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磕头,这不是现代的礼,这是古礼,清朝以前可以,大家看到欢喜,应该的。现代人再行这个礼,你要晓得障碍了多多少少众生不敢入佛门,他知道佛法很好,他不敢进来。为什么?要向和尚磕头,这事情做不到,就把他吓倒了。所以我们提倡,在任何场合当中、在寺庙里,见到出家人合掌问讯就好。
我们要改革,什么叫改革?我们要现代化,我们要做现代人,不要去做古人。诚敬没有变,但是方式变更了,大家容易接受。拜佛,平常拜佛问讯就可以,不必要趴在地上磕头顶礼,用不著。真正在地上拜佛,你一天拜三百拜、拜五百拜、拜一千拜,那是什么?那是一种修行的方法,行,这也值得提倡。那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不是普通的礼节。我们普通见人、见佛,我们用问讯都可以了。所以在这些事相上,如果不能做到现代化,对於佛法的弘扬决定会产生障碍。我们出家人自己本身要知道、本身要宣传,要劝导在家的同修,怎样使佛法在这个大时代里面,能够广泛为一切大众所欢迎、所接受。日本的法师他们连服装都换了,他们穿西装、穿皮鞋。袈裟他有没有?我们这么大一块布,他只有小小的二、三寸,用个红线套在脖子上。做法会的时候,诵经,他就套上;不用的时候,他卷一卷放到西装口袋里。他是完全做到现代化,跟大家生活打成一片,所以在一般场合当中,他除了剃头之外,完全看不出来他是出家人。
这个事情曾经大概在过去总有二十年前,台湾的佛门里面曾经热烈讨论过,希望台湾的出家人也都能学日本,我们的服装换成现代化的。有些人赞成,有些老和尚不赞成。不赞成原因是什么?如果万一完全是统统跟在家人一样,出家人去唱歌、跳舞、戏院看戏的时候,都没有人晓得了。穿上这个服装,歌舞厅你总不好意思进去,酒店里面,你总不好意思到那边去喝酒、吃肉,服装穿著就受很大的限制。有好处,所以那些老和尚提出这个意见,我赞成。实实在在讲,我们穿这个服装是最有学问的服装,怎么说最有学问?最舒服的服装,宽袍大袖子。穿西装,腰那么紧缩在身上,袖子那么小,穿得好难过,哪有我们这个穿得自在,这么舒服!穿西装不能拜佛,拜下去恐怕做得不好线都绽线,衣服就破了,这是真的。所以我非常喜欢中国从前这个服装,这个服装是中国人的文化,也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生活总是过得非常舒适,衣食住行都非常讲究,比外国人确实是不一样。外国人想飞,中国人也想飞。中国画的飞天,长袍大袖,飞天画得多美、多优美。外国人飞天是太空人,一身包得紧紧的,不一样。所以这个服装我觉得保留,不但可以保留,而且还可以能发扬光大。为什么?在家人也可以穿,不一定限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也可以穿;你喜欢舒适,你就可以穿。
我有一年在美国菲立士,那是个很热的地方,我在那里住过一段时期。我们家里有几位比丘尼,女众,穿的是我们罗汉装,头发剃了。她们跟著馆长常常到市场去买东西,外国有一些年轻的小姐看了之后就问她们,你们这个衣服看了很舒服,哪里买的?她也想买。她看到她们剃头,过几天她也把头发剃掉,跟我们不一样的是:她头发剃掉,她戴耳环。她们回来告诉我,我说你去多买几件衣服,她要送给她,让她去穿。这是方法许许多多,如何把社会能够诱导往善良的地方去,移风易俗,我们要有心。你有这个念头,你就会生智慧,你就会得三宝、得善神的加持,自己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做,怎样去帮助别人。实在说,在家同修要穿上这个服装也好,为什么?那些不是好的场所,他也不好意思去了。人家一看你穿这个衣服,虽然你没有剃头,他总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你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就不相同。对自己会有约束,对社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诱导。
第五尊,『离垢香积主水神』。「垢」是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个经上所讲的全都离了,因为这是大乘经。所有这些神众都是法身大士,诸佛如来应化变现的形相,决定不是凡夫。所以此地讲的离垢就是断烦恼,一定是破无明。「香积」是说甚深禅定,香积在此地表甚深的戒定。我们在「香赞」里面常常唱戒定真香,香积在此地表甚深的戒定。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要晓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是我们学佛,初入佛门第一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善恶的标准很多,而且这些标准还常常变化,古今的标准不同,中外的标准也不同。我们中国人以为善的,外国人并不以为你这个是善。譬如我们举一个最基本的,大家都晓得,中国认为孝亲是善,外国人听到孝亲摇头,不能接受,他不懂得这个。中国人认为父母年老了,应该要伺候、应该要孝养,这是善。外国人你要跟他讲这个,他不以为然,外国人没有养老的观念。年岁老了,老了进老人院,那是养老的地方;国家津贴,国家养老。
