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慧庄严髻摩睺罗伽王。】
『胜』是殊胜,『慧』是智慧。胜慧,拣别不是世间的聪明。世间人聪明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为「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是智慧,是什么?八难之一。我们周边的人就有,他遭难!人很精明、很伶俐,很有辩才,世智辩聪,强词夺理,一般人跟他辩论辩不过他,可是他的心、他的行、他的言全是邪知邪见,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他不知道。以为自己聪明,以为自己有智慧,以为别人都不如他,那叫邪慧。邪慧就是世智辩聪,这遭难,为什么?正法入不进去,听到正法他把正法扭曲、曲解,他有他一套的说法。说得很动听,也能够诱惑大众,但是他这个力量不能持久,大众过一个时期之后就发现错了、发现上当了、发现被骗了,会回头。这样的现象我们也看到很多,《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是属於邪师一类。这样的邪师,诸位一定要晓得,现在家相的比现出家相的多,不知道多多少倍。他的言语绮语,花言巧语,听起来很好听,你要没有智慧就上当,你就被他蒙骗。所以佛教给我们求智慧,求殊胜的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这才叫「胜慧」。
一切言行与般若智慧相应,这就是『庄严髻』的意思。庄严,世间人总是著重形式上的美,所以只看外表。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重视外表,他重视内在美,这就是胜慧。心地善良、心地清净、心地慈悲,这是内在美。真正能够爱护众生,能够帮助众生,而不是嫉妒别人、瞋恨别人、障碍别人、陷害别人,那就造罪业,那是邪慧,不是正慧,不是胜慧。所以看一个人,一定要看他内在美。我们在讲席里也常常提醒诸位同修,我们要学诸佛菩萨,要能够观察一切众生善的一面、美的一面,对我们自己修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修学希望能够精进,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念佛人,希望提升能达到功夫成片;达到功夫成片,再希望能提升达到一心不乱,不断向上提升。《华严经》上讲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帮助你提升的秘诀,就是你能看到一切众生、天地万物善的这一面、美的这一面,你能够觉察到真善美,你的境界就不断向上提升。为什么你会退转?为什么你会堕落?你看到众生恶的一面,不善的这一面,你就往下堕落了。
蕅益大师说得好,外面的境缘没有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就是我们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好丑,好丑生於心,生在你自己的心,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你能看到一切法的真善美,一切境缘就是好的;你要是见不到一切境缘当中的真善美,一切境缘就是恶的。由此可知,这不正是佛所讲的境随心转吗?确确实实境是随心转的。我们的心真,看到境缘是真的;我们的心善,看到一切境缘是善的;我们的心很美,看到一切境缘都是美的。都在自己用的是什么心?你用丑陋的心,看佛菩萨都是丑陋的,那有什么法子!真实智慧重要,《无量寿经》世尊给我们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之利」,「住真实慧」。你住真实慧,前面两种真实你就得到了,这三个真实里,关键还在「住真实慧」这一句。你有真实的智慧,那就是「胜慧」。你看到天地万物一切都是真善美的,那就是「庄严髻」;髻是表明显,非常鲜明的真善美,很容易观察、很容易体会。这一尊菩萨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去接触广大的群众。第四尊菩萨:
【妙目主摩睺罗伽王。】
『妙目』,可见得不是我们普通的观察。我们普通,「目」是眼,凡夫用的是眼识见色尘,能所都迷,这就不妙。菩萨跟我们不一样,菩萨,像《楞严经》上所说,用见性见色性,那就妙了。『主』这个字意思很深,如果用《楞严经》上的话,《楞严经》里面的意思经义,「主」就是娑婆世界众生,应当以这个做主修法门。一切有情众生与外界接触第一个就是眼根,其他的实在讲都没有眼根这么利,可是凡夫往往在见色闻声的时候被外境迷了,接触外面境界心里面就起心动念,就生起好恶之心、生起贪瞋之心,顺自己的意思起贪爱,违背自己的意思就起厌恶,烦恼就起现行。於是自己随境所转,苦不堪言。佛教给我们,「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何转境?见色闻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真实智慧;清楚明了,心里面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自己做得了主,你才能转境界,不会被境界所转。我们能够帮助众生,纵然这个众生是一阐提,完全没有善根,我们给他种了一点善根。这一点善根,这一生决定不起作用,为什么?他的业障太重了。不起作用,阿赖耶识里头种子种下去了,他要受苦,他要堕三途,他要堕地狱;地狱罪业受满了,将来再得人身,再遇佛法,因缘成熟,可能就是现在种的善根帮助他得度了。
