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42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首颂我讲了这么多,只讲了第一句,第一句是个重心。『如来悉现毛孔中』,这一句意味深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还讲这一首。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五卷)  香港九龙  档名:12…17…0205
  请掀开经本,三十三天偈颂第八首:
  【一切佛子菩提行。如来悉现毛孔中。如其无量皆具足。此念天王所明见。】
  这是成就念天王,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证果的法门,是「忆念当来菩萨调伏众生行解脱门」。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当来」,说明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要用现代的话来说,确实是多采多姿,正如《般若经》上佛常讲,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现相可见;佛的现形、说法,无一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方法无量无边,尽管方法不一样,方式不相同,它的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这个方向目标,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凡是向著这个方向、向著这个目标,就叫做佛法;与这个方向相违背,就叫做世间法。世间法跟佛法差别在哪里?世间法是有障碍的。「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上有障碍,「间」就是界限,有此界、他方,是空间上产生的障碍,世间的意思在此地。对时空有障碍就叫世间,对时空没有障碍就叫佛法,佛法跟世间法差别在此地。佛法也叫出世间法,出是超出。用现在科学家的话说起来也好懂,科学家说我们这个世间有二度空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到无限度的空间,在佛法里面讲这叫世间,为什么?它有障碍。三度空间的人见不到四度空间的人,四度空间的人见不到五度空间的人,所以这叫世间。出世间,超越了,这些界限完全没有,这叫出世间,超出时空的障碍,所以又叫做一真法界,叫做出世间,叫做佛法,佛法跟世间法的差别从这里来的。
  『一切佛子』,佛子是菩萨,在世间行菩萨道;他们是超越空间,再回到世间来行菩萨道。行菩萨道的目的何在?还不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超越。怎么超越法?那你必须要晓得这个世间从哪里来的,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上的障碍从哪来的,间是空间上的障碍,佛告诉我们,时间跟空间上的障碍,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出生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真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它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它确实有这个事,可是这个事不是真的。我们在《百法明门论》里面读到时分、方分,时分就是时间,方分就是空间,佛把它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这两种排列在其中。不相应行法,就是它跟心法不相应,跟心所法也不相应,跟色法也不相应,但是它是从心心所、色法里头变现出来的这么一个现象,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个抽象的现象,绝非事实。但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现象存在,你就没有办法突破。所以佛告诉我们这个现象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它的来源,你就有方法突破。什么方法?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突破了。放下执著,就突破相当一个层面,六道里面的时空突破了。只要不执著,二十八层天,下面到阿鼻地狱,你就能看得很清楚,就是六道里面的时空你突破了;六道之外的,你没办法,还是有个界限。换句话说,诸佛菩萨生活的状况你没有办法见到,那要怎么办?再把分别放下。分别放下了,你突破的时空层面又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的生活状况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但是一真法界法身大士他们的生活状况,你一无所知,你还是有障碍。那要怎么办?佛告诉我们,妄想,把妄想也放下,妄想也断掉,你突破的层面更大了,十法界突破了,一真法界里面诸佛菩萨生活状况,你也一览无遗,在哪里见?虚空法界处处见、时时见,为什么?它没有障碍。
  『如来悉现毛孔中』。毛孔能现,毛端也能现,微尘也能现,毛孔是正报里面最小的,微尘是依报里面最小的,大小这个障碍没有了,大里面能现小,小里面能现大,佛在经上讲「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一样,须弥山很大,芥菜子里面容纳须弥山,这是不思议境界。不但容纳须弥山,容纳须弥山有什么希奇?容纳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在哪里?在毛孔里头,在毛端里面,在微尘里面,这都是事实真相。所以你明心见性了,入法界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解是解开,解开什么?解开所有一切的障碍。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所以一毛端里面见虚空法界,十方诸佛刹土都在一毛端当中见。