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重生之伊皇后-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只是婢妾的猜测罢了,婢妾是个妇道人家,也不懂这些。
只是以前在府里的时候,不知道在哪本书上曾经看过这个,一时冲动便说出了口,还望爷惩罚婢妾。”
雍正闻言一震,此时他也顾不得小女人,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了。
黄河发水,在他前世便有发生过,不过时间不是今年罢了。
其实众人一直都有想搞清楚,黄河发水到底哪里原因,每次基本都是在发完水后,开始筑堤围堵。
如若此次黄河发水,当真如小女人所看的书那样的话,那这次黄河水患,他便有八分的把握去做好了。
雍正怜惜的吻了吻、眼前带给他种种幸运的小女人,便准备起身与府中众幕僚,商讨此次下黄河赈灾的事。
还是伊路见四爷准备离开,而她估摸着,四爷这段时间,要快速准备好便去赈灾了。
后面可能也没时间,来她初音院,伊路便赶忙将空间里,小天弄的含有她一滴精血的防身玉佩,拿了出来。
拉住雍正的手,将玉佩放进去后,再将雍正的手紧紧握住,不让它掉下来。这才道:
“爷,你行千里,婢妾担心你回来就忘了婢妾,这是一直保护婢妾长大的护身玉佩,婢妾将它给爷,希望爷一直戴着它。”
见雍正回望过来,伊路认真的盯着雍正道:“爷,佩在,婢妾在;佩碎,婢妾离。
希望这块护身玉佩,能一直护着爷,平安归来,婢妾还有宝宝们,需要爷!”
雍正闻言,心里一紧一疼,紧紧的护好了玉佩,再狠狠的吻上了伊路唇角。
直吻的伊路呼吸困难了,这才放开了伊路,只道了声:“爷会平安归来的!”
说完,雍正便让外面候着的一众人,进来伺候伊路,他便急急的带着一众小太监们,回了前院书房。
那里,此次邬思道,戴泽,鄂尔泰,年羹尧,还有已经成年的李卫等,皆在书房等着他。
第251章:刺杀(二)
康熙三十八年元月初,黄河,赵王河、漕河、潴龙河等河决堤,在众皇子诸多推脱中。
四贝勒挺身而出,立下誓言请旨赈灾。
最终康熙以在京太子为首,直郡王大阿哥胤禵、和八阿哥胤禩三人共同协助雍正参与此次赈灾。
因着此次特大洪灾发生后,引起康熙的重视,因此朝廷官方,可算是彻底重视起来。
再有着雍正派的年羹尧、鄂尔泰、戴泽、李卫,还有高无庸等人,一起协助准备此次赈灾事宜。
再加上太子,大阿哥和八阿哥都知道,在康熙问及去前线赈灾时,他们的犹豫,皆引得康熙异常不快。
因此几位皇子都想积极表现,以期皇阿玛看在他们表现上,尽快揭过此事。
在几位朝堂最高身份的皇子,和党派的出手下,才不过半月不足的时间,此次官方就迅速的做出了反应。
在以黄河,赵王河、漕河、潴龙河等河决堤河岸为中心,不断的像周围临近的州县,再迅速的放大,参与此次赈灾。
灾区的流民,也迅速被雍正派下去的年羹尧,彻底负责人员的转移。
因着救援比较重要,雍正到底不放心别人,此事是全权交由高无庸负责。
第二日便带着药材,和京城里聚集起来的大夫们,及宫里指派的两位太医,一同前往救灾。
而第一批救济灾粮,也迅速的被聚集起来,雍正指派了戴逸,以及跟戴逸学艺的李卫,一起负责此事。
这些人都是雍正,前世的得力大将,雍正对他们能力有信心。
等众人都开始出发后,雍正提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一半来了。
