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11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七面第三行,我们从这段看起:
  「复有无量主水神。所谓普兴云幢主水神。海潮云音主水神。妙色轮髻主水神。善巧漩澓主水神。离垢香积主水神。福桥光音主水神。知足自在主水神。」昨天讲到这个地方。每一尊菩萨德号里面表法的义趣,就是我们菩萨的学处,换句话说,学些什么?要知道就在这些地方学习。今天我们从第八尊看起:
  【净喜善音主水神。】
  这个德号里面的意思很容易体会。『净』是清净,『喜』是欢喜。『善音』里面的意思很广也很深,音是音声,当然言语也包括在其中。善音,音一定是帮助别人断恶修善,这一类的音声都称之为善音。可是善有很多的标准,不但是佛法里面说的标准很多,世法里头也不少,世间法里头也很多,这些我们必须都要理解的,然后我们才不至於把它搞错。实在讲善与恶很难辨别,《了凡四训》里面就讲得很多。譬如,他说:现前你看到是善,你得到很多好处、得到很多利益,可是再过几年后果就不善,这种善不是善。有些善事在这一生当中看起来是很善很好,如果看看来世来生就不善,他到恶道里面去了。由此可知,世出世间圣人所说的善不是在眼前,眼前不善,可是后果很善,这是善法。凡夫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不知道往后,只看到今天不晓得明天,这些原因都是佛在经论上一再所说的愚痴。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如何能够化愚痴为智慧,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谁知道这个事情?谁重视这个事情?谁又认真努力不息的在从事这种工作?唯有诸佛菩萨他知道、他明了,其次才是世间这些大圣大贤,中国人习惯上称呼的古圣先贤,他们明白。
  所以世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破迷开悟,这是大善。如果他迷惑颠倒、心不觉悟,再大的福善,大福大善,往往后果都不好。也就是用的善心做错事情,用了好心结果做的是害众生的事情,这就是没有智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懂得业因果报的事实,所以才造成许许多多的灾祸。智慧从什么地方生起来?从清净心里面生起来,清净心就是禅定。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不是以禅定为枢纽。佛法的教学是智慧,智慧一定要从定中得来,所以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教的是什么?就这三个字,戒定慧而已。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最初方便,因戒得定。戒就是守法,这个意思诸位一定要明了,你能守法、你能守规矩,你心就清净,清净心就是禅定,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现前才得法喜。如果你要问,智慧是什么样子?智慧就是法喜,法喜充满。他这个智慧已经开始往外透露,你才生欢喜心,这个欢喜不是从外头五欲六尘刺激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从自性里面像泉水它自己涌现出来的。世间人所谓的乐都是五欲六尘的刺激,外来的,不是真乐。那个乐在佛法里面叫坏苦,乐是坏苦,不是真的;法喜是真乐,禅悦是真乐。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逐渐明了,逐渐的契入,真正能生欢喜心。
  诸位同修在念佛堂念佛,得法喜的人不少,这就是诸位修学的成就,你在这个地方功不唐捐。由此可知,道场对於我们修行的重要性,不是在道场,你的功夫很难得力,得力就是得清净心、得法喜,你很不容易得到。为什么?身心不安。道场给你做增上缘,让你身心安稳,让你一切放下。特别是从外地到新加坡来念佛的,专门来念一个星期佛、念一个月佛,你到这个地方来,身心世界真的一切放下。你在自己地方念佛,距离你的家很近,你家里人会来找你、会来看你,常常会打电话来问候你,就给你打闲岔了,搞得你身心都不安宁,所以你得不到法喜。走得远远的,电话号码也不要告诉他,他要来也不容易,就是成就你的增上缘。你到这里是什么一切都不要问,什么事情不闻不问,二六时中就是这一句佛号,你在这里面收获多多,是你意想不到的,这个我都不必多说,你们自己有亲身的体验。所以确实净喜你得到了,然后从这里面就生出善音。如果你的言音还不善,换句话说,你的净喜没得到,你要是得到之后,你的音一定是善。
