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保健宜忌全书-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由于日照时间渐短、气温降低,导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使生命活动处于不兴奋状态。鉴于秋季气候对人类心理、生理的影响甚大,专家们指出,在秋季生活中,应坚持做到下列五点:一是调适心态;二是排除忧虑;三是适当增加光照;四是加强锻炼;五是调整饮食。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90秋季病后调养忌心烦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天长日久,病人往往心情烦闷,不利于康复。因此,秋季病后调养忌心烦。
从调养的角度讲,要设法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让病人多听听音乐、笑话、相声等。使病人始终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这对于病人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91秋季保健忌忽视“秋燥症”
秋令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如果病邪侵入人体,很容易出现以干燥为特征的病变,通常称之为“秋燥症”。发生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等,均可出现干燥的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秋季感受了燥邪,可根据病邪性质及人体自身情况的不同,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在久晴无雨、秋阳暴烈时感受病邪或者病人体质以阴虚为主,阳气偏亢,感邪以后,很容易从热而化,即可出现温燥。如果在深秋季节,气候偏凉,秋风肃杀时感受病邪或者病人体质以阴虚为主,阴寒较甚,感邪以后,会从寒而化,出现凉燥。通常,在秋燥病人中,以温燥者多见。温燥症状有发热、头痛、少汗、干咳、咽干、鼻燥、口渴、舌质偏红、脉数等。凉燥症状有轻度发热、恶寒、无汗、皮肤干燥、苔白、脉浮等。所以,秋季保健忌忽视“秋燥症”。
92秋季养生忌让“秋愁”上心头
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在秋三月里,红衰翠减,百花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因此,秋季养生忌让“秋愁”上心头。
当然,秋风秋雨易使人忧愁,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的情绪。在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有较多的分泌,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委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此外,气候规律表明,每一次秋风秋雨,往往伴随着一次冷空气的活动,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在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容易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低温抑郁症”。
那么,怎样预防或减轻“秋愁”这种不良情绪呢?
现代养生学家们指出,比较有效的办法:一是起居要有规律;二是注意体育锻炼;三是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从而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在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不过,“秋愁”既然是一种“心病”,心理调节就非常重要。在秋日里,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同时,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外出游玩,不宜去那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宜多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饱览秋日美景和硕硕果实,定会心旷神怡,百愁皆消。
93秋季养生忌忽视“秋冻”
所谓“秋冻”,是指虽然到了秋凉的时节,但也不必忙于加衣服。即使是晚秋,穿衣也要有所控制,做到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因为,这一“冻”,可以避免因多穿衣服而导致的体热出汗、汗液蒸发、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因此,秋季养生忌忽视秋冻。
古往今来,“秋冻”是中医一直强调的一种养生方式。中医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人和大自然和谐同步,生命才能有序。
大自然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蕴藏着使人健康长寿的宇宙奥秘。专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类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产生了懒惰、贪图安逸的心理,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正在逐渐减弱,有的甚至成了“温室之花”,一旦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反而容易罹病。
人们应该重视对大自然的适应。秋天是人们锻炼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机,通过对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逐渐适应,进一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断加强,有效地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即使患病,症状也较轻,恢复也较快。同时,加强“秋冻”锻炼,还能提高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提高抗寒能力。“秋冻”既是顺应自然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良方。
秋季养生保健宜忌哪些疾病患者忌“秋冻”
94哪些疾病患者忌“秋冻”
“秋冻”和“春捂”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秋冻”是耐寒锻炼的一种体现。但是,秋季,特别是深秋时节气温、风速、气压等变化大,不利于一些疾病的控制。所以,对于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秋冻”要适度,甚至不仅不宜“秋冻”,相反还要注意保暖。
第一,心血管病患者。深秋时节的低温和多风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增高,心脏搏动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如果此时再逆风行走的话,就会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更加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收缩,附壁血栓或者动脉硬化栓子脱落或破裂,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忌受冻或长时间逆风行走。
第二,溃疡病患者。患有溃疡病的老年人忌“秋冻”。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患有胃溃疡的老年人到了秋凉时节,就应注意保暖。
第三,脑血管病患者。患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更忌受冻。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部负荷加重,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第四,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类疾病患者忌“秋冻”的原因是,深秋的寒冷空气会对他们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者小气道的痉挛,使得这类疾病复发或加重。
