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53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逼迫著自己,要强迫自己修学。我自己亲身的体验,最好的方法就是讲经、教学,因为你讲经教学,你必须要用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逼著自己不能不读经;在讲台上劝别人,当然也就劝自己,自他两利。如果不讲经、不教学,我们就懒惰了,不再看经,不再深入去研究,於是烦恼习气决定没有办法降伏,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我年轻的时候烦恼习气很重,就靠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得自於李炳南老居士指引,他劝我要走这个路子。我确实这一生也得三宝真实的加持,让我远离一切事务,一生没有去搞道场,没有去搞拉拉杂杂的这些事情,一生都是在读经、讲经、教学,这才能有一点悟处,才真的回过头来了。这桩事情太难太难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围绕著你的周边,你能不动心吗?谈何容易!所以要不是天天在经教里头,你要说今天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迷惑,除非你是佛菩萨再来的;你要不是佛菩萨再来的,你决定做不到。
  真正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也不敢一天离开经教。为什么?诱惑的力量实在太大太大了,比古时候增长十倍、百倍、千倍都不止!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不成就则已,如果要成就,确实超过古人太多了。古大德那个时候社会环境好,他要生在我们这个社会,他一样不能成就,他禁不起这个诱惑。所以我们不要责怪我们生的时代不好,用不著,这个时代堕落快,成就也快;只要你觉悟,只要你不随顺烦恼,不随顺外面境界,像佛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够不被外面环境所转,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你的成就比古大德要高出许许多多倍,这都是事实。
  要有定功,要有主宰,何以故?世尊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这个时代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走的是正路,走的是佛法,障碍多、毁谤多、嫉妒多、陷害多,太多太多了,造谣生事就更多。我们怎样应付?一味以真诚、清净、慈悲心对待,决定不改变。人家骂我不还口,打我不还手,就没有事情了。到最后我们拿修行成果给他看,不必计较!因为我平常不看报纸杂志,有些人在报纸杂志上,指著名字来侮辱、批评、毁谤;不但毁谤我,还毁谤夏莲居会集的《无量寿经》。有些同修寄来给我看,寄来给李木源居士看,我们只看一个标题,内容都不看,立刻收起来,不要了。何必去看它?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不服气,也要写文章去反驳,我劝他千万不可,这样是惹事生非!为什么不把这个心静下来去念佛?
  这些话我们听而不闻,这些文字我们视而不见,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永远保持对一切众生最好的印象。那些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是不是恶人?不是恶人。你们看到他是恶人,我眼光当中看到他不是恶人,我跟你们看法不一样。其实真正念过书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中国从前读书,小朋友启蒙念《三字经》,《三字经》头一句就把这个事情交代清楚:「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恶人他的性也是本善,他本来是善。为什么会不善?下面接著说到:「性相近,习相远」。习是什么?习气、毛病。习气不是真的,习气是不觉,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我们晓得一时迷惑,他清醒过来,他是善人。一时迷惑的时候,他还是善人,他本善,那我们就心开意解,痕迹都不著。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连世间圣人都是这样教学,你要是这几句话得受用,你就生活在真善美的世界里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不是善人;杀害我的人他也是善人,他只是一时迷惑。
  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作忍辱仙人,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看歌利王是善人,不是恶人,而且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这个诸位同修都知道,当时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的歌利王,就是世尊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五比丘之一,头一个得度。所以真正修道人,哪里会有恶的念头、哪会恶心?看所有人都是善人、都是好人,永远生存在美好的世界里。常常想著这个人不好,那个人坏,你是生活在五浊恶世。所以浊恶、清泰都是一个念头变现出来的,众生因为看到起心动念都是恶,他生活在五浊恶世,我今天这个念头转过来了,我跟他们在一起,我生活在清泰的世界里,不一样!感受完全不相同,他的感受是天天生烦恼,人也生烦恼,事也生烦恼,样样都生烦恼;我样样都快乐,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没有一样不好;同在一起,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头。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学,这些地方就是此地讲的「种种自在而调伏」。诸位明白了,极乐世界在哪里?当前即是。一念迷,五浊恶世;一念觉,极乐清凉。希望我们四众同学,深深去体会经教的大义,念头转过来,转五浊为五清,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就在当前一念!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七二卷)  2000/3/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7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偈颂,第四首:
  【神通应现如光影,法轮真实同虚空,如是处世无央劫,此饶益王之所证。】
  饶益行鸠盘茶王,在长行里面我们读到他得法,得的是「普成就清净大光明所作业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第一句『神通应现如光影』,这一句是把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里面的事实真相,为我们和盘托出。诸佛菩萨如是,我们再细细思惟,九法界的众生又何尝不如是?差别就在「神通」这两个字。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他们到六道里面来是神通应现,而我们凡夫是业力牵引,还是「如光影」,如光影这个事实真相凡圣没有差别。所以这一句把十法界的依正庄严,都很清晰的描绘出来。
