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桐也若有所思。
夫妻俩说了半晌话,常润之上一波疑惑解了,又添了新一波的好奇。
她叹了口气,依偎进刘桐的怀里,轻声道:“听你说起来都觉得惊心动魄的很吓人,我以后都不敢让你出京了。”
刘桐失笑,搂住她道:“京城之外又不是什么险地,今后我办差若需要出京,难不成你也要拦着我?”
常润之抿抿唇道:“那我这样拦着你,你走是不走?”
常润之箍着刘桐的腰,刘桐哭笑不得,想了想一本正经道:“我心里不想走,可不得不走……不然给你养家的年俸得变少了。”
常润之低头一笑。
第一百四十章 法子
夫妻俩几日未见,自然要互诉衷肠一番。
等二人起身,天色也都已经黑了。
姚黄让人摆了饭,常润之唤住她轻声叮嘱了几句,交代瑞王的衣食住宿问题。
“瑞王爷在府里的事,别让太多人知道了。这消息不可传出去。”常润之道:“那边伺候的人,你都要交代清楚了。”
姚黄点头应是。
刘桐笑望着常润之,道:“五哥那人不拘小节,也不是没在我这儿歇住过,不需要事事注意的。”
常润之面上顿了顿,看向刘桐道:“我这不是想着,瑞王腿受伤了吗?”
常润之给刘桐夹菜,轻声问他:“瑞王伤得重不重?多久能好啊?我看他走路都走不了。”
刘桐道:“让跌打大夫瞧过了,说是扭伤了筋,情况有些严重,估计要养上个把月。”
常润之想了想道:“正好瑞王办完了一件差事,也可以用这件事作为借口,暂时休息上一段时间了。”
刘桐应了一声,也给常润之夹了一筷子菜,笑道:“下午累着了,多吃点儿。”
常润之脸上一红,不由瞪了刘桐一眼。
用过饭后,常润之便同刘桐细细讲了讲他走后皇子府里的事。
刘桐可有可无地听着,并不太上心。
常润之见了,便也几句将这些情况说完,然后主动提到了另一件事。
“之前咱们说,帮扶西域人的事情,得转变转变方法。这几日,你不在,我闲了下来倒是想了两个法子。”常润之倾身靠在后面的靠枕上,闲闲地抛出这句话来。
果然,刘桐的注意力顿时全部转移到她说的这件事上,双眼亮晶晶地看向常润之。
常润之但笑不语。
刘桐愣了一瞬方才反应过来,笑着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大胆妇人,竟然在你夫婿面前拿乔,该当何罪?”
常润之哼了一声,说:“你若要拿我问罪,那这法子,可就永远不出我口了。”
“好润之,你最好了。”刘桐当即缴械投降,揽住常润之,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口:“快同我说说,到底是什么法子?”
玩笑两句,常润之也正经起来,对刘桐道:“往年你帮扶西域人,也就在西域和京城两处地方,京城这边你把银子给善堂,西域那边你把银子给麻葛,对吧?”
刘桐颔首,常润之便道:“善堂这边有你盯着,就算其中有什么小运作,想来也不会太过分。但是西域那边,你银子给了,好像他们也不知道是你暗中在帮助他们吧?”
刘桐挠了挠头,没有否认。
“我帮他们,本就是出于自己的想法,也并没有期待他们回报我什么,当然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告诉他们,是我在暗地里帮助西域人。”
常润之听得刘桐这话,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要换做是她,可绝对没有这样的大爱。
“他们不知道是你给的银子倒也罢了,怕就怕,这笔银子并没有落到实处。”常润之问刘桐:“你可有查问过,你给的银子都是怎么用掉的吗?”
刘桐面上很严肃,问常润之道:“你是想问,麻葛会不会私吞我给的银子?”
