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朱载堉 >

第4章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朱载堉-第4章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朱载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他的“新制律准”。因此,他的新法密率并不是在旋宫实践面前停止了脚 

步的一种纯理论计算。旋宫法得不到平均律的实践运用时只不过是一种空 

想;平均律不付诸旋宫实践时也不过是空论。朱载堉创制了《旋宫谱六十调 

指法》和《旋宫琴谱》。这是朱载堉在自己的艺术活动中亲身实践了平均律 

的重大证据,也是朱载堉在艺术实践中对新法密率的一次闪耀着光辉的检 

验! 

     在中国音乐史上,朱载堉如果不是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音乐教学法的 

人,也是其间的先行者之一。他作为16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家,当时提出这方 

面的问题,对世界音乐文化史说来也不是后知后觉的。中世纪以前的音乐史 

中,即使如我国的特殊历史条件那样重视礼乐传统,音乐的教学活动也是以 

 “口传心授”为特点的。人存事兴,人亡事废,一切都维系于经验。所以, 

汉代的制氏家族一遇变故,就造成中断先秦雅乐的结果;唐代宫廷乐工李郎 

子逃走,宫廷中的清乐立即失传。唐、宋间记谱法的发展已经提供了比较详 

细地记录音乐的可能性。但是历史仍然自有规律,音乐教学仍然不能像文字 


… Page 15…

那样积累起循序渐进的书面教材。 

     朱载堉注意到了音乐教学法的系统化问题。他为音乐教学编写了大量的 

乐谱,至今还保存在《乐学新说》、《律吕精义》的《内篇》、《外篇》以 

及四、五种以“乐谱”命名的著作之中。他对循序渐进的教学系统的主张则 

集中在《律吕精义·外篇》与《操缦古乐谱》二书之中。 

     他把歌曲的教学提到了第一位。在《操缦古乐谱》的序中朱载堉特别强 

调了音乐应该以人声为主的思想,他说:“永者声气之元,乐之本也”,并 

对“学乐自赓歌始”作了专题论述,详细说明了如何逐句教唱的方法和步骤, 

以及指导初学音乐者的办法等。 

     朱载堉还充分认识到乐器伴奏是唱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律吕 

精义·外篇》卷八中着重论述了“弦歌二者不可偏废”的命题,并且采且《夏 

训》、《商颂》、《南风之诗》等古歌词,编写了乐谱和乐队合乐谱,作为 

 “教学歌人”之用。他在《乐律全书》中多处强调了“操缦”的基本训练。 

 “操缦”就是弦乐器的定弦与弹奏,学习操缦,意在弦歌。把操缦作为准确 

的演唱方法。他多次地重复“论学歌诗六般乐器不可缺”的命题,也是这个 

意义。 

     自古以来的“口传心授”教学,即使采用了一定的乐谱,也都不用有量 

记谱法。今人见了古谱如此,误以为古乐都是一字一音。朱载堉论“弦歌”、 

论“操缦”,大力批驳了这一谬误,力图在音乐教学中引进尽可能精密的、 

科学的有量记谱法。 

     朱载堉作曲甚多,但大都为“教学歌人”而作,他主要是一个音乐学家 

而不以作曲家名世。作为一个深入艺术实践的音乐理论家,他却是一个能在 

作曲问题上尊重艺术规律,摒弃种种教条束缚的人。 

     古来论乐皆文人,而文人往往并不真正懂音乐。他们耻于下问,不肯向 

实践者请教,却要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为实践者树立许多障碍和人为 

的规矩。明代虽也产生过不少大学问家,但也有不少这样的儒者,以致在学 

术史上出现了尽人皆知的“明儒鄙陋”的情形。 

     李文利、张敔 (yǔ)、黄积庆都号称知乐。他们都宣称,在音列的使用 

中,变宫音(应钟)以上不许用高音,宫音(黄钟)以下不许用低音。朱载 

堉在理论上用律学的根据批驳了这种谬论,又在实践上“引太常乐谱为证” 

