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且听下回分解 >

第21章

且听下回分解-第21章

小说: 且听下回分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呀?    
    殴斗过后,王全桂脑袋上留了几个肉疙瘩,每当早晨梳头,她总是愤愤地诅咒,咬牙切齿骂“赖皮”不得好死;单田芳则趁机打圆场:“你伤得那么重,死里逃生就算便宜你了,找没人的地方偷着乐去吧,还穷叨咕啥呀……”


《且听下回分解——单田芳传》 第三部分大搜捕侥幸漏网  小买卖勉强容身(2)

    此后一段时间,从沈阳接来了刘宗仁,这才是单家真正的恩人。全家老少像供奉神仙似的招待老头子,简陋的小屋里开了一个星期的“流水席”,今儿鸡鸭鱼肉,明儿好酒名茶,甚至连重庆传来的麻辣火锅都没有放过。    
    刘宗仁满面红光,快活极了。他非常清楚,单田芳在心里给自己腾了一块儿地方,他绝对是个知恩图报、滴水涌泉的男子汉。这种出色人品,难找啊。离开长春那天晚上,老头儿借着醇厚的烧酒劲儿,拉开了封存已久的手提包,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枚精致的小模子,还有一把小蜡壶。他感慨万千,端详着这些东西,说:“这点手艺,我就毫无保留地送给你了。”老人送给单田芳的是自己的看家本事,也是赖以生存的饭碗。常言道:“宁舍一锭金,不传一句真。”如果不是肝胆相照,刘宗仁绝不可能这样做。对此,单田芳感念至今。    
    考虑到安全原因,单田芳曾短期回过沈阳。当他返回长春以后,住所又重迁过一次。王全桂一手张罗,花了二百七十块钱,在南关附近的永安桥,买了一座僻静的小套院——这是离开鞍山之后,单田芳真正意义上的家。    
    布置妥当之后,一尘不染的新居便弥漫起温馨的气息。环顾四壁,单田芳生出无限的感慨:终于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床,安全、舒适,天上下刀子也不再害怕了。有个家遮风挡雨、落脚驻足,这个愿望简单而朴素,可是,生活就是不给他喘息的机会。“世外桃源”的小日子还没过一个月,新的意外又来纠缠了。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逝世。全中国都被悲伤的阴云笼罩着,老百姓无法相信“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伟大领袖也会卧病在床,“万寿无疆”的红太阳也会悄然陨落——没有了他老人家指引航向,中国这条巨轮可往哪儿行驶啊……大江南北,哀乐回荡,收音机里、报纸上……到处都在设灵堂,开追悼会,八亿中国人含泪戴上黑纱和白花,虔诚地悼念自己的开国领袖。    
    与此同时,各种武装力量也处于高度战备状态,国内局势骤然紧张起来。长春出动了大量的警察、民兵和街道干部,四处巡防,严格纠察。单田芳的水泡花儿是卖不出去了,只能猫在家里避风头。    
    当地一个突发事件加剧了长春的紧张空气。市中心的广场上,忽然发现了几条反革命标语,在全国上下共同悼念毛主席的特殊时期,小标语自然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市里把它定为限期侦破的大案子。如此重大的政治任务当头,公安部门、民兵组织几乎倾巢出动,声言要活捉那些以身试法的反革命罪犯。很快,全城戒严,开始了地毯式的大搜捕。    
    躲在胡同深处的单田芳毛了,他担心派出所查夜把自己揪出来。想来想去,上街乱转不行;投亲靠友也不行,干脆,奔火车站吧,那里人头攒动,连个插脚的缝儿都没有,依靠厚厚的人墙做掩护,或许能混过这一关。    
    从永安桥到长春站,十多里路,单田芳只顾埋头走,不知不觉就到了。挤进候车室,里边满满当当都是人,污浊的空气混合着浓重的霉味儿和烟草味儿。他三步两步就蹿到一个空位子上,然后垂下脑袋,开始一点一点地消磨时光——熬着吧,过了这一晚上就平安无事了。他又想起了当年从杜大连泡出逃的周士,那个倒霉的小伙子就是在天津火车站的售票厅里落网的。单田芳暗自祷告:“老天爷保佑,我可别做‘周士第二’呀……”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候车大厅里的人群开始骚动,穿制服的警察和戴袖标的民兵涌了进来,候车室各个出口,包括厕所的小门全被严严实实地封锁了,随后,对旅客挨个儿搜查……单田芳脑袋一炸,想: 这下完了!跑?不可能,等着束手就擒吧!    
