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

第8章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第8章

小说: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入和母亲克勤克俭的劳动,维持生计。西乡方圆几十里,土地肥腴,然清吏的贪婪苛政,外族的侵凌,使百姓难以聊生。耳闻目睹的事实,在他还未启蒙时,幼小的心灵中便滋长了抗暴的心理。 
        
        李父知书达理,希望在自己的后代中,出个饱学之士,于是李宗仁6岁那年,便进入私塾,塾师是自己的父亲。1905年,李宗仁随老师上了省城,进了新创立的临桂县立二等小学。这是一所新学堂,所教课程,除国文之外,还有数学、博物、美学等新式学科。15岁时,他开始觅寻正当职业谋生。那时各省正试办新政,广西省新设奖励工商业的“劝业道”,并在桂林设立纺织习艺厂,招200名学徒学习纺织,李宗仁进了这家厂当学徒。 
        
        1909年,18岁的李宗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陆小的教育,完全仿日本那一套,十分严格,教程分学、术两种。学科除国文、史地外,有各门科学和外语,术科是每天1小时的训练,有器械、体操、劈杀等活动。李宗仁学业突出,深得同学的尊重和老师们的喜欢。 
        
        此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正风云突起,陆军小学也成立了革命党人的组织“军事指针社”。1910年秋,李宗仁加入了同盟会组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起义的枪声。11月7日,广西宣布独立,成立了地方革命政府。   
        李宗仁1912年结婚,女方名叫李秀文,出身于一个殷实的半自耕农家。她为人忠厚,遇事稳重,还有一手好女红。对于这样一位妻子,李宗仁颇觉称心,婚后两人感情笃厚,李宗仁还耐心地教她认字。对于李宗仁,李秀文也很是满意。 
        
        1913年秋,李宗仁学成毕业,当上了讲习所的准尉见习教官,很快就升任少尉队副,不久又晋升中尉。中尉官衔并不大,却是他平生第一个正式军职。     
        
      第24节:地方军阀大结局(24)       
        讲习所停办后,李宗仁于1915年春到桂林模范学校任体育教员。1916年4月下旬,他辞去学校教师职,走入护国军的行列,因为英勇善战,一路高升,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帮统、统领。 
        
        1920年7月,陆荣廷在龙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讨伐福州北军为名,进袭粤军。   
        陈炯明、许崇智以粤人治粤为口号,举兵进攻潮州、梅县,其势汹汹,陆荣廷仓皇发兵阻截,于是爆发了粤桂之战。这次战役,粤军有充分准备,桂军大败。李宗仁所在的林虎部在撤退至清远境内时,和马济、韩彩凤部三四万人会合,向肇庆败逃。部队撤至莲塘口时,遇到伏击的粤军。莲塘口宽二三百米,两侧为高耸的山峰,地势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粤军在此筑有工事,密布火力,居高临下,且以逸待劳。这里是通往肇庆的惟一通道,桂军身处此境,心慌神惊,乱作一团。林虎、马济决定强攻,亲赴隘口前线督战。激战数日,难以奏效。追兵在后,又后退不得,大有全军覆没之势。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李宗仁自告奋勇,担任打通莲塘口的任务。当部队逼近莲塘口时,李带全营500人在峡口前散开,进入敌机枪射程时,他率全营发动了奇袭,一举夺得敌阵地。莲塘口一役,李宗仁神奇般地使大部队摆脱了危境,名声大震,被奉为广西著名的战将。这次战役李营死亡达200余人,重伤者40余人。 
        
