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山月不知心底事 >

第37章

山月不知心底事-第37章

小说: 山月不知心底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教会他的。说起来,两人也有半个师徒之谊,让他做出辞退老冯的决定,委实是太难。   
然而,在江源这几年,叶骞泽也深知公司的陈弊,对那帮干活多,收入少,还要受固定工欺压的人,他也是心存怜悯的,尤其是滕俊那个年轻人,跟向遥关系那么亲密,作为姐姐的向远虽然嘴上不说,实际上哪能不照应这两个人,叶骞泽当然要顾及妻子的感受。   
他想了想,开口道:“事情已经发生了,肯定要处理,但是我认为处理的方式不一定要两败俱伤,赶走几个人才罢休,惩罚毕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件事两边都有错,我谁也不偏袒,但重点还是要放在矛盾的调和上,而不是激化矛盾。这样吧,两边带头大家的人都解除原有职务,暂时停工检讨半个月,记大过一次,扣除当月奖金,参与打架的主要成员都给予全公司通报批评,剩余人员也要利用专门的时间检讨这件事情,绝不能让类似的事件再发生。”   
这样中正平和的处理方式是他一贯的风格,在这个时候也恰好安抚了各方面的情绪,所以就连叶秉文也不再有异议。在这件事情敲定之前,叶骞泽看了妻子一眼,“向远,你觉得呢。”   
向远还没开口,叶秉文就笑了起来,“敢情最后拍板的还不是你啊。不过未来妹夫都暂时无忧了,向总还能有什么意见呢?”   
向远亦嘴角含笑,“既然是讨论,意见当然是大家都可以提。昨天打架的那阵势在座各位不少都亲眼看到了吧,要我说,怎么善后,怎么处罚相关人员,都是小问题,这件事算是这么过去了,可我们这能确保不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吗?抛开打架不谈,是什么让本地固定工和那帮外地合同工对抗情绪那么激烈?只怕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次事情最根本的导火线不是老冯喝多了酒,也不是滕俊带头闹事,是我们的用工制度有问题。江源不是国企,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固定工一说,更不是福利院,你们可以看看国内几个建材大厂,哪个像江源那样背着这么重的担子,养着一群米虫。话又说回来,不怪那些固定工懒,谁面前有不劳而获的机会都会像他们一样。他们是江源的元老,这没错,但江源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他们,如果他们一直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当然可以一直分享公司壮大后的果实,但他们现在在车间里,就像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换作你们中的任何一个,跟他们分到一个班,干比他们多三倍的活,领一半不到的薪水,只怕你们也要反!江源记得那些元老过去的功劳,那是叶董仁厚,可现在为公司加班加点那些外地人就没有功劳?用工制度一天不改变,待遇差距一天不缩小,就算辞了目前所有的外地人,换上新的一批,这隐患就像地雷一样,谁敢保证这样的斗殴没有下次?”   
“你倒说得冠冕堂皇,我大哥都不敢轻易动那帮老的,你能怎么样,把他们都踢出江源?笑话!”叶秉文听到向远的话,愣了一下,继而又表现出不以为然。   
“没错,向远,那帮人几十岁了,他们在江源干了半辈子,再怎么样,爸爸不可能同意辞退他们的。”叶骞泽也低声劝道,难得他在这件事上跟叶秉文保持了一致。   
向远笑道,“我怎么敢说辞了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当然可以像叶董承诺过的那样让他们干到退休那一天。但是有一个原则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你出多少力,就该拿多少回报,企业不能养闲人吃大锅饭。当然,为了以示区别,固定工的基础工资可以高于外地的临时工,但定额部分应该一视同仁,而且李副总,我认为车间定额应该细化到个人,完成多少,就拿多少钱,在这点上一视同仁,这样,既保证固定工的优势,也缩小车间收入差距。”   
“可是,按照这个定额算法,以那些固定工现在的能力,只怕一个月到头完成不了基本的任务。”李副总不无担心。   
“那就调换道他们能够胜任的岗位,江源永远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但必须是适合他们的,种花扫地,什么都可以,宁可多设几个岗位安置他们,也不能让无所事事的人留在班组里打击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待遇,种花就拿花匠的钱,扫地就跟清洁工收入一样,这很公平。”   
“一派胡言,你这就是空想。”叶秉文冷笑。   
向远也不生气,“空不空想,我们且等着瞧。”   
末了,斗殴事件的处理方案并没能通过这次会议得到结果,大家各执己见,叶骞泽无奈宣布散会。   
向远走出会议室,滕云已经在她办公室等候。   
“怎么样?”滕云问道。   
向远耸肩,“跟我预想的差不多,不过是借着这个会议的名目把事情提出来罢了,急不来的。”   
她回到自己的位置,滕云坐在她对面。   
“为什么不问我你弟弟的事情怎么收场?”向远扬眉看着滕云。   
