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成吉思汗 >

第16章

成吉思汗-第16章

小说: 成吉思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过去。
  对李承祯尤为不利的是,自己不仅在质量上处于劣势,而且在数量上严重处于劣势。成吉思汗以10 万骑兵对他的5 万步骑兵。李承祯要么是缺乏可靠的军事情报,要么是对自己的擒生军过分自信,低估了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放弃了对蒙古骑兵作进一步侦察的努力,便自作主张,在城外布下阵势。
  不管怎么说,李承祯违背了西夏军队以十战一的传统战法,注定了要遭到失败。
  成吉思汗听到先头侦察部队报告,西夏军队由夏襄宗的太子李承祯挂帅,在城外原野上布下5 万人的军阵,欲与蒙军决战。他和诸将感到非常高兴,这样他们就不用攻城了,可以使用蒙古骑兵的拿手好戏,一战取胜。他们知道自己在兵力上占优势,二比一,对胜利充满信心。成吉思汗为打垮西夏军队的抵抗意识,决定以堂堂之阵对堂堂之阵,完全凭实力决斗。
  成吉思汗将10 万军队展开:博尔术率1。5 万人居左翼;木华黎率1。5万人居右翼;术赤台率1 万人居中军一线,其后依次是哲别、忽必来、赤老温、者勒蔑、速不台也各率1 万人;成吉思汗与几位王子率1 万精锐的怯薛军殿后。
  成吉思汗计划开始进攻时,由中军诸将率兵轮番冲击李承祯的军阵,博尔术和木华黎掩护翼侧。一旦中军突破敌阵,中军诸将马上纵兵突入敌阵,冲乱敌阵,博尔术和木华黎同时从两翼包抄过去,掩杀阵脚大乱的敌军。
  李承祯看到蒙古骑兵的兵力相当于自己兵力的两倍,心里已有点发慌。但是,他不能让部下看到自己胆小畏敌,无论如何也不能撤阵回城。他鼓励部下,一定要洗刷蒙古人前两次掳我百姓、抢我牛羊的耻辱,坚决打败野蛮落后的蒙古人。
  不过,当李承祯和他的部将看到成吉思汗随后的布阵时,他们知道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而且是同样精于骑兵作战的对手。战斗马上就开始了。蒙古骑兵杀声震天,从中央实施突击。西夏骑兵也展开进攻队形,首先迎战成吉思汗的中军突击队。术赤台、哲别、忽必来、赤老温率兵轮番突击,击退西夏骑兵,一举突破敌阵。现在,战役完全按照成吉思汗的作战计划进行。
  西夏军队的军阵已被冲乱,蒙军中军源源不断地冲杀过来,左、右两翼开始展开包抄行动。
  李承祯一看势头不妙,带领中军慌忙撤退,逃回兀刺海城,并下令紧闭城门。
  副统帅高逸公率左、右翼两军拼死抵抗,与蒙军激战。高令公已决心以死报国,掩护太子撤退。他们现在已被包围在战场的中心。成吉思汗下令围歼战场上的敌人。双方随后陷入一场混战。大批西夏士兵战死,高逸被俘,英勇不屈,被蒙军杀死。
  在这场战斗中,西夏军队有三万多人被杀,只有少数人活着当了俘虏。
  成吉思汗乘胜追击李承祯部,再次包围兀刺海城,准备攻城。李承祯领教了成吉思汗的厉害,见其围城,连夜逃出城外,让太傅西璧氏指挥余部坚守。
  太子弃众而逃,蒙军像蚂蚁一样围攻,守城的西夏士兵感到绝望。守将听说过蒙军屠杀抵抗者的可怕故事,太子的精锐部队已有三万多人战死。他见援军久久未至,自己寡不敌众,便暗中派使者至成吉思汗帐中,表示愿意投降,条件是蒙军不屠城。
  成吉思汗答应不屠城。西夏守将开城投降,蒙军骑兵如潮水一般涌入兀刺海城。太傅西壁氏不愿降敌,率亲军与蒙军展开巷战,最后被俘。蒙军占领兀刺海城,不仅消除了进一步南下的后顾之忧,而且有了一个前进基地。他们长驱直入,沿着黄河,向西夏首府逼近。夏襄宗见太子李承祯战败逃回,北部重镇兀刺海城沦陷,急召名将嵬名令公率兵5 万,在贺兰山北部关隘克夷门设伏,阻击南下的蒙军骑兵。
  克夷门为通往中兴府的必经之路。嵬名令公把部队埋伏在山谷两侧的树林里,先放过蒙军小股侦察部队,当蒙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时,才下令发起冲击,经过激战,基本上消灭了蒙军的先头部队。嵬名令公不愧为西夏名将,取得了对蒙军作战的首次胜利。
