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唐作死之旅 >

第5章

大唐作死之旅-第5章

小说: 大唐作死之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氏含笑看着杨淑妃问道:“我还没来得及进宫恭贺十二娘,没想到十二娘就先来了。”

杨淑妃排行十二,故萧氏称她为十二娘,只不过李恪也不知道这个排行是男女通用的大排行,还是只是杨广女儿的排行,毕竟杨氏一族如今只剩下杨政道了,并且掰着手指头数数的话杨政道如今跟他其实是差不多大的。

杨淑妃笑容有些苦涩:“也没什么好恭喜的。”

萧氏轻声说道:“十二娘切莫如此说,过去的事情就该过去,如今你需要的是往前看,更何况你如今已经育有两子,有什么不如意的也都烟消云散吧。”

杨淑妃脸色变的严肃起来:“阿娘,女儿这次前来就是有要事禀告阿娘。”

要事?萧氏有些疑惑,她看着被杨淑妃带在身边的李恪,以及并没有被带过来的李愔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吧。”

杨淑妃知道萧氏这里其实是安全的,不管怎么说萧氏当了那么多年皇后,小小一个院子她还是能掌控住的,更何况李家也并没有在这里安插人手——一个亡国的皇后,几个公主,以及一个不成气候的前朝皇孙,他们还能有多大的能量呢?

杨淑妃听了之后顿了顿转头看了看李恪思考半晌这才慢慢的将事情说出来,饶是萧氏历经风雨,此时听到这样的事情也不由得觉得有些惊疑不定,主要是事情实在是太巧了。

萧氏在听说真正的李恪已经死了之后,不由得叹了口气,安慰了杨淑妃两句,她也是死过孩子的人,也知道那种痛是什么安慰都没用的,只有等着时间慢慢平复了。

所以萧氏没有在死去的三郎身上打转,转而看着李恪问道:“你生母名讳为何?”

李恪心里叹了口气,他之前不愿意来见萧氏主要就是因为还要在编一次谎言,当年江都之乱杨淑妃年纪还不大,对于宫里的宫人没什么印象,但是萧氏就不一样了,能够被杨广临幸的宫人必然是能够出现在他面前的,一般都是地位比较高的宫人,萧氏怎么会不知道?

李恪当然也不知道当年杨广身边都有谁了啊,所以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忽悠。

“我……我不知道阿娘真正的名讳,当时正逢乱世,所以用了化名,只知道她姓王。”李恪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之身世诸多一点,娘子有疑虑也是正常,时至今日我也……不清楚我到底是谁了。”

萧氏轻轻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王氏的话……当年的确有一个颇得宠爱。”

李恪提起的心轻轻放下了,姓王什么的纯属他胡诌,主要是因为这是个大姓,猜中的几率很高,就算猜不中也可以说是化名,反正乱世之中人如草芥,一个弱女子带着一个幼童真是费尽心思才能活下来。

杨淑妃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她这次带李恪出来主要也是想要让萧氏来“验证”一下,对于这个异母弟弟她心情也是十分复杂的。

不过正如杨淑妃一样,萧氏在看到李恪的那张脸的时候,已经有五六分相信了,更甚至于谁也不会觉得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够编出这样的谎言,至于李恪不知道的部分,他也有了解释——他的亲生母亲死得早,很多事情并没有来得及告诉他,或者是告诉他了他也不记得了。

跟李恪想象中有些不同,萧氏只是很简单的问了几句就不再怀疑他的身份了,只是询问了一下他这些年的生活,在听说李恪一度沦为小乞儿的时候,还爱怜的摸了摸他的头说道:“真是委屈你了。”

