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爱的哲学 >

第13章

爱的哲学-第13章

小说: 爱的哲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嫉妒感就其细腻而文明的表现而言,是一种纯洁的隐痛,对一种完全相互融合的渴望,以及由于这种愿望根本无法实现而给爱情幸福带来的丝丝哀愁。这种深藏在意识中的潜在忧虑像一种巨大的隐痛,使亲密之谊的感受变得更加宝贵。    
      嫉妒心只要坚持高尚情操的立场,就不会导致猜疑、侮辱、暗中监视、相互仇恨,不会造成自寻烦恼。使自己和意中人处于不信任的气氛中。它的存在意味着,由于失去交往的分分秒秒而感到伤心和惋惜,由于意识到可能失去最亲爱的人而感到潜在的忧虑,渴望亲密的关系永远圆满无缺。这种嫉妒才是爱情的一个组成部分。    
      爱情的快乐需要一定的刺激——愉快感的对立面。这种快乐决不会长期“晴空万里”(连一片透明的薄云也没有)。如果没有不快乐作陪衬,则快乐也会显得平淡。感受总是一幅色彩比较鲜艳的情感镶嵌图画。“晴空万里”的爱情幸福一般都是很快就要消失。爱情的幸福是不能离开陪衬的感受而单独存在的。正因为如此,爱情需要薄薄的一层忧伤,需要一点点嫉妒、疑虑、戏剧性的游戏。    
      换句话说,使人的心境略添烦恼的嫉妒是爱情所固有的。它表示男女双方关系深厚,并且通过无形的途径促使双方相互追求,互相吸引。而表现为互不信任、暗中监视、跟踪、举止粗暴的那种不可遏止的嫉妒行径(或者说是醋意),就其本质而言同爱情是水火不相容的。它败坏了恋爱双方的关系,是对他们人格的侮辱,玷污亲密无间和相互尊重的情谊。    
      爱情仿佛能加快时间的流逝。    
      情感在性爱的整个综合体中起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爱的对象越是能够适应爱情主体产生的要求,情绪也就越是强烈、越是富有生命力,越是持久不懈、越是包容一切。丰富多彩的爱情反过来会使人类再生产本能变得高尚起来,把这种本能同对兴奋、对高尚的心理快乐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赞赏、同情、温情不能不激起最深刻的联想,思维的精神美和智慧的闪光。情绪组成统一而完整的感受,使本能奇妙地融于理智,而理智奇妙地融于本能。情绪点燃亲昵情谊的火焰,使爱处于烈焰之中。它使人直接体验到快感和幸福的快活。    
    


第四章躁狂与升华(5)

