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真赢家 >

第7章

红楼之真赢家-第7章

小说: 红楼之真赢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一眼看去,老太爷非但没有怪罪的意思,还是一脸“你怎么还不说”的表情,下人收敛心神,道:“未曾问过,我是听见消息先回来报信的。”

康和眯了眯眼睛,道:“不管是给谁的圣旨,总归是要先设香案供桌的。”

“不错,不错,供桌没准备好,圣旨是颁不下来的。”李达济回过味来,“你带着人去开了库房准备东西,若是太监来了先将他请在偏厅。”说到这儿,李达济又去看了看康和,只见他轻轻摇了摇头。

“老夫先去打探打探消息。”

不多时,京里来的太监已经被迎进了偏厅。

李达济是青松书院的山长,自然对礼仪烂熟于胸,一见这太监的服饰,还有他的年纪,便知道这太监很是受宠了。

三十左右便进了司礼监,虽然是司礼监最低等的随堂太监,担当的也是跑腿的工作,但是前途不可限量。

司礼监的太监都是识字的,非但识字,教他们读书写字的都是翰林院或者国子监的人,所以文采还都不错。

而且他跑腿的时候,送的可都是来往官员的奏疏,还有皇帝下发的圣旨。

再者照他这个年纪,升到掌印太监也不是没可能的,那时候若是皇帝不太理事,掌印太监就算对上内阁首辅也不会占了下风。

“您请。”李达济虚手让了让桌上的茶杯。

“好茶!”太监赞了一声,笑道:“早就听说老先生学问好,咱家这一次来江南可得好好讨教一二了。”

“不敢,不敢。”李达济很是客气的回了一句,心想这太监态度还算好,便道:“敢问您这次来,是……”

太监笑了笑,“陛下有旨意给甄大人。”

李达济心里一紧,急忙又差人去请甄应嘉了,只听那太监又道。

“……咱家早上先去了甄家,哪知甄大人已经来了书院,咱家听说甄大人是带着子女来的,与其叫他回来,不如咱家亲自跑一趟……”

李达济心里狐疑,想起前面孙女婿说的辞官,难道是为了这件事儿?不过专门派了司礼监的太监来传旨,似乎有些隆重了。

还是这里面又有点什么猫腻?或者孙女婿上的奏疏没写好?

一时间李达济心里转过无数个念头,却是越来越担心了。

他打起十二分精神跟这太监寒暄,只是司礼监出来的太监自然也不是凡人,愣是没被套出话来,只说要等到甄大人过来才能宣旨。

那边甄应嘉从山上下来,刚和宝玉一起熟悉完毕,又换了身衣裳,便听见前面来了太监,还带了皇帝给他的旨意。

也是凑巧了,倒是不用专门再去梳洗了。

不多时,人来全了,香案供桌也准备妥当,太监立在中间,看着面前已经跪好的人等,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

“怎么里间还有个人?”太监正想念旨意,却见里间窗户影影绰绰的像是有个人影,立即冷了脸,这可是大不敬了。

李达济面色一滞,里头那个便是皇长孙康和了,因为被堵到了院子里,李达济便请他去了内室坐着,没想到一向谨慎的皇长孙怎么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不过这时候解释什么都没用了,康和被请了出来。

谁料这次是太监变了脸色,只是李家众人,还有甄应嘉,以及一院子的下人都跪着,没人能看见罢了。

康和冲着太监摇了摇头,找了一处地方跪下。这太监装得跟没认出康和一样,一句废话没说,又咳嗽一声,开始宣旨了。

圣旨上说的都是套路,先是赞叹了一段甄家劳苦功高,之后便是对甄应嘉是约十年工作的肯定等等,最后话锋一转,真正跟他有关的只有三个字。

“朕准了。”

只是甄应嘉虽然辞官,但是皇帝的行宫不能没人管,所以这太监,便是来暂时接替甄应嘉来照看行宫的,至于往后这行宫会不会就归了太监管理,圣旨上看不出来。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特别是甄应嘉。

他这些日子虽然不急不慢的,但是心里也没多大把握,他后面的一切计划,比方被动从太子府上把女儿接回来,或者想跟自己作死的金陵四大家族撇开关系,甚至想参加科举青云直上的第一步,就是辞官。

只有跟往日的甄应嘉划清界限,新的生活才能开始。

不然他挂着一个皇帝行宫主管的名号,虽然权利不小,如何能跟已经腐朽的世勋们划清界限呢?