常润之点点头。
“麻葛是我们的祭司,是代表阿维斯塔与我们对话的人。教众们对麻葛的信赖和崇拜是你无法想象的。在我面前说说便罢了,可不能在旁人跟前说。”刘桐叮嘱常润之道。
见他说得认真,常润之不由自主地颔首。
刘桐这才回答常润之的问题。
“西域那边距离太过遥远,我在那儿也不过只有两三个人。麻葛会不会私吞我给的银子,我是不可能知道的。”
常润之点点头,道:“算了,既然都想要改变支助西域人的方式了,再去弄明白往年你给的银子是否有用到实处,也没什么用处。”
刘桐点点头,问常润之:“你想的是什么法子?”
常润之道:“第一个法子,是针对西域那边。既然要授人以渔,就要想办法给他们提供能劳动工作的机会。我觉得,咱们可以让你的人,拿着本金,招徕西域人组建一支往返京城和西域的商队,倒买倒卖做生意。”
“做生意?”刘桐皱了眉头。
常润之颔首,道:“你之前说过,你也做过生意,但是因为京城中但凡来钱的生意,背后都有势力,根本插不了手,所以后来也放弃了。但组建商队这样的事情,却并不会涉及到这些背后势力,毕竟商队是着眼于西域的。有你这个挂名的皇子,商队运作起来也能顺利些。若能有所得益,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常润之对银钱并没有太大欲|望,但架不住刘桐在帮扶西域人方面就是个烧钱的主儿。无奈,她只能想办法多攒钱了。如果真的能如她所愿,组建一支能赚钱的商队,常润之倒是觉得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刘桐若有所思:“组建商队,往来京城和西域的话……买卖什么,可就要好好斟酌了。”
“惯常是要在西域当地买进当地常见,京城却少见,且在当地并不太值钱的特产,然后在京城卖出。在京城也是一样。西域和京城隔的距离较远,途中也能适量购进一些物品充作商品。总体来说,除了路上会有些许风险之外,商队所得,应当不会赔本。”
刘桐点点头,将这个方法记在心里,又问常润之还有一个法子是什么。
“第一个法子是针对西域那边的,那二个法子,自然是针对京城这边的了。”常润之笑了笑,道:“西域人的外貌有异于中原人,这个一看就能明白。大魏到处都有戏班子,西域人为何不也组建一个戏班子呢?”
刘桐闻言一愣,顿时哭笑不得道:“你让西域人穿上戏服唱戏?”
“有何不可?”常润之笑笑,道:“京城里有歌舞司,听说歌舞司里,占了一半的都是西域人。西域人能歌善舞,性格又热情奔放,胡旋舞便是从西域传来的。既然西域人自身便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不让他们展现出来呢?唱戏若是不会,舞蹈、胡乐,他们总会的。”
“你的意思是,用戏班子的形式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却做歌舞司的事?”
常润之点点头:“歌舞司只供权贵和皇族娱乐,民间,也该有他们娱乐的方式。”
第一百四十一章 人心
常润之所说的头一个法子,刘桐还能仔细斟酌了逐渐实行起来。
这第二个法子却让他觉得匪夷所思,更无从下手。
“这样做,可是在公然与歌舞司唱反调啊。”刘桐皱眉对常润之道:“会让人惦记上的。”
“为什么会让人惦记上?”常润之反问刘桐:“歌舞司里的乐师、舞姬、歌姬,从不会让平民百姓得看。而如果有只供平民百姓娱乐的这么一支歌舞队,也算不上是抢歌舞司的生意吧?供求方本就不一样啊。”
常润之这话说得有些超前,刘桐缓了缓才明白过来,不由道:“你这法子听着倒是新颖,但真正要办起来,可比组建商队要复杂困难多了。”
常润之笑道:“我倒是觉得比组建商队简单,不过是需要他们多排练些舞蹈动作,多创作些脍炙人口的歌曲罢了。”
刘桐皱眉:“哪儿来这样编舞、颂歌的人才?”