学佛的人要存慈悲心、清净心,善人我们要帮助他,恶人也要帮助他。记住,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恶人也要帮助。实在他不能接受的时候,我们念一声阿弥陀佛让他听进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没有办法不听,他一定听进去了。听进去不管他怎么感受,他听了不高兴也行,听了骂人也可以,总是听进去了。我们把阿弥陀佛输进,像电脑一样,我们已经给他输进去了,他洗也洗不掉,这是大慈大悲,这是真实的利益。但是他业障习气重,确实他是要受很多很多的苦难,长劫的苦报,这是没办法的。不但我们对他无能为力,诸佛如来对他也没有办法。业障薄的人,福德还算深厚的人,如果一提起,他真正肯认错、肯忏悔,行!这种人能得度。最怕的是什么?死不认错,要面子。认为什么?堕地狱没有人看到,不要紧;现在认错,这个面子很难看,不好看,要面子。宁愿堕阿鼻地狱,还要顾全面子,你说这怎么得了?这面子害死人。他不晓得真正忏悔反而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社会大众能够谅解你,还能够尊敬你,你真的回头了。死不认错,实在说,你那个过失大家都看得清楚、都看得明白,只是你自己不肯承认,反而没有人瞧得起你,没有人愿意亲近你。换句话说,反而孤立了自己,这是愚痴的过失。这个人没有智慧,愚痴到了极处,所以诸佛如来都不能救他。
经上虽然说一个「目」,我们要联想其余的五根,妙目主、妙耳主、妙鼻主,六根就能当得了家,六根都妙。《楞严经》上世尊告诉我们,许许多多修行证果的这些人,都从这个地方下手。在相宗里面说,妙目就是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在眼就是妙目主,在耳就是妙耳主,在舌就是妙舌主。妙观察智是转第六识,转末那识成平等性智。法相宗的修行,转八识成四智,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我们就晓得,法相宗的修行完全用在转变自己的观念。怎样能把六、七识,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著,如何把妄想分别执著转过来,你就成就了。不执著就平等,心就平等,不分别,人就开智慧;这两个转了之后,所有全都转了,心心所统统都转过来了,关键是在两个,在六、七识。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因为教化一切众生,决定不能够脱离人群,不能够脱离大众;跟大众在一起现同类身为众生说法,如果你自己没有功夫,你不但度不了众生,很容易被众生度跑了。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道场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常常听经的同学,甚至於在这个道场听经听了几年,外面来了一个善知识,讲的是另外一套,他去听个一次、两次就被人家拉跑了。这是自己没有定力、没有智慧,见异思迁,谚语常讲「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常住在这个地方,这个法师天天见面,恭敬心生不起来,为什么?天天见面,你的毛病习气他都知道,所以他对你生轻慢心。外来的和尚毛病习气完全不知道,很生疏,只看到外面的样子,这了不起,庄严!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毛病没看到,你没有妙眼,很容易受骗,很容易被境界迷住了;等到哪一天发现不对劲,回头又太迟了。还有一些人爱面子,不好意思回头,那就更糟糕。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看到,烦恼习气是多重,回不了头。这一类的人都可以包括在佛法里头所说的阐提根性,没有善根。真正有善根的人,发现错了勇於改过,立刻回头,这个人了不起。中国人常讲「浪子回头金不换」,儒家也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个人没有过失?「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要能改!真正过而能改的人,我们看到不多。有过失,自己发现过失,我们看到很多,他知道自己过失,他不能够完全回头。此地的妙目也可以说为菩萨的慧眼、法眼,《金刚经》上说如来五眼,五眼都妙,五眼圆明,你对於诸法实相,你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唯有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才知道怎样帮助众生,这是属於观机。我们再看下面第五尊:
【如灯幢为众所归摩睺罗伽王。】
前面第四尊著重在观机,对於一切众生的根性,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尊要帮助他,要以行动去帮助他。德号里面讲的『如灯幢』,佛法里面日、月、灯都是表智慧,都是表照见。日能照白天不能照晚上,月能照晚上不能照白天,意思都不圆满;灯圆满,白天、晚上都照。所以在智慧光明里面,灯表的意思圆满,这个意思就是说无所不照,智照永远没有间断,这是真实慈悲,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对一切众生的关怀、爱护、帮助永远没有间断,念念都相应,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幢』是高、是明显,说明你的关怀、你的爱护、你的协助对方很清楚、很明了,意思不是暗中在帮助他,帮助他,他自己还不知道,不是的,明显的帮助,这是幢的意思。
