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继妻 >

第52章

继妻-第52章

小说: 继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景隆一本正经地点头,常润之便抱着他去了盥洗的小屋,拿了恭桶。

刘景隆嘟了嘟嘴,推常润之出去。奶娘笑道:“小殿下害羞呢。”

“蓝孩子嘘嘘,雨孩子啾啾。”

这话不用奶娘翻译,常润之也听明白了。

他是说,男孩儿尿尿,女孩儿看就羞羞。

常润之顿时失笑,到底是尊重小娃娃的意见,避到了一边。

很快丫鬟们端来了水,伺候着刘景隆漱了口,擦了脸,常润之又哄着他喝了点儿水,道:“屋子里热,太干了,得补水,不然嗯嗯难受。”

刘景隆又羞她:“嗯嗯不能嗦!”

“好好,不说嗯嗯。”常润之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凑上前去“啵”了他一下。

刘景隆对这个倒是接受良好。

午膳也是在瑞王府用的,一下午的时间一会儿就晃过去了,刘桐一直没有回来。

天色渐晚,常润之便对常沐之提出了告辞。

常沐之皱眉道:“九弟还没回来,多半真的往兖州跑了。那王爷……”

她脸上的焦急表情越发沉重。

常润之安慰她道:“大姐姐别自己吓自己,咱们等消息便是。”

常沐之叹了口气,也不再说瑞王,只道:“明日我们申时初就要进宫,差不多用过午饭就得走。你明日起了身,便带着人过来吧,咱们一道进宫去。”

常润之应了一声,常沐之又道:“若是九弟回来了,你就不用过来了,和九弟一道进宫去。”

常润之本想说什么,见常沐之已经一脸心不在焉,便又将话咽了回去。

回了九皇子府,刚好撞上正急匆匆从府里出来的铨大。

铨大赶紧行了个礼,又往马车里看,没见到刘桐,忙上前问道:“皇子妃殿下,九殿下呢?”

“有事儿出去了。”常润之正搭着姚黄的手下马车,闻言有些奇怪地道:“怎么,总管有事儿要找殿下?”

“可不是吗!”铨大赶紧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道:“刚到的书信,应当是瑞王的。”

常润之顿时肃面,接了过来。

信封上只写了个九字,并没有其他字迹。常润之犹豫了一下,还是当即将信撕开了。

信不是瑞王写的,而是瑞王带去兖州的良朋写的。信上说,瑞王在刚出兖州境准备往京城赶的时候,便遭了埋伏,之前查证到兖州暴乱暗里情况的一些证物、证词,都被人或截取或销毁。瑞王受了点儿伤,暂时无法动身,留在了当地一个小村里养伤。

这信算不上是求救信,写来似乎也只是报个平安的。

常润之松了口气,人没出大事儿就好……

“送信的人呢?”常润之问铨大。

“是信差送信,驿馆那边直接送了过来。”铨大回道,又问道:“殿下,信上说了什么?要不要让人立刻去通知九殿下回来?”

常润之想了想,刘桐都已经走了一个白天了,他那样的性子,想必是一直不停地往兖州赶,现在派人去追,想必也是追不到的。何况根本就不知道他到底走到哪儿了……

叹了口气,常润之将瑞王的情况简单说了说,又道:“九殿下那儿就不用通知了,他暂时回不了府。”

瑞王受伤的消息,不知道瑞王妃知道了没有。

若是知道瑞王受伤,瑞王妃会不会扛不住?

常润之脑子转了一圈儿,先让铨大派几个可靠的人,带足银两和名贵的伤药,去到信上说的那个小村子,并嘱咐他们留意路上是否会碰到刘桐。

另外,常润之让铨大去小心打听瑞王府是否也收到了信。

铨大应声去办事。

派去瑞王府的人直到快宵禁了才回来,铨大听了他们办事的经过后前来禀常润之说,瑞王府那边没动静,至少在派去打听的人回来之前,他们那边多半是没收到信的。

看来瑞王果然是不想让大姐姐知道此事。

不知情况下,大姐姐或许还稳得住。知道瑞王受伤,恐怕她是稳不住的。明日进宫若是露出一点儿半点……

常润之心里很清楚,瑞王让良朋写信给刘桐,且只写给刘桐,而不是像从前一样,王府里一封,刘桐一封,必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常润之心里思索着,对铨大点点头,道:“这事儿你也守口如瓶,别泄露了出去。”