    期待和寻觅    
      亲昵关系决不是仅仅限定在性欲的范围内,那样太狭隘了。还要求主体为爱做出具有一定目的的行动,实现情绪交流、充实而完整的亲昵情谊的理想。这个方面是同人的心理的意志过程相关联的。    
      古代斯多噶派哲学家早就说过,意志是人的“理性意向”。它表现在受具体历史条件制约的决断自由中,表现在有意识的要求中,表现在理性行动中。    
      爱情的意志具有一定的内在行动性和主动性。如果没有它的“杠杆”的来回运动,亲密的接触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意志规定目的,选择情感对象,作出决定,采取行动,克服障碍,激发热情,动员力量,最终实现爱情。    
      古希腊神话说,女神阿佛洛狄忒有两个儿子,一是埃罗斯(恋爱),一是希默罗斯(愿望)。两人终生形影不离。埃罗斯点燃爱情和幻想,希默罗斯则激起交往的愿望。    
      爱情的接触有一定的内在动机。它是对心目中的对象所怀抱的思想和感情的客观表现。接触体现着爱情的丰富多彩的精神因素。各种色彩不同的情感则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有目的地客体化。好感要求对对象采取一定的行动来表现它作为情绪的实质。情人的赞赏也必须得到相应的实际表现。    
      温存情感的主动表现为亲昵关系开路。情绪无论多么深厚,但它们是秘藏在内心的。    
      怎么样才能使美好的爱情理想变成充实的亲昵交往方式呢?维克多· 雨果在逝世的前一天曾写下“爱就是行动”这句话。这句格言揭示了处于爱河中的人最根本的特征。    
      爱情所固有的主动性包含两个难以区分的过程,两者构成一个整体。第一个过程是性欲。第二个过程是爱情愿望。    
      性欲赋予爱情愿望以巨大的内在力量,是爱情愿望的潜意识动机。爱情愿望则规定、指导着性欲冲动。使性欲同人的审美、道德、社会本性的高级领域结成和谐的统一体。性欲以“暂时被忽略的方式”蕴含在爱情的愿望之中。    
      爱情愿望在具体条件下的表现可以作为衡量感情深度的客观标尺。希布塔尼曾写道:“看一个人如何评价某一对象,不是看他如何议论对象的价值,而是看他为了得到对象,并最终使其保持完整而付出多大的努力。”    
      这个方面早巳被人们所熟知,尤其在民谚、诗歌和小说中。障碍和困难如果没有超过意志的极限,只会加强爱情的浓度。    
      爱情所独具的行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起初是只是盼望会面、谈话、交往。然后必然转到更加亲昵的情绪上。它要求满足恋爱者的各种需求。这是完整实现爱情的几个阶段。    
      两性间的亲昵感情的发展需要克服内在的、纯心理的障碍,如羞怯、恐惧,对另一个人的萦怀、担心自己的情感遭到拒绝等等。此外,在双方接近方面还有其他的客观困难:社交礼仪的陈腐要求,空间距离和社会地位的差距等。    
      轻而易举的占有一个女人会降低爱情的亲密意义和社会作用。那样,交往显得犹如家常便饭那样平淡无奇。所以,人们常说,如果在恋爱时缺少一定阻力的障碍,那就应故意制造出一些来。这样,意志自然会很振奋,能赋予情感很大的激励,情感的内在冲动会加速,在双方的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痕。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歌颂了爱情的巨大内在力量,它使相爱的人勇敢地面对困难,鼓舞他们去实现美好的爱情。一个人在追求朝思暮想的、能够带来幸福的感情共鸣的时候,会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障碍是克服不了的。    
      千百年的爱情关系史证明,富有戏剧性的爱情的行动是永无穷尽的、聪明机智的,充满浪漫情调的。人类意识没有形体的冲动可以战胜自然的内心窘迫,调动巨大的潜在意志力去实现既定目的。恋爱现实的客观情势是纷繁复杂的。这些情势是由变幻无常的机缘所决定的。    
