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沐之打了自己两下嘴巴:“女儿说错了,母亲别恼。”
小韩氏叹了一声,道:“以前吧,总觉得一大家子,人丁兴旺的,四世同堂什么的……多好。现在家里人多了,就近相处,一些不好的地方也凸现出来了。老二娶了妻,老三也娶了妻,新媳妇儿嘛,也就那样。民间不是有俗语,远香近臭,就是这个道理。”
常氏姐妹对视一眼,常沐之试探道:“是几位弟妹有隔阂?”
“也谈不上,我就是想着,能未雨绸缪为好。”
小韩氏轻声道:“咱们常家偌大家底,将来继承的人是鹏儿,鸿儿鹄儿还有小四的前程,那就得靠他们自己去挣。大家一个府里住着,又娶了妻,时日久了,难免互相有些个比较,尤其是枕边人在耳边吹一两句风,对兄弟们之间的感情也不好。早晚要分家的,还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开始适应着。”
小韩氏也是拿不定主意,这话她又不好直接同老太太商量,所以这会儿就同两个女儿嘀咕了起来。
常沐之皱着眉头,不说好也不说不好,显然顾虑重重。
常润之便没有那么多考虑了,见小韩氏望着她,便道:“太太考虑的是对的,不过这事儿呢,太太如果有想法,老太太那里不好提,倒是可以先与两位弟弟说一说,看看他们的想法。有道是男儿志在四方,说不定太太询问的,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呢?这样,老太太那儿,太太也有个说头。”
小韩氏顿时眼前一亮,转瞬又迟疑道:“那要是他们不愿意离府去挣前程呢?”
常润之又笑了:“若是两位弟弟是守成之人,那不就更简单了?太太可以现在就在府内分家嘛,他们各个院子的花销,让他们自己做账,再统一到公账那儿。不过……”
常润之眨眨眼:“那就要看太太舍不舍得放权了。”
“你个臭丫头,还挤兑我呢。”小韩氏好笑地拧了下常润之,道:“我若是那贪权的,你大嫂过门,我可不会就把手中的权给她。”
小韩氏细细思量一番,觉得常润之所说的“府内分家”的方法挺好的。大家还在一起住,但是收入和支出自家管自家。一来呢,省了功夫和扯皮的麻烦,二来也可以培养着另两位儿媳妇,早点把家给立起来,免得将来真到分家的时候手忙脚乱。
小韩氏和常润之有商有量的,常沐之则在一旁一直未说话。
话题告一段落,小韩氏看向常沐之,问她道:“沐之,你想什么呢?”
常沐之笑容勉强,摇头道:“没什么。”
“瞧你魂不守舍心不在焉的。”小韩氏关切地摸了摸她的手:“心里有事儿,别憋着。”
常沐之沉默了半晌,方才长叹一声道:“其实真的没什么,就是有些感叹,好像吧,人年岁活得越长,这些心里的算计计较,就变得越来越多……从前我和弟弟妹妹们,还只知道每日要学功课,也要玩耍,有吃的少不得你一口我一口,闯了祸也知道互相打掩护……渐渐的长大了,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各自忙各自的生活,亲兄弟之间也要为了一些利益之事,先防备起来……有时候想想吧,觉得人活一世有什么意思。”
常沐之这番感慨发得突然,常润之却从中听出了些许深意。
由此思彼,瑞王的情状,不也同常家如今面临的情况一样?
只不过,皇家之争远不是安远侯府内这点儿小小内宅争斗所能比拟的。
常鸿常鹄若有旁的心思,还能有老太太在上头顶着,至少不会对他们的性命有所威胁。
而皇家,瑞王哪怕是行差踏错一步,可能就补救不回来了。
常润之伸手揽过常沐之,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
“大姐姐别担心,阿桐和我都站在你这边儿的。”常润之低声道。
小韩氏仿佛也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她没有出声。
母女三人在这暖屋中待了好些时候,直到刘桐遣人来催常润之回府,小韩氏方才放了两个女儿归家。
回到府里,刘桐随意问起她都和娘家人聊了什么,差点误了回府的时辰。
常润之摇了摇头,突然道:“阿桐,你说以后要是咱们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儿子,你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刘桐糊涂道:“尽心教养他们长大成人啊。”
说着刘桐紧张兮兮问道:“难道你、你又有了?”
