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2-政治理论基本教程-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在现阶段,我国的私营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私营经济一样,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请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5“股份制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请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6“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因此,它不应该参加社会主义分配。”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7为什么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8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的理论来说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
9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2002年文科、理科第35题)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Ⅰ
1。C2。C3。C 4。C 5。C 6。B7。B 8。B 9。B 10。D 11。A 12。B13C14C(二)选择题Ⅱ
1。AD2。ABD3。BCDE4。ABD5。AB6。ABCD 7。ABCD8。ABCD9。CDE10。ABCD 11。ABE12。ABCD13。BD14。ABCE15。ABCD16。ABCD17BCD(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2分)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能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先进,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富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的。(2分)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1分)
2。【答案要点】任何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都包含着所有制的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派生的占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在这些权利中,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的最终实现,因而也是任何一种所有制的最本质的内容。不同所有制的区别,就表现在“剩余”(可以表现为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等)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就在于“剩余”不是归于私人,而归于公有。“剩余”归属于全民所有,就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本质体现;“剩余”归属于集体所有,就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本质体现。“剩余”归属于公有,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体现。
3。【答案要点】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要有量的优势,但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国有经济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它的主导作用。
4。【答案要点】私营经济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一样,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具有一般私营经济追逐利润、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共性。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又不同于一般资本主义私营经济性质,它们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产生的,其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所以,它们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而是参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
5。【答案要点】(1)股份制是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可以包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
(2)股份制作为资本的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姓“公”还是姓“私”,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制性质。
(3)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利于公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主体作用,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6。【答案要点】(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前提下允许各种分配形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虽然不属于按劳分配,但是它可以参加社会主义分配。
(2)生产要素是指土地、资本、劳动力、知识产权等,它们都是生产力的构成部分。它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生产条件属于不同所有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这就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是分配的一种形式。还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我们要建立生产要素市场,使生产要素成为商品,那么生产经营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得到相应的收益。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7。【答案要点】 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决定了劳动力价值是劳动者取得生活资料数量的最高界限,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资本家占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不可能共同富裕,只会产生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从根本上克服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决定了广大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归劳动者所有,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8。【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所有制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由一种经济成分为主体,多种成分构成。构成主体的经济成分,决定着所有制的性质。
(2)在我国,一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另一方面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存,这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实现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在劳动者之间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平等关系。所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相对落后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形式,而不能成为惟一的形式,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第三,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以此为前提,我们不仅要加快公有制经济发展,而且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缺少哪一个方面,发展都快不了。
(3)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允许其他所有制成分存在,这种私有经济与私有制社会的私有制是有根本区别。
9。【答案要点】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为此,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好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本章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层面的相关内容。全章共分为五节。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以及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主要阐述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性质、组织形式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等内容。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主要阐述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市场秩序的规范等内容。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主要阐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政策等内容。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阐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等内容。上述五节内容中,第一节是从总体上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后面四节则是分别具体介绍和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中的四个主要的构成部分——微观基础(企业)、运行基础(市场体系)、调控体系(国家宏观调控)、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考生复习本章,首先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有关内容。在掌握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框架以及宏观调控、市场体系、企业制度等方面的具体特征。其中,尤其要关注有关现代产权制度的相关问题。
本章2006年大纲中的内容与2005年大纲相比有两处变化:一是在第二节中将原“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改为“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在第五节中增加了“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6识记7市场经济体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它们的共同特征主要是:
(1)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2)企业是市场主体,是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其生产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3)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调节和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4)生产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有特征
【识记、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从而除了上述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物质特征。从经济方面看,主要有: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2)在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即合理拉开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人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实现市场调节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结合。
(二)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识记、领会】社会化生产要求按比例配置资源,使社会生产结构和社会需要结构相适应或基本平衡。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历史上有两种实现形式,即市场和计划。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市场机制的长处主要有:第一,引导企业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安排和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产需结合和供求均衡;第二,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第三,实行优胜劣汰,给企业以动力和压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进取的活力。但是,由于企业是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的,因而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不足和消极作用。
计划机制是指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的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计划机制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全局性的特点。计划机制的长处是:第一,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人力,进行重点建设;第二,通过经济预测,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规划和控制资源配置,进行经济总量控制、重大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和保障社会公正,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等。但计划机制由于受到人的认识、信息条件和利益关系的制约,也有其不足:即对微观经济活动、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计划指标容易脱离实际;经济主体的利益容易受到损害,因而存在动力不足,效率低、资源浪费等弊端。
综上所述,计划和市场各有自己的适应范围、长处和不足。计划的长处在宏观经济层次,它的弱点在微观经济层次。相反,市场的长处在微观经济活动层次,不足在宏观运行层次。所以,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实现计划和市场两者优势互补,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和长处,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识记、领会】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其它主体还包括农户、居民等)。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是具有自身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及市场竞争主体,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实体。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是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细胞。企业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是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其次,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在一个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都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的。
再次,企业是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并得到收入分配的基本单位,社会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也是通过企业来发生的。
最后,企业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本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具有的竞争力,直接表现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正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上述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实行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