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心理黑洞 >

第2章

心理黑洞-第2章

小说: 心理黑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女人对我说,这辈子对男人彻底失望。    
    有男人对我说,这辈子对女人彻底失望。    
    也有人对我说,他或她对整个人类失望。    
    当然也有人说,他或她对自己彻底失望。    
    所有的这些失望者们都没有对自己如上的判断本身失望,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其自以为是的,对人性的“彻底”理解,可能不过是自己心理障碍的一种病症所致。即使当一个人坚称自己没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症状的时候,可能没有意识到周围的人都生活在他或她制造的焦虑忧郁之中。当一个人的力量因时代的特殊性而被扩大到某种超常的境地,这个人的心理变态也可以演化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变态。而当人群中大多数人都发生变态时,那少数具有清醒意识的正常人反而成为了被迫害摧残的目标。


第一部分 曼哈顿 :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第4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乎?(2)

    小至家庭关系,大至治国之道,一切的关键都是人心,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心最充分的一门科学,怎么可以说心理学不重要呢?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为本身就对曼哈顿迷糊的中国大众介绍了一幅亦真亦假的曼哈顿迷景。因为那个曼哈顿已被描写成一个寻梦者的天堂。而我这位身处曼哈顿的中国心理医生却要在此书中告诉中国大众,那些生活在曼哈顿天堂里的美国人是如何把天堂当地狱来生活的。    
    曼哈顿只不过是一个城市中心的一个小岛,但在这个小岛上发生了太多的喜剧、悲剧甚至惨剧。曼哈顿,在我的眼里是,一座心灵的天堂和地狱。因为已经有太多的人把曼哈顿当成天堂,那么就让我来说说曼哈顿的地狱吧。    
    曼哈顿犹如当年十里洋场的旧上海,外乡人争先恐后到这里,只为了一圆在外乡永远无法实现的美梦。曼哈顿的确圆了许多人的梦,有无数的美梦,但也同样有无数的噩梦。曼哈顿犹如炼狱,如果你想得道升天,你得先尝尝地狱滋味。如果你无法过地狱这一关,天堂虽然近在咫尺,但你无可企及。当我说曼哈顿圆了无数人的噩梦,此话怎讲?因为曼哈顿为童年的噩梦提供了实现的场所,如果你心中有无解的噩梦,那么曼哈顿的魔力会将你的噩梦令人恐怖地转化为现实。    
    “我10年未碰曼哈顿女人”    
    “我已经整整10年没有碰过女人了,我是禁欲主义者吗?不是!我每晚都想女人,但整整10年我没有碰过女人。”这位名叫吉沙的土耳其法学博士因为犯有性骚扰罪而被法官判决3次心理治疗。在美国心理治疗可以抵轻罪,真正是治病救人的好方法。吉沙只被判3次心理治疗,可谓非常轻的判决,但吉沙却心有不服。    
    “这个狗屎的曼哈顿。”吉沙骂道:“我只给一个女人打电话说,我想请她出来吃饭,她不理睬我,我就继续邀请她,没想到10分钟后警察来了。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逮捕了,难道邀请女人出来吃饭也犯法?”    
    “很不幸你撞在了曼哈顿女人的枪口上,你是法学博士,难道你不知道纽约有一条专为保护妇女不被电话骚扰的法令?”    
    “哼,法学博士!我还拥有两个MBA学位呢,但我的学位都是国外获得的,到了这狗屎的美国居然不被承认。”吉沙的回答实在叫我吃惊,也叫我同情。我这位中国的博士到了美国不也一样要重做学生。    
    “你的这些学位都没有派上用场?”    
    “20年前我到美国,起初我以为只是暂时的困境,我干过所有那些低下的小工,但20年后,我的那些学位从来也没有被派上用途,这些也不去多说了。可恶的是曼哈顿的女人,10年了,我没碰曼哈顿的女人,为什么?”吉沙咬牙切齿地说。    
    “难道没有一个曼哈顿的女人爱上过你?”    
    “除了金钱和美色,曼哈顿的女人还会爱上别的什么吗?我又丑又没钱,女人见了我都惟恐避之不及。”长相其实不丑的吉沙继续咬牙切齿地说着。    
    我当然知道吉沙10年没有女人不全是曼哈顿女人的错,但曼哈顿的女人喜欢金钱和美色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又使我想起我们中国的上海女子,不也和曼哈顿的姐妹们有同样的爱好。其实,大都会的女人对金钱和美色的迷恋正是大都会男人拼命赚钱的动力。    
    可怜的吉沙纵使拥有两项MBA学位和一顶法学博士的帽子,因为自己心理调节的无能,一直只能生活在曼哈顿的地狱里,没有钱,没有女人,只有痛苦和愤怒。在我对吉沙仅仅三次的心理治疗中,我指出他在心理调节上的偏差,大个子吉沙竟然在我面前痛哭失声,他喃喃念叨着:“太晚了,我早一点遇上你就好了。我其实也明白这是我自己的错,我纵然拥有这么多的学位,但在我的内心,我其实还是一个不明世事的孩子。”    
    阴阳学引迷途老羔羊    
    “我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有时会突然无法呼吸,全身颤抖。”贝克眉头紧锁着对我说。在我面前的这位名叫贝克的德国人高大英俊,一身的腱子肉表明他是一个极其注重身体形象的人。当他微笑时,微眯的双眼似乎在向对方传递一种信息,这种信息的含义是复杂的,有点居高临下的样子,又有点卑下哀求的苦痛;有深思熟虑的睿智,又有幼稚迷茫的期盼。    
    “我在德国曾经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有过很成功的事业,但我如今在曼哈顿无事可做。”贝克叹道。


