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幸福农妇-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就不去那么早了,你把肉买好,送回到家吧。”
“不用,这个我也来做啦。”他还真是实诚,一心为老婆着想。
“下个月路上的人肯定就很少了,那时你再来做吧,现在还是我来,换了人,口味就会变的,附近的老顾客说不定会觉得不好了呢。”
“好吧,你可要注意些,千万别累着了。”刘应东不得不答应老婆的要求,但他却主动干起了烧热水的活儿,天气越来越冷,每晚回来,烫烫脚,解乏又有助于入眠,他们现在都习惯这样了。
051赶走
鞠躬感谢开心珞巴同学、miss鲁同学的打赏!书评区沉寂这么久,你们的出现让我信心大增,再三感谢!
没想到张富贵和车成才,竟然也看出刘应东和这位弟弟不睦,他不在的时候,这俩也会教刘英群如何干活,确切说,是指使他干活,几天后,刘英群比刚去的时候好多了,总算能顶个人用。刘应东便在铺子大门口又加了一个炉子,教成才打烧饼,原本打算教张富贵的,现在他改了主意,内弟也是弟,怎么说这也是一门手艺。
亲戚若是知趣,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会越走越近,叶儿的伯母不知道是良心发现还是怎么的,现在对叶儿特别好,大概听儿子说叶儿喜欢吃地软包子,竟然在家包好给叶儿送过两回。
叶儿投桃报李,抽空给堂弟做了件棉袄,虽然是最普通的粗布,棉花也是没办法纺线的短绒花,但穿身上依然柔软又暖和,比他身上穿的那都不知道有多少年、满是补丁的棉袄好多了,成才对堂姐就更加好了,不仅干活卖力,还处处留意,任谁做了一点对不起姐姐的事情,他都悄悄告诉叶儿,让她有所防备。当然,这些话大多数说的是刘英群。
“姐姐,小群趁你休息,悄悄挖走了一口调料,用油纸包了装在口袋里。”
“姐姐,今天英群拿了一块料,还拿了几个面团。”
“姐姐,英群向富贵哥打听,你那汤料是怎么做的呢。”
“姐姐,刘英群向我打听,会不会做你那汤料呢。”……
叶儿的娘家,不仅是伯母有空往这边跑,表达一下她的心意,伯父竟然还来了两次。原主记忆里,伯父是个十分憨厚老实的农民,他每天在外面忙乎,几乎不知道家里都发生了什么事儿,他对叶儿,倒是和对待自己的闺女一样的,就是都没时间理睬,偶尔想起来,问一声叶儿过得好不好,这比对他亲闺女似乎还要好些了。
伯父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对侄女儿的感激,便抽空打了两担柴。
叶儿一看那柴禾,就知道伯父的心意,这是从后山打来的,全是小儿臂粗细的树枝。这样的一担柴,能换来一家人一天的口粮。伯父要凌晨起床,背着干粮走八里多路,赶天亮到山脚下,再翻山打了柴,挑回家来。一般情况,到家时天色已经黑尽。
“伯伯这不行,家里地少,你还靠冬天打柴卖了来买粮呢。”叶儿很惶恐,不敢接受伯伯的礼物。
“叶儿,伯伯既送来,你就收下吧。往年,我也没法子给你送柴禾,成才总喊吃不饱,挣点钱都买了粮。今年没他,我和你伯母怎样也好凑合的。这柴禾你就不要推辞了,伯伯能送来,就不会拿回去。”叶儿觉得若是非要给钱,少不得会让伯父伤心,便挽留伯父在这里吃了一碗面。伯父爱吃辣子,叶儿便多放了些,伯父吃的一额头的汗,把碗里的汤都喝得一滴不剩。
“叶儿,你这饭馆肯定能发起来,这饭的滋味,怎的就这么好啊。”伯父感慨完了,脸上便浮出一丝惭愧,“叶儿手巧,像你娘,不像你伯母,手笨得跟猪蹄似的。”叶儿嫁了之后,家里便到处窝窝囊囊得不清爽,伯父迟钝,刚开始不明白,几年了还看不见吗?