说明这种规定是不符合实际的。 

     李文察自己作曲的《青宫乐章》,用五声音阶配五字句,机械地采用同 

一个曲调,逐句降低半音,每句旋宫一次,十二句唱到底。这显然是作者本 

人都无法演唱的、书斋中的理性产物。朱载堉一针见血地说:“文察本不知 

音,而乃强作解事……鄙俚谬妄,识者无不笑之。”这当然无需再作什么批 

驳了。《律吕精义·外篇》卷三引录该谱的目的十分明确:“今录为撰者戒。” 

提出了在作曲问题上脱离实际的一个错误典型。 

     朱载堉还提出了“谱无定法,勿惮改定润色”的思想。这位在科学工作 

上充分表现出创造性的人物,在艺术问题上同样也是毫不保守。他选取了当 

时认作神圣不可侵犯的《释奠大成乐章》作为乐例,把元代颁行的乐谱与明 

廷当时所用的乐谱进行比较,说明作曲可以创用不同的方法而精益求精。 

     朱载堉还大量地采集民间音乐,为中国音乐界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 

料。正如朱载堉在律学理论上懂得不耻下问一样,他是一个深明民间音乐艺 

术价值的学者。他想借用民间乐曲的精神,为丧失活力的古乐恢复青春。在 


… Page 16…

 《乐学新说》中他曾说过“借今乐明古乐不亦可乎”这样的话,面对当时一 

字一音的古乐演奏实际情况,他在《操缦古乐谱》中又提出了“总论复古乐 

以节奏为先”的看法。 

     他在《灵星小舞谱》和《字舞谱》中分别录存了民间曲调,然后总结性 

地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无古今之异而音岂有古今之异哉? 

用古之词章,配今之腔调,使人易晓而悟乐之理如此其妙也。”他为古之词 

章配曲,《立我丞民》用的是“豆叶黄”腔调,《思文后稷》用“金字经”, 

 《古南风歌》用“鼓孤桐”,《古秋风辞》用“青天歌”,正是为了他的音 

乐艺术古今观的理想而在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八、文学、舞蹈与绘画 



     在我国文学史上,明代出现了一个新的繁荣局面。从明中叶开始。资本 

主义因素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意识的成长,反映在文学上,旧体诗 

歌处在衰落阶段,代之而起的是长篇和短篇小说成批涌现,民间文学和歌谣 

大量出现,各种文学形式争妍斗艳、丰富多彩。特别是来自劳动人民和市民 

阶层的民间俗曲和歌谣,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城市集镇和农村田野。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朱载堉,运用当时的民歌形式,创作了不少曲词,流 

传至今的有 《醒世词》一书,共载曲词73首。 

     在这73首曲词中,有朱载堉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性格特点的写照,他在《黄 

莺儿·求人难》一曲中写道: 

     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至亲人说的是隔山话,虚情哄咱, 

假意儿待咱,还将冷眼观。时下且休夸,十年富贵,再看在谁家? 