在这个士子们把名声看得比姓名都要重要的年代,他若是不从科举出身,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接纳进入真正的权贵阶层。

甄应嘉笑得如沐春风,笑眯眯从太监手里接过圣旨。

还有这次的隐姓埋名,等到他金榜题名之时,便会让所有人都震惊无比。

一个已经做了官的人,为了读书人的志气和风骨,鼓起勇气重头再来。

只要这个消息爆出来,他便会成为士子清流口中绝佳的榜样,而品德高尚,将会是他未来入住内阁最大的优势。

随之而来的,便是日益显赫的名声,那么指鹿为马的金手指也指日可待了。

不过……太监后面的一句话又将甄应嘉的心提了起来。

“陛下还有口谕,请随咱家来内室。”

这次非但是甄应嘉,连李达济的心也揪了起来。

原先在这太监的口中,甄应嘉还是甄大人,现在官职没了,连尊称也没有了。

甄应嘉随着太监又往方才康和藏过的内室走去,只是他一想,便决定圣上不太可能传什么不太好的口谕。

毕竟说起来,连同意他辞官都不用写圣旨的,只要吏部发文,这事儿就算解决了,况且还大张旗鼓的派了太监前来……

甄应嘉正这么想,却见面前的太监冷了脸,厉声喝道:“胡闹!”

作者有话要说:  甄应嘉:这一天过得跌宕起伏,不过我还是觉得圣上大张旗鼓派了太监来,还是将我放在心上的康和:这是来找我的……

第12章

还没等甄应嘉思考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几乎是瞬息之间,太监脸上又挂上笑了。

“方才那一句是陛下特地吩咐咱家说的,不过依咱家所见,陛下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对甄大人这番举动很是赞同呢。”

甄应嘉原本面无表情的脸,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倒是显得波澜不惊。

“多谢公公提点。”

非但他的岳祖父能看出来太监的品级,甄应嘉也能看出来。

虽然他在礼仪上的理论知识不如李达济丰富,可是实际经验要多的多了,别忘了皇帝南巡之际曾在他家里住过三次,司礼监的太监他从随堂太监到掌印太监都见过。

号称太监第一人的司礼监太监,他还见过两个呢。

更说这些人该穿什么服饰,他连皇后头上的凤钗该有几对红宝石都知道。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小正太,基本是被皇后抱在怀里看的。

太监笑了笑,甄应嘉道:“还未请教公公尊姓大名?”

“不敢不敢。”太监急忙拱手表示客气,“咱家姓曹,名福祥。”

“这倒是个好名字。您才这个岁数便进了司礼监。我还记得当年……”甄应嘉歪了头,半眯着眼睛在回忆,“当年掌印太监张宁吉进司礼监的时候都已经过年四十了。”

“您将来是要比张宁吉还要风光了。”甄应嘉注视着曹福祥,很是感慨道。

曹福祥笑得五官都皱到了一起去,就跟读书人都想中状元,中了状元之后便想入阁拜相一样,做太监的,也是有太监的理想的。

那就是司礼监,当天下第一的掌印太监。

所以这话对曹福祥来说就是大大的祝福了。

曹福祥脸上的笑容挂了好一阵子,装作不经意又提了一句。

“您的奏疏早就上去了,当日司礼监一收到奏疏便送去了御书房,陛下原本已经批复,又叫人去吏部办,还在内阁里夸了您两句。这事儿恰好是咱家经手的,不过后来有人提了个意见,这才耽误了快一个月。”

“哦?”甄应嘉一挑眉,声音放轻了,还带了点诱惑的滋味,问道:“我先前不过是个金陵省体仁院总裁,这官儿……倒是真想不出谁会反对。”

曹福祥笑了笑,换了个语气道:“倒不是反对,说起来这两家您也认得。”说完也看了甄应嘉一眼,似乎是说:你猜猜是谁?