『如是无量皆具足』,无量无边的恒沙世界诸佛国土,具足是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我们在一毛孔里面,看到虚空法界诸佛刹土,这里面所有的佛菩萨,以种种不同的形相,种种不同的法门,在教化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我们看到天王的赞颂,就晓得这天王是什么人?当然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如果真的是三十三天天王,三十三天是忉利天,是凡夫,欲界天,并不很高,哪有这种境界!所以看他修学的法门,再听听他的赞颂,就晓得他所修学的法门圆满证得。这个境界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他见到了几分;实在说,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入这个境界。初住菩萨向后还有四十品无明没破,无明破得愈多,对於这些事实真相就看得愈清楚、愈明了,这是真的。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唯有这一法是真实的,其他都是虚妄的。《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为什么不放下?为什么把这些事情耿耿於怀,天天还在造业?还在搞三途苦报?说老实话,人天都没有分,这是讲真的。
  我们冷静观察这个世间,几个人在造人天业?造人天业,则得人天福报。什么是人天业?修五戒,修十善,修六度,修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他著相,他没有离相,都是人天福。著相就是《金刚经》上讲,他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论修什么法门,修菩萨的六度,修普贤的十愿,都是人天福。人天福里头有大福、有小福,修五戒十善是小福,修六度十愿是大福,都离不开人天。如果著相,自私自利,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像《感应篇》上所说的,我们最近所读的、所讲的,违背了性德的七条大恶,决定堕地狱;纵然是很轻,有意无意造的,也在饿鬼、畜生道。我们要认真仔细反省,想想自己的前途,那个路走到哪里去了?佛道、菩萨道决定要离一切相、修一切善,那才是真正的菩萨道、佛道。离一切相,离什么相?离妄想分别执著。我相是分别执著,人相是分别执著,众生相、寿者相都是分别执著,为什么还要搞分别执著?世尊在一生教诲当中,真是千叮咛、万嘱咐,四十九年苦口婆心声声唤醒我们,我们还是不觉悟,还是在分别执著。我们冷眼观察,摇头叹息,没有福报,没有觉悟!我们在此地所作所为,为的是什么?只是给众生种一点善根而已,我们做的效果如是。只是种一点善根,结一点法缘,他还是要搞三途六道,为什么?没有省悟过来,纵然是听经闻法生欢喜心,没有省悟过来。真正省悟过来,至少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了。
  《感应篇》我们念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铁石心肠,心狠手辣,迷得太深,习气太重,狠戾自用,自以为是,处处不让人,最后自己吃亏,不晓得忍让是大福德相。我们看孔子、看释迦牟尼佛,在记载里面,看他生平无论对什么人都恭敬、都忍让。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诸佛菩萨没有成见,我们凡夫有成见。换句话说,诸佛菩萨没有见解、没有思想、没有我,我以为怎样怎样,诸佛菩萨没有,凡夫才有我以为怎样怎样,你以为怎样怎样,六道凡夫。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哪有这些?所以你遇到佛菩萨,你问他,他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他们应化在世间是随缘,我们是业报到这个世间来是攀缘,这怎么会一样?即使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弘法利生的事情,菩萨都随缘。能做得成,众生有福,很好!做不成,众生没福,也好!众生遭到报应了,报应是消他的业障,他造的罪业应当要受这个报应,业因果报没有人能代替,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代替不了。等你受报,也就是说你的苦头吃尽了,你后悔了,你觉悟了,佛菩萨再来帮助你,再来教导你。现在为什么不来?现在来了没有用,你不肯听,你听不进去;不但听不进去,你还要毁谤,你还要起恶心对佛菩萨,你的罪业不是更重吗?所以佛菩萨来是慈悲,不来还是慈悲,不来是不想加重你的罪业,希望你受报时间缩短,希望你受的这些苦难能够减轻。这是菩萨真实的慈悲,我们凡夫不了解,凡夫想不到,体会不到。所以成就念天王他的赞颂,我们要能够理解,要知道怎样去学习。
  第九首偈是净华光天王他的赞颂报告,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了知一切诸天快乐因解脱门」。世间人哪一个不期望离苦得乐?苦有苦的因缘,乐有乐的因缘,你要是不明了,不懂得修学,苦你离不开,乐你得不到。我们看这首偈:
  【世间所有安乐事。一切皆由佛出生。如来功德胜无等。此解脱处华王入。】
  『华王』就是净华光天王,他入了这个境界,他懂得了。这首偈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佛」字。『世间所有安乐事』,安稳快乐。「世间」就是佛法常讲的三种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都是讲十法界,智正觉世间,包括了世出世间依正庄严,这一句这个世间就全都说到了,我们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里面所有安乐之事,安乐的范围太大太大了,深广无际。真正的安乐,安稳、快乐,都是「由佛出生」,这句话怎么讲?都是由於佛菩萨教诲而得到的。「佛」这个字在此地,就是代表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世间的圣贤都是佛菩萨应化的。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得特别明显,使我们深信不疑,佛菩萨应化的,只是我们凡夫不认识,契入华严境界的人明白了,认识清楚了,这是从事相上说。从理上讲,这个佛是自性,佛是什么?