李恪摇了摇头,偷偷看了一眼萧氏颇有些不安,他现在吃不准萧氏是个什么态度,可萧氏仿佛没看出他的不安一样让人直接将杨政道给喊了过来。

此时杨政道正在读书,本来听说姑母来了也很想欢快的出来玩的,结果却被告知不背完不能出来。现在终于能出来,在看到李恪的时候更加高兴。

杨政道跟李恪年纪相仿,从小也没有个玩伴,而李恪是他正经的表弟,虽然不常见来一次却也能让他兴奋不已。

“姑母,郡王!”杨政道过来乖乖给杨淑妃和李恪行礼。

杨淑妃含笑看着杨政道,萧氏则对着杨政道招了招手说道:“三郎过来。”

也巧了,杨政道是他父亲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三郎,只不过李恪是有爵位的,所以在这里的时候李恪大多被称呼为郡王,就算称呼三郎也不会被弄混。

杨政道走到祖母面前乖乖喊了句:“阿婆。”

萧氏指了指李恪说道:“他是三郎也不是三郎。”

杨政道有些茫然的看着萧氏,萧氏轻声跟他解释了一下,杨政道顿时懵圈了。这件事情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也的确太匪夷所思,杨政道一时之间还有点不习惯本来应该是他表弟的人忽然变成了他的小叔叔= =!

只不过杨政道从小经历过多,虽然看上去有些天真,却并不代表他笨,他立刻问道:“那以后……四叔。”

“以后你就还将他当成长沙郡王便是。”

杨淑妃有些不解的看着萧氏:“阿娘,这么重要的事情是不是……”

萧氏摆了摆手说道:“你信不过他还信不过我?”

杨淑妃顿时不说话了,李恪倒是松了口气,他还真担心萧氏会让他认祖归宗。萧氏摸了摸杨政道的头说道:“好了,你们出去玩吧,我有些事情跟十二娘说。”

李恪听话的跟着杨政道走了,而在正房之内,萧氏却十分轻松的看着杨淑妃说道:“我们的机会来了。”

杨淑妃忍不住问道:“阿娘可是想让三郎去争……”

萧氏闭了闭眼睛说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今虽然他是李家三郎,却也是我杨家男儿,若有朝一日真能身登大宝,匡复杨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淑妃听了之后心脏乱跳半晌才说道:“此道多艰。”

萧氏却反问道:“又有什么不难呢?你是愿意当长公主还是愿意当皇妃?”

杨淑妃顿时不说话了,皇妃怎么能跟长公主相比?的确,若是李恪登基,匡复大隋,那么她就是长公主,而萧氏……也不是一个身若浮萍无枝可依的妇人,而是富有天下的太后了。

萧氏问完之后就说道:“你们两个要听就进来听。”

站在门外的杨政道顿时抖了抖,拉着李恪进去了,而此时的李恪却难得的有些懵圈。

争皇位什么的,亲,这是道送命题啊!

第12章

萧氏看着李恪和杨政道,脸上并没有不悦,只是严肃的说道:“本来不想让你们两个过早知道的,如今你们既然已经听到了,那就要学会守口如瓶,否则所有人都性命堪忧,明白吗?!”

杨政道畏惧的点了点头,李恪面无表情的看着萧氏,萧氏定定的看着李恪半晌才轻声问道:“三郎明白吗?”

李恪犹豫了一下才问道:“只怕我资质驽钝会辜负娘子的期望。”

萧氏轻笑道:“有期望总比没有希望要好。”

李恪又问道:“如今正位中宫尚在,嫡长子定为太子,我又有何可为?”

萧氏反问道:“难道因为困难你就不努力了吗?还是你真的觉得自己的身世可以永远隐瞒下去?你要将主动权交给别人吗?”