所以每个地方风俗、习惯、文化不相同,善恶标准不一样。我们读古书,三代的礼就不相同,这是很古老,夏、商、周就不一样。每一个地方,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尤其像我们新加坡这个小地区,多元文化,很多的种族,他们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善恶的标准也不一样,一定要能够辨别。辨别之后一定要能够随顺众生,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跟哪些人接触,要随顺他的善恶标准,这样就行了。决定不可以用我们的标准来强迫他接受,那是错误的,这样就行不通了;一定要符合他的标准,慢慢的再改变他。所以佛的教学是很有耐心,他可以完全随顺,到最后他把你的观念、你的思想、你的见解,把你改变得与自性相应,但是你的生活方式还是完全照常,那就叫佛化,那才叫真善真美。
事上虽然如此,可是在理上,确实善恶有一个很高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决定不会改变,而且这个标准能够适应一切不同的标准。那就是佛讲,利益众生是善,利益社会是善,利益自己是不善,这是佛法讲的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讲利益社会、利益大众是善,这是一切大众都能接受,不同的文化也能接受;如果说利益自己是不善,很多人不能接受。佛教初学怎么讲?只说前头一句,不说后头一句,后头不讲,保留著。善恶就是:利益大众的是善,於大众没有利益的是恶;不利大众的是恶,大家都可以接受,先讲这一套。慢慢再过几年,他逐渐心地清净,逐渐智慧开了,再给他讲后半句,为什么利益自己是不善?这一定要懂得六道怎么来的,轮回怎么来的,再说十法界怎么来的,你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才晓得佛说这句话的道理。因为你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造成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阎罗王造的,也不是佛菩萨、神仙造的,与他们统统没有关系。谁造的?自己造的。怎么造成的?佛讲是分别执著造成的。分别执著里面第一个就是分别我,我所有的,你在这里头产生严重的分别执著,这就错了,就变现出六道轮回,你在这里面就有得受了。
虽然这个事情不是真的,就像作梦一样,佛讲这个世间梦幻泡影,就像作梦一样。我们晚上睡觉作梦的时间短,现在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作梦的时间比较长一点,都在作梦,不是事实真相,是个梦境。可是你有执著才发生这个梦境,如果你把我破掉,不再执著我,不再分别我,你梦就醒过来,六道就没有了。我们要问,醒过来之后是什么境界?诸位要晓得,醒过来之后是一真法界。就跟我们在作梦一样,我们梦醒了,回到现实的世界,现实世界是个梦境;这个梦境醒来之后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梦醒了,那个境界不可思议,那个境界里头没有生死,没有轮回,佛经里面常讲的无量寿。无量寿是对我们讲的,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讲不讲无量寿?不讲了,没有这个概念。我们这个世间执著有个寿命的概念,佛讲无量寿;到那个地方,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了,那叫真的无量。所以我们自己修学知道从哪里下手,我们帮助别人也晓得从什么地方劝导,这就是善巧方便、就是智慧。哪些话、哪些法是应当说的,哪些在现前这个阶段不应当说的,他在初学,他境界没有达到这么高,一个阶层、一个阶层来教导;我们自己亦复如是,也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向上提升。这是离垢香积的意思。
第六尊,『福桥光音主水神』。这个名号的意思非常明显。「桥」是桥梁,从此岸到彼岸。什么才是此岸、彼岸的桥梁?我们把上下两个字连起来,这是基督教讲的福音。什么是福音?佛所说的话才是真正的福音,佛的言语是从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真实圆满的福音。经上告诉我们种福,佛比喻福田,福田里面最殊胜的是三宝,三宝是一切众生真实福田。你要种福,你一定要供养三宝。先教你修布施,到最后是教你供养。供养,怎样供养才是真正的得福?佛在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当中,第一条「如教修行供养」。可见得佛教你供养,没有叫你拿钱出来供养,不是。拿钱出来供养得福很小,依教修行供养,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那就是真正供养,这才是「福桥光音」。我们要落实来说,「福桥光音」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我们星期六所讲的《大乘无量寿经》,那是真正的「福桥」,可以帮助我们渡过苦海。六道、十法界都是苦海,渡过苦海,到达彼岸。大小乘经里面常讲涅盘彼岸,涅盘彼岸就是一真法界,在《华严》里面称为华藏世界,那是涅盘彼岸;在净土宗里面,西方极乐世界是涅盘彼岸。涅盘翻成中国意思是不生不灭,华藏世界不生不灭,极乐世界不生不灭。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证得涅盘彼岸。「福」这个字,我们也要把它认识得很清楚。「音」称为光音,充满智慧的音声,充满智慧的教学,充满智慧的说法,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见一切人,开口跟他说话就是「福桥光音」,真正帮助他消灾得福,我们真正有这个愿望。「帮助一切众生消除一切业障,得智慧、得福报」,一切言说都是这个目标,都是这个方向,我们就是在行菩萨道,就是在做佛事了。