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佛在大经上又告诉我们「真妄不二」,这个话很有味道,这是华严境界。唯心所现的是佛境界,唯心所现的是真佛,真的佛境界。华藏世界唯心所现,极乐世界唯心所现,我们常常念《无量寿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真佛,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经上说得很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有许许多多珍奇的鸟,这些鸟都会说法,鸟是畜生道,它不是畜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阿弥陀佛的化身,化作众鸟来给你说法;不但化众鸟,而且还化树木花草、还化流水、还化清风,整个自然界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你说它是不是真佛?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我们投身在阿弥陀佛怀抱之中,整个世界就是阿弥陀佛。华藏世界整个世界就是毗卢遮那如来,这一点没错。
  我们再想想,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在不在华藏世界之中?在不在极乐世界之中?在!华藏、极乐无限大,十方诸佛刹土都在其中。我们今天见色闻声,我们这个世间依正庄严,不是诸佛化现,从哪里来的?诸佛化现是真实的安乐,极乐世界。可是我们自己不善,我们自己偏偏要打妄想,自以为是,自以为是这里面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於是把极乐世界变成了极苦世界。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自以为是来的,苦从妄想分别执著而来的,所以把安乐变成苦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应当接受佛陀的教诲,『一切皆由佛出生』,依照佛的教诲去做,依照佛的教导去思惟。人不能没有思想,凡夫在迷,迷就有思想,觉悟的人没有思想,迷的人一定有思想;不但六道凡夫有思想,四圣法界还是有思想。四圣我们讲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贤首家所说的小教佛、始教佛,都没有离开十法界,他们都有思想。四圣法界的思想好,完全听从佛的教诲;六凡里面这些人的思想,不相信佛的教诲,违背佛的教诲。六道里头也有不少学佛的?没错!他信佛,他也学佛,佛所讲的他也理解,做不到,不能够依教奉行;或者也能做,做个百分之一、二,不管用!如果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不在六道,你就到四圣法界。所以四圣法界那些人是学佛,真正能够依教奉行,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圆满,他统统都做到了。统统都做到,为什么还有四个阶级不同?这四个阶级不同,就是对於妄想分别放下多少不同。譬如我们人间,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全做到了;佛教给我们修六度万行,我们也做到了;佛教给我们修十大愿王,我们统统都做到了。「我」做到了,「我」没有忘记,也就是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足;你全做到了,你学得跟普贤菩萨一模一样,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明白这个道理吗?所以看他对於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多少,那个不一样,才有四个阶级差别,差别是从这个地方产生的。
  由此可知,佛在《金刚经》上讲的两句话,「离一切相,修一切善」,那个离一切相重要!阿罗汉离一切相少分,菩萨离一切相多分,通教、别教的佛离一切相比菩萨又进了一步,没有彻底放下,彻底放下他就不在十法界,他就入一真法界。所以能不能脱离轮回,能不能脱离十法界,关键就在离相。《金刚经》上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他是菩萨,像我们一般人一样受了菩萨戒,持戒非常精严,真正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有慈悲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戒律清净,但是他没有离相,佛说他不是菩萨。菩萨有等级的,天台家所讲的「名字菩萨」,名字菩萨是很糟糕,受了菩萨戒,根本没有去做,挂名的,那叫名字菩萨,那种菩萨还要堕三途。第二种是「观行菩萨」,观行菩萨依教奉行,功夫得力了,但是著相;观行位将来是人天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再往上提升是「相似菩萨」,不是真菩萨,但是跟菩萨很接近,他也能放下一部分,我相、人相他不执著,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放下,我们讲我执放下了,法执还有,法执犹存,他可以离开六道轮回,他出不了十法界。出不了十法界,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即非菩萨。《金刚经》上讲菩萨的标准是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法身大士,那叫真的菩萨。所以他是即非菩萨,不是法身菩萨,你四相没有破,你不是法身菩萨。最高的你是相似菩萨,用天台的话来讲;《金刚经》上的标准是「分证菩萨」,你不是分证菩萨,你顶多只是相似位的菩萨、观行位的菩萨,最下等的是名字位的菩萨,有名无实。
  我们读经,佛在经上苦口婆心的叮咛我们,要深解义趣;你对於经义解得不够深、不够广,你怎么会得受用?你解得深、解得广,你就有能力契入,入佛境界,入菩萨境界。这就是方东美先生往年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不入法界不是最高的享受,入法界才是最高的享受。这个高,超过六道,超过十法界,契入这个境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