甄应嘉恨死这种一个个钩子上来,又慢慢抖包袱的说话方式了,不过整个官场都流行这种话只说三分,全靠个人领悟的技巧,正巧他原先做真·总裁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所以虽然不喜欢,但是技能依旧满点。

“我认得……”甄应嘉想了想,笑道:“我认得,而且还能影响陛下决定的……必是个高官,想必里面必有个王子腾,至于另一人……”甄应嘉摇了摇头,“倒是猜不出了。”

其实也能猜出来,毕竟甄家世代在金陵扎根,京中认识的人就那么两个,贾家,王家,还有一个勉强算亲戚的李家。

贾家虽然是国公府,不过贾赦袭爵但是没职位,贾政有职位但是官太小见不到皇帝,这么一算就只有李家了。

不过他倒是不明白李家有什么可反对的。

曹福祥大笑,道:“大人才思敏捷,怪不得陛下老夸您。正是王家,经营节度使王子腾王,还有一人便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

甄应嘉皱了眉头,面露伤感之色。

曹福祥见了急忙笑着安慰道:“这两位可不是反对,他们两个跟陛下提议,不如让大人去国子监读书,正好也在京城,还能时不时进宫伴驾。不过陛下想了两天,最后没答应。”

就知道这是拖后腿的!

甄应嘉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道:“许是陛下知道我岳父大人也是饱学之士。”

两人相视一眼,齐声笑了起来。

曹福祥:你明白就好。

甄应嘉:我明白,多谢公公提点。

又喝了俩口茶,曹福祥起身告辞了,“咱家这便要去住在体仁院里了,若是大人有什么事情,也好来找咱家,咱家随才进司礼监,不过这江南一带的太监都能说得上话。”

甄应嘉含笑道了声谢,将人送出门去,考虑起王子腾和李守中的态度来。

甄应嘉阅人无数,虽不能说自己十成十的猜对那两人的想法,但是估算个六七分还是没太大问题的。

先说王子腾,为什么要他去京城呢?

这就要从金陵世家的阶级来说了。

金陵四大家,便是那护官符上的贾、史、王、薛四家,不过现在距离第一版护官符成书之年已经过去两代人了,这护官符上的排序也该变一变了。

首先贾家的排名要下降两位。

贾政这一代,他们兄弟两个,包括宁国府的贾敬,一共三口人是不会有什么出息了,唯一中了进士的贾敬已经走上追求长生的不归路了,而再往下一代的几个人就更没希望了。

贾珍整日只知淫乐,贾琏身上虽有个同知的职位,不过却于仕途无心,管的都是荣国府庶务,在下来是贾珠,上个月刚死了,还有贾宝玉……

甄应嘉抖了抖,他要是知道上进读书科举,就没红楼梦了。

再往下一代,贾蓉跟他亲爹一个性子,贾琏直到全剧终都没生出儿子来,贾兰倒是走上了科举之路,不过他现在还没到一岁呢,再有就是贾宝玉,他倒是比贾琏强上一些,至少全剧终的时候已经留了后了。

所以这么一算,贾家现在已经退出了权利中心,而且至少在二十年里,贾家是没法再回去了。就算是贾兰考中状元,那也是要从翰林院编撰开始做起的,所以上面说的二十年,还是乐观到不能再乐观的情况了。

薛家,自打薛家家主死了之后,薛家便一蹶不振了,现在除了点银子,能拿出手的也就是这些姻亲关系了,所以他们依旧是排行老末。

而王家,因为出了一个王子腾,已经做到经营节度使的王子腾,已经上升到了金陵四大家的首位了。

至于史家,借着史老太爷之死,已经隐隐约约脱离了金陵四大家这个小群体,而且他们现在一门双侯爵,已经不想跟王子腾一起混了。

这种情况下,原本算是四大家外围的甄家,就更不能放过了。

不然王子腾连个小弟都没有了。

况且要是真让甄应嘉考中了,他又这么受皇帝喜欢,岂不是要骑到王子腾头顶上了?

