和害“恐日病”的人们当头一棒,推翻了日寇不可抗拒、无法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向全世界爱好和平、关心中国抗战的人们说明,中国人民是坚强勇敢的,是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它也给殖民地反帝斗争的人民以精神上的支持,说明帝国主义是不足畏惧的。平型关大捷,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气焰,挫伤了日本侵略军的锐气,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树立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平型关大战后,忻口会战开始,八路军在敌侧及敌后展开广泛的游击战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配合了忻口会战。第一一五师一部在晋东北不断袭击敌人,破坏敌军的交通,收复了繁峙、平型关、灵丘、广灵、浑源、蔚县、阳原、涞源、紫荆关等地,切断了日军的交通联络线。深入到平汉线方面积极活动的第一一五师另一部,在冀西收复了曲阳、唐县、平山、完县、行唐、满城等县城,进逼到保定附近。第一二○师开到西北以后,即深入到大同附近,开展雁北的游击战争。10月18日曾伏击日军汽车500余辆于雁门关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