“小的明白。”铨大颔首。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年

常润之这晚睡得不安稳。

成亲已有二十多天,哪怕是她小日子的那几天,刘桐也都是和她睡在一起的,或搂着她,或抱着她,耳鬓厮磨,如胶似膝。

忽然这一晚上只她一个人睡在床榻上,常润之竟觉得不习惯了。

常润之叹了口气,坐了起来,忽然想起了什么,猛地拍了下自己的头。

“糟糕,我竟然把瑞王的书给带回来了!”

那本《闲庭幽回录》她看完前三个故事后就放下了,不知道是怕看到瑞王的批注还是为什么,反正她有些不敢再去翻后面的故事。

她带回来的,是没来得及看的《桂香枝记》。

当时她是想着这本书没看,便让姚黄拿了。

后来见到常沐之,倒是将这茬事忘到天边去了。

而姚黄那边将书交给了盼夏拿着,小丫鬟也不懂,回府时直接就给一并带回来了。

常润之趿鞋下榻,举了烛台去看,果然,内室放针线篓子那儿,《桂香枝记》正静静地躺在那儿。

守夜的是寻冬,听到动静,忙进来,怯生生问常润之道:“姑娘有什么吩咐?”

“没事。”常润之摆摆手,道:“你去外间歇着吧,我睡不着,看会儿书。”

寻冬应声,又觉得这般就走不大好,便又小心翼翼问道:“要不要给姑娘准备茶水点心?”

“大晚上的吃那些伤胃。”常润之笑了一句,抬头看寻冬道:“你把烛芯剪剪便歇着去吧,若有事我会叫你的。”

寻冬这才高兴应了声,挨着将燃着的蜡烛烛芯都给剪了一遍,方才乖乖的出了内室。

常润之自己披了件厚实的棉氅,就着烛光看《桂香枝记》。

内容是在说才子佳人,但比起《闲庭幽回录》来说,《桂香枝记》的内容更加详实丰富,看着有点儿戏曲的味道。写此书的人应当是个读书人,因为里面用了大量的诗作和骈赋,读起来有些涩口,却能感受得到诗作的魅力。没两把刷子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的。

常润之自然也知道这是一篇好文,可她看不进去。

一翻开《桂香枝记》,她就忍不住联想到《闲庭幽回录》,然后忍不住就想起了瑞王写的那四个字。

徐徐图之。

这真是一种折磨。

常润之放下书,盯着烛光发呆。

也不知道阿桐到了哪儿了,夜晚的时候是否也在赶路……

晚睡和失眠的结果,便是常润之第二日起来脸色很差。

姚黄忧心道:“今儿可是要进宫去的,姑娘这气色瞧着不大好啊,莫不是病了?”

寻冬听到后顿时打了个哆嗦,生怕是因为昨天晚上常润之半夜起来,她却伺候不周所致。

“没,昨晚有些睡不着。”

常润之坐在菱花镜前闭着眼睛,由着人给她梳发,心想能再多睡一会儿便再多睡一会儿。

直到出了皇子府,坐上马车,常润之还是昏昏欲睡的。

瑞王府里,常沐之已经带着三个儿子等着了。

三位小殿下都给常润之行了礼,口中称婶婶。

常润之笑着挨个摸了摸他们的脸,眯着眼打了个哈欠。

“昨晚没睡好?”常沐之问道。

常润之颔首。

“是担心九弟吧。”常沐之笑了笑,表情又沮丧了下来。

“看来今个儿大年,王爷是不能和我们母子几个一起过了。”

常润之嗫嚅了下唇,道:“我也没阿桐陪,正好咱们姐妹俩一块儿守岁得了。”

“那敢情好。”

常沐之笑了笑。

今个儿是大年,商户都已关了门,学堂也不授课,所有人就等着晚上和家人一块儿团聚过年。

瑞王府也张灯结彩的布置了一番,可惜男主子到这时候还是没个人影儿。

常沐之也没什么事儿要做了,她带着三个儿子和常润之坐了下来,闲话家常。

说着说着便说到了大年初五元武帝寿诞的事上。

“阿桐说往年他都送字画,今年不知道能不能送点儿有新意的。”常润之道:“大姐姐想好送什么给圣上贺寿吗?”