常润之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哪有,我小日子才过。”
“哦对……”刘桐拍了拍额头:“那你怎么突然这么说?吓我一跳。”
常润之轻笑两声,道:“阿桐,我和你打个商量吧。”
“嗯?”
“要是咱们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儿子,那等孩子满了十八岁,就赶他出府,让他自力更生,如何?”
刘桐顿时惊愣:“赶、赶他出府?”
“对啊。”常润之理所应当道:“从他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咱们养了他十八年,算是尽了责任了。以后,就该他自己为自己的前程打算,可不能让他啃老。”
刘桐哭笑不得:“你这胡说些什么……咱们的孩儿即便是想要做个悠闲富家翁,那咱们也是供得起的。我还从没见过,把嫡亲子嗣扫地出门的。”
常润之颔首道:“那咱们就做第一家。”
“你这图什么啊!”刘桐好笑地摇头。
常润之沉默了会儿,轻声道:“图他们的眼界,不仅限于小小一个宅院。眼界宽,心里才能清明。”
刘桐听出些许味道来,凑近常润之仔细问道:“你怎么了?”
常润之便将在侯府时与小韩氏、常沐之说的话告诉了刘桐。
“我以前一直觉得,不管别家高门大户内里如何龌龊,至少安远侯府内里干净。但你说,人和人相处在一起生活,哪能没有点儿磕碰?两位弟妹与大嫂的矛盾才露了个苗头,太太就计划着要把这种矛盾萌芽给掐了。我也不得不为咱们家的孩子未雨绸缪。”
刘桐听完此话,半晌没有吭声,神情有些怔忪。
第二百四十一章 兵权
常润之忍不住推了推他:“阿桐,你在想什么?”
刘桐回过神来,笑了一声,似是感叹又似是庆幸:“我在想,若是每户人家都有你这样的想法,那兄弟阋墙的戏码会不会能少上演一些。”
常润之莞尔。
“那也说不一定,人会怎么想,总要看从小受到的教育。”常润之轻声道:“能够绵延上百年的大户人家,对家族子嗣都有明确的家规束缚,应当不会那么没规矩的。”
刘桐揽住常润之,半晌后道:“你若觉得咱们的孩子长大后需要离家,那便让他们离家。总归他们长大成人,有自己的小家要顾。”
刘桐抵着她的额头:“我们不分开就行。”
常润之笑得温柔,环抱住他的腰喃喃:“阿桐,能遇到你,是我的幸运……”
刘桐以为常润之是在感叹她在和离后能与他相识相知,心里顿生怜惜,将她抱得更紧。
其实只有常润之知道,她说的幸运,远比刘桐理解的深。
在这样一个虽然男女相对平等,却仍旧属于男权社会的古代,能够遇到一个虽然不是很理解她的观念,却仍对她的思想抱以最大尊重的男人,还与之结为夫妻,是多么幸运。
所以哪怕这世间有再多艰难险阻,她也有那个勇气,陪着她身边的这个男人,共同面对,一起努力。
燕北战事仍旧如火如荼,前方传来战报,说是燕北军小胜一筹,鲜卑人开始退兵。
元武帝大喜,嘉奖的圣旨络绎不绝发往边关。
刘桐却有些心焦。
常润之令人捧上清茶,抱着刘景阳坐下。
小阳阳这会儿已经一岁了,粉嫩的小娃娃开始学舌,现在会简单地叫嗒嗒和酿酿。
刘桐眉头紧锁,对常润之道:“鲜卑人退兵,按照往常惯例,大魏也要退兵,然后开始两方和谈。”
常润之颔首,刘桐继续道:“五哥不想退兵。”
常润之顿时瞪大眼睛,怀里的小人儿朝着自己爹扑腾,刘桐起身将他抱了过来,掂了掂他的重量,把他往上抛起,又稳稳接住,笑道:“好小子,又重了。”
“皱了……”刘景阳咧嘴呵呵笑。
常润之顾不上搭理父子俩的游戏,皱眉轻声问道:“瑞王不想退兵是什么意思?瑞王给你来信了?”