滕云的笑容有些苦涩,“向远,你既然借着这次打架的契机来提出那件事,如果成不了就罢了,一旦真的对那帮遗老开刀,滕俊他是势必不能留下来的,你必须权衡各方面的压力,这个你我心里其实都很清楚。”   
向远叹了口气,“滕俊是个不错的孩子,今天骞泽已经给了我一个台阶,只要我不出声,他是可以留下来的。”   
“他不走,那群老祖宗也不走。算了,他做事还是太冲动,也该受到一点教训。况且,阿俊他那么年轻,就算离了江源,以后的路也还长。”   
“你倒来劝我了?滕云,人心都不是铁打的,我何尝不知道他是你的亲堂弟,你心里比我难受。我这边还有向遥,唉……”   
向远从未觉得做出一个决定是这样的难。滕云不说话了,正如向远所说,谁的心是铁打的?滕俊好不容易在江源站稳了脚跟,而且他坚信自己是对的,如果因为这件事将他开除出江源,对他来说确实是残忍的,向遥只怕也不能够理解。   
两人俱是无言,良久,滕云对向远说,“记得半个月前你跟张天然下的那局棋吗?我就在旁边看。最后你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赢了他,我问你诀窍,那时你只跟我说了一句话。”   
向远焉能不领会,她长吁了口气,“是啊,舍得弃子,才能活局。” 
第五十六章 破立         
没过多久,在疗养院的病房里,向远和叶秉林有过一次长达四个小时的闭门谈话,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谈话的内容。但是,就在新年到来的前一周,江源上下都接到了关于那起斗殴事件的处理决定。双方打架的领头人——滕俊和老冯均被以严重违反公司纪律为由予以辞退处分,另外几个闹得比较凶的,或是通报批评,或是被扣罚了薪水,总之两边一视同仁,都没有讨到任何好处。   
对于滕俊的下场,自然也有一些老乡暗自在心中为他叫屈,然而大家心里都明白,黑锅总得有个人背,而且这次公司在处罚滕俊之余,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味偏袒那些固定工,可不是吗,就连自诩能在江源端一辈子铁饭碗的老冯,还不是跟滕俊一样被公司炒了鱿鱼,这对于习惯了在固定工面前低人一等的外地合同工来说,也算是出了口恶气,够本了!至于为人出头,结果却成了替罪羔羊的滕俊冤不冤,这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自然不会有人再有异议。   
老冯却是江源那帮元老里被辞退的第一人,也算开了个先例,这在与他同等身份的固定工里颇掀起了一阵波澜。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或许有一天会被这样一道毫无回旋余地的冰冷文件驱逐出公司。然而人劳部的有关人员解释的很清楚,公司这样做完全是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无论在何等劳动仲裁机构面前,都是站得住脚的。习惯了安逸,打算高枕无忧的在江源混到职业生涯最后一天的老员工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其实并没有他们心里认为的那样稳固,这些年,他们之所以在江源稳如泰山,不是江源不敢动他们,而是不想,只因为董事长还念着旧情,可这一次,文件的末页,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签名,不是叶秉林又是谁?   
前所未有的不安和危机感让那帮固定工人心惶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断怂恿着老冯去找叶秉林说说情,念及过去的情分,说不定董事长会改变主意,再不然,就在负责这件事的向远面前说句软话,好好检讨,事情或许还有回寰的余地。可是老冯这个人一辈子都是刚烈暴躁的脾气。他虽清楚自己离了江源,再难找到这样一个单位,但哪里拉得下脸,当着众人的面,他咬牙说了句,“老子就不信不靠这帮忘恩负义的王八羔子活不了。”   
办理离职手续之时,老冯跟叶骞泽打了个照面,叶骞泽面对这个父辈年级的老员工,脸面上颇有些不忍之色,老冯却毫不避讳的当即指着他的鼻子叫骂:“你老子糊涂了,你更糊涂,他妈的就是个被女人捏在手里的软柿子,我走了就走了。再过几年,你就等着看,江源到底是姓叶还是姓向。”   
在大多数人还没有从这场风波中缓过来的时候,一枚更为重磅的炸弹落了下来。一次全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上,叶骞泽代表父亲叶秉林宣布了公司一个新的改革方案:新年一过,所有的生产部门都采取承包的形式。车间主任即为承包人,只需要向公司缴纳一定额度的保证抵押金,完成指定的生产定额,超出部分即可作为承包收益。公司对承包人只有一个要求,车间总定额必须细化到个人,并且无论员工身份,一律取消固定工资,所有的工人都按照本人完成定额的情况来发放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当然,为了表示对固定工的适当照顾,公司象征性的给予他们每月不到五百元的补贴。   
这个方案一经公布,众皆哗然。那些外地合同工更多是持不敢置信和疑惑观望的态度,可固定工方面却毫无意外的炸了锅。公司虽然一再重申,他们和普通合同工不一样,只要他们没有像老冯那样严重违纪,江源无论如何都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但是他们心里很清楚,一旦取消了原有的固定工资,就意味着他们势必要跟那些外地人一样没日没夜地干活,去争那点定额。否则仅凭那几百块的补贴,是绝对不可能维持生计的。   