李恪看着萧氏,心里颇为无力,他就想赶快找到系统赶快回家啊,谁想要谋反啦?是的,争皇位跟谋反严格来讲其实是两码事儿,然而依照萧氏的意思,那就跟谋反没啥差别了。

萧氏忽然叹了口气:“若中宫早亡……”

杨淑妃愣了一下不明白萧氏为什么这么说,而李恪瞬间就懂了,杨政道……杨政道一直在充当背景板,从他们重新进来开始这个话题他依旧已经听不太明白了,他只知道阿婆似乎要让三郎去做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萧氏看着李恪的反应,对于他的悟性非常满意,而杨淑妃此时也反应了过来,她不由得咽了口口水:“阿娘的意思是说……要我……要我去……”

“争后位,那么三郎便是中宫嫡子,此事便大有可为。”

李恪……李恪已经不想说话了,看着萧氏他现在只想起一句话:不疯魔,不成活。

从萧氏提出那个想法的时候李恪就已经觉得萧氏的精神可能有点不正常了,不过也是,在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情之后,就算再怎么心智坚强只怕人格也要扭曲了。

早知道他就不说是杨氏后人了,真是坑自己啊!

从兴道里出来回到太极宫,杨淑妃整个人表情都是木然的,李恪是理解她的,本来只是想着帮娘家保存一点血脉,结果到那里就多了一个帮“弟弟”争皇位的任务,换谁都不可能平心静气。

李恪倒是比她镇定多了,反正萧氏说得再多到时候也要他配合,无论是萧氏还是杨淑妃其实都不足以威胁到他。

当然这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这两个女人的精神还算正常,如果不正常……精神病人思维广,他们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李恪有点发愁,不过他想了想争就争吧,只要不扰乱历史好了,反正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李恪也未必没有争夺天下之心,只是被按下去了而已,只要他早点找到早点回去,那么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虽然这么干可能有些不太负责任,但是在临走之前有机会李恪肯定会想办法把一切导入正轨的,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安抚好萧氏和杨淑妃,别让这俩人折腾出点什么事儿来。

等回到宫中之后,杨淑妃晚饭都没用就窝回自己的房间去思考人生了,李恪则开始思索要怎么做,不过别的不说,想要找系统他就需要金钱权势以及……人,而且还不能让别人知道,这样一想其实他要做的事情跟萧氏的意思也算是重合了,只不过最终目的不一样而已。

杨淑妃一夜未睡,只是第二天的时候看上去却比之前还要精神一些,之前她虽然也没有没精打采但是却给人一种沉寂之感,完全没有她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活力。

大概是因为有目标了吧,所以从那天开始杨淑妃对李恪的要求就越发严格,读书都变成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开始让他接触史书。

李恪在史书这方面基本上都不用杨淑妃费心,他要是历史都学不好,时空管理局连毕业考都不会让他参加!

而李恪所表现出来的高智商更加让杨淑妃坚信萧氏的选择是正确的,李恪的学习任务越发重了起来,于是李恪的学习进度瞬间产生了质的飞跃。

只可惜李世民最近根本没时间去关注老婆孩子,虽然他表现的很镇定,但是对于突厥的突然来袭还是有些手忙脚乱。

八月己卯,突厥寇高陵,高陵距离长安已经很近,李世民当机立断委任尉迟敬德为行军总管,出战突厥,尉迟敬德倒也不负猛将之名,在泾阳大战突厥突利可汗,生擒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捷报传来整个长安的都颇觉欢欣鼓舞,结果这口气还没松到底,就发现颉利可汗并没有跟突利可汗一路,在尉迟敬德跟突利可汗死磕的时候,颉利可汗很狡猾的率兵向东南方向急行,趁着唐军大意之时一路到了渭水便桥之北!

渭水可以说是长安的护城河,这一次突厥是真的兵临城下了,而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突厥一方则号称二十万,哪怕再虚张声势十五万也是有的,长安就算选择死战到底也未必能够守得住!

一时之间城内更加慌乱,只是慌乱也只能是慌乱而已。颉利可汗为了扰乱长安的阵脚,直接派出了执失思力入朝观察长安之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不能退一步,一旦退缩就会给颉利可汗可趁之机,于是他直接让人拿下了执失思力,然后均订带着高士廉和房玄龄等人去渭水边上亲见颉利可汗!