“先将歌舞队组建起来,人才自然会有的。”常润之道:“哪怕暂时没有,就靠着已有的舞蹈动作和民间流唱的乐曲,也能先度过最开始这一段时间了。毕竟百姓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由西域人组成的戏班子啊。”
常润之也只是提个建议,真正要把想法付诸实践的还是刘桐。
所以刘桐听了常润之的话,也不由认真地斟酌起来这两个想法的可行性。
见他思索得认真,常润之也不去打扰他,兀自整理着熏炉上烘烤着的小衣。
刘桐既然回来了,虽是在大年里,常润之也乐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留在府里陪着刘桐。
自然而然的,也每日都能和瑞王说上一两句话。
常润之一直记着瑞王在《闲庭幽回录》里的那些批注,每每听到瑞王和刘桐谈及朝局,总忍不住侧目,悄声聆听。
看得越多,听得越多,常润之便越觉得瑞王举手投足之间显露出来的敏锐和智慧,比起太子来,要高许多。
而瑞王有时提及一些朝廷存在的问题和某些地方百姓仍有的忧患,总露出皱眉揪心之态,那种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表情,让常润之敬佩的同时,也忍不住想,若有朝一日,瑞王能成为皇帝,那他多半是会青史留名的一代明君吧。
这些想法,常润之将之牢牢按在心底,一个人都不敢说。
哪怕是刘桐。
瑞王在九皇子府里待了四五日,元武帝那边方才来人通知他,说他可以现身了。
瑞王得到消息后,静默了好久。
刘桐忍不住道:“五哥在想什么?”
常润之也在一边,闻言看向瑞王。
瑞王转过身来,缓缓笑了笑,轻声道:“我在想,宇文家派杀手刺杀我的事,父皇可查清楚了。”
刘桐皱了皱眉:“刺杀皇子,这罪可大了。查明实证,宇文氏怕是要被抄家灭族了吧。”
“不会。”
瑞王轻轻摇头,道:“父皇执政温和,据说早年间还颇为强势,后来渐渐收敛锋芒,如今行事越发求稳,不愿激进。兖州三族与高句丽往来频繁,齐、鲁两家又和太子、祝王有所牵连,如今再加一个宇文氏……哪怕父皇查知是宇文家派人前来刺杀我,罪证确凿,想必在处置宇文氏一事上,也会多加斟酌,生怕牵一发而动全身。”
瑞王分析起元武帝的心理来,可谓是头头是道。
都说帝心难测,可在瑞王面前,元武帝的思维方式却显而易见的简单。
在揣测人心上,瑞王可说是其中翘楚。
常润之微微抿唇,听刘桐说道:“兖州出了那么大的事,那三大族怕是都保不住了。父皇若是有点儿魄力,就应该借着那同知庞良被刺伤的事,将整个兖州彻底整治一番,把三大族都给起了。”
刘桐捏着拳,话说得掷地有声,可瞧着他表情却知道,他对自己这样的假设也是不抱任何希望的。
瑞王便笑了笑,摩挲着茶盏道:“兖州之事基本明朗,如何处置,已不是我们能说得上话的了。如今我只是好奇,宇文家与我有何仇,为何会派人刺杀于我。”
“兖州这事儿父皇总要给出个结果出来,到时候五哥自然会知道。”刘桐想了想,道:“父皇总要给五哥一个交代才对。”
瑞王沉默了会儿,也不知道他想了什么。
“父皇既然让人传达了这个消息,那我也就不好在你们府里久留了。”瑞王看向刘桐和常润之,笑了笑道:“多谢这段时间九弟和九弟妹的收留。”
“五哥说哪儿话。”刘桐摆了摆手,道:“那我让人通知五嫂,让五嫂来接你回去?”
“嗯。”瑞王点点头,想起常沐之,不由笑了笑:“她得到消息,必定立马就赶来这儿。”
果然被瑞王猜中了,常沐之得到了九皇子府的人的传信,当即便带着人亲自来了九皇子府。
见到瑞王,常沐之立时便红了眼眶。
“哭什么?”瑞王无奈地伸手拉过她,道:“当着小九和你妹子的面儿呢。”
常沐之拿锦帕按了按眼睛,轻声问瑞王:“这段日子你去哪儿了,没个音信,让人多担心……”
“一言难尽,回去再和你细说。”
瑞王安抚了常沐之两句,便和刘桐夫妻告辞。
送走二人,常润之顿时出了口气。
她不由道:“大姐姐其实没有瑞王想的那么脆弱,瑞王应该早点给大姐姐报个平安的。”
刘桐道:“五哥是担心,要是他没事儿的事情五嫂知道了,表现出来,会让人一些暗地关注着瑞王府的人有所警惕,倒不是刻意要让五嫂担心的。”
常润之随意点了点头,又好笑道:“那我知道瑞王安好的事儿啊,你就不怕我表现出来什么?”