    大厅里乱作一团,申斥声、争辩声、小孩子的哭声,还有广播喇叭里的喊话声……此起彼伏。单田芳按捺住慌乱的心神,大眼睛叽里咕噜转着,四下寻找可能脱身的突破口,他不甘心就这样葬送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一线希望,也要逃跑。最后,他决定孤注一掷,硬往外闯,反正也是被抓,说不定趟一回地雷还能侥幸过关呢。想到这儿,他霍地站起来,径直向民兵把守的偏门奔去。    
    民兵立刻警惕地瞪起眼睛,问:“干什么的?站住,接受检查!”    
    “检查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来送站的。”    
    “送站也得检查!”    
    “检查什么,我孩子还在外边等着呢,丢了谁负责?非检查的话,我去把孩子领过来……”他一边敷衍,一边加快脚步,最后夺路而逃。单田芳趁那几个民兵还没醒过神儿来,便一头扎进了人丛,不见了;嘴里还虚张声势地喊呢:“孩子,别哭,爸爸来啦……”    
    刚出火车站,就兔子似的飞奔,好不容易到了安全地带,单田芳已经是吁吁直喘、脸色煞白了。真后怕呀!恢恢法网再次和自己擦肩而过,意外的祸端怎么总是死死地纠缠呢?    
    那一夜,单田芳披着寒冷的星光,转遍了长春的大小街道,直到晨曦初上的时候,才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了永安桥。    
    还好,家里平安无事,老婆孩子一觉睡到了大天亮。单田芳的“车站历险记”再次让家人目瞪口呆——太传奇了吧,简直像听评书一样。似乎命运坎坷,劫数未满,又好像是吉人天相、神佛共佑,单田芳的生活总是一波三折、险象环生,又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峰回路转、化险为夷。    
    当然,意外并不全是祸事,也有令人喜出望外的时候,比如惠丽的那个小对象。    
    单家住在长春南关的大杂院里,那段日子相对平稳。可是,“赖皮”天天屁颠儿屁颠儿地跑来,今天领张三,明天又叫李四,反正都是他圈子里的狐朋狗友。其中也有几个喜欢文艺的,专程跟来,在单田芳面前唱段大鼓、说段快板什么的,请行家给摘摘毛儿啊。无形之中,单家的小屋就变成小剧场了。窗外总有黑压压的脑袋挤在一起偷听。    
    那天,有人表演对口快板《学雷锋》,门外照样围满了听众。大概是天太冷了吧,有位陌生的毛头小伙子不请自来,拉门就进屋了。坐在炕上的王全桂立刻变了脸,高声斥责道:“你是干啥的?”    
    小伙子非常尴尬,憨厚地解释说:“我,就是这个院的。进来,听几耳朵。”    
    女主人二话不说,张口就撵:“我不认识你,出去!”    
    小伙子还真老实,既不恼火,也不辩解,就那么蔫溜溜儿地退了出去。虽说,第一次被轰出去了,时隔不久,一次机缘巧合,使单家的大门永久性地为他敞开了。基本是经人介绍,这个名叫刘长生的青年居然成了王惠丽的心上人。谁听说过,丈母娘赶走亲姑爷?新人结婚之后,刘长生一提起这段往事就吐舌头,当然不能记老丈母娘的仇了,只怪那时候太毛愣,太不礼貌。王全桂也乐,要不是驱逐了小伙子一次,印象还没有现在这么深刻呢。    
    其实,这门婚事也属于时代的产物,倘若按照老单家当初的门第,一不愁名望,二不缺金钱,宝贝姑娘独一枝,绝对舍不得潦潦草草地嫁掉;可惜,家道衰落,逃亡途中,哪还有那么多讲究?好在,刘长生老实厚道,家里又没有什么牵挂,他能真心善待惠丽,也算姑娘有了良好的归宿。况且,女儿出嫁,距离也不远,一来,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二来,彼此也好有个接济。    
    婚后的惠丽依然常在娘家,照样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她照样举着水泡花儿站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沿街叫卖,清水溅到棉手套上,还没来得及抖落就结成了冰碴儿,两只红萝卜似的小手儿全给冰凌糊住了。单田芳心疼女儿,不忍她冒着严寒白白地张罗,便亲手把每天一半的收入硬塞到惠丽的衣兜儿里……    
    两家人,一条心,亲人们互相搀扶着跋涉在茫茫的风雪中。单田芳在温暖的亲情里,度过了20世纪70年代最艰难的几个年头儿。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