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女兵英姿 >

第368章

女兵英姿-第368章

小说: 女兵英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使,您好!”冯垚急忙快步走过去,伸手问好。

“呵呵呵……”罗大使仔细打量了他几眼,笑着对周围几个人说:“好!这新郎官真精神,给他主持婚礼,我有面子!”

“什么?”冯垚完全愣住了。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希腊使馆的武官秘书小鲍和冯垚同船回来,已经比较熟了。他拿出一个红色的标有新郎字样的胸花,就要给冯垚别在胸口。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冯垚话是这么说,却也没有抗拒。因为他已经猜到了几分。

果然罗大使说道,蒲英下午的时候找到他,请他给自己和冯垚主持婚礼,他欣然答应了。

正好今晚本来就有晚宴。所有“韦尼泽洛斯”号上的中国同胞都会过来参加宴会,他们也就成了两人婚礼的观礼嘉宾。

冯垚根本来不及发表什么意见,六点正,婚礼就开始了。

伴随着乐队奏出的《婚礼进行曲》,蒲英身穿一件极普通的当地款式的白色连衣裙,头披着长长的婚纱,在苗苗和靳明夫妇的左右搀扶下,缓缓地步入了礼堂。

在她前面,穿着白色燕尾服、打扮得像个小绅士的轩轩,提着个小花篮。不停地向空中撒着花瓣。

宾客们在新娘子经过身边时,也向她抛洒着花瓣,以示祝福。

冯垚看到蒲英一直嘴角含笑、大方地对宾客们说着“谢谢”,脚下的步伐也是轻松又稳重,刚才心里还有的一丝“这么仓促办婚礼。不好吧?”的想法,也就一下子消散了。

只要蒲英高兴就好!

他也微笑着看着自己的新娘向自己走来,觉得这一刻真是一生最幸福的时候。

一切正看起来很美好的时候,一个童声突然响起——“花瓣没了!”

大家循声看去,原来是轩轩发现花篮中的花瓣被自己洒完了,正在用力的倒那个空篮子。

“轩轩——”苗苗刚叫了一声儿子,还没来得及发出指示。下一秒就看见儿子小碎步跑到了最近的一个餐桌旁边。

他伸着双手,指着桌子上的郁金香,着急地叫:“给我!给我!”

那桌边的宾客一时也糊涂了,见孩子这么着急,赶紧就从花瓶里抽出几支郁金香递给轩轩。

“都给我!”轩轩又叫。

客人马上把所有的花束都抽出来,放在轩轩怀里。

所有的人全看愣了。等着看轩轩要做什么。

只见轩轩抱着一捧花,又站到了蒲英前面,非常认真地从完好的郁金香上揪下几片花瓣,然后抛起来,再揪。再抛……

“扑哧!”“扑哧!”……

看呆的人们,终于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接一声的喷笑声。

“轩轩,你个小笨蛋……”苗苗已经觉得丢脸到无力了。

“别骂孩子!”蒲英拦住了她想上前阻止的脚步,笑着说:“轩轩这样,也挺可爱的!”

一个小插曲,反而让蒲英消除了多少都有的一点紧张,身心更加放松,笑容也更加灿烂了。

她知道冯垚对他们的婚礼和将来,都做了很多计划。

以前,她愿意听从他的安排,因为她知道那些已经经过了冯垚的深思熟虑,一定是最好的。

可是经过了这次战乱和撤侨,有想到几天之后又要和冯垚天各一方,蒲英忽然决定,不再按照冯垚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走完那些人生程序了。

有些东西,冯垚觉得对自己是最好的,可实际上,她想要的从来都很简单。

蒲英想及时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而不想在等待、计划中消磨光阴了。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意外,有很多不确定,不可能有完美的计划!

迎接挑战,喜欢冒险和刺激,这也是蒲英的天性!

所以,她导演了这么一出惊喜给冯垚!也在两人的关系中,又一次占据了主动!

事后,冯垚都不得不承认,她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他们在一起甜甜蜜蜜不出门的三天蜜月,虽然短暂,却成为了两人一生最值得回忆的幸福时光!

ps:

(^o^)/~完婚了!

071章给于婕的信

5月,是苏丹达尔富尔最热的时候,晚上不开空调,根本睡不着觉。

可是这空调机已经至少有三批官兵用过了,所以毛病不小,一开起来就“轰隆隆”地响个不停,好像汽车经过的声音,还是让人难以入睡。

蒲英感觉内衣和枕巾又被汗水湿透了,便爬起来喝了一大杯水,然后坐在蚊帐里,拿出纸笔写起信来。

不是她喜欢用这种已经被现代人淘汰的通讯方式,而是因为天气太热,笔记本电脑开的时间长了就会死机,而这些信件是写给于婕的,不是可以在电话和短信里寥寥几句就可以概括表达的,所以干脆还是写信好了。

于婕回国后曾一家精神康复中心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记忆和智力,在家休养。

不过,她的身体虽然康复了,思想上却还有些疙瘩,常常通过电邮和电话向蒲英倾诉。

蒲英白天很忙,也就只有晚上抽空给她写写信,除了解答她的一些困惑,也会谈谈自己和战友们在非洲的生活。

“小婕,你好!