  嵬名令公知道蒙军大部队随后就会到达山谷,便将部队全部撤往克夷门要塞,准备凭坚据险,阻击蒙军主力。
  从贺兰山北部山谷逃回去的蒙古士兵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先头部队中了埋伏全军覆灭的惊人消息。成吉思汗感到震惊。蒙军进军时,先遣队常派出侦察小分队,以防中敌埋伏。他一时弄不清楚先头部队为何会中敌伏击,督促大军继续南进,以搬掉眼前的绊脚石。
  成吉思汗率军到达克夷门要塞前,组织突击队进行强攻,但是久攻不下。嵬名令公组织弓箭手和弩兵抵近齐射,并抛掷滚木和圆石,给蒙军突击队造成巨大伤亡。
  两军在克夷门要塞相持了两个月。
  西夏军队越战越勇。嵬名令公还经常组织敢死队,在夜间偷袭蒙军营地。有时,嵬名令公还亲自出马,纵火烧毁蒙军帐篷,杀伤蒙军官兵。成吉思汗针对嵬名令公亲自带队实施夜间偷袭的特点,决心擒贼先擒王,设伏生擒嵬名令公。他命令博尔术、木华黎、哲别、速不台四将亲自带精兵设伏,即在要塞前的山谷布置许多帐篷,帐篷彼此挨得很近,白天故意让许多士兵在各个帐篷进进出出,给敌造成假象,引诱西夏军队夜间用火攻偷袭,夜里把士兵撤出帐篷,埋伏在山谷两侧。为了摸准敌情,他还命令赤老温和术赤台二将带少数精兵,天黑以后爬到要塞近前的灌木丛里,观察敌军夜间出塞偷袭的情况。只要是嵬名令公亲自出马,他们就发暗号通知伏兵。战斗开始后,他们还必须断敌退路。果不出成吉思汗所料,嵬名令公白天观察到山谷里忽然又立起许多蒙古包,蒙军士兵在帐篷前进进出出。他估计成吉思汗又在调整部署,准备实施新一轮强攻。他决心亲自带领敢死队,在夜间用火烧毁蒙古包,把在熟睡中的蒙军士兵烧死,预先挫败蒙军的攻势。
  于是嵬名令公,半夜亲自带队出寨,结果中计,陷入蒙军的包围圈中。敢死队几乎全部阵亡,他本人也受伤被俘。
  成吉思汗干脆命令部队连夜发动大规模进攻,攻破寨门,涌入山寨。经过一夜混战,天亮时,成吉思汗发现克夷门要塞已完全掌握在蒙军手中。失去主帅的西夏军队在蒙军夜间突袭下一片混乱,大部分在黎明前已经溃逃往后方。少数部队未来得及逃走,天亮后即当了俘虏。成吉思汗传令部队在克夷门要塞休整数日,然后分成数路纵队,直扑中兴府。
  夏襄宗眼看着首府北边的两道天险关隘都落入蒙军手中,现在除首府外,已无坚可挡蒙古铁骑。他急忙从右厢各监军司抽调5 万名擒生军进入中兴府,连同京师卫戍部队2。5 万人和帐前侍卫亲军5000 人,分兵把守各个城门、女墙、街口、护城河和吊桥,并架设旋风炮,备足石弹和箭,准备射敌。
  成吉思汗的骑兵部队穿过平坦的绿洲和田野,很快就推进到中兴府周围。诸将按照大汗事先分配的作战任务,带兵占领中兴府周围的阵地,对西夏京师构成包围态势。
  成吉思汗试图用强攻的办法攻破中兴府,但是,中兴府作为西夏的首都,城垒坚不可破,高不可攀。西夏的精锐部队擒生军和中央侍卫军,在夏襄宗李安全的亲自指挥下,沉着应战,就像在克夷门要塞一样,居高临下,用弓弩射箭,箭如雨下,使蒙军无法靠近城门和城墙。他们还利用旋风炮,抛射石弹,摧毁蒙古包,给蒙军造成伤亡。蒙军久攻不下,一筹莫展。后来连日天降暴雨,黄河水位上涨。成吉思汗命令部下在夜里突然引黄河水灌城,给守城军民造成了很大损失。
  夏襄宗派使臣向金朝求援,但金朝新立皇帝认为蒙夏相斗,对金国有利,拒绝派兵增援。
  夏襄宗见金朝坐山观虎斗,还想渔翁得利,决心坚持到底。他亲自登上城楼,指挥部下击退企图攻城的蒙军突击队。
  黄河水位在雨天继续上涨,冲决了中兴府外城的堤防,并开始淹没蒙军的一些阵地。成吉思汗不得不下令撤军,解除对中兴府的围困。成吉思汗把被俘的西夏太傅西璧氏(又称讹答)传进帐中,要他进城劝李安全投降。他对西璧氏说:
  “我蒙古大军南征,起因于追击草原上的仇敌,并非针对大夏国。若果真如此,我军将继续围困中兴府,切断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困死守军。我军现在主动撤兵,是想与大夏国联盟,对付我们共同的仇敌金朝。金帝不是说蒙夏相攻,于金有利吗?”
