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创业中国 >

第2章

创业中国-第2章

小说: 创业中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价值链上的底端,大量的设计,品牌,管理,出口,保险,营销,等高端收入是都让外方挣去了。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高速发展地区需要大批国际化的人才。    
    实际上,中国在很多行业的海归人力资源都是世界第一的。海归的目标和优势就在于要为这些资源在全球范围寻找市场,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了,但我们一谈到开放,似乎就是招商引资,就是把外国公司吸引到中国来。其实,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觉得对外开放应当包含一层更广阔的含义,那就是应当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有一种说法:20世纪60年代,欧美公司在战后复苏的基础上开始了规模化的跨国经营;70年代,日本人开始大批量出国、创建跨国公司;80年代,韩国人开始了同样的旅程;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该是中国人创建跨国公司的时候了。比如中国的汽车行业,现在仍然对国外汽车技术顶礼膜拜。大家整天谈论的无非是把那家大公司的技术和生产线引进来,做更多的车出来瓜分国内现有有限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行业最应该向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韩国学习。那时他们的汽车技术与欧美的差距比现在的中国只大不小。但是他们闯入北美市场后,以低价位为开路武器,通过自身艰苦的开拓和市场的推动迅速缩短了与欧美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中国汽车行业应该认识到:通过引进技术和开辟国内市场永远无法追上国际先进技术,也无法使这个行业真正发展成为永久支柱产业。只有进入欧美国家市场,用他们的市场力量为动力,才能赶上并创造先进技术和产品。要做到这一步,这就需要大批真正懂国际化运作的海归人才。    
    美国商会前主席、安利公司董事会主席史提夫•;温安洛曾说过,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应更多地走出去,发展海外市场。他说,在当前贸易全球化的情况下,海外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那里找到一些新的资源,学习到新的技术,开拓一些新的业务,把“中国制造”变成“全球制造”。    
    许多人预言,海归弄潮儿将引领中国经济跃上国际舞台,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指日可待。我坚信,海归创业者们的回国,必将为中国创业大潮推波助澜,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IT·通信挑战心智权限(1)

