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成说-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菊姑也觉得我说的在理,幽幽的道“生在皇家就是这般不易啊,可怜孩子那么小…”
我笑笑没有说话,这世间任是谁也都是不易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要走,平常人家的衣食住行,皇家的江山天下,人只要是生下来就是要经历那些辛苦和困难的,无人例外…
窗台上那盆白色芍药花开得正旺,一阵风吹过,我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菊姑,这盆花开得可真好,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那么多花,真是漂亮…”
菊姑也颇为感触“是娘娘在看着您一步步走的艰难不易默默的陪伴着您呢…娘娘都看得到呢…”
阳光从天一撒而下,洒在白色的花朵上折射出更亮的光,让人看的刺眼,从窗子扑进来又是铺了满榻,燕文卓熟睡的侧脸浴在其中,常常的睫毛下洇成一小滩阴影,不知不觉,一声轻轻的叹息声逸出我的口,回荡房间其中。
之前一封密信燕文寒秋已经交待,这次河峪谷之战之后定是要改绕冲关直逼玉门,现下算算又有差不多十天的光景过去,玉门之战就是燕文寒秋此去的最后一场决定性战役。
玉门是居盘泞江下游的一处地肥景美的地方,已经靠近了南梁中心部位。之前因为贸易和运输非常繁荣而一度成为仅次于南梁国都的第二大城市,燕文寒秋的意思是攻下玉门,那么对于直逼南梁国都绝对是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的。
眼看大军到达玉门近郊已安排妥当就等到时候大战一起来个最致命的一击。
据燕文寒秋从南梁内部的来的消息,乐子纯和乐子兴的部分军队也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可还有一半的实力都是围绕着国都驻守的,看样子还是没有完全的消除彼此的私心而投入到一致对外的战斗中去…
我收到信之后,简单的把文家逼宫的事情叙述了一番,自然提到北邑大军一路行进的几
不杀,不烧,不抢,这是我的观点,以此看来,燕文寒秋的这次战役胜数很大,就算不能一次性完全剿灭南梁的势力也会吞收他们大片的土地,如此又涉及一个同当初收复西乌同样的一个问题。
信里不能详细写太多,只能点到为止,就等燕文寒秋回邑茳之后在仔细推敲对于南梁的方针政策。
因为大战在即,所以前方的密信基本是一天一封,我在北邑密切关注玉门之地的战事…
因着文致远的事情连带着共八名朝中三品及其三品以上的官员下马,因为之前曾给燕文寒秋提起过那么不动大官只动小兵的计策,所以就算是顶头的上司不在了,下面的人仍旧能照常工作,丝毫不受半分影响。
我很满意这个结果,看来景文初年朝堂上留下的政治隐患还是很大的,太多的高官也都是文家政治争夺较量中的帮凶,并非真正的有德有才之人。
后来文家胜出,成功辅佐了燕文寒秋上位,那些一直跟在文家屁股后面的墙头草们自然是跟着鸡犬升天,在这场争夺中分了不小的一杯羹,各个居了高位守住一角。
等到燕文寒秋立稳了脚步想要惩办无法无天的文家之时,这些狐朋狗党必然是跟着文致远马首是瞻,也曾都以集体离职的把柄对峙燕文寒秋的皇命。这不仅让燕文寒秋曾火冒三丈更是让我深知这些人果真是留不得的,暂不说当初他们的行径有多么过分,单说居高位的人竟都是白吃国家公粮的一些废人这一点,我也不打算留他们下来。
从前我跟燕文寒秋说过,君冠臣履这么一说,皇帝最怕的就是臣子无能,或者臣子有才却不是手中能控制的。
在这个世代之中中央集权的集中性和权威性是非常必要的,皇帝才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首领,如果让臣子踩在脚下,或者随意要挟,那定是离颠覆也就不远了…
还好太傅刘恒毅之间的选拔官员的制度深得燕文寒秋和我的心思,选拔出来的果真都是半分水份不带的真正有才之人,也已经在两年前纷纷安插道各个区域之中。
他们有谋有策,也有具体行使的经验和方法,是中流砥柱之才,不过,他们没有决策的实权在手。经过两年的不断适应和学习,终还是循序渐进无声无息的把那些无用的大臣慢慢架空。如今那层灰尘拂尽,金子自然是闪闪发光。
八人全部下狱等待燕文寒秋的审判,而朝堂之上也并没有文家猜想的动荡不堪,更不会是他们之前所想的全体瘫痪。
不过我自是忙碌的很,因为那些大臣不在,上面没有发号施令的人,所有的指令都必须经我之手批出才能传到下面去施行。
玉门大战拉开,燕文寒秋头阵带了文魏和紮玛尔上阵,程萧守住后方。
南梁也是三十万大军对阵,燕文寒秋想赢并不容易,战斗打了五天五夜,两方皆损失不少。总是各自取得局部的小胜利之后对方又反扑,局势此起彼伏,不甚明显…
我有些担心燕文寒秋的心情,他是太想得到胜利了,而已经都走到这一步,在想退怕是要了他的命一样。
于他的心思我懂得,要么从不企图,如果是尽了全力那就必须得到胜利,不然不如战,不如不想,总比一场欢喜换更大失望要好…
我已是忙碌的没有时间但还要抽出时间写信给燕文寒秋,还要带燕文卓,这一段时间以来他平静了许多,性子也似乎变了很多。
三天后我把燕文卓带到暄和宫,燕文岱真的消息自然是灵通百倍,文家落势的事情他早已知晓,我如今把燕文卓带到暄和宫,他的脸上的表情有写安慰。
“果然是个守信之人…”
“无论如何,卓儿也是燕文家的孩子,而且年纪尚小,这一切纷繁争斗与他并不干,只要好好教养,还是一个很好的孩子的。”
燕文岱真点点头,看了看燕文卓“卓儿,你跟着母后一起生活如何?愿不愿意?”