“王爷早就想好了,寿礼也都准备好了。”常沐之笑道:“王爷说,圣上年岁渐大,最希望得到的祝福便是万年长青了。他让送一棵长青松的盆栽。盆栽也是长青松木所制,王爷自己在上面刻了‘万年长青’四个字。”

这份礼物不贵重,可胜在心意,且又是瑞王亲手所制,意义非凡。

常润之也觉得这礼物好,由衷感叹道:“王爷真是巧思。”

“你呢?”常沐之反问她:“想好送什么寿礼了吗?”

常润之摇了摇头:“阿桐也不用靠寿礼在圣上面前搏脸面,他让送点儿有新意的,我想着,只要不是他往年送的那些字画,那就算是有新意了。”

常沐之顿时笑起来:“那你的新意是什么呢?”

“圣上是天下之主,能缺什么?”常润之叹道:“送贵重的东西,也不过是得一句好,然后就让人搬去搁着了。我还是中规中矩的,送点儿稍微值钱些的吧。比如一件小型的古玉雕件什么的。”

常沐之颔首道:“古玉雕件倒是可以,不过寓意要好,别让人抓到把柄。”

常润之笑道:“大姐姐放心,我有分寸的。”

姐妹俩说笑了会儿,常润之趁机说起昨日误拿了王府的书,将《桂香枝记》还了回去。

常沐之笑话她道:“多大的人了,还这般丢三落四。”

“是,幸好误拿的是大姐姐的东西,不然还不知道会被人怎么编排呢。”

“你呀……”常沐之无奈地摇头。

两人聊到中午用了午膳,便赶紧着换上了进宫要穿的衣裳,准备往皇宫去了。

三位小殿下也换上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衣服,一个赛一个粉雕玉琢。

常润之欢喜地看着站成一排的三兄弟,笑道:“大姐姐,今后三位小殿下长大了,还不知道你要如何挑媳妇儿呢,不得挑花了眼?”

常沐之顿时也笑了:“就会嘴贫打趣我,你也早些生几个孩子,到时候你想怎么挑媳妇儿,便怎么挑媳妇儿。”

一路说笑着,眼瞧着巍峨的皇宫便近在眼前了。

常润之微微拨开帘子往外望了望,收回了手。

“好多车马。”常润之轻声道。

常沐之点点头:“你跟在我身边儿便好,不用担心太多。”

“嗯。”常润之点了点头。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下落

大年三十这日,皇子皇孙、刘氏宗亲们都齐齐往皇宫里赶。

混在这么多人中间,常氏姐妹倒并不显眼。

顺利进宫后,两人带着三位小殿下直接朝着显嫔的宫中去。

显嫔见到孙子自然十分高兴,挨个问了他们好几句,方才将注意力转到了常氏姐妹身上。

仔细打量了下姐妹俩,显嫔笑道:“以往你们俩没站在一块儿,倒还不觉得。今个儿见到你们挨着站着,倒还真发现你们俩有两分相似。”

常沐之笑道:“媳妇和润之可是亲姐妹,哪能不像呢?那母妃倒是说说,媳妇与润之相像的那两分,是哪两分呀?”

显嫔道:“眉眼挺像的,瞧着就是个温和的善人。”

常沐之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道:“多谢母妃夸奖。”

“你个猴儿,我便是夸人,自会夸小九媳妇儿。”显嫔笑骂了一声,看向常润之问她道:“小九媳妇儿过门也快一个月了,在皇子府的生活可适应啊?”