      在世界文学作品中,爱情坚贞、顽强克服一切障碍的情人形象得到极其不同的再现和讴歌。爱情中的坚持不懈会创造奇迹。成功的秘诀多半在于交往的发起者顽强执着、百折不曲的主动性,在于他善于细腻而优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必要的时候甘冒风险发动果敢的进攻。    
      当然,坚持并不总是能够摧毁抵抗。在情感的旗帜下发动进攻,要有极大的分寸感、热情、美德。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爱情中的主动性通常是男性的品质。通常握在自封为“主宰”的男性手中。女方也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她也掌握主动,进行选择。当然她有她的独特方式,十分讲究策略,吞吞吐吐,委婉含蓄,甚至有些情况下,女方为了自己的幸福,冒风险,采取果敢大胆的行动。    
      爱情的意志力并不总是表现为克服阻力的积极活动的心理因素。它也表现为焦急期待、忍辱负重、与岁月抗争、与短暂的腐蚀抗争。恋人渴望相见,但它是旷日持久地等待未来幸福的希望。这种心甘情愿接受时间考验的决心是惟独人类才有的品质。    
      这种等待对于人的意志是一种严峻而可怕的考验。令人惊奇的是,一个爱动感情的娇弱女子竟会表现出非凡的持久毅力和无穷的耐心,长时间年复一年地期待着幸福的降临,盼望着与爱人重逢的良辰美景。这种心甘情愿的、充满浪漫情怀的坚韧不拔精神具有强大丰富的生命力。这种精神证明对所爱的人怀有深厚的眷恋之情,不可动摇,证明所选择的对象在自己心目中、在自我的价值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久别之前,情侣们总是相约等待重逢。    
      荷马的《奥德修纪》描写了佩涅洛佩——奥德修的妻子等待丈夫,等了整整二十年的情形。众多求婚者殷勤百般,她都不为所动。佩涅洛佩虽然体现了她那个时代对宗法制家庭的崇拜,但她却成为历代夫妻感情的楷模,象征着忠诚和坚贞。奥德修钦佩的同时,深受感动,他慨叹道“主宰奥林匹斯山的天神们赐给你的不是一颗女人的心,不是一颗动摇的心,而是一颗坚强的心。”    
      易卜生的话剧《培尔·金特》描写的也是这种情境。温柔的索尔薇格以她那迷人的魅力和恭顺多情令人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画像,而她的忠贞无比简直就是圣母的化身!她等待着流浪在外的心上人归来。这一天终于到来时,这位“最纯洁的妇女”穿上节日的盛装,唱着催眠曲让疲惫不堪的培尔·金特入睡。    
      爱情作为对特定的人的选择,具有甘心情愿、深思熟虑、动机明确等各种特性,是有意识的交流。爱情是人性的自由表露的形式,是生活隐秘领域中美好和高尚、理智和疯狂美好结合的实际体现。爱情的实质是精神的自由振奋,是主体的自我实现。    
      塞万提斯笔下的一位女主人公,牧羊女马赛琳娜,向安布罗西奥解释她为什么不能爱一个她所不爱的人时说:“我可是听人说过,真正的感情是拆不散的,逼着人去爱也是做不到的。既然是这样,叫我勉强交出自己的心,又怎么可以呢。”    
      现代人可以作为个人而自由地选择情投意合的对象,而没有任何强制,没有任何人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去自由地幻想、想像,热情追求、爱恋另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心意和价值系统来思考、决断、行动,在实际的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形象和威望。爱情是肯定人的个性达到成年的形式,是个性现实化的重要心理因素。    
    