燕文卓愣了愣,喃喃道“我想跟我母妃一起生活…”
“如果现在只能在母后和其他母妃之间选一个让你跟她一起生活,你愿意跟着谁?”
燕文岱真的问题问的我有些头疼,我并不讨厌燕文卓,可毕竟他是文贵妃的儿子,把他交给我这也许是天下最不搭调的配对了。就算我可以摆正我作为一个母亲的位置,这个已经懂事有自己分辨能力的孩子会如何摆正我跟他的关系呢???
燕文卓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燕文岱真“我愿意跟着母后生活…”
燕文岱真眼色狡诈,笑的别有意义“告诉皇祖父,这是为何?”
燕文卓想了想出口“母后很慈祥,不会骂我…”
这是让我哭笑不得的一个答案,想来这个宫里也不会有人敢对着这个大皇子严声厉色的说教吧,即便是教他的老师也未必敢说半个不字出口。
我当下一顿下意识的想到了燕文寒秋,他曾跟我说过,他的母妃就对他很残酷很严格的教育过。难道文贵妃对于自己的儿子也会如此?
“卓儿,小孩子做错事情了就一定会被教育,如果不想被教训就不要犯错…”我温文而语,他转过眼看我咬了咬嘴唇。
“父皇,现在儿媳满着朝堂上各项事务不可开交,而皇上尚未回来,大皇子未来何去何从更不是儿媳一个人能定的了的,于此,只能先让大皇子暂居暄和宫,等皇上回来再定夺…”
燕文岱真没有回答,只是径自问我“烨儿如何没有跟来?那小子现在变成如何模样了?很想看看…”
我淡笑“烨儿还在太傅府里,前些日子一直照顾大皇子所以迟迟没有接过来,儿媳正准备就这几天把孩子接回来…”
“你果真舍得?”燕文岱真笑问。
“哪里能舍得,不过不舍得也要舍得,儿媳只能权衡利弊而已…”我谦恭而答。
燕文岱真哈哈一笑,不再问下去反而转过话题“既然那把八个人你不想再用,那接下去呢?总不能就搁在那吧…”
他问的云淡风轻,面上表情祥和,不过我清楚他心里的打算
我笑笑“还没有,儿媳只能暂带皇上处理些临时任务,至于委任三品以上官员此等大事,只能交由皇上亲自安排…”
燕文岱真眼色灼灼,掩不住的精光“玉玺在你手?”
“正是如此…”
“不错,果然是个有分寸懂进退的人,够聪明,这点很得我喜欢。文家就是不懂这么立身,所以,这种下场也是理所应当…”
我淡然回笑,他的心思我又如何不懂?如若我自己凭着自己的喜好委任了官员岂不是又给了别人把柄?也难免有后宫干权的嫌疑,这样一来燕文岱真如何能坐视不理?
