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刘桐出言调解圆场道:“没事儿,小四这是不拿我当外人呢,我高兴。”
刘桐笑了两声,又问常鸥道:“小四下学了?”
常鸥哼了声算作回答,默不吭声的倚在了常润之身边。
常润之摸摸他的头。
常鸥已经十一岁了,已是个半大小子。身量虽然还未长齐,可这小一年来个子却拔高了许多。这样一个翩翩少年郎,再过几年长大,登门说媒的媒婆不知道有多少。
前次钱姨娘经过了常润之的提醒点拨,倒也再没狠拘着常鸥念书。
为此,常鸥更是喜欢他三姐,只觉得有他三姐在,他做什么都舒心。
可还没等到他趁着这段时间三姐回府,和三姐好好说说话,府里突然就来了旨意,给三姐赐婚。
哼!嫁人有什么好!前面那个三姐夫出身寒门还嫌弃三姐呢,后面这个姐夫是个皇子,不知道背地里会怎么对三姐。
常鸥犟脾气上来了,怎么看怎么觉得刘桐不顺眼,面对着刘桐的时候自然不会有好脸色。
通常碰上这样的人,刘桐多半都是不屑一顾,扭头就走。但这个对象是常润之的弟弟,他便不好生气,只是笑起来有些尴尬傻气。
未来小舅子为什么不喜欢他?
刘桐纳闷儿,转眼便看到常润之温和地和常鸥说话,一些琐碎小事也能说上好一会儿。
他在一边听着也不觉得无聊,还兴致勃勃偶尔插那么一两句。
常润之会回应他,常鸥就对他视而不见了。
大概是常鸥来这边儿打扰二人的事情被小韩氏知道了,一会儿后小韩氏院儿里的丫鬟便来请常鸥过去,说太太找他。
常鸥满脸不乐意,瞪了刘桐好半晌,又一脸纠结地想了会儿,方才道:“你和我三姐好好说话,不许欺负她。”
刘桐哭笑不得:“我何时欺负你三姐了?”
“现在是没有。”常鸥毫不客气地打量了他一番,道:“等三姐嫁给你,你也不准欺负她。”
刘桐便恍然。
这小舅子是对他这个未来姐夫不满意,所以给他脸色看,但又知道这婚事是不可变的,怕将来他因为他这样的态度而迁怒常润之,所以在警告他呢。
“好,小四放心,姐夫一定不会欺负你三姐。”
刘桐信誓旦旦的保证,换来的却是常鸥的一句嘀咕:“还不是姐夫呢……”
丫鬟在一边将两人的对话听了个完全,额头上隐隐冒着汗,催促道:“四少爷快去吧,太太等着呢。”
常鸥这才撅着嘴走了。
常润之目送他离开,对刘桐无奈道:“你别和小四计较。”
刘桐摇头道:“不会。”
顿了顿,他说:“看得出来你很宠他。”
“是啊。”常润之笑道:“府里就他一个小的,不宠他宠谁?何况小四也没有被宠坏,总是让人想更宠他一些。”
刘桐听着都有些羡慕了,轻声道:“他舍不得你出嫁。”
常润之顿了顿,方才笑道:“嗯,我知道。”
说着便又看向刘桐眨眨眼道:“不枉费我疼他一场。”
常鸥的出现不过是个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
常润之和刘桐散着步聊着天,时间也悄然过去。等到下人提醒,才知道该是用午膳的时候。
刘桐陪着安远侯和侯府四位少爷用膳,常润之则和小韩氏等人另开一桌。
小韩氏照顾着,岳氏趁此机会也看了看自己未来女婿。
岳氏是个没太多主见的人,从小韩氏那儿得知九皇子是老太太本就看好的,这桩婚事也是老太太乐见其成的,自然对刘桐也不会有意见,还念叨着说常润之以后要过好日子了。
岳氏一向认为老太太的眼光好,既是老太太看中的,那就是最好的。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岳氏从饭厅里出来,便笑得合不拢嘴。