    亚信董事长丁健    
    关于丁健: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88年,赴美留学,先后取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信息专业硕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HASS商学院EMBA学位;    
    1993年,丁健和田溯宁在美国德州创建了当地第一个因特网公司亚信;    
    1995年初,回国成立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把Internet带回中国,先后为国内几百项大型网络工程提供了网络集成服务,其中包括中国Internet五大全国骨干网工程;    
    1999年5月,任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董事长;    
    2000年亚信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技术企业;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50富豪第16位。以其持有的亚信15%股份计算,个人财产达1。86亿美元;    
    2001年10月,亚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优200小企业”之一;    
    2001年12月,亚信第二次被《财富》评为欧洲和亚洲最具潜力的十支热门股之一;    
    2002年被评为“2002年华人青年企业家”,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2年全球100位明日之星”。    
    2003年,丁健交出CEO权杖,担任亚信董事长。    
    再次见到丁健,他已经“隐退”近乎1年。在亚信董事长不算很宽敞的办公室里,丁健脸上流露出更多的淡泊与从容,这与他一贯理性的风格一致,也许这更是他多年商场砺练后的超然人生态度。    
    今天的丁健似乎正在走向事业的颠峰。他所领导的亚信公司,已从1995年初的3个回国人员发展成拥有员工700多人、年营业收入近15亿人民币的一家集通信管理软件、系统集成和高端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服务提供商,拥有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和广州5个分支机构。自1996年以来,亚信取得了年度净收益平均增长幅度为54。4%的成就。2001年10月,亚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优200小企业”之一;同年12月,又被《财富》评为欧洲和亚洲最具潜力的十支热门股之一。    
    而丁健本人,从2000年起连续几年雄居美国《福布斯》杂志中国首富榜。2000年,以其持有的亚信15%股份计算,丁健的个人财产达1。86亿美元;2001年,丁健以6。6亿元人民币位列《福布斯》中国100首富第77位。2002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2年全球100位明日之星”。2003年,在亚信成立十年之际,丁健交出CEO权杖,选择张醒生这样一位职业经理人做亚信的CEO。而自己担任亚信董事长,完成了完成了从创业者公司到经理人公司的升华。    
    血液中流淌的创业激情    
    “对于创业者来讲,创业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但是中间也会有很多痛苦的事情,必须得有一种享受痛苦的心情,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每次遇到痛苦,你不能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而且把它转化成自己的动力,让这种痛苦转化成动力,创业者会让这个阶段变得非常难受。有挑战来的时候你觉得特别高兴,觉得浑身血液开始沸腾,很想要跟困难去挑战。往往创业者有一个毛病,事情顺了以后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反过来说明创业者需要一种素质,必须能够对痛苦对困难不能退却。”——这是丁健对创业者的建议与忠告,其实也是丁健作为创业者的深刻体会。    
    丁健的创业无疑与一个重要人物有关,那就是田溯宁。他俩的邂逅成为丁健事业腾飞的机遇。那是丁健赴美留学先后取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信息专业硕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HASS商学院EMA学位后的1991年,田溯宁创办了一个有关中国环境问题的网站,丁健成为他的第一位注册网民,二人由此相识,从而发展成为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万事开头难。“在创业阶段,激情是最重要的。有激情,不一定成功,但没有激情肯定会失败。我很欣赏《财富》杂志中的一句话;它说:也许张(朝阳)本人有很多缺点;也许田(溯宁)的宽带梦不一定能像他所梦想的那样容易实现,但他们血液中流淌的激情是最重要的。”丁健如是说。    
    丁健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创业第一个最大的惊喜,“我们回到国内当时和联通下面一家分公司进行交流,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帮他们策划同时在国务院进行招标,做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的策划。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帮全球一家比较著名的企业EDS做网络规划的时候,我拿着一张图非常感慨地说,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亲手在中国骨干网上做一个结点。三年之后我们做了全国所有的结点。那是我们第一个非常高兴非常激动的一件事情,应该说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在憧憬怎么样能够回国真正用自己的双手帮着中国把信息高速公路建起来。”    
    1993年,丁健与斯坦福大学教授在捷克举行的“国际Internet第二届年会”上联合发表了名为《中国Internet学术网络研究》的专题论文,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受世界银行和中过科学院网络中心之邀,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回到中国,指导中科院网络中心的建设。    
    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Internet。受Internet在美国商业化进展异常火热的影响,中国电信决定在中国也要做Internet。面对实际情况,丁健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所未有的商机!    
    有人比喻说,田溯宁的激情就像一支搅拌棒,能把一潭死水搅的浪潮澎湃;而丁健的理性就像一包凝固剂,不温不火地就把激情固化成了行动和效益。这一年,两位合作者在美国德州创办了亚信公司,主要业务是向美国企业及投资者出售有关中国的信息。德州达拉斯是美国通信业的中心,那时成立的亚信是德州第一家Internet公司。第一笔投资是华侨所投的50万美元。    
    经过与美国公司Sprint激烈的较量,亚信终于争取到中国电信这个巨大客户,在北京和上海建起了Internet。此后,辽宁、浙江、广东等19个省,上海热线及北京科技信息网的承建都纷纷找到亚信。这些项目从几十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就这样,亚信逐步筹建起了ChinaNet骨干网,为全国几十个城市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    
    就是在国内业务一片红火的1995年,丁健和他的创业伙伴田溯宁等人回到国内,创办了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丁健在公司先后担任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业务发展副总裁等职。


IT·通信挑战心智权限(2)