朝堂就是战场,今天是文家灰飞烟灭,也许下个十年还有张家赵家,滴水不漏的心思总死不错的。
不越举,不张扬,不肆意,坐了中宫多年这些道理还是清楚的。
第二日我派人接烨儿回宫,才只有个把月不见,孩子清瘦不少,似乎个子也长了不少,进了大门口看见我站在院子里等他,他面上没有太多表情却是步子快了不少。
“母后…。”一声轻唤让我的心酸酸的疼,安慰里又夹杂丝丝想念的苦,我没说话,只是微笑着朝他张开手臂…
就在同一天晚上信使呈上密信,燕文寒秋带着二十万大军一举进攻,胜数不少,但南梁的军队也非弱势,应战的是南梁国最有名的铁锋将军。
第一回合平手,第二回合再起时是燕文寒秋亲自带领大军对抗。
信使说,玉门郊外的战线绵长,火把无数,即便是黑夜仍旧光亮无比,硝烟四起。冲锋旗帜一挥,数以万计的士兵举着武器迎头相拼,数里的战场之上拼杀之声不绝于耳,便是在十几里之外的城内都听得清清楚楚。
那一场战争惨烈异常,任是哪一方都知道这场战斗的重要性,无不是拼尽全力。南梁士兵不想做北邑的亡国奴,北邑的士兵坚信了统一天下的决心,这样一场交手的局面是如何,我不用亲临现场也能感受得到。
厮杀声响彻,血流成河,躺下去的人无数,密密满满的遍布了整个战场的沟壑土丘之上,就真如那人间炼狱一般,看上一眼便终生难忘。
合上信,遣退信使我早已没有半分睡意,不想浪费时间,我起身批了一批坐在案上开始看折子,今明两天就是最重要的时刻,燕文寒秋在战场带兵厮杀,我坐在南梁的国土之上陪着他度过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光…
一杯凉茶,一盏宫灯,我安坐于前,外面一地月色华然,一轮明月当照,凝眸一眼,这一眼便万里之遥…
作者有话要说:太好了,又完一章,明天是大结局哦,我期待已久的日子。。。
到底写三篇番外还是两篇呢?燕文寒秋和烨儿的番外已经敲定,于妃的番外尚在考虑之中,大家提提意见吧。。。。 1
71 (大结局):执子手,与子成
作者有话要说:掬泪 ,终于大功告成 ,今天是《与子成说》正文的最后一章,写得我好生难过。。。
此文字数比较多,喜欢的亲可以看个过瘾,后面三个番外依次是:燕文寒秋,烨儿,和妃(囧,昨天想说的和妃,可是竟写成了于妃,请原谅我年纪大了。。。。)
看此文有个特殊要求,请亲们找一首歌: 我愿等苏永康 俺就是听着这首歌写的最后一章,我觉得很贴切这章的内容,所以请亲们务必百度一下,请循环播放。。。
此歌映此文啊,大家要听哦。。。(很喜欢歌词和调子)
俺去码番外了。。。。
《与子成说》结束之后我会继续天这个坑:
也许也是因为这场战事太多动人心魄在此一举,所以我也时常的失眠,尽管白日里已经累到困顿不堪,可只要身子一碰到床便开始精神起来,有时候我必须依靠江太医给我开的一些药方才能安眠。
查办文家的事情还没有结束,折子仍旧纷至沓来,国内也有不少的事情要去处理,我每天的折子立在案头有一尺多高。
而每年春季的选拔人才的事情我已经全部交给太傅刘恒毅去办,外面虽有战事但国内的环境却一定要有序安稳的得到保证,现下清查出来的文家盘根错节的势力着实如同拔萝卜一样跟着拔出一连串大大小小的官员。
为此,新任的官员就变成非常需要的。为了严格杜绝之前文家当道时候那种只任官不办事的状况,我着实是费了很大一翻力气,多次同太傅一起商讨对策,力争每个环节都能缜密合理,要求选拔上来的官员都必有可用之处。
尤是最近几日,前线的战事纷繁,有的时候一天之中密信可收到两三封。我其实是想把燕文昃派过去的,但是由于担心文家的势力余孽的反扑最后还是没有这么决定。
西乌新派的郡守官员走马上任之后按时筹集了剩下那七万万两的朝贡,我不敢用,生怕到时候战后恢复需要大量的银子,所以,盘泞江的修筑还是按照之前的办法去做,只做疏通河道的基本维护保证航道的畅通以及适当的加固防洪。
新开六郡的情况中算好了很多,五年过去,大棚的栽种技术已经得到全面的推广,人民还算安居乐业,就连这次的筹粮这六郡就积了差不多所积总数的四分之一那么多。
北邑国内的环境尚可,如果战事一停能大力推行修生养息的政策恢复起来会更加迅速。
文魏在前方的战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功勋,除了首战之外。燕文寒秋积极的提拔程萧的作战经验,此次玉门之战中五次大规模的对战之中竟立了三次大功,让南梁的铁锋将军都有些招架不住。
不过我担心的问题在于,如果按照我和燕文寒秋当初的想法,程萧是不能留的,那么如果他这是个人才却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这绝对是北邑的一大损失。
就算到时候南梁被破,也不代表日后就不会有动荡,何况,战争胜利之后仍旧有很多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经过年深日久的渐慢调整才能达到最合适的效果。
于此,我写信建议燕文寒秋可以分派一些新将让程萧带着这些新人作战。因为带兵打仗这等大事,绝对不是看看书,听听教导就可以学会的,就算是熟读兵书的人也未必就能胜任,纸上谈兵乃战争的大忌,临场的带兵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程萧若是不打算留,那么他的这个位置必要有更适合的人去做,让他带新将去拼着实是再好不过的打算。而只有不断培养新人让有才能的人物尽其用才会让国家更强大,让下面的文武百官更信服。
现在北邑的朝堂的风气需要大整,混吃等死的人无需留在位置上,谁有才华谁才有说话的资格。
几场对阵下来,南梁之势有些下滑,正是如此乐子兴才决定汇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乐子纯的大军当中一致对外,进而又有十五万大军加入到这场战斗当中,燕文寒秋本不愿意过早是用紮玛尔手里的精锐骑兵,可见到局势如此最终还是提前调拨了紮玛尔的二十万精锐骑兵上阵。
紮玛尔的确就如之前我们摸清的底那般只是一介好酒色的武夫而已,武夫的优势不在于策略和战术而在于打仗的经验和勇气。派出紮玛尔之后果然效果甚好,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