第一部分 曼哈顿 :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第5节 性解放运动

    “既然你在德国很成功,为什么要搬到曼哈顿来住呢?”我问道。    
    “因为我在德国的朋友都过世了,我无法忍受没有朋友的孤独,所以我搬到远离故土的美国曼哈顿。”    
    “你只有45岁的年龄,为什么你的朋友都过世了呢?”    
    “艾滋病,我们这辈人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运动,所以大家在性上都很随意,结果厄运突然降临,他们无一幸免。”    
    “那么你呢?” 我这样问是想了解他的现状。    
    “我侥幸逃脱了,因为我在过去的10年里有一个稳定的性关系。”    
    “稳定的性关系。”我只是重复这个关键词,因为在现代人多元的性关系中,一个简单词的意义可能根本就不简单。    
    “哦,我是一个同性恋者,我爱他,他对我也一心一意,所以我们没有染上艾滋病。” 现在的美国社会氛围已使得同性恋者可以坦然直陈自己的性趣,而听者也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反应。    
    “你其他的朋友都去了,但他还活着。”我轻轻提醒他。    
    “他也无法忍受这种孤寂的感受,我们在一起便有了一种无法解脱的哀伤。爱情的浪漫被这种浓浓的哀伤浸透了,于是,我们只能分手。”    
    “德国成了你的伤心地,你只有选择离去。”    
    “对啊,只有选择离去。我到了曼哈顿,买下了一套公寓,那几乎花尽了我所有的积蓄。 之后,我开始找工作。”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    
    “结果呢?”    
    “美国企业对一个德国总经理不感兴趣。几经挫折,我想我也不是能上不能下的人,于是我找了一份餐馆服务生的工作。”贝克平静地说着他的曼哈顿打工经历,我自然联想到上面那位土耳其法学博士的遭遇,在曼哈顿这个人人以为可以轻易成功的天堂,却有多少人生活在无助和失望的地狱里啊!说实话,我对贝克真有点钦佩,一个德国总经理愿意放下架子在曼哈顿做一名餐馆服务生,要我还真有点做不到呢。我到了美国,有几次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进餐馆几乎成了我惟一的选择,但我还是咬紧牙关没有跨出那一步。    
    贝克继续说道:“我在德国的时候,每周工作80个小时,到了曼哈顿居然无事可做。”    
    “结果,你得了焦虑症?”    
    “我太习惯于把自己当作强者来看了,当我被剥夺了做强者的权利,我才突然发现我的内心其实非常脆弱。”贝克还是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    
    “那么,你有没有探究一下自己为什么会犯焦虑症呢?”    
    “说实话,我真的无法明白我这么一个好强的人,怎么会在焦虑发作时变得那么无力无助。”贝克叹了一口气。    
    “在中国道家哲学里,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叫做阳极必阴,阴极必阳。好强到了极点,最虚弱的阴面便紧随其后了。同理,如果你让自己柔弱到极点,那么最刚强的阳面也会自然浮现。”    
    “我可以理解你的阳极必阴的道理,因为我现在的状态证明了这一点,但我无法理解阴极必阳的道理,难道你让我一直在我目前的消极状态中延续下去?”    
    “阴阳原本一体,无所谓好坏,是人的分别心将阴阳分成好坏。如果你接受了自己的软弱状态,那么你就没有必要为你的软弱而焦虑发作,而你也可以在你的软弱里看清你生命中的另一半, 从而全面地了解自己。”    
    对一个具有阳性民族传统的德国人来说,听我这套牛皮糖阴阳哲学,虽然在起初时让他感到很不习惯,但渐渐地他也明白了我所阐述的道理。当他豁然回首,发现自己的人生只生活在阳性的那一面时,他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一样,开始走进了那迷离美妙的阴性世界。    
    贝克毕竟曾经是一个德国总经理,他的才华只是被他的焦虑暂时掩盖了。只经过两次的心理治疗,他便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现在我又要开始繁忙的工作了,我想我暂时也没有时间继续心理治疗了,但你的话为我开启了一扇心灵之门,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我确信贝克对我所说的不是客套话,我也确信他在将来旧病复发的时候还会来找我。    
    我已经学会在伟大的中国道家哲学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能量,我也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通道,引导更多的人明了人生的真实意义。    
    直面脸部扭曲的田纳西美丽女孩    
    第五大道心理治疗中心坐落于曼哈顿下城华盛顿广场附近,中心所在的那栋小楼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按照中心所处的位置,中心接待的病人应该都是有钱的上流社会,但曼哈顿最令人惊奇的是,最有钱的和最没钱的人所受到的服务有时几乎是一样的,所以,第五大道心理治疗中心的很大一部分病人属于赤贫阶级,其中有许多是无业游民。美国的心理治疗的确已发展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纽约州政府为赤贫阶级所提供的医疗卡,为每次心理治疗支付55美元。有些穷人每两周只能领到50美元的救济费,但政府提供的医疗卡却容许这些穷人每周看两次心理医生。我一方面感叹美国政府用钱无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钦佩这个当今世界的超级帝国为其国民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心理治疗这一类在常人眼里看来可有可无的软性服务是如此优越。    
    我在此写上这么一段介绍,好像和我将要写的田纳西女孩的故事没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是这样的,因为到中心来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的赤贫阶级,那些阶级成员的长相自然不会有多么美丽动人,服饰也不会整洁体面,个人卫生也不会十分讲究,于是在中心的心理医生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轮上那些高层次的患者。    
    我非圣贤,在为赤贫分子、瘾君子和劳教犯服务后,自然也希望能与高层次的患者谈论高雅一点的东西。不过,我发现在我身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每次有漂亮出色的女孩子安排到我这里,十有八九都会对我说,她们希望找女性心理医生。我当然装出一脸真诚的样子,满口答应帮他们找合适的女性心理医生,但心里的这种感受,还是会令我怀疑我本身的男人气质是否出了什么问题。    
    我知道有许多女孩子曾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性伤害,所以她们对男人总有某种程度的提防甚至敌意。但当这种提防和敌意被高频率地投射到我身上时,虽然我知道这是我以一个男性心理医生的角色所必须经历的一种体验,但我还是希望这种现象不要如此高频率地出现。    
    当那个田纳西女孩出现在诊所的时候,她的美丽与她周遭的赤贫阶级多少有点不协调。第五大道心理治疗中心的诊疗室都是非常小的房间,通常只能容纳两三个人。那天,我预定的房间是一间只能容纳两个人的房间,名叫珍妮的田纳西女孩在那间小房间坐下后,我很明显地感到环境有点异样,好像空气中浮动着一种紧张和焦躁,珍妮的表情也是晴雨不定,她的脸部表情有一种奇怪而轻微的扭曲。    
    “你好像很焦虑的样子,不妨放松一下嘛。”    
    “我感到有点透不过气来,这间房子太小了。”珍妮的脸明显发红。    
    “今晚诊所的房间都满了,如果你不舒服的话,可以出去透一下气。”