叶儿听伯母说漏了嘴,她没少挨伯父骂,这时便知道,伯父的意思是给她道歉了。但伯父的话没说明白,她也只好装糊涂:“伯父,伯母很能吃苦的,没有她在家里打理,你也没法子随时走开,去干活挣钱呀。”
大伯听了叶儿的话,点头感慨说叶儿大气,过了几天,他便又送来一担柴禾,叶儿死活不肯收。天气越发冷了,山上一旦积雪,路面湿滑,就不能打柴了,伯父和伯母,还不知道存够过冬的粮食了没,万一他冒险上山,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可怎么办。伯父见叶儿如此体恤他,感动地眼睛里泪花花直闪,急忙说他今年有粮食,赌咒发誓冬天不会再上山,叶儿才接受了下来。伯父这次,死活不肯再吃面,很着急地拦着叶儿:“伯父上一次是不放心,见你这么个小店,竟然雇了两个人。现在知道你做饭好吃,生意好,伯父这心里便牢稳,我来时吃过饭的。”不顾叶儿挽留,就这么走了。
叶儿站着感动了半天,对伯父的观感大为改变。他是真老实,而不是故意耍奸猾,装着对老婆的某些不当行为视而不见。这么看来,成才堂弟,也是像了伯父,为人实在,当年才会对自己很好。
刘应东很羡慕叶儿,虽然没有父母,伯父对她,也堪比父亲了,不像他,双亲俱在,还不如没有呢。
他不得已答应弟弟在这里干活,看他咬牙坚持这许久,心里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以为刘英群,不过三天就会开溜才答应的,现在,也没法赶人了。
刘英群眨眼来了半个月,他自认为里面的活儿都干得不错了,还洋洋得意地在刘应东跟前炫耀,说他聪明,学得快。对于这样不知道好歹的人,张富贵和车成才都嗤之以鼻,不屑搭理他,刘应东亦且感到很无语,人家张富贵和车成才,第一天开始干,就有这水平好不好?
刘英群到处打听叶儿的汤料是怎样做出来的,张富贵都看不过去了,警告刘应东小心些,他俩正在说话,不想刘英群走了进来,他竟敢抡起拳头,就朝张富贵打来,被刘应东一把攥住了手腕:“你要干什么?”
“大哥,他这是故意挑拨,离间咱们兄弟的情分。”刘英群跳着脚,样子十分的气愤。
刘应东示意张富贵出去,他闭了店门,这才低声对刘英群说道:“这么说,富贵胡说你的了?你到底有没向他打听呢?汤料都是你嫂子做的,你想知道,为何不问本主,却要私下里到处乱问?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刘英群似乎还想狡辩,但想到车成才和张富贵肯定都向大哥告状了,自己就是辩解,大哥也未必肯信,便撇撇嘴:“你和嫂子开这个饭馆,挣了那么多钱,我在你这里干了这么久,也没见你分我一文,我为何不学了自己开一个?”
“可以卖的吃食多了,你为何单单盯着飘香面?你嫂子做饭好吃得很,你要是开口,她随便教你一招不就行了,你为何要行这下三滥的手段?”
“哼,我还不知道,嫂子做的饭食,最好吃就是这个,她就是教了我其他,生意也做不过你这般好,我永远都……”
“你永远都超不过我是不是?爹娘偏爱你,是不是在你心里,什么都要占上风,什么都要骑在我脖子上你才觉得好?”刘应东气急了,说话语速很快,一句接一句的,让刘英群没法插言,只见他眼珠子骨碌骨碌地乱转,似乎在想,如何挽回自己说错的那句话。
刘应东根本就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继续大吼:“狼心狗肺的东西!你向他们打听,我都听见了,不想搭理你就是,你还越发蹬鼻子上脸了,给我滚!”