  虽然相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光影」就是「如梦幻泡影」。「光」在此地是个双关语,就圣人这一边来说,是智慧光明遍照;就凡夫这一边来说,这个光是比喻刹那相续的意思,是说明时间的真实相;「影」是说明空间的真实相。如果就《金刚经》里面四相来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如影,「寿者相」如光,刹那相续,是这么个意思。於是我们才真正明了,十法界依正庄严,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事相是幻相,决定不是真实,我们要认识清楚。果然认识清楚了,我们就不会造业。「如是处世无央劫』,我们就跟佛菩萨一样了,在这个境界里面,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著,於是过的是佛华严的生活。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这些光影是真实的,在这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把恶当作善,全部都搞颠倒了,这是佛菩萨在经论里头常常感叹的。颠倒妄想,特别是指六道众生,如果我们没有颠倒妄想,给诸位说,就没有六道轮回这个现象。六道轮回现象之所以然,就是众生颠倒妄想变现出来的幻境,这个境界不是真实的,就好比什么?好比我们做恶梦,六道是一场恶梦。
  几时从这个梦中清醒过来,那就要靠底下这一句:『法轮真实同虚空』。「法轮」是说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教诲,这是真实的。这里头有真实之理,有真实之境,可是亦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此地这个「同虚空」意思就更深了,「同虚空」就是诸法实相。诸佛如来的教导是诸法实相,目的是要我们证得,是要我们契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每一位菩萨「得」,得就是契入,他证得了,他入法界了。这个法界就本经来说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就是四十经品题里面所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所以《华严》称为「大不思议经」。这个境界是真实的,但是决定不可以有妄想分别执著,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真实的华严境界就现前;稍稍起妄想分别执著,就把这个境界转变成十法界。十法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但是虚妄跟真实是一不是二,所谓虚妄,无非是将真实法界扭曲而已。怎么扭曲的?妄想分别执著把它扭曲了;所以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正常。
  妄想,在佛经上讲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佛菩萨慈悲教诲,这个教诲是真实教诲,真实智慧。《无量寿经》上讲了三个「真实」,此地这个「真实」意思就是《无量寿经》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真实是本有的,我们现在把它失掉了,失掉就是因为起了妄想、分别、执著。诸佛菩萨千经万论,无量劫的教导,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无非是劝导我们看破、放下而已。看破是明了事实真相,千经万论所说的,看破而已。我们怎样契入?放下就契入。在哪里做?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在言语造作,要在这里修。功夫不能间断,古大德常讲「须臾不离」,这叫功夫。
  我们学佛学到今天,会不会修行?不会。会不会用功?不会。天天在读佛经、听讲经,听了一些佛学常识,听了一些妄想知见而已,丝毫都没有契入。契入你就得受用,得受用你气质变化了。我说这个话不是随便讲的,有事实可以证明。我们试想一想,今天我们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立刻就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什么?妄想,无明就起来了。无明一发作,表现在外面的言语,言语是什么?批评;动作就出来了。这不是修行,这不是学佛,与修行、与学佛完全相违背。不但佛事办不好,什么叫佛事?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业,世间事也做不好,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许许多多的障碍。
  佛菩萨做事,辟支佛、阿罗汉做事,一帆风顺,哪有障碍?为什么人家做事情一帆风顺?他学佛,他明理。再问问明的是什么理?理有个根本的道理,说起来诸位都懂,诸位都会说,你明不明?不明。为什么不明?你境界没转过来。根本的大道理,《华严经》上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根本大道理;你也会说,可是你入不了境界。什么样子才入境界?入境界你的心清净。我们标榜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心现前,你入境界;这种心没有生起来,你没有入境界。你要真正懂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我说得最粗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你不能肯定,你还分自分他,你没有入境界,你对於这句话没懂,没有理解。你要真正懂得,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体,你对於他那个爱,就跟爱自己一样。你还有差别,你不了解事实真相。
  诸佛菩萨,我们在经上常常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性德的流露。我们也有,我们自性里头也有大慈大悲,为什么流不出来?那就是诸佛菩萨把这个事实真相认识清楚了,他的性德流露;我们对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虽听佛说,也没有办法体会到。於是我们对於自身很爱护、很执著,对於别人就轻慢,没有放在心上,没有看在眼里。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依旧是自私自利,依旧是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天天搞这个东西,这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一无所知。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他的作法跟我们凡夫恰恰相反,我们一切为自己,明白的人一切为众生。你要问为什么?他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一切为众生是真正为自己,一切为自己是真正不知道为自己。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千经万论里头所讲的一个根本道理,我们没有能体会,所以我们的念头总是转不过来。凡圣、众生跟佛就是那一念之差,这一念转过来,超凡入圣,众生成佛;这一念转不过来,你的自性佛就堕落当众生,就这么一回事情!