第七尊,『知足自在主水神』。「知足」这两个字非常重要,知足就自在,知足是因,自在是果。我们要想得自在,一定要知足;我们要想得快乐,也一定要知足,知足常乐!佛在经上常常说,教我们常生欢喜心。我们欢喜心为什么生不出来?不知足。观世音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她为什么自在?也是知足,她要不知足就不自在了。诸位同修要晓得,菩萨最后身,菩萨的最后身是等觉,后补佛,再往上提升一级他就成佛了,所以等觉菩萨是菩萨的最后身。他要示现到这个世间来作佛,度化众生,统统是示现,应以佛身而得度,就现佛身而为说法。现佛身,八相成道第一个相,他要住兜率天。菩萨为什么不住在别的地方?为什么要一定选择在兜率天,去候补佛位?兜率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知足。诸位要晓得,知足就是兜率天。你现在知足了,你住在你家,你那个家就是兜率内院,一点都没错。你要不知足,天天拜弥勒菩萨,天天念《弥勒菩萨上生经》,你也没有在兜率天,兜率天跟你不相干。你如果真正知足了,你住的地方就叫兜率,知足天。所以佛经里头字字句句都是活的,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我们要想明白了,要想亲近弥勒菩萨,你就晓得怎样才能真正亲近弥勒菩萨?知足了。
我们在古德传记里面看到,像最近《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记载,老法师入定的时候,在定中上升兜率天。他怎么能够到兜率天?他要不知足,决定定中现不出兜率天的境界,也见不到弥勒菩萨。他真正知足了,於世出世间法毫无希求,这个念头断了。心地清净平等,这个时候有求必应,他求生弥勒净土,果然就能满愿。诸位要晓得,往生弥勒净土的条件就是知足自在,你修弥勒法门要得不到知足自在,你去不了。那个地方人统统都知足,你一个不知足的跑去,那怎么行?你跟人家怎么能相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跟他不相应。一定要做到知足自在。实在讲到这个境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你愿生哪里,你一定就可以到哪里。为什么?条件具足了。这也就说明,弥勒是唯识专家,通常要亲近他要学法相,跟他才相应。可是宗门里面修禅定的,也有很多人向往弥勒菩萨。实在是什么原因?他有个妄想,他不希求西方净土,希求弥勒净土。他那个妄想是知道弥勒菩萨将来要到人间示现成佛,佛经上讲的。他打什么妄想?他来成佛,我做他的弟子,做他的常随众。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目犍连、舍利弗这一大批人天天跟绕著佛。他想当佛的弟子,跟佛一同下来度化众生。因为这个原因求生弥勒净土,将来跟弥勒菩萨一起下来度众生。
每个人学佛的愿望不一样,佛菩萨大慈大悲,都能满足各个众生的愿望,你喜欢什么愿望,都能满你愿望。可是你得要达到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一定要做到知足自在,你才能亲近。实在说西方净土比弥勒净土殊胜,我们在这经上看到。往生弥勒净土,将来随著弥勒菩萨下生到这个人间,弥勒菩萨示现成佛,这些人是佛的常随弟子,像释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一样,常随弟子。我们在这经上看到,许多大乘经上看到,世尊讲经说法,他方有许多菩萨来听。我们往生西方净土之后,将来弥勒菩萨讲经说法,我们来参与法会,我们是他方菩萨来的,身分不同,不比他差,比他还殊胜。他是本土的,我们是外国来的,诸位你要很冷静细心去想想,算算这个帐,还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好,比他们高出很多。又何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要想去看看弥勒菩萨,天天跟他见面。怎么知道?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无量寿经》后半部弥勒菩萨当机。我们不必到兜率内院去,弥勒菩萨天天都要到极乐世界去观光,我们天天跟他见面,在极乐世界见面。在极乐世界跟弥勒菩萨见面是朋友,我们地位是相等的。你要是生到兜率内院,地位不平等,他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在他面前不敢随便。到西方极乐世界把手同行,同学、同参、学长,不一样。像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楚,然后对於求生净土这个心就坚定,决定不怀疑、决定不动摇。我在此地,过去演培法师在的时候,我跟他是老朋友。我修西方净土,他修弥勒净土,可是我们两个交情很厚。我们各修各的,彼此互相尊重。现在佛门里面修这两种净土的人很多,我们对於两种净土的状况都能够理解、都能够明了,知道我们自己怎样选择,怎样努力的来修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50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七面第三行,我们从这段看起:
「复有无量主水神。所谓普兴云幢主水神。海潮云音主水神。妙色轮髻主水神。善巧漩澓主水神。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