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御宠医妃 >

第318章

御宠医妃-第318章

小说: 御宠医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迟疑一瞬,赵绵泽淡淡轻笑。

“十九皇叔,果真是你?”

赵樽的手缓缓按在刀鞘上,却不说话。

二人的视线,过了两年之后,在雨雾中无声无息的交汇着。片刻之后,赵樽仍是未动,他一眨不眨地盯着赵绵泽。赵绵泽也看着他,片刻,他轻轻一笑,顾不得外面的大雨,拂开了何承安递上来的伞,缓缓地走向了赵樽。

“陛下,不可——”何承安惊声阻止。

赵绵泽瞪他一眼,回过头来,像是没有看见赵樽的手上拿着武器,温和的声音里,满是叔侄二人意外重逢的惊喜。

“幸亏朕亲自来了,不然还不知要闹出多少误会。先前守卫来报说,有奸人冒充皇叔坑蒙于朕……”

说罢他缓缓看了一眼雨地里的尸体,蹙了蹙眉,像是不忍再看,“好在只是虚惊一场,十九皇叔勿要见怪!”

赵樽不言不语地拔出刀来,刀尖指着他。

“谁是你十九叔?”

他平静无波的声音,诡谲无比。话音一落,四周的人皆狠狠抽气,不明所以。赵绵泽也是微微一震,扫了一眼同样愕然的众人,眉头紧锁。

“十九叔,不认得朕?”

赵樽黑眸森森,声音比长风更凉。

“让开,挡我者死。”

“殿下……”陈景离他最近,眼看一群大内侍卫举刀靠了过来,他的心脏悬到嗓子眼儿,赶紧上前,低低道,“殿下,他是皇上。是……新皇。”

赵樽眉心紧蹙,看着赵绵泽。

“新皇是谁?”

“是……皇太孙。”

“皇太孙又是谁?”赵樽眉头皱起。

“哗”一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整个金川门的人都惊呆了。赵绵泽轻轻眯眸,一动不动的在雨中看他。迟疑片刻,他摆了摆手,让上前护驾的侍卫退了下去,自己迎着赵樽高举的钢刀,一步步上前。

“十九皇叔,你是晋王。”

“我自然是晋王,可本王不识得。”

“……”

赵绵泽看着他平静的脸,目光凝重。

慢慢的,他转头看向陈大牛。

“定安侯,怎么回事?”

他来问自己?陈大牛一脸惊愕,他又去问谁?

正在这僵持之时,远处一群人拨开人群走了过来。那些人全是北狄人的装束,前方一人,像是北狄皇储。兵卒们还剑入鞘,将中间让开一条甬道。

“北狄太子殿下到!”

金川门真个是热闹了。

风云际会,英雄人物一个个粉墨登场。

这一行人不是旁人,而是被乌仁潇潇缠得没法子赶过来的哈萨尔和一干北狄侍卫。哈萨尔负手而立,看到一地的尸体,愣了愣,目光转向没有穿龙袍,面色温雅的赵绵泽。

“这位是……”

“当今天子。”何承安赶紧接嘴,很有几分得意。

哈萨尔一怔,眸子不着痕迹的浅浅一眯。

他是何等样儿的睿智之人?前因后果不必要旁人再多说,便已然知晓了几分。微微一笑,他礼节性地一揖之后,朗声道:“北狄哈萨尔,见过南晏皇帝陛下。”

赵绵泽温和的脸上,是浅浅的笑意。

“太子殿下有礼。”

客套的说守我,赵绵泽迟疑一下,再一次看向马上不动声色的赵樽,问道:“哈萨尔殿下,贵国的国书已收悉。找到朕的皇十九叔本是好事,可今日一见,为何十九叔似是不太认得朕了?”

哈萨尔心里一震。

他看向赵樽冷冷的侧脸,赵樽却没有看他,一双冷冷的面孔上肃杀之气未退,凛冽而迫人。

微微一笑,哈萨尔轻声解释道,“此事说来话长,小王在扎木合村找到晋王殿下时,他便已是如此,谁也不识得,连他自己都不识得,小王还诧异呢。亏得小王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若不然,还真认不出他来。这些日子一路南来,小王与他说了好些话,他这才知晓了自己的身份。”

赵绵泽微微抿唇。

世上玄妙的事,他听过不少。若换了旁人这般,他或许还能信上几分。可赵樽此人的城府多深?他怎么能轻信?