第四章躁狂与升华(6)

    丘比特的伪造——性爱的多样性    
      爱情的实现方式是千差万别的。爱情对于每个钟情者来说都有其独特的形象。它说明个人生活的丰富或贫乏,强烈或脆弱,平衡或不稳定,说明各心理状态的综合特点。    
      在爱情中,情绪的狂风和思想的平静之间、“疯狂”的火焰和理智的冷静之间的关系也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这虽然不是主要的因素,我们并不完全赞同社会地理学派的观点,但这个因素确实起着作用。观察资料表明,居住在北方的各民族更能用理智控制爱情,他们的爱情更晶莹透明,更明澈而宁静。在南方各国,爱情是情感的疯狂,是汹涌奔放的、使人燃烧的激情。上述情况可以在民间文学宝库中找到实例和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来印证。因为在爱情中,同样可能由于地理作用的原因,心理的、民族特点、意识的特性会有极大的不同,表现得最为突出。    
      例如,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北方(冰岛)童话,说的是一位叫赫尔佳的姑娘站在光秃秃的山崖上,忧心忡忡地眺望着远方。突然她发现一位“英俊非凡的青年”。他“碧蓝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她”。后来他们认识、交谈起来。赫尔佳向陌生人伸出手臂,那个陌生人原来是林中仙女的国王。赫尔佳爱上了他,他们就成了亲。接着过起了安闲恬适的家庭生活:“傍晚,赫尔佳躺在苔藓上,这时神奇的林间仙女国王在她身边坐下,他拿起七弦琴,奏起美妙动听的歌曲。”这是一种纯洁的、“北极地区的”爱情。    
      易卜生说爱情是永远“生长在冰雪下面”的花朵。和谐和纯洁,音乐和憧憬,这就是爱情的本质。那么南方的童话又讲些什么呢?它们把爱情描绘成巨大的激情,疯狂得足可以使人毁灭。那里找不到恬静的爱情,找不到平稳发展的情感。激情犹如闪电行空。所有的人都在转瞬之间不顾一切地陷入情网。《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几乎都是这种结局。充满美妙的爱情幻想、充满南国激情,不受理智约束的炽烈情感是南方爱情的特点。    
      在爱情的各种因素中,气候条件影响着人的气质。根据费雷罗的看法,南方民族产生亲昵情感的方式是和北方民族不相同的。他在《拉丁文明和日尔曼文明中的爱情》一书中说:“南方人的爱情主要是赞赏女人的形体美并希望品尝这种形体美。日尔曼式的爱情主要是满足于同所爱的人一起生活、劳动,以便给所爱的人带来……欢乐。”    
      南方人“用情感去爱”,而北方人则用“头脑”去爱。南方人沦为“疯狂情感”的奴隶,北方人则用思想控制自己的感情。北方的爱情有更多的理智,南方的爱情中有更多的情感、更多的激情沸腾。    
      费雷罗写道:“总的说来,一个南方人离开自己的心上人,哪怕只有短暂的时间,就会陷入绝望的境地,因为他的爱情不断地要求直接的感官享受,而一个德国人或英国人可以长期远离爱人……而并不感到有所失……他满足于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爱情是衡量文化修养的尺度。小市民的爱情粗鄙庸俗,缺乏想象力,不超出感官的享受。歌德给自己炽热的爱注入了精神美和强大的智慧。卡赞诺娃在她的回忆录中不厌其烦地谈论“女人的芳香”。普希金则用爱情创造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仙境。    
      爱情的多种形式还具体地表现在它的产生方式的不同寻常。屠格涅夫用富有诗意的笔触描写爱情的神出鬼没。通过罗亭的口说道:“爱情啊!它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它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又如何消失。它有时突如其来,是那么确定无疑,犹如白昼一样令人快乐;它有时又像灰烬下面的炭火在燃烧着,当一切都被烧毁时,它又在心中却燃起熊熊火焰;它有时却像蛇一样钻进心房,还有的时候又突然逃得无影无踪。”    
      在距此许久以前,莎士比亚曾在《威尼斯商人》中这样歌颂爱情:    
         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    
      还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    
      它怎样发生?它怎样成长?    
      回答我,回答我。    
      爱情的火在眼晴里点亮,    
      凝视是爱情生活的滋养,    
      它的摇篮便是它的坟茔。①(① 《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3卷,第54页。)    
      有没有可以测定爱情发生具体时间的科学方法呢?在这方面,科学面临的是一个心理学难题。无法把人的目光、情感的变化装进试管里拿到化验室去化验。    
      爱情多半是靠直感。它轻轻地拨动人的最微妙的心弦。人怎样才能知道爱情是否来到他的心田呢?爱情的开端通常是伴有许许多多令人奇怪、惊愕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绪。在这诸多情感、心绪中有一种是起主导作用的。爱情产生的第一个表现是迷醉。它那明净的光辉甚至会照进梦境。    
      一个人如果没有体验到由于迷醉而产生的战栗,他就不会坠入情网,达夫尼斯和赫洛亚就是这样开始恋爱的。起初,两个年轻的牧人居住在雷斯博斯岛,不过是两个朋友。有一天赫洛亚忽然开始用另一种目光看达夫尼斯。她惊奇地突然发现他很美。她感到迷醉。朗戈斯的小说中写道:正是这种迷醉“成为爱情的开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