钱氏便打趣她道:“三姑娘头次出嫁时,就只看到你哭,后来三姑娘受了委屈和离了回府。这会儿三姑娘又要出嫁,你却是笑了。想来这次三姑娘是嫁对了人,今后也不会受委屈。”
岳氏想起女儿头一桩婚事便难受:“也是我那时没再多求求太太,让老太太出面看看人……”
“好了,咱不看从前,就看往后。”钱氏拍拍岳氏的手,道:“三姑娘出嫁后可是皇子妃,比那方家太太的身份可高贵多了。九皇子还没子嗣,三姑娘过府要是能一举得男,这位置可就坐得稳稳当当的。谁还惦记那方家。”
岳氏也是解气地点点头,又迟疑地嗫嚅道:“钱姐姐,你说……三姑娘出嫁两年,都没能有身孕,会不会……”
“呸呸呸!”钱氏立马道:“那是因为那姓方的远着三姑娘,三姑娘又老是病着,三姑娘的身体可没毛病。”
岳氏也连忙往地上唾了两口,道:“钱姐姐说得没错,三姑娘回府后老爷太太请了太医给她把过脉,还给她调理了身子,三姑娘一定能好好地,嫁人后一定会生大胖小子。”
钱氏笑着点头,又想起了什么掩唇道:“说起来,听说之前九皇子还曾经给府里送过药材,让三姑娘补身子呢……说不定那会儿九皇子认识三姑娘,就对三姑娘上了心。这两个孩子还真是有缘分。”
岳氏自然希望女儿女婿能和和美美的,听钱氏这般说,笑就挂在了脸上,好久都没消,又和钱氏说着九皇子的好话。
明明今个儿才见了刘桐一面,两人聊他竟也聊得兴起,说着说着,话题已经歪到天边去了。
第八十章 刁难
刘桐往安远侯府走了一遭,心便定了许多。
不过这样的好心情维持了不过三天,便因为瑞王办差被户部官员为难而荡然无存。
虽然一早就知道和户部牵扯上关系,和户部官员打交道是一个大难题,却没想到户部的人竟然如此不给瑞王面子,敷衍塞责踢皮球的伎俩使得炉火纯青。
饶是瑞王是奉了皇命查点国库,硬是让他们拖了好几日才答应开了国库。
这一开,还不是全部都开,而是只开了三两个库房。
没有看到完全的国库金银储备,单只点这三两个库房的金银,自然不可能估算得出整个国库的多少。
虽然这三两个库房里堆满了金银,但谁知道其他库房会不会是空空如也呢?
瑞王让人大致点了一下,让再开其他的库房,户部左侍郎便笑说:“各库房的钥匙都由专人保管呢,开库房需要的审批和工序也很多,其他的库房和这两个库房里的数量都差不多,瑞王爷就不用再细瞧了吧。”
元武帝派给瑞王的差事,是让他清点了历年赋税,核算国库储备,然后推测今年秋收后能收上来的总赋税,顺便还可以预测一下下一年户部可供支出。
听起来倒是很简明扼要,但真要办这样的差事,那可是劳心劳力又得罪人。
尽管这样,瑞王还是硬着头皮办了。
可他在察看国库时,却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这让他的心里产生了忧虑。
大魏开朝至今,一直对外宣称的都是国库充盈。瑞王对此也没有怀疑过。
摆在明面上的国库共有二十个库房,堆满了金山银山。不过据说还有秘密金库,只是只有历任皇帝知道。
如果这二十个金库大半都没有问题,户部的人不至于就开那么三两个金库给他瞧。
藏着掖着的,反倒显得其中有鬼。
接下来,户部是每隔一两天给他看一间库房。
当然,他看到的都是金银满库的情况。
但为什么不同时开了给他看呢?谁知道户部会不会半夜三更的,挪东墙补西墙?