  偈颂里头第一句就是随类化身,「神通应现」,应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就是现身说法。从这一句里面我们立刻就能体会到,我们六道凡夫,我们不是神通应现的,我们是业力所感的。只要我们业力不断,依旧还在造业,轮回当中应现就永远不会间断,我们搞六道轮回、搞三途。所以我们要反省,要认真去检讨,是不是还在干这个事情?念念不终止。口现在没说话,身现在没动作,念头没有断。念头里头有个根本的念头,就是我见,五种见惑里头的「我见」,你要晓得这个严重,要用金刚智慧来对治。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前半部破我相,后半部破我见,后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的意思深,我见没有了,不会再执著我相。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要有一个下手之处,下手就是决定要改变自私自利的念头,我们从这里转起,做一个大的转变,不再搞自私自利,不再想自己,起心动念想社会、想大众、想一切众生。佛之所以伟大,佛的心念是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所以他能成佛。我们永远不能成佛,原因在哪里?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想自己,想我的道场,这怎么行?
  何云居士给李会长写了一封长信,建议我们佛教要走向国际才有前途,保守是决定没有前途的。我们放弃执著自己的一个道场,才能走向社会,这个叫「大」。放弃眼前这个小社会,我们走向一个国家,放弃我们国家这个观念走向世界,一层一层扩大,扩大心量,扩大服务的范围,扩大教化的范围。这还是作小菩萨,大菩萨的心量是三千大千世界,还不能成佛,成佛是尽虚空遍法界。你有多大的心量,你就有多大的成就,你的心量不能超越三界,你就永远在六道,你出不了六道。我们今天把心量扩大到整个地球,我们能不能出得了三界?出不了,地球在三界之内。我们能够广利人天,超越地球界限,现在讲的外太空,到星际、寰宇,能不能超越六道?还是不能超越。我们晓得六道里头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你还是不能超越,还是在六道轮回里头打圈圈。不懂佛法要想超越六道,说老实话,「无有是处」!这佛在经上讲的,讲得这么肯定,我们想想真有道理。世间聪明智慧人如何不能超越?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这个虚空就很大了,以为这个星际就很大了,不晓得虚空、星际还是在三界之内,这是不能超越的原因。
  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活动的范围,我们拿今天的话大家容易懂,他们服务的范围,他们教化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我们称法身大士。他何以能够契入这个境界?经教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今天就是不能看破,我们的思想见解拘束在一个小范围里头,这个很可怜!我们没有办法放下执著,从什么地方看?从你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总是坚持自己的成见,总是希望一切别的人都能够听从自己的,这就是执著。我们再看看诸佛菩萨,他们随缘。所以要仔细去观察,我们去学习。
  诸佛菩萨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了不起!诸佛菩萨跟凡夫在一起,他决定没有意见,凡夫说什么都好,善的好,恶的也好,没有一样不好。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作恶,也点头、也好,慢慢的来教他。如果你说这个恶不好,他反抗,他不接受,你不能教他;说恶也好,慢慢来改正你。让你首先生欢喜心,这是佛经里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一切众生里头有作恶的众生,有饿鬼、地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