  西璧氏进城,向夏襄宗李安全转达了成吉思汗的谈话,进一步为他分析当前的形势,认为蒙军不可敌,金人不可靠,西夏只有依靠蒙古抗金,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李安全见成吉思汗并未打算灭西夏,而欲联合西夏讨伐仇敌金朝,便答应向大蒙古国纳贡称臣,并忍痛割爱,把女儿察合公主献给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率部凯旋而归,撤回漠北草原。
  这次南征,成吉思汗取得了比俘获西夏百姓和牲畜要大得多的战果,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下一步攻金复仇,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第七章 攻金复仇
  1 蒙金交恶由来已久
  成吉思汗六年(1211),当成吉思汗率军大举进攻金王朝时,他打着一个最响亮的旗号激励将士杀敌:为惨死的先祖向金朝讨还血债!蒙金世仇可追溯到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汗时。
  当合不勒汗称汗时,蒙古族已是人丁兴旺,成为漠北最强大的部落之一。尽管合不勒汗像其他部落首领一样对金称臣,但是金王朝的统治者对蒙古族的强盛仍然感到不安。
  当时,金王朝正是金熙宗完颜亶在位。他遣使至漠北,邀请合不勒汗去金国访问,以了解蒙古部的动向。
  金熙宗召见了合不勒汗。他了解到合不勒汗只不过是一个头脑简单却勇敢善战的部落首领,蒙古族也只不过是一个野蛮落后的游牧部落,不足以对金王朝构成威胁。他特意为合不勒汗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并赏赐给他许多珍贵的礼物。
  但是,金熙宗的谋臣对合不勒汗另有看法。他们看他那身材高大、孔武有力、酒量惊人的样子,认为他是一个有野心的潜在对手,建议利用这次机会先干掉他,免得放虎归山,以留边患。
  金熙宗最后被手下谋臣策士说服,决定再派使者,追回正在北返途中的合不勒汗,宣他再次入朝。
  合不勒汗奇怪金熙宗再次急召自己,怀疑金人另有企图,拒绝入朝。金国使者将其绑架,欲强行押回金国。合不勒汗中途设法逃走,回到漠北的营地。
  金熙宗的使者仍不死心,带人追到漠北,欲诱骗合不勒汗再去金国一趟。
  合不勒汗已经很清楚,金国皇帝要加害于己,便怒从心起,下令将金国使臣及其随从全部杀死。
  金熙宗听说合不勒汗拒绝入朝,杀死使者,大怒,立即发兵进剿。合不勒汗率部避敌锋芒,与金军在茫茫的草原上周旋,待其人困马乏、粮草耗尽时,在海岭(今呼伦贝尔东面的兴安岭)一带出击,大败金军。从此,蒙金交恶,结下世仇。
  当时,金王朝一直利用紧邻其北境的塔塔儿部充当鹰犬,征讨蒙古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塔塔儿部也乐于充当大金国的附庸和帮凶,恃强凌弱。
  合不勒汗帮助亲家翁吉刺部与塔塔儿部作战,蒙古部与塔塔儿部结怨。
  合不勒汗死后,俺巴孩汗继位后,试图与塔塔儿部和解。他本是泰赤乌部的首领,认为没有必要替翁吉剌部承担战争的直接责任,便主动表示与塔塔儿部和好。他亲自前往塔塔儿部为儿子提亲,试图通过联姻化解前嫌。但是,有金国作后盾的塔塔儿部不买账,并把俺巴孩汗抓起来,交给痛恨蒙古人的金熙宗处理。
  金熙宗根据惩治叛部法,下令将俺巴孩汗钉在木驴上残酷地处死了。
  俺巴孩汗惨死后,合不勒汗的儿子忽图剌汗继位。他首先向塔塔儿人复仇,与之多次交战,互有胜负。在一次战争中,合不勒汗的长子、主儿勤氏的祖先斡勤巴儿合黑被塔塔儿人俘获。塔塔儿人把斡勤巴儿合黑押到金国,金王朝将他钉在木驴上处死。蒙古部旧仇未报,又添新恨。金世宗在位时,中都(今北京)附近及契丹地流传着一首歌谣:“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