     跨海难,虽难犹易;求人难,难到至处。亲骨肉深藏远躲,厚朋友绝交 

断义。相见时项扭头低,问着他面变言迟。俺这里未曾开口,他那里百般回 

避。锦上花争先添补,雪里炭谁肯送去。听知!自己跌倒自己起,指望人扶 

耽搁了自己。 

     前面我们讲过,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因规谏好道教、喜奢侈的世宗而为 

其所恶。同族人祐橏夺爵心切,又对厚烷落井下石,诬其有叛逆罪,致使厚 

烷被削爵并禁锢高墙。此时载堉也从显赫的王子瞬间变成了庶人。当时他才 

15岁,全家所受的种种折磨和苦难是可想而知的。在载堉感到艰难的日子 

里,“至亲人”的虚情假意、白眼翻飞,“亲骨肉”的回避躲藏、断绝往来, 

这样的情景朱载堉不知经历了多少。他体会到,那满嘴的“仁义”原是“锦 

上花争先添补,雪里炭谁肯送去”的市侩诀窍。他也识破了那“跨海难,虽 

难犹易;求人难,难到至处”的皇室王族的人伦真谛。他终于得出了这样的 

为人之道:“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这是封建时代的处世警 

言,也是朱载堉自强不息的肺腑之言。在这里,朱载堉表现出一种自我崛起 

的勇气;也表现了在艰难时刻憧憬未来的信心。他说:“时下且休夸,十年 

富贵,再看在谁家?”这首词,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封建仁义道德的虚伪性, 

也对一个失势王子的处境和内心世界刻画得惟妙惟肖。 

     然而,朱载堉的可贵之处在于出淤泥而不染,即使在强大的皇族势力的 

迫害之下,他依然宣称要做一个正直人,在《诵子令·讥谄神》中他写道: 



     不作不孝事,不作亏心事,要作就作正直人!这就是朱载堉的为人之道。 


… Page 17…

我们从他的这个人生哲理中,可以窥见,他三番五次辞让爵位的某些真实原 

因;也可以想象到,他的父亲厚烷所以敢于上进规谏书的胆量和勇气。“正 

直”二字,牵动了父子二人的神经,也维系着他们的健全的大脑。 

     在朱载堉生活的时代,上至天子、朝臣,下至地方官吏,都穷凶极恶地 

搜刮民脂民膏。为了钱财,真是横征暴敛,无恶不作。对于这一切,朱载堉 

耳闻目睹。他借孔夫子之口,对这个社会表示了最强烈的反叛和控告。他在 

 《黄莺儿·骂钱》中写道: 

     孔圣人怒气冲,骂钱财:狗畜生!朝廷王法被你弄,纲常伦理被你坏, 

杀人仗你不偿命。有理事儿你反复,无理词讼赢上风。俱是你钱财当车,令 

吾门弟子受你压伏,忠良贤才没你不用。财帛神当道,任你们胡行,公道事 

儿你灭净。思想起,把钱财刀剁、斧砍、油煎、笼蒸! 

     这首词表面上骂钱,实际上是对那个社会上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吸血虫 

发出愤怒的诅咒。曾经受过迫害的朱载堉一家,对于这些大小吸血鬼自然有 

所觉察。朱载堉及其父,一生布衣蔬食,朱载堉本人不仅让出郑王国爵,甚 

至抛弃所有财产,过着与世无争的清贫日子。这些行动的确不为当时许多人 

所理解。从这里看来,他所以让出爵位,大概是不愿与自己所痛恨的钱财、 

官势、皇宗之类为伍的一种果敢的表示。他清楚地看出,为了金钱,形形色 

色的魑魅魍魉在干着丧天害理的事。他诅咒钱,也诅咒当时的社会是个鬼的 

世界。他在《山坡羊·十二鬼》中写道: 

     愣憎鬼从天降下,阴司鬼来阳间做吓?医睁鬼不曾捶醒,混帐鬼不论上 

下,尖俏鬼到处磨牙,轻薄鬼溜溜拉拉,大头鬼善会妆判,无眼鬼支了此瞎 

架,树耐鬼动不动胡拿,油炸鬼支溜扒叉。听咱!天穹鬼没个波查,听咱! 

狂张鬼叫吃的甚么! 