但是雍正知道,前期的这笔粮食还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他接下来,还要筹备第二批银子,以及重新筑黄河堤的银子。
而宫里的银子,雍正早就知道什么情况,皇阿玛在四十年马上要南巡。
无论他此次逼得再怎么急,户部也不可能再拿得出多余的银子。
除非他能提前,便把一众官员欠的银子收回国库,只是这个事情,还是不太好办。
官方这边,雍正先向太子、直郡王和八爷协助相商后,最终也迅速采取了最有效的措施。
马上上旨朝廷,开展留养和遣返回籍等系列措施,同时发放官赈。
然而,从二月中旬便开始实施的官赈,终因财源不足,仅仅只支持了半月便停止了。
雍正在无法之下,最终联合两江总督向盛宣怀等开始义赈,但是因着官官相护以及官商勾结的原因。
还有官赈与义赈同时并行、两方人员各自为政,各找借口,直让最终的效率异常低下,效果也甚差。
如此一直持续了一个月,直到四月初的时候,雍正终于下狠话,亲自上书康熙帝,并附上意见。
联合两江总督以及京里的太子,大阿哥,还有宗亲里面的裕亲王福全,还有跟雍正一向关系不错的恭亲王常宁。
亲自筹制了《官义两赈合办章程》,以义赈为主,将官赈统一于义赈之下,并且迅速的公正放赈。
途中要是谁敢贪污银响等,不论官职大小的,全部被雍正当场拖下去,全部实施死刑。
在砍了几波官员下,一直到将近5月的时候,总算暂时将此次黄河赈灾事宜,全部稳定下来。
而雍正也自此,提前便获得了官员们的‘斩头皇子’的铁血称号,在众官员里,迅速被传开来。
还是康熙出头,才算止住了这一波波的流言来。
而雍正此番采取的措施,也在雍正回京后,特意重新指派的官员一直实施到三十九年5月,共累计约840万人得到了救济。
赈灾之事得到控制后,雍正便带着回到他身边的年羹尧,戴逸,李卫和高无庸等人。
换上了一身湖蓝色布褂,上套月白丝质巴图鲁背心,带着一顶流苏便帽。
便南下与于成龙汇合,共同商议黄河决堤后的,重筑黄河堤坝的事宜。
本来此番南下,雍正预计五月中旬能到,汇合正在黄河前线指挥的于成龙,商议黄河筑堤事宜。
然后将他治河筑堤的银子到位,再将小女人说的一番见解,与于成龙商议一番,看是否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真正河务上的事,雍正虽然翻了不少河档,知道保定以南诸水,与浑河汇流于京郊,诸水奔流而下。
且泥沙堆积,因河床高于地表,而常有汛情发生。在金、元、明各代虽多有修治,却大多治标而不治本。
诸河上游建有石堤,河水又夹于众山之间,不易溃决。
然自卢沟桥以下,地势陡而土性疏松,河水便因此纵横荡漾,迁徙无常,为害颇巨。
在他皇玛法时的顺治二年,八年、十一年、康熙七年、二十七年。
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就曾经至少不下于六次决口改道,多次严重威胁京师安全。
而今年这次的黄河中下游段,诸多河流全部决堤,到还是这么多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
这也是此次康熙,为何如此重视的原因,这不单是威胁黄河沿岸的百姓。
如果后期大洪水,还是得不到控制,这下一个轮到威胁动荡的,便将是京师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可是为君第一要考虑的要素了。
不然康熙又何以,真舍得将他的皇子们,一个一个准备派赴前线啊?