  当时,蒙古部像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一样,经常骚扰洗劫金国北部边境地区。
  金世宗听到这首歌谣,非常震惊,立即下令加强北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每隔三年出兵北伐,剿杀蒙古各部。金世宗颁布的定期剿杀政策,被称作“减丁”。
  当时,忽图剌汗已经去世,蒙古族没有选出新的可汗,各部各自为政,实际上群龙无首,已成乌合之众,无法抗击金国大军的剿杀。结果许多蒙古青年男子和老人被杀死,大批妇女儿童被掠为奴。被俘的蒙古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金国山东、河北一带奴婢价钱大跌,几乎家家都买蒙古鞑靼人做奴婢小厮。
  许多蒙古人对金国人恨之入骨,但是他们又无可奈何。当成吉思汗从草原上艰难地崛起时,他只能将对金的仇恨埋在心底,甚至不得不接受金丞相的封官,向金纳贡称臣,以击败草原上的竞争对手,壮大自己的力量。直到统一漠北,称汗立国,征服西夏后,成吉思汗才开始考虑攻金复仇的宏伟计划。
  此时,蒙金力量对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大蒙古国日益兴盛,金王朝却逐渐衰弱。
  金王朝本是中国东北部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女真族最早居住在今黑龙江流域及长白山一带,隶属于辽国。辽道宗耶律洪基时,女真族各部逐渐统一,形成拥有十万户的大部落联盟。辽天庆三年(1113),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不满辽帝强令女真族进贡异品珍宝,决心推翻辽朝的统治。天庆五年(1115),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
  从天庆四年至保大五年(1114—1125),完颜阿骨打最初以一支2500人的小军队起家,与辽国交战近11 年,终于灭辽,占领辽属东北和华北大片地区。
  金灭辽后,从金天会三年至五年(1125—1127),挥师南下攻宋,攻破东京,掳宋徽宗、钦宗北归,灭亡北宋。至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金军继续南侵,不断进攻南宋,把金国南疆扩张到长江一线。金王朝曾经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金军曾经也是一支能征善战、令人生畏的劲旅。
  完颜阿骨打建国初,实行类似大蒙古国的征兵制度,所有壮年男子都必须服兵役。军队编制推行猛安谋克制,猛安为千夫长,谋克为百夫长,下有什长和伍长,采取十进位制。
  金军分中央直辖军、地方驻屯军、边防军和地方治安部队四种。中央直辖军队有禁军和机动军两种,卫戍皇宫和京师,为全军之主力。金军之精锐为骑兵,犹如蒙军和西夏军。金军骑兵坚忍耐久,能硬打硬拚,机动灵活,进攻时经常采用两翼包围和中央突破的战法。他们特别善于以敌方首都为战略目标,进行正面和大纵深的穿插突破,对敌国皇帝穷追不舍。
  此外,金军编队内还有步兵,以汉人和契丹人为主,善于攻城。金王朝和金军的腐败是从入主中原后逐步开始的。
  女真族入主中原后,逐步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女真贵族、官僚和军官争相变成兼并土地、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接受了汉族封建地主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