     在朱载堉的作品中还鞭笞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蛀虫,如贪得无厌的地痞, 

终日梦想官势钱的恶棍,形形色色的小人、无赖和市侩。这些曲词,读起来 

令人痛快,让人感到一种文学艺术的享受。 

     朱载堉的文学作品,对广大普通平民表示了同情和关切,说了人民要说 

的话,谱写了人民喜爱的歌曲。他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攻击了 

吃人的封建统治阶级,痛诉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市民阶层的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落后性。王子朱载 

堉的作品是从上层封建统治阶级的宝塔中呼唤而出的反叛声,是杀向封建顽 

固堡垒的回马枪。他的文学语言,大都是劳动群众生活的提炼,不仅通俗、 

简洁、朴素,而且极易为劳动群众所熟记。这一切,使得他的作品长期为人 

民所传诵,成为明代文艺园地中的一朵鲜葩。 

     朱载堉在中国舞蹈史上的贡献也是极为重要的,他发明了兼有文字说 

明、歌词、音乐与舞姿动作场记图的最早舞谱,一直流传到今天。朱载堉编 

制的舞谱共有《人舞谱》、《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灵星祠雅 

乐天下太平字舞缀兆之图》、《二佾缀兆图》和《小舞乡乐谱》。 

     朱载堉的舞谱分图谱和字谱。他首先规定舞谱的“四纲”、“八目”, 

总为舞总谱。在总舞谱中,朱载堉以一纲配八目,即一纲中有八个舞蹈动作。 

因此,四纲配八目,就有4×8=32个基本动作。就舞蹈过程的实际变化而言, 

任一纲可以配任一目,次序是可以任意编排的,那么四纲八目中在理论上就 

应有4!×8!=96780个动作变化。上式中符号“!”在数学上称为阶乘。虽 

然有967680个动作变化,实际上,它们都是32个基本动作的重演。因此, 


… Page 18…

朱载堉的图谱只要画出32张基本动作图就可以了。现在的任一舞蹈演员根据 

朱载堉的舞蹈图谱,加上他在书中给出的节奏谱,就可以完整的再现这些舞 

蹈。 

     字舞谱是在图舞谱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可以根据简单的几个字的提示而 

表现出所要求的舞蹈动作。在《小舞乡乐谱》一书中,朱载堉没有再画各种 

舞蹈动作图,他只是在乐谱、节奏等上面简单地标明“外转”、“内转”、 

 “左绕”、“折旋”等就可以了。在《二佾缀兆图》中,朱载堉又设计了一 

种舞谱:将“舞台”分成若干方形区,然后以方形区及两条对角线为坐标, 

用以标定舞者的活动或脚步位置。 

     朱载堉所编制的舞谱都取材于前代礼仪祀舞,大多属雅乐舞蹈范畴。在 

历史题材的基础上,朱载堉还以明代流传的传统乐舞来弥补材料的不足,他 

不仅继承和创造性地恢复了古代乐舞,更重要的是,朱载堉还为此提倡舞蹈 

应该成为一项专门的学问,并创立了“舞学”一词,初步提出了舞学大纲。 

他认为,构成“舞学”所应包括的内容有十项,即一、舞蹈学校;二、舞人; 

三、舞名;四、舞器;五、舞佾;六、舞表;七、舞声;八、舞容;九、舞 

衣;十、舞谱。由于所处时代和所属阶层的影响,朱载堉的舞谱内容着重表 

现的是“三纲五常”的思想。尽管有这些思想局限,这些作品对后世还是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还为舞蹈图谱作了600多幅人物白描木刻画。 

这些画,笔法简练,勾画出各种舞蹈姿态,正背、侧面、仰俯、屈伸、进退、 

跪拜,都形态逼真,而且线条细匀,用墨得当,内含动静之感。在《灵星小 

舞谱》中画的各种农业劳动舞蹈,虽说是仿汉代祭后稷之舞,但除了发式和 

衣着之外,舞者持镰、锄、铲等劳动工具的舞蹈姿态,乍一看来,恰似当代 

 《兄妹开荒》的舞蹈写生画。 



                                 九、编后 



     朱载堉的研究涉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他在这些领域中 

攀登了一个个科学高峰。他是古代社会末期和近代社会前夜的一颗科学和艺 

术的巨星,是明代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封建王朝的叛逆者,是中 

国科学和艺术的革新派。他的艺术才华、治学精神和品格永远是后世的楷模。 

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博士称他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