他笑了,看向哈萨尔,“当真?”

哈萨尔缓缓道,“若非如此,他尚在人世,为何数月未归?毫无音讯?”

这个解释相当合理。

赵绵泽目光深了深,看着赵樽。

他的脸上气势未变,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肃杀,疏离高冷,雍容贵气。可他看着他时,他的眼睛里分明没有仇恨,也没有他半点怨气。就像真的在看一个不太熟悉的陌生人。

~

五更天,鸡未鸣。

京师仍在宵禁,城门开始换岗。

士兵们吆喝着,小声议论昨夜的变故。

一夜之间发生多少事,大多数的人都不知情,只每一道城门都再一次加强了守卫。

一场风雨过去,时势俱变。

坊间的传闻,花样每日都在翻新。

京师城里,一件件大事也都堆到了一处。

洪泰帝重疾不醒,新皇御极的消息,已然传开。礼部的大堂里,彻夜灯火未灭,一直亮到天明。礼部官吏们正在加紧拟定新皇登极的各项礼仪、程序,以及登基大礼的方方面面。

晋王赵樽“死而复活”,住回了晋王府,又是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大事。据说,晋王在阴山受了伤,身体出现“异常”,情智不清,昨日在金川门大开杀戒,杀了一百多人,场面惨不忍睹。

而北狄的使臣也已到达南晏,但因大晏宫中的事务繁杂,使臣们被礼部和太常寺的官员暂时安置在宫外的重译楼。和谈之事,大晏方面歉称,得等新皇登基大典之后。

负责安顾北狄使臣的人,是礼部右侍郎兰子安。在重译楼里,好酒好肉的款待着,还有侑酒歌女作陪,数不尽的秦淮风月。

传言说,北狄使臣已乐不思蜀。

次日清晨,宁王赵析得益于洪泰帝的一道圣旨,在幽禁了整整三年之后,终于走出了宗人府的大门。

前来迎接他的不是别人,是肃王赵楷。

三年前的一次宫变,把原本夺储有望的宁王赵析,逼上了绝路,也让他十年的筹备付之东流。而那一晚上,赵楷的当场背信弃义,是赵析这三年来,一直想不通的疼痛。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赵析默默无闻,赵楷迟疑着,走到他的面前。

“三哥,又见面。”

三年的幽禁,赵析的精神明显颓废了不少,胡子拉碴,面容憔悴,轻轻看了一眼赵楷身上禁卫军衣饰,他冷冷一笑,痛恨之余,不免讶异。

“父皇不是派你去守陵了吗?”

赵楷面色带笑,颔首恭顺地道:“我是带着孝陵卫回来策应皇上的。”

赵析不解,“皇上?哪个皇上?”

赵楷道:“大晏只有一个皇上。”

赵析目光一沉,笑了,“原来如此。”

赵楷叹息,“三哥,你不要怪我。”

赵析拖着脚步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嘲弄道:“老六,恭喜你鱼跃龙门,今时不同往日,出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指日可待。往后,可得多多提携你三哥?”

“三哥说笑了。你我本是兄弟。”

“兄弟?……哈哈!”

瞄赵楷一眼,赵析大笑着,错过他的肩膀,扬长而去。

没有想到,真相来得这样晚。

孝陵卫是为了守卫大晏皇陵而建的一只军队,当年的逼宫一事之后,赵楷便被洪泰帝罚往孝陵,顺理成章的执掌了孝陵卫,做了一名都指挥使。

一去便是三年。

人人都道赵楷完了。

可除了洪泰帝与皇太孙赵绵泽,整个大晏无人知晓,孝陵卫其实是一支实力极强的劲旅。

这一回的京师俱变,肃王赵楷是持了皇太孙的密函从太平门入城的。他原本就是禁军统领,入城之后,便在赵绵泽的授意之下,以极快的速度接管了皇城禁卫军,架空了陈景手上的兵权。

时隔三年,赵析再次得见天日,这一天才发现,原来当年他逼宫夺位一事,除了有赵樽的设计之外,竟然还有赵绵泽的功劳。

那时候,撺掇他的人,正是赵楷。

而赵楷此人,庶子出身,不显山不露水,原本竟是一直被皇帝委以重任,原来他一直就是赵绵泽的人。赵析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傻瓜。更傻的是,知道真相,竟是三年之后。

皇家亲情,淡泊如水。

这宫中,这皇子们,谁又不是在算计?