瑞王心里对此有怀疑,却也知道他不好暗查,只能软磨硬泡了户部的人好些日子。
那些户部的人还道瑞王这个向来不参政事的王爷是怕了他们,竟然还拿起了乔,瑞王让他们办事,他们的敷衍更甚。
刘桐听到这些零星消息后便冲到了瑞王府。
瑞王正在焦头烂额地查看着历年赋税账册。
既然看不到实物,那也只能审审账册了。
越看,瑞王越是皱着眉头。
太子还是大皇子的时候,虽然他也在户部做事,但账册还做得比较真实。
这三四年的时间,太子坐镇户部,账册上一些收入、支出的记载便显得不可思议了些。
若是知晓民生的人看了,恐怕会笑掉大牙。
元武十六年开恩科,户部竟然支了四十万两银子出去;
元武十七年南苏之地旱灾,报上来的收成减少了往年的一半有多,赋税收入入库却只有四年前正常年景的十分之一;
还是元武十七年,燕北之地军饷发了一百万两……
再往前翻翻,因军饷之事支出的银两竟然不少,而且每次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想想自己被太子捋了兵部的差事,瑞王似乎又明白了什么……
他皱眉深思,刘桐叫了他一声五哥,瑞王抬起头来看向他,笑道:“小九来了?这阵子忙,还没恭喜你得偿所愿。”
在瑞王这样两难的处境面前,刘桐脸上自然没什么喜意,忧虑地道:“五哥,户部那些人为难你,不妨你就借着这个由头,将这差事推了吧。”
瑞王轻叹道:“户部如此提防我查验国库,想必国库真的有问题……你便是让我查,我也不敢再深查了。”
“那五哥打算怎么办?上折子给父皇?”
“自然是要上的。”瑞王点点头,道:“这段时间户部对我的敷衍刁难,想必父皇也有所耳闻了……再过两日,我就写了奏章,将差事回了父皇。”
刘桐松了口气:“这样五哥也就不用得罪太子了。”
“谁说不得罪他?”瑞王苦笑道:“太子最是多疑小气,他不敢气父皇,这怨气自然是只能出在我身上。等太子的禁足解了,还不知道他要怎么对付我呢。何况国库的事……”
瑞王顿了顿:“他还会道我是故意的。”
瑞王要是同元武帝说,国库储备没有问题,倒也一切无忧。
可瑞王若是上折子,告知元武帝户部不肯开国库给他查点,这不是暗示元武帝国库有问题吗?
太子能不多心才怪!
刘桐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不由叹了一声。
“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归根到底还是父皇不该让你办这件差事。”
“再往上说的话,还是我不该在那日朝堂上出言。”
瑞王揉了揉眼角,又摇了摇头:“可我要是不说,廊西的事,那就成了父皇、太子,还有几位王爷之间的博弈……天家父子暗里较劲,谁还顾得上百姓死活。”
刘桐看着瑞王,心里忧虑。
从前他认为自己五哥聪慧透彻,远比太子好,心里暗暗生了让五哥和太子比较的心思。
如今那种隐约觉得五哥更胜太子的想法,更是清晰。
心怀天下的人,不是太子,而是他五哥啊。
五哥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但父皇……
刘桐低垂了眉眼,很想问一问瑞王,他对那个位置,到底有没有野心。
可他终究是没问。
有些事说出口了,可就收不回来了。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句问话,反而害了五哥……
刘桐咽下此事没提,长吐了口气,道:“等五哥将这件差事交付了,就能得闲一阵子了。”
“那也不一定。”瑞王道:“父皇肯不肯放我清闲还两说呢。”
“五哥以前不参政事,太子旁敲侧击的说五哥不擅长这个。如今父皇看到五哥办起差事来井井有条,想要提拔五哥办事,也属正常。”刘桐皱眉:“只希望不要和太子的利益太冲突为好。”
瑞王深以为然,却还是实事求是说道:“现在看来,难。”
“怎么说?”
“此次廊西溃堤之事,归根到底还是当年那筑堤的银款去向不明,说白了就是有人从中贪污。太子经办此事,与他当然脱不了干系。”
瑞王道:“父皇让我插手户部,我想从中抽身而出,估计是难了。”
第八十一章 差事
刘桐抿抿唇。
这里面的道理他不是不懂,可是他厌恶透了这种,利用一个儿子,来监视、警告或者说是掣肘另一个儿子的戏码。
天家骨肉,难道就真的没有半点儿温情不成?