    创业与守业    
    对丁健和他的伙伴们来说,回到中国,面对国内的形势,还真是不太适应。他告戒自己:一定要扎实,不能因为什么热或原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同环境下要做不同的事,环境不可COPY。“要创业;就必须准备承受风险和艰辛。在创业中,只有有危机感;只有觉得四处都是陷阱的人才会成功。”    
    丁健他们开始寻找风险投资。“企业的成功靠的不是投机,而是投资。仅仅带来钱,没意思。”他们选择风险投资商的标准是:必须能给亚信带来管理上、国际声誉上以及技术上的价值。“只有不停地告诉投资者,是你在中国这个环境里,你是中国这个领域里最好的,你能做最好的决策,他才会对你有兴趣。”1997年底,华平、中创、富达三家风险投资共1800万美元如期进入亚信,占30%的股份;1999年8月,又得到Intel投资2000万美元。事实证明,这些风险投资基金为亚信带来了宝贵资源。几年来,他们先后设计并承建了100多个计算机网络工程,取得良好效益。作为首席技术官,丁健劳苦功高。    
    1999年,丁健接替田溯宁成为亚信的CEO。“当我接手这个公司的时候,主要目的是保持公司文化的连续性,并不真正接手做管理。”当时,很多人对他能否胜任、能否守得住业持怀疑态度。    
    “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成功因素,知道缺少什么成功因素,缺少的要努力弥补。管理层永远处于痛苦的状态,从没有满足过,不停地责备自己,怎么管不好这个企业?”这位加州大学信息专业硕士生兼加利福尼亚HASS商学院的EMB在技术方面颇有些本事,并因喜欢研究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具有把技术与商业相融合的战略思维,但他承认对管理确实缺乏经验。“在美国见过好的是什么样子,但我们没有经验,只能摸爬滚打。”    
    丁健坚持认为,公司一把手的任何一个弱点在公司里都会很快被折射出来。他有一句看起来非常自大、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话:“CEO身上不能有弱点。”他说:“如果你不懂,你就会干涉,一旦有错误,你也没法判断。”这使他尽力在财务、公关、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修炼,他不要求很强,但一定要及格。亚信的投资关系代理奥美国际公关的投资关系总监雷莉说,在亚信上市前,丁健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华尔街、媒体和投资人。    
    丁健这种对自己、对高层职员的略显苛刻的要求,正暗示了他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他把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因为制度靠人制定也靠人来执行,制度可以让公司少犯错误,而人才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丁健现在奉行三个用人标准:专业能力、敬业和战略性眼光,他甚至很在意自己的雇员是不是一个正直的人。    
    走扩张之路    
    2000年3月3日,丁健领导的亚信在Nasdaq上市,以24美元/每股的价格发行了500万股,当日股价以99·56美元收盘,涨幅达到314%,共筹集资金1·2亿美元,引起了业界内外极大的震动。    
    丁健计划从纵横两个方向拓展市场:国内,从电信领域向金融、能源、交通及政府等多领域蔓延,主要采取并购方式;同时介主国际市场。亚信2002年的主要收入仍来自电信,除了固网,它会打入移动网络。虽然中国的核心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和吉通都已经是亚信的客户,显然这块市场还做得很薄,在巨大的空间值得深挖。    
    丁健分析2002年中国的电信市场,得如如下结论:    
    1、网络软件在电信市场需求增大,原因是以前软件投入相比硬件实在太少,硬件的投入日益降低,软件投入在大幅提长;    
    2、客户对软件投入观念发生变化,纠正了原先错误的投入方法。电信客户在多采用小公司的软件,它们的低质量使企业无未能适应大容量环境。“电信人每年在话单上因软件造成错误丢失的费用,可以用来买10个高质量、高档次软件,他们开始认识到要投资买好软件。”    
    3、软件的价值越来越得到承认,一是使用价值,一是软件的知识产权价值。“他们终于想通为什么国外软件卖得那么贵了。”然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因特网系统集成商及网络软件提供商,亚信在该领域的中国市场上已经难逢对手,它目前拥有60%80%的市场份额,那些对手公司现正面对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麻烦。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寻找新的增长点以保持公司增长率并刺激投资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丁健决定扩张业务版图的首要原因,    
    丁健感觉到未来几年中国在IT服务业上的需要会很大,不同的领域都有IT的需要,包括他看重的金融、能源等行业。“不同的领域我都有自己的专注点。不过通过原始积累时代的方式,让公司自己亲力亲为开辟新市场是不能迅速收获成绩的”,因此,丁健决定采取并购的策略,并购将是重要的战略之一。他希望在亚信700人的规模上,再增加200…500人。这意味着整合和保证公司持续良好的运作将成为丁健面临的新一轮挑战。他必须尽量减少磨擦。


IT·通信挑战心智权限(3)

    我喜欢挑战    
    丁健意识到,做企业的管理者,心中要对市场的未来格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导向有清晰地认识,管理层必须看清楚两三年之后的事情。这样在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作出的应答才不会是仓促的、短期的行为。    
    “经营企业就像划小船一样,如果我望得远,看到右前方有块大石头,航线会避开它,这时如果突然发现左前方有一块小石头,我该往哪边躲呢?当然应该撞小的,躲大的。如果当初没看见右边的大石头,可能就会撞上。”丁健说他从没有单独对亚信做过任何决策,所有的决策都由高层管理职员共同敲定,他擅长的是汇总和提炼。    
    策略是重要的,创意是关键的,设计是一种工具,管理将发挥实效,视觉并不是绝对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和企业一起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的现状和问题,并且就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式、投入、时间、计划达成共识,双方默契配合,互为促进。这就是丁健作为企业老总的感悟。    
    丁健觉得做创业型经理人最大的挑战是和人打交道,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必须给人以可靠的感觉。如果风险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