谁都知道这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如果颉利可汗被吓住了,那么大唐就还有喘息之机,如果李世民失败了……那么中原可能又要面临着易主,李氏也要重演当年杨氏的悲剧了。

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李世民还抽空回了后宫一趟,在这种时候就能看出来在李世民心中分量最重的除了长孙皇后再无他人。

李世民跑到长孙皇后的寝殿甘露殿,郑重的将所有的妃嫔儿女都交给长孙皇后看管,在这个时候妃嫔对他而言还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儿女。

在临走之前,李世民对着长孙皇后说道:“若有不测,还请娘子保我李氏血脉不断。”

长孙皇后虽然脸色有些苍白,却依旧面容平静的说道:“你去,我等你。”

以韦贵妃为首的一杆后宫妃嫔就这么看着李世民拥抱了一下长孙皇后之后头也不回的离去,一时之间心里真是百般滋味,而在她们之中最为焦急的就是杨淑妃了。

杨淑妃牵着李恪的手,李恪只觉得对方的手掌冰冷湿滑,他抬头看着杨淑妃轻声安慰道:“阿姨,不要担心,不会有事的。”

杨淑妃对着李恪勉强笑了笑,她现在十分后悔,觉得那天就应该将李恪留在宫外,就算出不了长安,也比在这太极宫中安全许多。

就在这时,忽然听闻宫中有喧哗之声,还没等长孙皇后派人出去,就看到几个宦官冲过来,手里拿着木棍等事物直接就往甘露殿冲来!

第13章

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之处,它处在太极宫的中轴线上的,目标自然是无比的明显,最主要的是甘露殿的后面就是李渊暂居的延嘉殿!这些人的目的明显不是甘露殿,他们的目的是李渊!

只是……连甘露殿都被冲击了,那么作为帝后居所的立政殿只怕也不是那么安全,其实如果要躲藏的话其实还是找个别的宫室比较好一点。

只是谁都能躲起来但是长孙皇后不行,更何况如果连立政殿都遭受到了冲击,那么也就代表着整个皇城都陷入敌手,那个时候躲在哪里也都一样了。

只是谁都没想到外敌还没进来,就先发生内乱了。不过好在,李世民到底留下了守卫宫城的兵力,并没有将所有将士都带出去,长孙皇后直接开始分派任务,立政殿和延嘉殿是重中之重。

李恪面色凝重的站在那里,总觉得这一波宦官起义的太突然了,如果是因为突厥来袭而慌乱的话,他们现在应该冲击的是城门,只有这样才可能跑出去,但是袭击甘露殿……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

不得不说,长孙皇后的表现是极其亮眼的,在李世民的其他妾室都惶惶不安的时候,她依靠自己稳住了局面,并且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胆怯,不得不说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跟他有一个好老婆是分不开的。

只是就算长孙皇后再怎么有能力,似乎今天也注定了宫城之内要流血,没有谁真的把这些宦官放在心上,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大家都觉得有护卫宫城的将士在他们也成不了气候。

只是谁都没想到那些宦官居然那么强,连派过去的将士都没有拦住他们!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政殿几乎已经被绝望给湮没了,长孙皇后当机立断要披挂上阵,只是她的武艺从来不好,这个时候李承乾站出来说道:“阿娘,我去!”

长孙皇后果断说道:“不行!”

李世民临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她照顾好他的孩子们,李承乾是他们的嫡长子意义重大,她怎么能让李承乾去冒险?更何况李承乾如今才八岁。

李承乾看着长孙皇后说道:“阿娘,只有我去才能将他们引开,阿翁不能有失!”

如果到最后他们都没有事情,但是李渊却死于宦官之手,那么李世民就是浑身上下长满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了。

长孙皇后坚毅的说道:“你留在这里,我去!”她转头看着韦贵妃说道:“这里就交给你了。”

韦贵妃抿了抿嘴犹豫半晌才说道:“还请娘子三思。”

长孙皇后并没有亲临战场的经历,就算她去只怕也是用自身来吸引那些宦官,完全可以说是一命换一命,所以并没有人看好她。

长孙皇后满心苦涩,如果有选择她也不想去,这个时候她就无比怀念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