常润之正有些犯困,听到显嫔问话忙回道:“多谢娘娘关心,媳妇在皇子府挺适应的。”

显嫔对常润之在她面前自称“媳妇”很是受用,看常润之也更温和了两分:“小九待你很好吧?那孩子可是专程到我跟前来说,有了很喜欢的姑娘,一个劲儿说你很好很好,想要娶你,为此还求到贵妃娘娘那儿……”

常润之面上尴尬,心里却又欢喜又害羞。

这事儿她倒是知道,只是也无从得知更详细的情况。这会儿显嫔在她面前说出来,还说得这般具体,常润之自然是不好意思的。

而说起这事儿,显嫔也有些嘀咕:“说起来,倒是不知道小九用了什么理由说服贵妃,让贵妃娘娘帮忙为他在陛下跟前说话。不然,你们这桩婚事,估计还有得磨。”

常润之面上一顿,那边显嫔说过此话又丢开了,转而逗弄起了三个宝贝孙子。

和三个孙子说了会儿话,显嫔转而对常沐之道:“小五前个儿从兖州回来了吧?”

常沐之含糊应了一声,显嫔便道:“他们俩怎么还没过来?陛下留着他们说话了?”

常沐之还没答话,显嫔又自顾自道:“最近陛下对小五器重了很多啊……哎,也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今个儿都大年了,陛下还放不下国事,小五回来也就一两天,也不让他歇着会儿。”

嘴上虽然埋怨着,可显嫔脸上的笑却显露出她的自豪。

也是啊,儿子受皇帝器重,作为宫妃,她当然高兴。

常润之心里暗叹一声,余光看到常沐之微微垂头。

常沐之轻声道:“母妃,王爷还没回来……”

“什么?”显嫔微微睁大眼,常沐之重复了一遍:“王爷还没回来。”

“怎么会没回来?”显嫔顿时急了,说话的语速也不由加快:“不是来了信说,能赶在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到京吗?”

常沐之抿抿唇,道:“就是因为王爷说了腊月二十八会到京,而到今日还没见着他人,所以……”

显嫔豁然站了起来:“那定是路上出什么事了呀!可有派人去找?不行,得同陛下说一声……”

显嫔着急忙慌地唤身边宫女,常沐之忙劝住她,道:“母妃,王爷那儿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今日大年,可不能因为王爷的事兴师动众的……九弟昨日就已经出京沿途去找了,媳妇也派人去了,一有消息立马就会知道的,母妃不用太担心。”

显嫔听说刘桐去找了,又见常沐之神情镇定,安排也妥当,理智便稍微回来了一些。

她深吸了口气,不由点点头道:“没错没错,是怎么回事儿还不清楚呢……今儿大年,要是因为小五的事而闹得过不了一个好年,人人都不愉快,陛下想必也会对小五有意见……”

常沐之松了口气,颔首道:“媳妇进宫时,就和润之一起写了告假条,将王爷和小九不能来参加今日宫宴的事情仔细说明了。父皇那边这会儿应当已经知道了。”

显嫔便朝常润之看过去,常润之轻轻点头,柔声安慰道:“娘娘不用心慌,王爷一定没事的。”

“你说的对,小五不会有事的。”显嫔点头,说:“先把今个儿对付过去再说……”

显嫔转过身又去和三个孙子说话,常沐之在一边看着,时不时也说上两句。

可常润之瞧着,她们都有些心不在焉。

其实常润之有些不明白,瑞王若是没出什么大事,尽可以编一个理由回来告诉显嫔和瑞王妃,就说有事耽误暂时回来不了。这样安她们的心,也好过音讯不明啊。

瑞王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而如今他宁愿让显嫔和瑞王妃得不到他的消息焦急,多半是不能让她们知道他的情况,就是要让她们认为他下落不明。

可为什么?

常润之只觉得这件事可能会有些复杂,说不定其中还有什么阴谋也未可知……

一夜未睡好,又要思考这种费脑子的问题,常润之只觉得整颗头都晕乎乎的。

不知不觉的,她竟然托着腮睡着了。

常沐之扭头看到,轻轻唤醒她道:“润之,去一边榻上眯一会儿吧。”

常润之点点头,由姚黄扶着转移到了榻上,侧躺下去没一会儿就又睡着了。

再次醒来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常沐之见她醒了,忙道:“正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