雍正带着众人,沿着混河往保定府走,只见蜿蜒河水流势舒缓,两岸还偶见绿色。
可因着整个混若泥浆的河水,顿时便让这些绿色泥泞一片。
又加上中下游决堤,此时河水十分湍急,水势从上到下便越发纵横荡漾,迁徙无常。
雍正心底的着急,此时亦如河水般跟着急流而下,只是现今他到底没于成龙那么熟悉河务,便不能妄下定论该用何法解决洪水问题。
到时疏浚二法,是独用还是并用或者不用,都还须要与于成龙商议后,再一一做斟酌。
随着往前走,众人在马上是越发难行,雍正便命众人下马后,加快行程往前走。
此时京城里的太子,大阿哥胤禵,还有八阿哥胤禩三人,对于雍正此番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便迅速将赈灾的事情,全部处理妥当,并且将灾民也全部安抚完善,竟然没有任何暴|乱的发生。
而且因着雍正,亲自下前些赈灾的原因,此次雍正在民间百姓中的呼声极高。
又加上后期,在官员上的重新任命上,迅速把后期的灾民重建返乡等,安排的十分妥当。
是以康熙此次,对雍正是龙颜大悦,十分的满意。
太子几人,那都是对康熙的喜恶,研究十分透彻的,自然不可能看不出康熙的赞赏和骄傲之情。
这下几人内心都紧鸣大作,虽然几人从没有实打实的坐下来,要商议如何对付刺杀雍正的行动。
但是几人都不约而同的,私下安排了翻,各自派下身边的死士和杀手,准备刺杀雍正于南下回京途中,再全部嫁祸于白莲教。
他们可是再也不敢,放着如此大一个敌人,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越来越得圣意。
因此此次刺杀中,都抱着一击必杀的目的,就是派人最少的大阿哥,和八阿哥都有五百人左右的队伍。
不过到底八阿哥,前世处事就比较圆滑,因此倒是给手下下了命令,若不得手,就赶紧撤,以免引火烧身。
算是此次刺杀中,手脚做得最干净的一派。
太子在宫里连续几夜未眠,终下令给索额图,全权安排此次刺杀下去。
不过太子也知道,历史上雍正能在九龙夺嫡中,最终杀出重围,
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坐上皇位,定也是个心狠手辣不简单的主。
再加上历史上传闻的,雍正噬兄杀父,篡改皇位,后面为了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等一系列的猜测。
最终雍正为了稳固朝政,亲自写了《大义觉迷录》以证清白,后反而引火烧身。
雍正怒而杀了大批反对他的官员,采取以杀戮止住流言。
还有康熙时期,过度消耗而亏空的国库,官吏朝廷的腐败。
登上帝位的雍正,为了‘改土归流’等新政改革。
还抄了一批又一批的官员,生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抄家皇帝’的称号。
暂且不论最终历史猜测,到底真假,可能在群臣反对,国库官僚贪污成风,后期竟然能一手扭转乾坤。
最终国库,官员的吏治改革,还有雍正的十几条新政,不顾群臣反对下,全部改革实施完成。
足可以见这位主的魄力,和执政手段之强。
此时太子深深的明白,若最终是他坐上那个位置,他做得最好,也不过就是守城有于,开拓不足。
要真正达到雍正那一份上,还是欠缺太多火候。
是以直到此刻,全程刺杀的命令也已经下下去好多天了,但是太子还是在毓庆宫里,每日坐卧难安。
有的时候,因为惧怕历史上的雍正帝的原因,很多次他都想放弃,只要个世代袭制的亲王爵便是。
但是奈何造化弄人,他现在身处大清太子,有很多时候,根本容不得他后退半分。
有时,哪怕天时地利还未成熟,就是他准备等。
可他手下和身后的力量,也会推动他往前走,这便为后期太子的两立两废埋下了伏笔。
第252章:救夫(一)
康熙三十六年五月中旬,雍正带着高无庸,年羹尧,戴逸和李卫一众人,最终终于跟于成龙汇合上。
于河务上,雍正知道真正比起于成龙来,他是要差很多的。
他既然比不上于成龙专业,于是雍正也没有过多的插手,只将临来时小女人告诉他的,此番全部跟于成龙沟通一番。
最终在于成龙一顿:“四贝勒,此番分析大善!”中,最终便将雍正一个人丢在驿站里。