第一部分 曼哈顿 :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第6节 从他童年的噩梦中醒来

    “不必了,我们开始吧。”    
    珍妮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她是属于那种从小到大一帆风顺的优秀女孩子,父母都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大学毕业以后,她和她大学时期相识的男朋友一起到曼哈顿来闯天下,梦想开拓一番事业。但只在曼哈顿待了短短几个月,有一天,她在街上行走时突然惊恐发作,感到好像天崩地裂一样的恐惧,连呼吸都没法进行似的。    
    这样的惊恐发作对珍妮而言是平生第一次,她对自己的完全失控感到羞耻和自卑,当然最大的担忧是她无法想像第二次惊恐发作时她会怎么样。心理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追根溯源,珍妮的惊恐发作一定是有其来源的。曼哈顿就像一只压力锅,把珍妮内在的那颗定时炸弹引爆了。    
    那么,什么是珍妮的定时炸弹呢?    
    珍妮的父母在几天前离婚了,作为子女,对父母的离异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忧郁,而非惊恐发作。到底是什么使得珍妮在听到她父母离异的消息后产生惊恐发作的呢?    
    珍妮坦白道,虽然她父母都待她很好,但她父母两人之间其实一直存在不和。自她三四岁,她就在她父母之间担任起一种微妙的角色,她成为她父母关系的桥梁、仲裁者、调解员甚至法官。    
    “你对自己的这种特殊角色感觉如何呢?”我问道。    
    “我其实很不喜欢这个角色。”    
    “从什么时候起,你有这样的感受?”    
    “很小的时候就不喜欢了,但我的家庭没有了我好像就不行似的,我有时奇怪我怎么成了一家之主了。”    
    “当你只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你就被迫成为一个小大人,承担起了一个普通孩子不必承担的责任。”    
    “我有时候为自己的特殊地位感到自豪,有时候又感到失落,失落了我童年的稚趣。”    
    “除了童年的失落以外,你对自我的真实定位其实也失落了,你成为你父母关系的桥梁、仲裁者、调解员甚至法官,但惟独忘了成为你自己。”    
    珍妮朝我瞥了一眼,她的表情告诉我她不喜欢我对她的分析。珍妮只习惯于做一个指点别人的“大人”,而不习惯做一个被人指点的“孩子”。    
    当珍妮满怀信心和梦想到曼哈顿闯荡时,她所面对的人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而对一个大学刚毕业又来自边远地区的小姑娘来说,她的“大人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