        桂军无法抵御粤军,李宗仁独自领着广西兵匿入十万大山中。后来有几支小部队也陆续上山躲避,均被李宗仁收容。李宗仁就是靠了这些部队作为基础,不断扩大,在广西立住了脚。 
        
        上山不久,陈炯明的弟弟陈炯光和钟景棠先后上山与李宗仁接洽收编的事。李宗仁要保持相对独立,陈炯明允其成立“粤桂边防军第三路”,李宗仁本人成了司令。 
        
        1922年4月,陈炯明发动反对孙中山的军事叛乱,无暇顾及广西,遂命粤军撤出桂境。粤军离桂后,桂人纷纷打起自治旗帜、成立了名目繁多的“自治军”。其中不少土匪也乘机兴风作浪,混水摸鱼。他们凭借手中的军权,割据一方,派县长,设关卡,征钱粮,各行其是。广西局势混乱,李宗仁的部下官长,见粤军离桂,部队与陈炯明无形中断关系,一致建议他取消“粤桂边防军第三路”称号,改称“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李宗仁亦有独树一帜、日后统一广西之意,听了部下的劝告,深以为是。5月下旬,他通电就任“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职。 
        
        二、战刀刻就广西王李宗仁的胜利,结束了陆荣廷在广西的统治,这不但震动了广西各界,而且受到各省的关注为了实现统一广西的愿望,打败力量强大的陆荣廷,李宗仁决定联合黄绍竑、白崇禧,寻找时机,扩大地盘。 
        
        1923年春,黄绍竑在李宗仁的支持下攻占梧州。这期间,李宗仁在李济深、陈铭枢的介绍下,加入了正在改组的国民党。   
        陆荣廷失梧州,丢贵县,且隐约感觉李和黄暗中有往来,决心对李、黄用兵。陆老奸巨猾,知对李、黄同时用兵很困难,因此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企图以李消灭黄,然后再收拾李。 
        
        不久,陆亲率精锐部队数千人北上桂林,威胁李宗仁。不料,此时沈鸿英却疑陆出巡有与自己的夙敌马洛联合将他消灭之意,于是引起了沈陆之战,双方战斗激烈,持续3个月之久。后经北京政府派人调停,5月上旬陆、沈议和休战。这样,广西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坐山观虎斗的李宗仁先发兵讨伐筋疲力尽的陆荣廷,然后再回师扫击沈鸿英部。   
        1924年5月,李集中主力于桂平、贵阳附近,向邕宁地区合击。5月23日,他领衔发出通电,呼请陆荣廷下野。6月25日,李宗仁指挥的左翼军,兵不血刃占领南宁。由白崇禧指挥的右翼军,在扫荡滨阳、迁江、上林的抵抗之敌后,即锋转武鸣,在那里未遇激烈抵抗,遂向南宁会师。李宗仁进兵神速,势不可挡;陆荣廷见大势所趋,只身遁湘。不久,陆通电下野,赴居沪上。 
            
      第25节:地方军阀大结局(25)       
        李宗仁的胜利,结束了陆荣廷在广西的统治,这不但震动了广西各界,赢得了他们的好评,而且受到各省的关注,使他们刮目相视。   
        李宗仁开始制订统一全广西的战略。不料此时陆荣廷的残部韩彩凤屯兵柳州、肇庆一带,伺图报复,蒙仁潜、陆福祥尚存人枪2000,盘踞部安、那马一带,窥伺南宁,龙州的李绍英、谭浩澄、谭浩清共有人枪3000,也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这些残余势力,本来就是李宗仁肃清的对象,在此情况下,李决定提前行动。先扫除这些势力,以解后顾之忧。   
        1924年8月初,李宗仁分兵3路进剿。右路军李宗仁和白崇禧指挥,进击韩彩凤;中路军由俞作柏和蔡振云指挥,向武鸣进发,肃清那马、都安的敌军;左路军由胡宗泽指挥,溯左江而上,直捣龙州。三股残余势力中,韩彩凤一股最为顽强,不但人多枪多,武器配备和训练较好,且韩系本地人,士兵均为子弟兵,能攻善战,交战中,李宗仁指挥的阵地曾多次被韩兵突破,经过月余的惨烈激战,李宗仁和白崇禧终于击溃了韩部。右路韩部被击溃的同时,中路军、左路军也进展顺利。至此,陆荣廷在广西的势力,连根铲除了,广西境内只有李宗仁和沈鸿英两支部队,形成两雄对峙的局面。 
        