上次你说,你和同学朋友们说起两个月前的那些亲身经历,说起你和全船的人向着海军军舰一起高呼‘祖国万岁’,还有当你在北京下飞机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扑在地上亲吻祖国的土地。

你说起这些事情还会热泪盈眶,可是你的朋友们却哄堂大笑,笑你‘怎么那么雷人啊?’,说你‘怎么那么二啊?’,还说你是‘受骗上当了!’。

他们说,那不过是政府在作秀,你是被洗脑了。

为此,你很生气,也觉得有些悲哀。因为那些人并不是你已经绝交的、不再来往的小太妹,而是你的中学和大学同学,其中不乏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的人现在就是政府的公务员。

你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嘲笑你?

你甚至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以为自己的病还没好,以为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事都是在幻觉。

你问我,那些是不是你的幻觉?

我会肯定地告诉你,你看的,都是真的!你所经历的,也都是真的!

你不要因为同学和朋友的观点,就否定了自己的感觉。

他们只是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国内太久,也有人出过国,但也都是像你一样走马观花地旅游一下就完了。所以他们觉得我们的国家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国外却是什么都好。

我只能说,他们不知道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发达的国家其实是少数。而且。他们也忘记了那些发达国家,其实是靠着掠夺殖民地的资源才发的家。

况且,他们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而我们国家才安心发展了六十多年。

可这六十年就已经赶上了别人几百年的发展进程。

当然,我们现在还是落后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这个差距已经比百年前小得多了。

可是,他们却只看到了差距。看不到我们的进步。

其实,如果这些人真正到了国外,就知道国外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好,国内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糟。

你也不必担心中国像他们那样的人太多了,你要相信,他们大多数人是会慢慢转变的。就像你和我说过的那位在回国包机上碰到的浙江商人。

你说,他和你聊天的时候说自己虽然年过四十,却是一名愤青。他平时可没有少骂*,和朋友们聚会时也经常大肆抨击社会的诸多弊端,特别是*现象。

可是这次亲身经历了国家的撤侨行动。特别是当他站在豪华邮轮的甲板上,看着班加西港码头上那些外籍侨民羡慕嫉妒的眼神时,他对我们的国家就再没有怨气了,只剩下了感恩!

你可以把这位浙江商人的话告诉你的同学和朋友,如果他们还是不相信,甚至说这个商人是你杜撰的话,我再给你发一个链接——那是一个名叫马丁。弗莱彻(her)的美国nbc记者,于3月3日在马耳他机场旁观中国撤侨行动后,发表在网上的一篇文章。

这位马丁记者过去在nbc可没少说中国的坏话,在这篇文章里也依然对我们说着酸溜溜的话,不过他还是没有完全抹杀了事实。

网上的原文是英文的,我简单翻译了一下,你可以将这译文和网址发给你的那些朋友,让他们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评价的吧?”

蒲英写到这儿,却又摇了摇头——没办法,对于有些崇洋媚外的人,只有“翻墙”看到的洋大人的话,才能打他们的脸。

她凭着记忆将网址写到信纸上;然后又拿出白天打印出来的那篇文章的英文原文,开始翻译了起来:

“这世界变化得太快了!

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时候,美国派出海军第七舰队帮助撤侨,中国只派出了一艘货轮。

现在,为了撤出在libya的工人,美国只租了一艘渡轮,但这船太小了,以至于不能渡过地中海狂暴的海面。

中国却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商船队伍,还有20架民航飞机,4架军用运输机。截止到星期三,中国就已经从libya撤出了35860名中国公民。根据中国外交部的说法,这只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我在撤侨中转地之一的马耳他岛,一边等我的飞机,一边进行着比较和思考。

机场里,有数百名中国人戴着红色安全帽,在拿着红黄色中国国旗的女领队的指挥下,安静有序地排着长队——看上去就像在梵蒂冈旅游的旅游团一样。

他们按照指引,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被叫到时就向前移动。

这么一个有指挥的长单人纵队,穿过机场大厅时,就像一队不可阻挡的蚂蚁大军。

这和美国人的差别太大了。他们没人带着耳机,或是在玩手机或其他的数码玩意。他们的身材适中或有点纤弱,没有一个肥头大耳。他们的行李装在编织袋里,有些人还穿着干活时穿的橘红色工作服、戴着橘红色的安全帽。他们都是工作在libya油田、铁路、基建和通信行业的工人。

中国政府已经包下了一队飞机将他们带回上海。中国政府这次沉着高效,从容不迫地将她的工人撤回安全地带。就像是在国家与工人之间有个不成文的协议:你在国外干活,我在后面罩着你。

中国的《人民日报》称,这是中国政府有史以来组织过的最大规模的最为复杂的海外撤离行动。中国外交部将此高效迅捷的撤离行动归功于‘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使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大家庭中受欢迎的一员’。

中国有5万工人在尼日利亚。3万5千在苏丹,还有4万在赞比亚,3万在安哥拉,2万在阿尔及利亚,以及数以千记的工人星罗棋布在整个非洲大陆。他们代表了中国工业、投资业、外交政策在非洲的存在。最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的是中国在此的国家力量。

但是最触动我的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效率、秩序和冷静。没有人和航空公司人员争吵,不听指挥,大包小包带东西。相反,他们只是排成单列的安静的队伍,每个人带着一个小行李箱。耐心等待别人叫他们做什么,去哪里。

我突然想到,这是否就是未来?