在北伐军还朝之时,赵绵泽明面上为赵樽的旧部升职授爵,做足了仁厚友爱之态。可事际上,他岂是那般痴傻之人?即便他痴傻,洪泰帝又岂会让他选定的储君轻易受制于人?

定安侯陈大牛那时候只带了二千兵马入京,他的大部队全部驻守在辽东,如今在京中,一个空有头衔的光杆子将军而已。

元祐手底下的军队,亦是在阴山以北,与北狄遥遥相持,戍守边防。至于李青等赵樽原醚的旧部,皆被赵绵泽升迁外派,离京去了各地边塞,早已不复旧日的模样。

一个人死去三个月,世间也换了天。

而且,夏廷德出事之后,当初的兵马,也一直在山海关,如今都落在邬成坤的手里。邬成坤是赵绵泽的另一个心腹。

至于最为紧要的京畿之地的二十万大军,亦是一直由赵绵泽的挟制。这些事情,洪泰帝早就已经为他安排好。

惟有赵樽能够顺利回京,是他未有想到的意外。

可他如今已登极,天下大势尽在掌握,朝中众臣皆已归心。赵樽不过孤身一人而已,即便有天大的本事,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若是让旁人来选择,在这样的时候,一定不会选择回京送死。依如今京师的局面,赵绵泽要让他有来无还,永远出不得京师,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他还是回来了,回来得这么光明正大。

~

一夜未眠的人很多。

五更过后,焦玉大步入得赵绵泽的书房。

“陛下,您交代的事,都已安排妥当。”

“情况怎样?”赵绵泽懒洋洋地问。

焦玉回答:“晋王入了晋王府,暂时未与任何人联络,也不曾有人前去看望。只有定安侯与元小公爷,还有陈景去过一趟晋王府,但不到半个时辰,就都出来了。”

“可有异样?”

“没有。”

“锦衣卫那边呢?”赵绵泽眯了眯眼,“东方青玄这几日在做什么?”

“锦衣卫组织严密,只受命于太上皇,属下并未查到有什么动向,只是听闻东方大都督这两日身体欠佳,手疾犯了,未曾出府。”

赵绵泽点点头,深深凝视他片刻,手里把玩着一只玉质的貔貅,考虑了良久,才低低道:“焦玉,你说赵樽真的忘了前尘旧事?连朕都想不起来了?”

焦玉垂首,“属下不知。”

轻轻一笑,赵绵泽俊朗的脸上,带出了一丝嘲弄,“朕这个十九皇叔,不简单啦,这个藩王,只怕不能让他做了。”

深深垂目,焦玉默然。

虽说洪泰皇帝的圣旨明言让晋王前往北平就藩,可北方一直就是大晏的军事重镇,赵樽旧部和金卫军的主力大多在北边一线。若是让他离开京师,前往北平就藩,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赵绵泽又怎会不知这一点?

如今的晋王府,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而贡妃还在乾清宫,名义是为太上皇侍疾,实则是软禁而已。为了洪泰皇帝的安全,乾清宫的守卫,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比蚂蚁还多,与楚茨殿一样,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可以说,就算晋王没有忘记前尘旧事,也处处受到掣肘,无能为力。

“焦玉。”赵绵泽突然唤了一声。

“属下在。”

盯着他的脸,赵绵泽忽地把貔貅重重一放,惊得茶水溅起,而他的声音却是温和如同春风,“朕到要试一试,他到底是忘,还是没忘。”