记住我们前面所说的,善慧、清净里头所讲的,果然能够专看别人的真善美,你看这个层面,但是对於众生阴暗的那一面不是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你没有智慧。阴暗的那一面也清楚、也明了,菩萨不说,这正是所谓隐恶扬善、劝善规过,能收到这个效果。你的过失,原谅你,不说;你的好处赞叹你,久而久之让你自己觉悟,让你自己生惭愧心,他自动就改过迁善,这是教学的手段。有一等劣根性很重的,用这个手段得不到效果,反而欺负你,认为什么?你这个人糊涂,我做的坏事你都不知道,我做的好事你都看出来了,反而欺负人。那怎么办?自然有那些阎罗鬼王去治他的病。《地藏经》上阎罗天子、诸大鬼王,那些人是什么人?都是诸佛菩萨现那种身来度这一类众生,恶度!恶度是鬼王的事情。我这话里头有意思,世间人常讲「恶人自有恶人磨」,还有比他更恶的,我们不要用这个手段。还有比他更恶的,他将来遇到比他更恶的,他要后悔了,他就回头,回头要找你做依靠了。『为众所归』,「归」就是皈依。他觉得你还是有慈悲心,你可以原谅他的过失。那些鬼王不会原谅他的过失,要严厉的惩罚他,想想还是你这里慈悲,还是你这里可以能包容他,到最后他还要到这里来皈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我们可不可以用鬼王那种手段恶度呢?有智慧、有功夫,行!如果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定力、没有善巧方便,不学。这个道理很深,一定要知道。我们是逐渐把自己往上提升,往上提升自己一定要晓得,清净、平等、觉、慈悲、欢喜才能把自己向上提升。如果用那些方法,怕的是我们真的生气,真的动瞋恚,那就糟了!马上一落千丈就下去了。我们没有那个定力,没有那个功夫,不行!那是大起大落,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讲不适合,初学的人最好平平稳稳往上提升。小幅度的落下来没有关系,大落不行,那个对我们的损害太大了。《华严经》里面,有些菩萨是以恶的方法来度众生,我们读了知道,不能学;极大多数的都是正面的,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第六位:
【最胜光明幢摩睺罗伽王。】
这名号意思很明显,前面说得很多,我想大家都能够体会。『最胜』是最极殊胜,『光明幢』是表权实两种智慧,两种智慧都能达到圆满这才是最胜。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名号,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让我们知道这些摩睺罗伽王,都是诸佛如来变现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可能有最胜光明幢?不可能的。说老实话,法身大士也不行,可以说胜光明幢,行!不可以加最。加一个「最」就到顶头,如来果地上才加最,最就是无上的意思。没有这个字就是正等正觉,是这个地位;加上最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知道无上正等正觉是圆满的果位,不是分证果位,是究竟位的如来。这是告诉我们,这些摩睺罗伽王实际上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这个意思我们从经前面一直看下来,早就体会到了。他们示现这种身分,教化一真法界里面这些法身大士,他们是给法身大士做榜样,我们凡夫位更应当要学习。法身大士还要效法他们,何况我们?第七尊:
【师子臆摩睺罗伽王。】
『师子』在佛法里面也是表法,佛说法比喻作狮子吼。狮子是百兽之王,用它来比喻佛陀,比喻佛陀的威猛,有能力降伏魔王外道,有这个能力,狮子能伏一切这些野兽。这意思教导我们入众,接触广大的群众要有无畏的精神,才能够让大众对你生起信心;我们讲的是心服口服,听从教诲,依教奉行。可是,这种威德从哪里建立?是从我们真正修持功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浅而言之,我们的生活、言行与戒定慧相应,自然你就能显示出威德;与六波罗蜜相应,这是从原则上说。落实在生活当中,决定要依教奉行,修戒、守法,规规矩矩,奉公守法。出世间佛陀的教诫我们遵守,最低限度五戒十善要做得很清净、很圆满。世间的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我们要明了、要遵守。现在人虽然是不讲礼,你能够懂礼数,在在处处也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另外接触大众,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要广学多闻。经典,常说了,要读诵,要深解义趣,这是我们自己修行、帮助别人的基础根本。另外还要有丰富的学识,你在大庭广众之下你才无畏。丰富的学识就要平素的涉猎,你真正有定、有慧,真有智慧,只要了解一个大概就行了;我们无需要去做专家,专门研究,不需要,略略知道一个大概就行了。提起来我总不陌生,样样都要知道,各行各业都要懂得一点,不能说人家一问,你外行,不行!从普通的一般生活,一直到尖端的科技,这些常识我们要有。还有重要的,史实要有,历史;自古至今人类生活的历史、进化的历史、演变的历史都要懂一点,不可以说人家一问都不知道,这不行。尤其是初到一个地方,年轻的法师初到一个地方,听众里头有一些专门找麻烦的,找一些难题来问你,让你下不了台,给你难看,你到外面去讲经说法会遇到。你真正被他难倒了,以后讲就很困难,所以没有一点常识,你应付不了这些局面。
我们不看报纸,我们也不听广播,保持自己心地清净,可是为了讲经说法,为了要接引广大的群众,重要的讯息不能不知道。所以这些广播,我们只看一些重要的新闻,报纸也在此地,全世界发生些什么事情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一切众生都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