公司既然已经将工程分包到各个车间,作为承保责任人的车间主任为了尽可能的拿到更多的超额收入,下放到每个人的定额必然不会太低,以这些固定工现在的能力和水平,他们要完成与合同工一样的定额难之又难。这是很简单的一道算术题,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算盘,完成的工作量少,收入就低,即使加上那寥寥无几补助,别说达到以往的收入水平,就是跟一个身强力壮的临时工比都未必能及。而且方案里说得很清楚,干不了,可以,那就去干得了的岗位,越是轻松,收入就越低,总之江源会履行董事长的承诺,绝不轻易辞退任何一个固定工,江源永远有他们的位置,永远给他们一碗饭吃。可是吃不吃得饱,就看他们自己了。   
这么一来,享受了许多年优待的元老们哪里肯依,一时间,公司办公楼里几乎都是来申诉的固定工,有撒泼闹事的、有死赖活乞的、有破口大骂的,当然也有苦苦求情的。可是,他们期望最高,始终站在他们这边的叶秉文这时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说自己也没有办法,拍拍屁股就到国外“考察”去了;叶骞泽虽肯耐心听他们诉苦,好言相劝,但是说要紧的地方,他也只能无奈说这是公司的规定;找向远的更是早早被她的助理拦在了办公室外,即使见着了她本人,她也是一句话推得干干净净。向远说自己只能管到车间主任一级,任务已经总包到车间,至于车间内部如何分配,她管不着,有什么事就去找车间承包人,那是他们小集体内部的事情。   
这才是向远的高明之处,即使再多的人知道那方案实际出自她之手,那又如何,直接面对这些纠纷的人不是她,而是从承包中得利的车间主任。正如她说服叶秉林时提到的,只要分给车间主任一点利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而且,坏人自然有人抢着做,风波是免不了的。但是,任何事情只要大多数人得益,就用不了多久。合同工那边总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跟固定工的同工同酬。虽说收入未必明显见涨,但劳动积极性竟是高了许多。固定工们再横也没有法子,他们中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车间主任一级的管理层已经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会维护改革。剩下的一部分,纵使再多不满,也无可奈何。公司没有违背合同约定,只要他们愿意,还是可以一直在江源干下去,而且留下来虽不可再如往日风光,至少饿不死,要是出了江源,他们又能去哪里?   
当然,也有例外的少数人。一直在标准件车间担任调度员的老员工陈有和就是其中一个。陈有和是不折不扣的元老,原本是G大机电系实验室的看管员,跟随叶秉林一起到了江源,可以说江源有多少岁,他就在这里干了多少年。难得的是陈有和并不像大多数固定工一样被纵容得懒惰而骄横。他为人尚算和善,工作也还认真,虽然做事比较慢,但人缘相当不错,和叶秉林也有几分交情。过去叶秉林身体还好的时候,过年过节,陈有和都是要到叶家去坐坐,跟东家说几句吉利话的。因此叶家上下对他都颇为熟悉,叶骞泽兄妹见到他时都称呼一句陈师傅。   
标准件车间在承包之后,车间主任为了减少开支,把原本的车间管理岗位削减了不少,两个调度只留下了一个,陈有和便被下放到班组里专职负责数螺丝,这在他们车间主任看来,已经足够照顾他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可是陈有和工作虽负责,但天生动作慢,他就算从早到晚埋头在那里数,都满足不了车间的生产要求,班组长对他颇有微词,而且,由于数螺丝的工作按计件收入,以他的速度,拿到手里的钱少得可怜。他是个老实人,整日只知道唉声叹气,越数就越老眼昏花。   
一次,由于陈有和清点的螺丝数量远低于车间所需,全班人的进度都受了影响,其他人心中不满,自然冷言冷语不断。老陈自知理亏,低头不敢吭声,手也不停,实在等不及的班长过来帮了一把,却无意中发现老陈之前清点的数目严重有误。班长也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忍无可忍之下勃然大怒,连骂老陈简直一点用都没有,要不是因为占了是固定工的便宜,早不知道被踹到哪里去了。即使非赖在江源不可,也不应该再待在车间拖累人,趁早去扫厕所,慢腾腾地,爱扫多久扫多久。   
老陈虽老实,但活到几十岁,何尝被人指着鼻子这样羞辱过,何况对方还是个合同工身份的班长,他又羞又气,当下找到车间主任,说,如果实在嫌弃他没用,他也不是不要脸的人,不干了总可以吧。谁知车间主任也不留他,二话不说就把他带到了人事部办手续。   
老陈原本说的是气话,还天真地指望有人挽留,走至这一步,自然后悔了,但也找不到可以下的台阶,只得硬着头皮说,辞职是非辞不可的,但必须得叶董亲手签字。他还当着打听了叶秉林所在的疗养院,几次三番得去找,但是每次都扑了个空,叶秉林不是去做一天的理疗,就是不知道溜达到那个病友的房间下棋。   
陈有和无比失望,后来经人点醒,现在江源最得叶秉林看重的人无非是叶秉林的儿媳妇向远。他于是辗转找上了向远,说明情况,嘴上仍说只要叶董签字,他立马走人,不再拖累江源,但是心里是存着希望的,他一方面希望通过向远能够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