        此时,北方的政局发生了变化,冯玉祥攻占北京,电邀孙中山北上。孙中山1924年11月起程。行前电约李宗仁和黄绍竑赴广州一行,同时明令将“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改组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李为督办兼第一军军长;黄为会办,兼第二军军长;白崇禧任督办公署总参谋长。孙中山离粤后不久,便传来孙患肝癌的噩耗,这时,迟迟不接受广州政府副元帅之职的唐继尧,此时忽然通电就职,并决定亲率大军,分三路进发广州“视事”。 
        
        唐率三路大军入粤,必须假道广西,恰恰这条咽喉要道在李宗仁的控制之下。不过要依靠李宗仁的力量对抗唐继尧,无异是以卵击石,唐料定李不敢作难,首先采取利诱的手法,派代表文俊逸前往南宁,与李宗仁接洽。却遭到李宗仁的婉言拒绝。 
        
        唐军还未正式宣布行动,沈鸿英忽然在桂林发出通电,以“建国桂军司令”的名义,“出巡视察各地民情”,指挥大军南下,向李宗仁打来。   
        1月30日中午,白崇禧部与沈军在武宣展开了激战,白崇禧几至被俘,仓皇逃进城内,闭门坚守。李宗仁率一独立营乘轮自柳江上驶驰援,1月4日下午2时,与白崇禧部里应外合向敌人发动总进攻。李将主力配备于右翼,企图将沈部压迫至柳江左岸而歼灭。沈军不甘示弱,竟全线跃出战壕反扑。两军展开肉搏,杀声震天:双方屡进屡退,形似拉锯。李宗仁清楚,值此激烈时刻如一旦垮下,将兵败如山倒,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亲临前线,冒着炮火,指挥作战。正值双方酣战难解难分之际,李宗仁部的李石愚纵队,由贵县赶至二塘,威胁沈军右翼。敌人见李的援军赶到,顿时军心虚慌,阵线动摇。李军乘势发动猛攻,沈军全线崩溃,仓皇窜逃,退守柳州。 
        
        为彻底消灭沈鸿英主力,李宗仁和白崇禧商议,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命李石愚部佯攻柳州,吸引敌人注意力,而将主力东调,循崎岖山道,直奔桂林南乡。与此同时,沈鸿英的一部被第一路军的陈济棠部击败,贺县丢失,蒙山也彼俞作柏部攻占。噩耗频传,沈鸿英正不知所措,又忽闻李宗仁部迫近桂林,慌忙北遁。 
        
        沈鸿英逃跑的当晚,即2月23日,李宗仁占领桂林。   
        李宗仁令白崇禧以桂林为据点,跟踪追击。自分三路进击,巧设计谋,于4月24日将沈军全歼。沈鸿英最后逃往香港。   
        正当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与沈鸿英激战时,唐继尧率领由滇、黔二省组成的“建国军”6万余人兵分三路挥戈东下。   
        唐部的兵力数倍于李宗仁部,来势凶猛。李宗仁冷静分析,决定各个击破。   
        第二路滇军龙云部占领南宁后,前锋于3月底又越过昆仑关,占领高田,进逼宾阳,企图消灭伍廷扬部。5月16日,李宗仁命部队向昆仑关进攻,李宗仁亲临前线指挥,攻下了号称天险的昆仑关。 
            
      第26节:地方军阀大结局(26)       
        唐继尧军步步逼近,柳州守将李石愚在前线阵亡,形势岌岌可危,幸黄绍竑、白崇禧率部分别从梧州、桂林赶往柳州前线,血战一日,打死打伤滇军2000余人,才使柳州得以解救。柳州一役,唐继尧主力受到致命打击,胆战心寒,率余部退至庆远。李宗仁接到白崇禧的捷报,兴奋异常,命部队乘胜追击,唐部溃不成军,于6月退回云南。 
        