所以王子腾想让他去京城……到了京城能动手的地方就更多了,随便约他出去喝个花酒,再来几场争风吃醋,他就科举无望了,然后便能老老实实跟着王子腾混了。

至于李家,理由怕是只有一条。

他们家里十四岁就成了秀才的女婿死了,所以对于表面上不太和谐,内里更不融洽的金陵李家,除了攀比,就只剩下炫耀了,所以甄应嘉作为金陵李家的女婿,还是不要有出息的好。

于是李家也想让他去国子监读书,李守中可是国子监祭酒,这就相当于现代的校长,一个校长想要搞死学生,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甄应嘉摇了摇头,现在的他还是实力太弱,等他入朝为官,实力够了才能将这些事情一件件还回去,不过好在还有一个天下第一金人可以抱。

甄应嘉站起身来,该去给皇帝写奏疏了,除了感谢,要不要再附上自己的文章呢?也让皇帝看看他的确有用功了。

而且也是一个刷分的好机会啊。

前面有一阵子刷刷刷的都是提示,今天跟曹福祥的话一印证,想必就是皇帝在内阁夸他的时候。

甄应嘉笑着摇了摇头,按照这个速度,兴许过不了十天他就能升到二级了,之后就能看见别人给他的评论了。

唉……看来找个知名人士转发微博,真的是个提升知名度的好办法。

第13章

甄应嘉走出门口,看见院子里站了不少人。

李家年长的父子,还有康和,以及才告辞的曹福祥正在说话,甄应嘉走了过去,这场对话已经进入尾声了。

“不如就让这位……”曹福祥看了看身边的康和,看样子似乎还没记住他的名字。

“康和。”康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曹福祥笑了笑,“就让他带着咱家去山上走一走好了,咱家这还是第一次出宫,也是第一次下江南,是该好好逛逛。”

甄应嘉点头示意,几人擦肩而过,却没发现康和还有曹福祥的视线一直落在他身上。

康和同曹福祥去了后山,李达济看着孙女婿很是满意,指了指旁边李世新手上的一叠复习计划,道:“事不宜迟,我看你也别回去了,就直接在书院住下。既然要隐姓埋名,那便跟着书院的学生们一起,十天回一次家。”

甄应嘉吃惊,“还有孩子们,得先送回去。”

岳母齐氏笑盈盈的站了出来,“我帮你看着,你还不放心吗?”

放心倒是放心,不过……甄应嘉想到岳父岳母就这么两个孩子,李氏才死了三四个月,李逸还没成亲,便不由自主点了点头,只是家里的亲妈也是一个人。

“等到休沐日再跟我回去。”

看见对面李家几口人一瞬间暗下去的眼神,甄应嘉顿时心软了,“过十日再来,三个孩子,我母亲一人也看不过来。”

李达济笑了,“走,让李逸带你去看看房舍,你跟康和住一间。”

青松书院是江南最大最有名的书院,自然修缮的也比其他书院要好一些,不过说到底是读书的地方,条件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以前甄应嘉便略有了解,知道这两人间已经是最好的了,基本是一排三间屋子,正屋共用,东西两间分别是两人的卧室。

李逸带着甄应嘉去了两人的住处,东西已经搬进来了一些,只是甄应嘉看了这屋子不免也有些狐疑?

究竟是凑巧还是他沾了李逸的便宜?

这屋子的位置太好了。

学生宿舍是什么样子,甄应嘉见得太多了,他大学住的八人间,研究生四人间,博士两人间,整个楼上都住得满满的。

当然古代没造高楼的技术,再加上人少地多,就决定了居住条件不会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