~

这两天,连日大雨。

夏初七是在“半幽禁”的状态中度过的。

楚茨殿外面的消息,她能知道的,全是赵绵泽有心要让她知道的。不能让她知道的,她一件事也不知道。

傻子两天没有来了。

以他死缠烂打的性子,他不来,只有一种解释——他来不了,无能为力,或许与她一样,也被人软禁了。

赵绵泽有事不想让她知道。

她猜出来了,可赵绵泽自己也没有来,听说是日以继夜的在筹备他的登基大典,忙得脱不开身,每日里,都是何承安带了一些消息来,顺便问问她的情况。

这样的结果,她想找人干架都找不到。

她不知赵绵泽到底在搞什么鬼,可如今这世上,于她而言,不会有比先前赵樽之死更坏的大事了。所以,不管发生什么,她都不太着急,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山雨要来,就来,她不怕。

随着月份的增加,她的身子,一日比一日沉重。这两日,孕吐似乎加重了不少。小十九这个家伙,很不安分,熊孩子还在肚子里,就使劲儿地霍霍他娘,她又是无奈,又是甜蜜,每日里有了小十九这个念想,过得到也平静。

再大的硝烟,太阳照常升起。

再大的风雨,也终归会停歇。

又是新的一天,雨过了,天晴了。

天儿刚见亮,宫里的礼乐之声就震破了皇城这一片苍穹。即便是在楚茨殿里,夏初七也能听见那一阵又一阵庄重肃穆的礼乐。

今日是赵绵泽的登基大殿。

她听着,心情无丝毫波动。

好些日子没有出去过,怀着孩子,她有些犯懒。

起得床来,在园子里走了一刻钟,她才回屋梳洗,吃过午膳,正一个人坐在窗前看阳光照在积水上的光晕发神,便见一水儿的宫女托着一应衣饰礼品入了殿门。

“这是做甚?”

她翘起唇角,只当懵懂不知。

宫女们低头不答。紧跟着,赵绵泽就进来了。

“怎的又坐在风口上?”

见她坐在窗前懒洋洋倚着软垫,晶亮的眸子静静看来,赵绵泽心里一紧,别开了视线,没有与她正视。转而为她拿了一件披风,轻轻搭在肩膀上。

“在想什么?”

夏初七寒着脸,一脸嘲弄之气。

“你总算出现了,准备关我多久?”

“此话怎讲?”赵绵泽笑,“我怎舍得关你?”

夏初七冷冷一哼,眉梢扬了起来,“少装出一副深情款款的样子来,这一套,在我跟前不好使。你直接说吧,到底有什么企图?以前我还寻思是为了护我的安全,如何整个京师,除了你自己,还有谁能让我不安全?”

大概真是憋坏了,她语气很冲,赵绵泽却听得微微一笑,轻轻道:“若不是你时时想要离我而去,我又何苦束着你?”

“赵绵泽!”夏初七咬了咬牙,直呼其名,眉头皱成了一团,“你可不要忘记了,是你亲口答应我可以回魏国公府的。什么叫着君无戏言?用我教你么?”

她牙尖嘴利的样子,赵绵泽不是第一日见到。

习以为常,他倒也不在意,反而有几分亲近之态,没有回答,含笑看她片刻,见她再一次皱了眉,他才悠悠道:“小七,你早晚要住在宫中的,何必执意回去?”

夏初七定定看他,一字一顿。

“不要转移话题,婚期不可更改。”

赵绵泽目光微微一变,很快恢复了淡然之色,敛去了锐芒,“我没说要变,你看你这般凶,除了我,谁敢要你?”在她的面前,他仍然自称是‘我’,并无半分帝王的威严,似是怡然自得。

夏初七瞥他一眼,勾了勾唇。

只要他不逼她这件事,其他都好说。

“那我大哥何时来接我?”

赵绵泽还未回答,外面就传来何承安的催促之声。赵绵泽应了一句,轻轻一叹道:“小七,今日宫中大典,我还有些事要忙。不过,大典结束后,今夜宫中宴请百官和北狄使臣,你大哥也会在。届时何承安会来接你,你亲自询问他,魏国公府中可有布置好,怎么样?免得你记恨我,以为是我阻了你回去。”

夏初七沉吟一声,“好。”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亲眼看看总是好的。

~

赵绵泽说的大典,正是他的登极大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