刘桐摇头:“太子盯得紧,五哥哪会给我单独写信。何况这一次去燕北不比上一次去兖州,五哥如今算是边关将领,私自与我通信,被父皇知道了不是什么好事。”
常润之明了地点点头:“那你怎么知道瑞王不想退兵?”
“五哥带兵前往燕北关的头一天和我说过。”刘桐沉了沉声:“五哥说,既然从来没有人敢于顶着朝廷的压力,向鲜卑人施威,那这件事倒不如他来做。”
常润之心里过了一遍,蓦然道:“瑞王要兵权!”
刘桐颔首:“这是五哥的第一步,他需要把鲜卑打得再不能进犯,在边关之地建立威望,再连带着将那一片地方都给收拢过来,然后……慢慢朝京城转移。但这当中有个大坎儿。”
刘桐顿了顿:“虽然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可是对五哥来说,如果父皇勒令他回京……”
常润之看向刘桐。
刘桐低声对她道:“五哥若想要那个位置,只能通过父皇回心转意,废太子,立他为储。若是失了父皇的圣心,那这条路就算是堵死了。”
常润之默默想,这是一条温和的路,可不还有那激进的路吗,就好比唐太宗玄武门之变……
她正想着,就听到刘桐说:“五哥说这是最好的和平方法,哪怕是失败了,性命总是无虞的。倒不是没有那一蹴而就的方法,只是那样的方法,是不成功便成仁,他轻易不愿意去尝试。”
常润之了解地点头:“那现在……”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让父皇不要太过干涉五哥在燕北关的作为。”刘桐说着站起身,抱了刘景阳在屋内来回走动:“之前五哥遇袭伤重是个好借口,可以借着鲜卑人没有交出凶手的为由,继续和鲜卑人交战。但这个理由,总不能一直用。燕北军也不是铁桶,五哥不可能收服所有的人……所以后续的理由,还得找,还得让父皇对鲜卑战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太子和祁王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瑞王在燕北关发展出兵权。”常润之道。
“对。”刘桐颔首:“这也正是我忧虑的地方。父皇可以说服,但太子等人那儿,他们不会眼睁睁看着五哥势力壮大。之前五哥本在兵部做事,太子都对他有所忌惮,想方设法将五哥在兵部那点儿权力给搅合了,如今,恐怕太子对五哥的忌惮更大。”
“瑞王去燕北关,那不还是他提议的吗?”常润之嗤笑一声。
刘桐道:“他觉得五哥去燕北关是送死,可五哥早有准备。估计太子这会儿也在为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懊恼吧。”
刘桐长吐了一口气,想了想,将刘景阳交还给常润之抱着,道:“我去寻姚澄西商量商量。”
常润之顿时道:“你寻他商量什么?”
刘桐笑道:“他那人不参国事,却对朝局看得分明。五哥之前说过,若是我处事的时候想不出一些常规之法,倒不如问问姚澄西的意见。他是个怪人,比起我来,更容易出一些剑走偏锋稀奇古怪的法子。法子可能有些令人意想不到,但效果,应当不错。”
刘桐交代了常润之两句,便匆匆出了府。
刘景阳朝着他背影抓了抓,嗒嗒喊了好几声,见刘桐没理他,顿时有些小委屈,扭了小身子闷在常润之颈边,呜咽了两声。
常润之抱着他哄了好一会儿,把他哄睡了,放进了摇篮里。
常润之换下厚棉衣,姚黄令人加了炭火,给她披上了大氅。
看了会儿书,常润之有些心不在焉。
“魏紫最近身子还好吗?”常润之问道。
姚黄笑道:“孕吐好多了,华泽陪着呢。”
魏紫和华泽成亲也有一年了,如今魏紫有孕,常润之不再让她来伺候,身边常跟的就只有姚黄和秋霖。
“你呢。”常润之搁下书,看向姚黄:“丰茗出孝了吧?”