赶忙吩咐手下人,去研究其周边的各处分流决堤情况,然后再决策出最终的‘堵疏’策略。
因着第一批,第二批官银,都是雍正提前便为再次筑堤黄河,提前准备好的。
因此前期官银,是足以开动第一期河工的。
但是后面的银子,可是跟不上的。雍正为了筹到第二期,第三期河工银子。
又带着高无庸几人,去寻了两江总督,以及一众相互监督黄河工程的众官员们,商议河工二三期银子的事。
一开始众官员也是一阵推托,你推我我推你,后面直到雍正快要发火了,众人才稍微收敛。
考虑到今年四贝勒才封的‘杀头皇子’,此时众官员们都不敢违背雍正,倒是齐心协力的,筹到二三期河工的银子。
待将一切事宜,全部吩咐安排妥当后,于成龙这边其实也不希望,有个比他身份地位都高。
而且于河务上,不算特别精通的皇子干扰他,便亲自上书康熙帝一封折子。
告知他能全权负责黄河筑堤之事,四贝勒此番又是赈灾,又是河运的事,早已透支消瘦得厉害。
请求康熙宣其回宫养身体,康熙这才下令命雍正回京复命。
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快走到相邻京师地界阜城门的时候,遇到他此生最大的一次生死大劫,刺杀。
阜城门,是离京城最近的走煤车地门,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
北京城所用的煤炭,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门头沟的煤炭要进北京,最近地门儿就是阜城门。
阜城门外大道边有片老林子,树木不算高大,杂得很,平日里除了些顽童会到里头探个险之外,寻常百姓没事是不会到那儿去地。
不过这会儿林子里,却黑压压的站满了人、马,少说也有四、五千之多。
只是人衔草,如此多的人马,却没有发出一丝地声响。
而这如此大一只军队埋伏的,正是正是趁着黑夜运动到此,刺杀雍正打头最大的一只军队。
在靠近这只军队后方,还一左一右另外埋伏了两只队伍,准备伏击雍正于此处。
当然,在这最大的一只队伍的西北方向,还另外潜伏一只白莲教的的教众,同时准备伏击雍正。
而消息嘛,自然是太子,大阿哥,和八阿哥几人,联手放出的消息。
说雍正会路经此路回京师,而雍正恰好又是康熙最疼的皇子之一。
因此白莲教的众人,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好一个痛打鞭子,刺激鞭子皇帝的好事的。
因着想要必斩雍正于此,是以此次白莲教的刺杀队伍,也有将近两百人的白莲教众在此。
可以说雍正此次,面临的真是凶多吉少的一次刺杀,十分的危急。
也幸亏雍正,从今年乾清宫上请旨赈灾后,便预感到此次他有可能九死一生。
而这种感觉,在他从皇阿玛下旨宣他回宫后,他的这种直觉便越发灵敏。
因此雍正在还没回来之前,便早早的宣了高无庸,回去带粘轩处来赶来救驾,如若一路平安,就尽量不要暴露实力。
而如果他的预感成真的话,就赶紧上前护驾。
因此此番雍正,看似只带着年羹尧,戴逸以及李卫几人。
事实上高吴庸,以及早在暗中带了将近五百人的粘轩处,一直在隐在暗中保护雍正。
又加上康熙因为担心雍正,也派了将近20人的皇家暗卫,在暗处保护雍正。
其实,有着如此多暗处保护的雍正,本该是一路顺畅回京的。
可坏就坏在,此次雍正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对方如此看得起他。
居然派了几千人,甚至林林总总加起来,将近上万的人去围追截杀他。
酉时一刻,阜城门统领赫林,焦躁不安地等待着上峰的命令。
今夜行动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他自个儿的性命,也关系到他整个家族的命运。
若是胜了还好说,加官进爵那是指日可待的事儿,可一旦失败了,别说他自己,就连身后的整个家族都得陪葬。
赫林也不想冒这个险,可惜他早已在船上,根本没法下船。
作为索额图的远房亲戚和心腹,就算他想置身事外,别人也不会放过他。
按计划,申时整将会有信使赶来送准信儿,可现在都已是酉时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