刘桐哈哈一笑:“你表现出什么,那都是因为我。他们关注着五哥的行踪,又不关注我的。”
常润之想想也是,便将这件事撇到一边不提。
日子很快到了正月十五这日,元宵佳节,太子府传来了喜讯。
太子妃于正月十四开始阵痛,经历了一晚的分娩之苦后,于正月十五午时,诞下了一个男婴。
这是太子的嫡子,也是元武帝头一个嫡孙。
元武帝大喜,亲赐了名,为刘郇,独与其他皇孙不同。
这名一出,众皇子皆侧目。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开朝
元武帝的孙子们起名,都遵照着第一字景,第二字再另取的模式。比如常沐之的三个儿子,分别就叫刘景阡,刘景陌和刘景隆。
太子的几个庶子,也都是遵照这样的起名法,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可太子妃这一胎所生的嫡子,元武帝亲自取名,去掉了第一字景,只取了个郇字。
要说字面上的寓意,刘郇这个名字倒没什么特殊之处。
可众皇子仍旧对刘郇的名字侧目。
那是因为,刘郇名字中的郇字,是几百上千年前,曾经一个诸侯国的国名。
大魏开国皇帝魏高祖在平定天下的时候,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曾经对天下人自称,他是郇国皇室后人,以此来表现自己登基为皇的正统性。
元武帝给孙子起的这个名,格外有深意。
太子妃诞下嫡皇孙,太子府自然又要热闹一番了。
嫡皇孙的百日宴虽然还早,太子府却早早的开始往外发请帖了。九皇子府自然也收到了一份。
常润之头疼地按了按额角,对刘桐道:“送什么礼物过去好呢?”
刘桐微微低着眼,良久后才道:“随便送点儿吧,太子府也不缺我们府的礼。”
常润之装作没听到刘桐话里隐含着的阴阳怪气,兀自盘算着又要去库房挑礼物了。
刘郇出生第二日,便是朝臣们销假的时候,于正月十六开朝。
上朝第一日,元武帝便将之前从瑞王这儿得到的兖州暴乱真相的实证拿了出来,同时拿出来的,还有随后查明的齐、鲁两家历年的罪状。
寺人接过陈条一一念诵着,独有的嗓音充斥在大殿上空。
足有一炷香时间,寺人方才收声退下。
“瑞王此去兖州,竟然查出了这样的实情。”元武帝站在帝座面前,目光锐利,扫视了下面一圈,言道:“齐家,欺上瞒下,倒行逆施,压榨百姓,掠卖平民;鲁家,里通外国,贿赂刑部,制造冤案,与齐家狼狈为奸。这些年来,兖州命官在当地毫无作为,更受其压迫威逼。你们倒是说说,朕该如何处置他们?”
太子腿动了动,到底没敢上前。
祝王性子急,比不得太子能忍,当即便上前道:“父皇!这事儿五弟可是查明白了?可别冤枉了好人啊!”
提到自己,瑞王便也只能站出来道:“祝王兄,兖州暴乱之事,确系臣弟查明,且有实证。至于齐、鲁两家之事,由父皇派人暗查,想来也必定不会冤枉了人。”
祝王目光恨恨,一时无法接话,只能悻悻闭了嘴。
而太子在听到瑞王说齐、鲁两家之事都是元武帝派人查的,想要上前说话的心思更是歇了。
元武帝微微眯着眼睛盯住祝王,道:“刑部之事,朕还没有同你算账,你还敢站出来替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