父皇偏袒太子他也理解,头一个儿子,还是皇后所出,自然偏爱些。
可这不能成为父皇拿别的儿子来给太子做垫脚石、铺路石甚至是磨刀石的理由吧!
都是儿子,做不到手心手背都是肉也就罢了,需要这般强烈地差别待遇吗?
难怪祁王兄他们个个盯着太子的位置,想要取而代之呢。
刘桐脸色有些阴沉,瑞王看到了却是笑着指了指他道:“瞧你那模样,要是让你未来媳妇儿看到了,不得离你远些。”
刘桐忙收回表情,无奈地瞪了瑞王一眼。
瑞王倒是反过来安慰他道:“别生气,这么些年,不都这样过来的吗?早就习惯了。”
刘桐也不好说什么,只道:“五哥这段时间累坏了吧?我等会儿回去,让人把我府里的药材给拿过来一些。”
因刘桐自小身体不太好,元武帝每逢年节赏赐时,就记得给刘桐药材,好些年都没变过,以至于刘桐的九皇子府别的没有,各种药材倒是多。
哪怕他的身体早就不如小时候孱弱了,在元武帝心里,他还是那个阴郁不讨喜的病弱皇子吧。
刘桐想起过往,的确如瑞王所说,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父皇轻视着,早就习惯了。
瑞王不想和刘桐说那些烦心事,便抓着他问他的婚事。
“贵妃娘娘张罗着,礼部那边还是要承办的。”刘桐道:“吉日已经选了,选在了年前。”
“那敢情好,这下有人陪你守岁了。”瑞王打趣他道:“记得早些生个娃娃。”
“五哥!”刘桐瞪他:“你别盯着我,有那闲工夫,你还是和五嫂早些生个闺女吧。”
“哟,你这是嫌弃你三个侄子了?”瑞王哼了声:“我待会儿就告诉他们去,看他们九叔怎么哄他们。”
刘桐哭笑不得,连连告饶了几句,方才把这茬揭过。
气氛轻松了些,瑞王又看起了他从户部抄录来的历年赋税账册。
刘桐在一边坐了会儿,拿了瑞王搁在一边的《姚子经轶事》看。
这本书上次他就看到瑞王在看,如今瑞王搁在这儿,中间一页夹了书签,并不算厚的一本书,好些日子了,瑞王还没看完。
刘桐轻轻叹息。
以前他觉得瑞王有才学有本事,却要低调为人,是埋没了他,替他打抱不平。如今看着瑞王操劳国事,却又觉得还是清闲些的好,至少清闲的时候,瑞王不会皱眉头。
权势这种东西,其实也不是那么好的。
刘桐离开了瑞王府,过了两日,瑞王便上书了元武帝。
他察看了历年的户部赋税收入,根据今年大魏各地的灾情奏报,推算出了今年赋税的大致数目,并对元武帝表示,因未能察点国库收入,所以推算之数,也只能算是推算,与将来的赋税收入定然有一些出入。
元武帝看了奏折,眼里有些发冷。
户部的人欺上瞒下,刁难着瑞王不让他察看国库的事情,元武帝自然是知道的。不过他没有任何表示,就是想看瑞王是怎么做的。
瑞王的做法倒算让他满意。
没有欺君说国库清点并无不妥,也没有趁机落井下石说国库已被搬空,而是老老实实地写了奏章,私下里送到他跟前来,也没有让朝臣知道。
懂分寸,识大体,元武帝对瑞王这个皇儿的印象也深了两分。
元武帝本就没有真的要清查国库的意思,瑞王办事到这个地步,便差不多了。
元武帝招了瑞王入勤政殿,夸了他几句说他办事不错,就透露出要让瑞王替太子分担在户部的差事的意思。
瑞王心里道了一句果然,然后嘴上便推辞道:“儿臣自来懒散惯了,恐怕难以胜任……”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办事儿的。”元武帝道:“你年纪也不小了,总要替太子分担。朕在你这个年纪,都已经办了好几桩大差事了。”
瑞王心说那会儿父皇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