说完拉着刘英群的胳膊,把他摔出店门。
052偷袭
刘英群在外面骂了刘应东几句,便垂头丧气地回了家,一路上,还嘟嘟囔囔地直骂叶儿。原来,他嫌在饭店干活太辛苦,吃得也不好,本不打算过来,是何春娇撺掇的:“你傻啊,去他那里,把本事学下了,咱自己不会开个饭馆?能挣钱不说,那么香的面条,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呀。”
刘英群点头若鸡啄米:“你说得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他挠挠头,满脸谄媚地笑着,恭维老婆道。
“就你那猪头,能想出什么好主意来。”何春娇白了丈夫一眼,她抛媚眼已经成习惯,这么斜了一下眼,却让刘英群误会了,就见他腆着脸靠过来:“好老婆,都好几天你没有理我了。”
“停!你先学下了本事再说。”冷冷的话语,如一瓢凉水,把刘英群定在那里……
刚开始,刘英群觉得计划实施地挺顺利,没想到叶儿竟然把葱花放家里做了,他试探了好几次,根本就没有下手的机会,现在,被刘应东赶出来,他犹自不死心,一路骂骂咧咧,脑子却还在想什么损招儿。
转眼又一个月过去了,叶儿好好盘了一次帐,他们这两个月,竟然挣了一千八百多文钱,铜钱比纸币感觉好多了,沉甸甸的压着手,给人十分踏实的感觉,叶儿把放钱币的包袱放在炕上,用手抓着玩儿,听见叮叮当当的磕击声,笑得两眼眯成缝儿,刘应东见老婆这样,忍不住笑道:“没看出来,你还是个小财迷,咱俩好好努力,肯定能挣更多钱的,我就拍你现在乐过了头,到时候看见钱,都没反应了。”
“嘻嘻,你放心,到时候我就造个银屋子,专门存钱。”叶儿想起前世听说的,发了财的晋商,害怕土匪打劫,把银子熔化泼在地面的故事,想着坐在那样银光闪闪的屋子里,那成就感该有多大啊。
“哈哈哈”刘应东被逗笑了,就这么一个小饭馆,能挣多少钱呀,还想造个银屋子。
叶儿听他后面的笑声很干,知道他的心思,便正色道:“我们攒了钱,不会去做更赚钱的生意呀,就这面馆,我开它千儿八百家的,让掌柜的帮忙打理。到那时候,别说银屋子,就是金屋子我也造得起。”
刘应东本想笑她吹大话,看着叶儿一本正经的严肃脸庞,他张着嘴,原来的话却说不出来了,最后,讷讷了一句:“你心还挺大。”过了一会儿,又说道,“说不定能成,我们好好干吧。”
天气一天天转冷,粮价便蠢蠢欲动,似有上升的趋势,叶儿和刘应东到手的钱币还没暖热,就都买成了白麦面,屋里那口大缸都没存下,还把家里空着的几个小点的米缸都装满了。
这回,叶儿还没显得怎么高兴,刘应东却喜眉笑眼的搂了搂她肩膀:“叶儿,你坐月子时,我天天给你下白面条吃,保证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他忘不了刘善民威胁他,家里没吃的,首当其冲是叶儿这个月婆子,现在有了粮,他就放心多了。
叶儿的鼻子有点酸酸的,有了粮,他第一想到的竟然会是自己,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让她的心暖暖的,浑身上下,似乎都柔软起来。
这回赶走了刘英群,主院儿那边,却风平浪静,连个小浪花都没翻出来,叶儿和刘应东都感到了特别的不正常,叶儿早上做葱花时,为了保险起见,干脆把大门都关上,唯恐出个什么意外。
不过,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贼心不死,她的秘密,就总是不保险,叶儿明知道这个道理,却一时无计可施,因为分家的事儿,已经闹得纷纷扬扬,虽然有人同情他们,但舆论还是更支持刘善民那边,因为这个时代的“孝道”,就是不管长辈对错,小辈都得无条件遵从,所谓无不是的父母啊。
这回,刘应东把刘英群从店里赶出来,在陈妈的煽动下,没人说刘英群的不是,很不明真相的,竟然说刘应东没有兄弟情义,是个面热心冷的伪君子。叶儿不能向人诉说,刘英群想偷她的秘方,在大多数人看来,兄弟之间相互帮助是必然的,叶儿应该主动把秘方教给长辈或者小叔子,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才对。