  善对修学一定有增益,不善对修学一定就有减损,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刚才有几个同修来跟我说,念佛堂念了几天,有同修告诉他,「你怎么这几天愈来愈瘦?」他这一听就害怕了,这个不善。什么样是善音?这里面有关怀,还有勉励,「看你这几天是清瘦了一些,你精神怎么样?体力怎么样?」这是关怀。如果精神体力觉得很正常,与以往没有两样,清瘦一点不要紧,没有关系,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怎么说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你生活方式在转变,过去一天睡十几个小时,现在睡二、三个小时,这很大的改变;过去吃三餐、吃五餐,吃得很饱,现在你饮食很少,这都是很大的转变。尤其是过去吃肉食,现在在吃素,这个转变就更大了。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我学佛半年就吃长素。这个转变身体当然受影响,人就瘦了很多,而且颜色也不好看,面黄肌瘦,我的长官、朋友看到我都说我有病,病很严重。可是我自己觉得体力精神跟过去没两样,很好,大家都这么说,好了,我就去检查检查,检查没病,就更放心了。这样子过了好几年,我一想对我好处就太大了,因为年轻,工作很不容易离开,大家看我这个样子都像有病的样子,说都相信,检查是没有,但是看样子的时候病很重,所以我就请长假不干了,就出家了,这个假就好请。要不然肥肥胖胖请,不让你走,长官不会让你走的。
  所以这个没有关系,只要精神体力好,因为这是一个生活的改变,一定在生理上产生一些影响,这个影响是善的,不是恶的。这个瓶颈突破了,往后就正常。出家人里面清瘦的,自古以来很多,一般大概清瘦多半是长寿。谚语里有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年岁愈大的时候,清瘦是很难得的。今天中午,薝葡院送了一封信给我,他们五号星期六举行,广洽法师有个纪念堂的破土典礼,请我们同学们去洒净参加。送信来的是一位老居士,他告诉我他今年九十多岁,可是我看起来他也不过是六、七十岁的样子,耳目聪明,走路走得很快,也是很瘦。九十多岁了,看不出来,一般人看顶多是六十几岁人,七十岁的样子。我问他,平常做什么功课?拜佛。他天天拜佛。拜佛很好,没有妄想,所以健康长寿,这是我们修行人好样子。心地清净,善音一定增长人的道业。主水神,水是滋润一切众生的,取这个意思。净喜就是心水,心地清净,最善的言音,成就众生殊胜的道业。道业包括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相应全是道业。现在一般人对佛法了解得很少,尤其是大乘佛法,听说一个道,就与我们自己生活不相关,那就完全错了,无上道就是日常生活。下面一尊,第九尊:
  【普现威光主水神。】
  『普』是清净平等心,这里面没有分别执著,心遍十方三际,这是普。『现』是示现,『威』是威德,『光』是光明。什么是威德光明?在本经里面,它这个意思是讲真实智慧,威德是真实智慧,光明是善巧方便。唯有真实智慧、善巧方便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十方无量无边的法界都能示现,这叫普现。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就现相、就说法、就帮助他、成就他,这叫普现威光。诸佛菩萨如是,我们也要认真努力学习。「普现」,在我们现前来说是愿望,我们要发愿,像通常讲的四弘誓愿,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要真有这个愿。有愿必须要有行来实践你的愿望,否则的话,你这个愿是空愿,是不能兑现的,有愿一定要有行,愿跟行是离不开的。处处展现出自己的智慧,你才帮助别人解决疑难杂症。如果说是有人来问你,你没有办法解答,没有办法帮助他断疑生信,实在说,你说你没有智慧,能说得过去,实在讲是你没有愿行。你要是有愿有行,遇到这些事情,自己没有智慧,佛菩萨加持你。你遇到这些境界现前,得不到佛菩萨加持,你要晓得你愿行不足,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话,佛菩萨加持,你会解答得很圆满。解答之后你会想,我怎么会有这个智慧?你都很怀疑,为什么会答得这么好,佛菩萨加持。
  所以在佛法里面,对发愿非常重视,你才能处处示现。这也是修行,这也是行门,常常得佛菩萨加持,你开智慧就快。可是记住,真正得佛菩萨加持,你的心地决定是清净的。如果心地不清净,还有妄想、还有执著、还有分别,你愿力也很强,也有人加持你,谁加持?妖魔鬼怪。也会叫你很有智慧、很有辩才,妖魔鬼怪加持你。什么原因?因为你心邪,妖魔鬼怪心邪,邪与邪感应,他加持你。你也能言善道,你也能够迷惑人心,道力差一点的人都会被你破坏掉,造作的罪业就大了。现前你也许得一点名利,得一点好处,后果都在地狱,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得佛力加持决定是心地清净,纵然智慧开了,福智现前,心地还是清净不染。这个我们要细心观察,你看多少修行人,最初这个心的确是向道,是善心,可是智慧福报一现前,多少人变质了!智慧现前、辩才无碍,就变得贡高我慢,瞧不起人,自以为是;福报一现前,迷於五欲六尘,贪图享受。於是这个时候就是智慧福报现前,他道业衰了,烦恼增长,贪瞋痴慢天天增长,后果都到三途去了。我们在历史上,自古至今看到多少出家人是这样堕落的,我们不能不谨慎。