第五,老寒腿患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寒腿老年患者,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胀痛或沉重感,在受寒时症状加重。老寒腿属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出现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蹲立时疼痛加重。患有本病的老人,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的保暖,自然忌“秋冻”。
95秋季养生忌忽视“秋乏”
秋天,气温不寒不暑,冷暖适中,轻风吹拂,清心爽神。但是,秋季养生忌忽视“秋乏”。
那么,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人为什么反而会感到倦乏呢?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秋乏”产生的原因,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关。三伏盛夏,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胃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体液大量丢失及一时性大量饮水,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同时,高温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加速新陈代谢,使体内能量消耗相对增加。加之夏天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使身体欠下了一笔“夏耗”的债务。
进入秋季以后,酷热逐渐被阴冷代替。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日照时间逐日缩短,人体各系统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如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及水盐代谢恢复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食欲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减轻,能量代谢相对稳定等。这时,人的机体需要有个生理性的休整阶段。同时,秋季夜间,凉爽宜人,容易入睡,且睡眠效果好,以致清晨醒来后,仍觉倦乏,还想再睡下去,这就是产生“秋乏”的原因。
“秋乏”,既是补偿盛夏气候环境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又是机体在秋季这个宜人的气候环境中得以恢复体力的保护性措施。因此可以说,它是机体内外环境获得新的平衡的过渡现象,是人的生理和生活所需要的。对待“秋乏”,一方面要加强营养,注意劳逸结合,以弥补夏季的大量消耗,使机体通过休整而获得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弱寒来暑往气候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96秋季晨起忌着凉
秋季,从季节变化的角度话保健,早晨起床忌忽视身子着凉。
因为,秋晨风凉,人们睡在床上,身体中的新陈代谢与各器官活动大大降低了,降至只能维持内脏活动的程度。当然,体温也有所下降。所以,要依靠被单、毛毯之类保温。在此情况下,如果一跃而起,没有披上外衣,跑到盥洗室,很容易受晨风着凉。如果着了凉,出现轻微咳嗽,认为过几天就会好的,不去理会它,这就是疏忽了!从保健的角度讲,这样做,对身体健康不利。
秋季最容易罹病的部位就是呼吸系统,如受风寒,吃燥热食物,都很容易导致气管发炎,出现咳嗽、咳痰。最初是干咳无痰,不久就会吐白色的稀痰,以后的痰会逐渐变成黄色而且黏稠。如果不予治疗,炎症可能会向下蔓延,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那麻烦就大了。
有些人还有另一种疏忽——不,与其说疏忽,不如说习惯,那就是当他患病之初还十分认真重视,但经过治疗,病情有了好转,接近痊愈时,便忽视起来,就在将愈阶段停止了治疗,等待它自己痊愈。结果,往往病患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把身体缠得好苦。这条尾巴很可能就是慢性支气管炎。有人说支气管炎是秋天送给疏忽者的礼物,这话一点也不错。
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一发病时就出现鼻子堵塞、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头痛、头晕、四肢酸痛、倦怠无力等;同时还伴有咳嗽,有时是阵发性的,有时是连续性的;严重的还有胸部发闷、胸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发现急性支气管炎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可使身体继续受凉,早晨起床最好穿上外衣,吃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饮开水,症状较严重时应及时求医诊治。
97秋季青年人衣着忌过多
秋季,天高云淡,清风送爽。但是,值得提醒的是,青年人衣着忌过多。因为,秋季的养生特点是“阴精内蓄,阳气内收”,如果衣着过多,往往会使身热汗出,汗液过多,阴津伤耗,阳气外泄,不利于养生。
98秋季添衣忌过多过快
进入秋季后期,气温逐渐下降,越来越冷,寒意显现。但是,从养生的角度讲,添衣忌过多过快,以使人体有抗御寒冷的能力。民间流传的“秋冻”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秋季养生保健宜忌秋寒忌忽视“裙装病”
99秋寒忌忽视“裙装病”
秋季是由夏转冬的过渡季节。在这段时间里,气候逐渐变冷,温差很大,在晴天的中午气温较高,而清晨傍晚和雨天气温比较低,特别是秋末,有时寒气袭人。
可是,有一些爱美女士,常常裙裾飘飘,美丽“冻”人。殊不知,这种“想好看,冷得颤”的女士们,常常容易患“裙装病”。
所谓“裙装病”,是指因为寒冷的空气刺激皮肤,引起血管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脆弱的脂肪细胞会发生病变,大腿等皮下脂肪组织容易出现杏核大小的单个或多个硬块,表皮呈紫红色,触摸较硬,有时伴有轻度的痛和痒,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破。一旦发生寒冷性脂肪组织炎,轻者适当地增加衣裤,注意保暖(如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数周后即可自愈;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检查诊治。有些关节炎也与裙装有密切的关系。在寒冷而潮湿的天气里,暴露在裙子下面的下肢,会因寒冷潮湿的袭击而发生麻木、酸痛不适。尤其是膝关节处皮下脂肪较少,更容易受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湿疹、风疹、手足冷痛等。因此,从秋季保健的角度讲,忌忽视“裙装病”。
那么,怎样让女人美丽而不“冻”人呢?
秋季,女性穿裙装必须遵循气候规律,当冷空气来临时,最好穿上厚质羊毛袜,厚料长裙,以御风寒;适时锻炼,从秋初开始手、足、身的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营养搭配,天气寒冷时适当地吃一些羊肉、狗肉和辛辣食品,以暖身御寒。
100秋季忌忽视头皮屑
头皮屑在秋季生活中十分常见,情况严重者肩头“雪花”飘舞,且以中、青年人多见,它是爱美之士的一块心病。因此,秋季忌忽视头皮屑。
那么,头皮屑是怎样形成的呢?
从医学上讲,头皮屑即肉眼可见的头皮细胞剥落碎片,它是因为过量的头皮细胞剥落而引起的。有的是因皮肤晒伤后才慢慢脱皮的。正常人头皮细胞的更替期是28天,周期过后,皮肤细胞老化,便以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细胞的形式脱落。有头皮屑的人,其头皮细胞更替周期为14~21天。由于脱落的头皮细胞数目大,所以肉眼可见,此即为头皮屑。
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头皮细胞容易脱水,老化的进程加速。而由于空气湿度小,空气中的污染物和各种微生物四处飘散,附着在人的头皮上或飘落在头皮上,会使头皮细胞受到毒害,加快其老化和死亡,从而形成头皮屑。
对于中、青年人来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精神上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熬夜、精力透支以及饮食上的不规律——饥一餐、饱一顿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无疑在不同程度上促成头皮屑的形成。
此外,形成头皮屑的原因还有糠秕孢菌污染。这是一种真菌,以皮脂为食,可排泄出刺激性的副产品,加速头皮细胞成长与更替的速度。
减少头皮屑产生的最好办法是:改变头皮的生长环境,使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改变不正常的作息习惯,少熬夜,学会心理调适,减轻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在饮食营养上要做到忌吃刺激性食物,注意碱性食物的摄入。因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