若不是主院儿这一群人做事太过分,叶儿何尝不愿意一家人共同富裕呢?可现在,她就是有千般委屈,也没法向人诉说明白。
叶儿没法为自己辩白,也没法才去更进一步的动作,唯恐形势对刘应东更不利,影响他和人的正常交往。这个社会,名声重于一切,就算他们的面条再好吃,若是名声坏了,大多数人,都会对他们嗤之以鼻,白送他们,都不会吃一口的,到了那时候,自己这个面馆,就不得不关门了。
这天叶儿把猪油炼出来,把油渣用漏勺捞干净,刚放进葱花开始炸,就听见身后哗啦一声,她惊讶地扭头一看,原来,被刘应东生气,钉住的那个角门,让刘英群打开,钉在墙上的木棍,不知什么时候都被拆过了,只是虚虚地摆在上面,他用手轻轻一推,就都掉到了地上。
刘丁氏打头,刘英群、刘英连、刘英弟紧跟,最后是何春娇,他们气势汹汹地走了进来。
叶儿迅速地端起锅,把里面的油和葱花倒进旁边的小瓷盆里。葱花已经开始泛黄,香味溢满院子,他们只要看一眼,自己的秘密便暴露无遗,她可以端起锅,把这些油和葱花泼掉,但刘丁氏肯定会嚷嚷地满村人都知道。这是个总是被饥饿威胁着的世界,任谁浪费,都会遭到所有人的谴责,到了那个时候,自己的面馆就别想开了。
刘丁氏可能还担心叶儿耍什么心眼,小脚迈得飞快,几步就冲到了灶间。
“别靠近,小心烫着。”既然避无可避,叶儿干脆大大方方让他们去瞧,只是背过身去时,把身后碗里的姜片、八角、花椒等遮住了,没了这些东西去腥提味,他们做出的飘香面,味道就会差很多。
果然,一群人都被眼前一盆葱油吸引,没有注意叶儿轻轻把那个碗,藏到了柴禾下面。
刘丁氏和刘英群,见叶儿一副无计可施的样子,得意地笑了,他们一如来时那么突然,连一句话都没说,便急匆匆地回了主院儿,亟不可待地尝试去了。
刘应东知道此事,气得脸色铁青,当天带着张富贵,把那道角门用土坯砌了起来。他们干活时,少不了有人看,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却能猜想来,刘老四家父子关系,更恶劣了。
053救人一命
沈家营的人,诧异地看到,刘善民把他的杂货铺收拾了起来,重新粉刷,又砌了锅灶,也开起了飘香面馆。
“老刘啊,你儿子那边叫飘香面,你不会叫个美味面呀,为何要和儿子的店铺叫一个名字呢?让村里人都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好管闲事的老姜头佝偻着腰,劝说刘善民。
“你是不知道,这面就叫飘香面。”
“咦,你哄我这糟老头作甚,那就是扯面而已,不过你儿子的料头做得好,香味大,才叫了飘香面。”
刘善民见对方是嘲笑自己孤陋寡闻,恼羞成怒地说道:“我喜欢这名字,觉得面条,能做到香飘十里,很少见了。”
“那你还不如叫十里香呢。”老姜头的建议其实是很可取的,可惜,刘善民分不清好歹,于是乎,沈家营村,便一东一西,出来两家飘香面。
老天连续阴了七八天,一场鹅毛大雪便飘飘洒洒地落了下来,一夜时间,地上便落了厚厚一层。这几天,官道上人烟稀少,面馆里也客人了了,叶儿做半盆料头,都得用三天才能完,面馆有刘应东他们三个,叶儿几乎都不用去。
清晨,太阳竟然施施然地从东方冒了头,叶儿扫了大门口,望着一副银装素裹地世界,不禁心情激荡。前世,她是华北人,算是北方的了,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尤其没见过雪后的景色,竟然如此的迷人。天空瓦蓝瓦蓝的,像一块巨大的毫无瑕疵的宝石,盖在头顶,阳光照射上去,竟然有几分刺眼,逼得人不能久视。
冬日的太阳,本来就十分可爱,雪后的阳光,更加让人稀罕,映照在皑皑白雪上,似乎是银白镀了一层透明的金色,灿灿生辉。空气是那么的纯净,凛冽中竟然带了几分甜丝丝的味道,叶儿简直想要摘下蒙了半张脸的头巾了。
她拿了一把小铁锨当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