中国在西方转身离去时加大了在非洲的投资,中国企业也在拉丁美洲迅速扩张。他们对煤、铜、石油、铝矿以及几乎所有的矿物永不满足的需求,使他们变成了经济上的征服者。这支征服大军的前锋就是这些工人。他们的政府则张开了双翼,不管在哪儿都为他们提供保护。

我看到这支由200多人组成的安静的单列纵队,绕着圈地排到了机场大厅的免税店旁边,没有人瞧一眼那里面摆的各种奢侈品,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拿着中国国旗的男人举起手臂告诉他们该往前挪挪。

我不知道,我心里对他们充满的是恐惧还是钦佩。但我认为,我们最好把他们拉到我们这边来。”

写完这段翻译。蒲英放下笔,擦了擦手上的汗水。

由于天气太热,写字的时候,笔芯出墨总是比较多,一不小心就会花了。

在等着墨迹晾干的时候,蒲英又想起了一些外媒在对中国撤侨行动表示赞赏时。又将“中国威胁论”抛了出来。

这位马丁记者在文章的最后,显然也是这个意思。

真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这个问题上,贫穷落后的非洲人民,可比这些高高在上的洋大人们明白多了。

记得当年,中国海军首次派出军舰前往亚丁湾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时。就有媒体采访索马里驻中国大使,问他对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的“中国海军名为剿灭海盗实则是向印度洋渗透”的观点,作何评价?

索马里大使说:“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职责,那些人显然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回顾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就知道,中国海军在明朝时就非常强大,他们当时完全又能力占领印度洋地区的任何国家,甚至是更广阔的领土,但是他们没有。郑和的船队带着善意而来,他们没有掠夺任何东西,也从未贩卖过奴隶,他们带来的是文化交流。中国是令人尊敬的国家,中国文化是令人尊敬的文化。”

大使还直言:“索马里需要中*舰来护航,对中*舰没有上线,30艘甚至上百艘,越多越好,我们都欢迎。因为中国是最为可信的和平力量!”

正是因为非洲以及拉美等国家对中国的信任,才会不受西方所谓的中国施行“新殖民主义”论的挑拨,和中国开展广泛的合作,中国国企才能在海外包山包海包矿山,中国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养活十四亿的人口。

只是有些人总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骂那个像母亲一样的祖国!

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华母亲的孩子太多了,十四亿人啊!家里出几个逆子、不孝子,太正常了。

可是。一位真正的母亲,不会因为孩子不听话就放弃了他。

“你讨厌她,她在这里;你咒骂她,她在这里;你嫌弃她。她在这里;你需要她,她没脸没皮还在这里!!!”——这就是母亲!

想到这儿,蒲英又想起了于婕的妈妈不久前和自己通电话的情景。

她特别欣喜地告诉蒲英,于婕这次回来后的最大变化,就是变得孝顺了。

以前,于婕总是嫌自己的老妈太土气、太啰嗦,还没文化,所以除了跟她要钱时会喊声妈,平时都难得给个好脸色。

但是现在,她不但跟妈妈特别亲。也学着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还会陪妈妈一起逛街、一起看肥皂剧。

而且她对爸爸也不顶嘴了,还会在爸爸回家后,给他泡上一杯茶,给他捏肩捶背。

这些变化。让于爸于妈特别高兴,也对蒲英感激不尽,因为她不但救了他们独生女的命,还影响到了她的为人处事,后者更为难得。

不过,于妈妈也有一点烦恼,就是于婕又想当兵了。

她心里是舍不得女儿去当兵的。可若是能到蒲英手下当兵,她也就豁出去了。

所以于家二老都来跟蒲英打听,有没有可能收于婕当兵?其实,于婕自己也不好意思地和蒲英说起过想当兵的念头。

蒲英又提笔在信中回复道:“小婕,我相信你这次当兵的动机,和去年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也相信。经过了一番磨难的你,会是一名优秀的士兵。

不过很遗憾,我不能收你!因为今年你就满了22岁,已经超过了我们征兵的年龄规定。如果是别的兵种,问题倒是不大。但是对特种兵来说,这个年龄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所以,请你理解我的苦衷。

人生就是这样,总会有遗憾,有些机会错过了就难以追回了。

可你也不必沮丧。

我明白你想当兵,是想有所作为,是想回报祖国——可那并不是只有当兵才能实现的抱负啊!

就说这次的撤侨行动吧,那也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能独立完成的,而是举全国之力才做到的!

一方有难八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