  怎样才能保得住?最好一生守住最简单的一个生活方式。佛教导我们「以苦为师」,不要过好的生活,希望生活都能够苦一点,这个好。有同修来告诉我,这个地方的生活太好,吃的东西、供养的东西太多,太好了,这怎么办?很好办,你不吃就好了。人家供养那么多好吃的东西,给别人吃,不吃就好了。你在那么多供品面前练功夫,练不动心,不起贪心,练功夫,那有什么不好?这个东西摆在面前一诱惑,这个也想尝一点,那个想吃一点,你就完了,你就堕落了。我们出家人做个好样子,决定没有贪心,守住我们自己的原则。这些好吃的东西给在家同修吃,让他们生欢喜,喜欢到这里来念佛,到这里念佛是享受,人人都来了。他们初学佛的人,如果到这里念佛这么苦,下次吓得不敢来了。所以一定要让他们很欢喜,觉得这里很好,一切都很自在,吃的、喝的都非常丰富,他生欢喜心。佛法里头常讲,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我们今天是第一个道场,诸位要记住,第一个念佛堂,佛教给我们「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所以好吃好玩的东西多放一点,诱惑他们大家来。慢慢的他看到你们出家人心都这么定,都不受诱惑,他也逐渐来学习了。但是好的东西还是要天天陈列,为什么?天天有新来的人,对他们有吸引力,这是大乘佛法的善巧方便,接引众生,所以不可以少,多多益善。
  这是「普现威光」,我们要晓得,就是落实在我们自己分上,我们要怎样去做。处处展现出戒定慧,虽展现出戒定慧,又是无心的;要是有意做出来,人家会看得出来,做作的,不是真的,是假的,装出来的;自自然然的流露,不知不觉,这就好。这个时代众生非常复杂,别说比古时候,比半个世纪以前就不晓得要复杂多少倍。诸佛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我们也要学,我们面对著不同根性的众生,应当用什么方法帮助他,我们就用什么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对甲用的方式,不适合对乙,对乙用的方式,未见得适合於丙,我们也要了解,要能够观机,随机应变。一个目标,一定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帮助他觉悟,这一个目标是决定不变。手段方法那是无量无边,决定是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帮助他认识净土,帮助他欢喜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菩萨行,所以菩萨教化众生没有定法。末后这一尊:
  【吼音遍海主水神。】
  『吼音』是救护一切众生之音,是说法之音,是规过劝善之音,吼音是大音。『遍海』,海在此地是比喻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音里面,第一殊胜之音是弥陀名号,六字洪名,确确实实是遍虚空法界,没有一尊佛不宣扬,没有一尊佛不念佛,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你才晓得念阿弥陀佛是多吉祥。我们念佛堂念阿弥陀佛,与虚空法界一切诸佛菩萨念阿弥陀佛的音波相结合,所以我们念佛堂里,每个人念阿弥陀佛的音声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念佛,一切诸佛生欢喜心,所以你欢喜,你凭什么欢喜?是因为一切诸佛都生欢喜,你当然欢喜了,这是感应,感应道交,就这么回事情。
  其次才是讲经说法,诸位要晓得,讲经说法是为什么?还不是为劝大家念佛。诸位进入念佛堂,法还要不要讲?不要讲了,没得讲了,再讲就是废话一大堆,还需要讲吗?在念佛堂念得是不错了,还不能死心塌地,为什么?外面轻轻有境界现前,心做不了主,又被外面动摇,在这个状况之下经还是不能不讲。如果诸位在念佛堂信心坚定,《金刚经》上讲「信心不逆」,就不需要讲经,也不需要听经。信心不逆,不需要,你已经成就了,戒定慧三学都成就。如果信心还不清净,还有疑惑,自己要清楚、要明了;自己要清楚,还有疑,还会受外面境界动摇,那就一定要听经,一定要研教。至於研究教理那是疑惑重的,研教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断疑生信,目的在此地。如果疑惑并不太严重,很快就能回头,听经就可以了,不必深入去研究,能够每天听经,就能够稳住自己的心情,不被外面动摇,这就好。我们必须要明了这些事实真相,发心出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就是到外面去招生,到外面去劝导,劝大家进念佛堂,就干这么一个工作。
  我以前跟诸位详细说过,在念佛堂领众修行的这些法师,这是内护,在念佛堂里面照顾大家。讲经说法是外护,念佛堂之外去招生,去找大家来念佛,是外护。这个功德是相等的,决定不是说讲经法师的功德很大,念佛堂的法师不会讲经,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好像我们就轻看他了,小看他了,这错误,很大的错误,决定是平等的。真正通达教理的法师,对於念佛堂、禅堂里面这些领众的法师们决定尊重,决定不会有轻慢的念头。为什么?他懂得道理。如果有轻慢心,他不明教理,不懂佛法,懂佛法不是这个态度。实实在在讲,真正要是把弘法的工作做好,你能够讲得让人相信,讲得叫人欢喜,愿意到你念佛堂来念佛,讲经的人也要有一点功夫,没功夫做不到。功夫从哪里做?念佛堂出来的。如果能在念佛堂念上三年到五年,古时候一般的标准是五年,先在念佛堂念五年,然后再学讲经。或者是先在禅堂里面参学五年,然后再去学教,古人是这个方式。这就是先把你的心定下来,五年的时间是修清净心,在佛法里面讲是培养根本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或是禅堂或是念佛堂,五年的时间是培养你无知,无知就是清净心。五年之后去学教,学教是无所不知,你读经、你听讲会开悟,那就无所不知了。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