“还有两个月。”姚黄轻声道。
常润之看着她:“到时候他会来提亲的吧?”
“嗯。”姚黄颔首,脸有些红:“奴婢娘说,之前去瞧他,他已经在准备张罗聘礼了。”
“那就好。”常润之轻声道:“不枉你为了等他,耗了这几年青春。”
第二百四十二章 钝刀
常润之所有丫鬟里,数姚黄和她最亲密。
与常润之相关的事情,哪怕是她心里的想法,姚黄都知道。
这下姚黄要出嫁了,常润之还有些舍不得身边的这个左膀右臂。
姚黄不像魏紫,嫁人后仍旧可以在她身边伺候着。
丰茗是个读书人,总有一天会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姚黄嫁给他,那将来就是个官眷。
哪有官眷随身伺候在皇子妃身边做管事媳妇儿的?
所以最近常润之也在考虑着,姚黄出了门子后,她身边的人要怎么打算。
秋霖倒是可以继续做大丫鬟,魏紫怀着身孕,便是她想管,常润之也不放心她来管了。
总要再提一个贴身丫鬟上来。
正在心里边儿想着,姚黄便道:“奴婢倒是觉得,现如今这青春正好呢。何况在姑娘身边待着,尤其是这一年时间里,学了不少,哪儿能算是耗费。”
姚黄笑得温柔:“奴婢想过了,丰茗即便出孝,也要再等上一两年才有科举能考呢。他没考取功名之前,奴婢还是可以继续在姑娘身边伺候着的。只要姑娘不嫌弃。”
常润之笑着弯起眼睛:“这可是你主动提的,不是我要求的。”
“是,奴婢舍不得离了九皇子府这么个休闲窝呢。”姚黄掩唇笑道:“伺候姑娘可比以后在丰茗身边为他打点衣食住行的要轻松许多。”
“那你也甘之如饴啊。”常润之轻笑,拉过姚黄的手道:“这些年,多亏了你。”
“姑娘别这么说。”姚黄轻声道:“能有姑娘这样的主子,也是奴婢的荣幸。”
丰茗还有两个月出孝,姚黄爹娘那边瞅着闺女年纪大了,也不可能继续拖着婚事儿,想必等丰茗除了孝服,就会催促着两人成亲,估计最多不超过三个月。
所以,贴身丫鬟的事现在就要准备起来。
秋霖最近便接过了姚黄的棒子,开始打理起常润之的贴身事务,好腾出时间让姚黄去选接替的人,并考察教导一番。
常润之观察一段时间后觉得,原本以为秋霖的性子更像是魏紫,姚黄以前也这么说过,毕竟是找来和她说话逗乐儿的。可就近见她处理几件事,常润之反倒觉得她颇有姚黄的几分风范。
私下里和姚黄嘀咕,姚黄也道:“这样也好,她能担得起事儿,那寻摸另一个顶上来的贴身丫鬟就要容易得多,毕竟要求不需要那么严了。”
常润之问她:“看了这几日,觉得谁比较合适?”
到底是想着盼夏寻冬都是小韩氏给的人,常润之多嘴提了她们,问了一句:“那俩小丫头怎么样?”
姚黄笑道:“如今都是大丫头了。”
常润之含笑点头,姚黄道:“奴婢瞧着还是算了吧,她们做个二等丫鬟,明白点儿事理,等到了岁数,姑娘就放她们嫁人为好。”
常润之略有迟疑,想了想还是叹道:“你说得对,太太寻她们来为的是什么你我也清楚,这俩小丫头不是什么聪明人,还是不要放在我身边儿的好。”
“姑娘现在需要的是头脑清楚,胆大心细,而且还忠心的人,那等可能会添乱的,万万不可近身。”
瑞王和刘桐在图谋着什么,常润之知道,身为常润之贴身丫鬟的姚黄又如何没有那点儿嗅觉呢?
选贴身丫鬟,当然要慎重。
两人嘀咕了好一会儿,姚黄道:“奴婢选好人,会交代华泽让他暗地里探探底细,到时候再报给姑娘知道。”
常润之点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