        经过讨沈拒唐两次险恶的战役,李宗仁以少击众,全歼沈鸿英部,挫败唐继尧东进之师,终于1925年7月统一了广西。7月1日,广州大元帅府正式改组为国民政府,广西遂纳入国民政府的领导之下。因李宗仁统一广西有功,受到政府的赞赏,并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 
        
        按广州政府的要求,广西的军、政、财、教等诸方面在李宗仁的积极整顿下,走上了轨道,与陆荣廷统治广西时相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广州国民政府早日北伐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6年1月,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提议下,两广军政统一。统一后,广西两个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竑任党代表,广西成为国民政府直辖省。两广统一,李宗仁异常兴奋,他作为有资产阶级理想的青年军人,抱着努力实践孙中山先生生前遗愿的方针,积极向广州革命政府提出立即北伐的主张。 
        
        三、北伐名将建奇功长沙之战,李宗仁威名远扬,蒋介石也在这胜利声中举行了就任北伐军总司令职仪式,正式出师北伐1926年,李宗仁利用湖南军阀唐生智与赵恒惕的矛盾,命一旅之众,开往黄沙河,其余大部向桂林集中,作为入湘作战的准备,援助唐生智,并拉唐革命。李宗仁自作主张,事后才把行动计划电告广州政府。时广州政府政情复杂,无暇认真考虑立即北伐问题,以实力不够,难以取胜为由,否定了李宗仁的做法,主张推迟北伐。李宗仁对广州政府的意见不满,来个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3月初,唐生智向长沙进发,赵恒惕自知形势复杂,不是对手,未战即通电辞去省长职。3月17日,唐占领长沙,30日占领岳州。4月,吴佩孚见时机成熟,便调兵南下,向唐生智出击。吴军训练有素,唐军远非其对手,一经交战,立即溃败。 
        
        4月底,从衡阳向广西边境撤逃,并急电向李宗仁求援。李早有准备,接电后立即发兵进击,在衡阳与吴军交手。李的部队,在统一广西的岁月中已经磨练得善战骁勇,几个回合,便将吴军赶出衡阳。唐生智见衡阳被李军掌握,遂收残兵返回,与李部合力追击吴军。吴佩孚毕竟兵力雄厚,不易攻垮,双方遂在衡山、衡阳间相持。 
        
        湖南局势的发展,正如李宗仁所预料的那样,因此他对立即北伐充满了信心。然而当时的广州政府,笼罩在蒋介石一手制造的不安定的政治气氛中:“三二○”事件,蒋介石公开反对共产党,并排斥当时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左派势力,5月初,又酝酿拟订了“整理党务案”,将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企图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哪有心思北伐?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李宗仁提出广州政府应立即北伐,并反复陈述了理由。李终使中央政府同意立即北伐,并据李宗仁的坚决推荐,任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 
        
        1926年6月初,国民党二中全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授权组织北伐军总司令部,建立前敌总指挥部,唐生智为前敌总指挥。   
        7月初,李宗仁取道桂林,亲率12个团由黄沙河下衡阳。与此同时,他又电令七军向吴佩孚重兵把守的长沙挺进。7月4日,兵分三路同时发动攻击,冲破吴军抵挡,7月11日,光复长沙。 
        
        长沙之战,李宗仁威名远扬,蒋介石也在这胜利声中举行了就任北伐军总司令职仪式,正式出师北伐。7月27日,蒋介石率第一军一、二两师由广州北上。   
        长沙之役虽打出了北伐军的威风,但毕竟是第一仗,对北伐军来说,各路军阀的兵力10倍于己,日后的征途还很艰难。李宗仁主张首先乘吴佩孚军疲于南北奔命之时,用速决战的方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