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最后一艘战船驶出后,水门的闸徐徐关闭了,徐盛回过头,仰见夯土砌制的坚实城墙现在已成为红墙,鲜血就如条条小溪般汩汩顺着墙往下流淌着,形成一道刺目的血瀑。
强敌在前,徐盛对于生存已不抱有希望,不过,他还有决死的勇气。
“弟兄们,干了!”徐盛抓起船头放着的一坛酒,仰头一饮而尽。
“干!”烈酒直入喉咙,有一种灼热的痛感,这是一群以身赴死的血性男儿,面对这百倍于已的敌人,他们曾经不屈的战斗过,而现在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战。
一种渴求一战的快感激荡在他们心头,这一仗是生是死,怎样的一个结果都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能够追随在徐盛将军左右。
反正死守也是个死,出征也是个死,不过是早与晚而已。
拼了!
风呼呼的掠过船头,吹开徐盛散乱的发髻,显出一张又黑又脏疲惫至及的脸宠,多日不曾修葺的胡须更是象一蓬乱草,但他的目光如赤,杀气正浓。既然再守已是不能,那就破釜成舟,轰轰烈烈的战一回吧!
********
刘勋冷冷的注视着渐渐靠近的敌军战船,费力的挪动了一下矮胖的身躯,那被横肉挤成一条缝的小眼里露出一抹得意之色,徐盛的自杀式进攻早在刘勋的意料之中,等待他的将是密不透风的箭雨。
“真是个冥顽不化的家伙!”敌船已接近了弩箭的射程范围,刘勋眼前幻现出徐盛被射成了一只插满箭枝的刺猬。
如果不是眼前这可恶的徐盛,也许现在我刘勋已经踏上江北的土地了,就凭着区区的八百人,竟挡了我二万大军三日之久,如果再拿不下彭泽,军中粮荒加剧逃兵增多,加之后面紧跟不舍的朱桓军,等待刘勋的就会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准备——!”刘勋身旁中军的那一个“放”字还未出口,却听得后营一阵大乱,旌旗倒翻,嘶杀声响彻于野。
慌乱中,更有军士喊道:“不好了,锦帆贼杀过来了!”
锦帆贼,难不成是甘宁?刘勋大吃一惊,朝后阵望去,果然,一支至少不下百船的大型船队正劈波斩浪,冲开围堵的刘勋军船只,急驶而来。
刘勋急喝道:“命令后军结阵迎敌!”
但此时此刻,刘勋的命令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为了对付徐盛的攻击,刘勋已将大船悉数调往前阵,留在后面的多是些破旧的小船,其中更有从附近渔民处强征的渔船,根本上不得战场,现在要凭这些力量抵挡住甘宁的进攻,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来的这支敌军不是旁人,而是纵横长江威名赫赫的甘宁的队伍,刘勋军中士卒未战已胆寒,听说是锦帆贼来了,只顾得求祖宗保佑别让自已撞上这个杀神,一看见有挂着锦帆的战船接近,便忙先逃遁。
那边抱着必死之心赴阵的徐盛远远遥见着甘宁旌旗,心中狂喜,手下百余名将士更是大声欢呼,徐盛一声令下,急催动战船猛攻刘勋军前冀,本来是绝望的出战,现在倒演化成了徐盛、甘宁两面夹攻的战局,以致片刻间,两军是横冲直撞,将刘勋船队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这一场混战从申时直杀到酉时,最终以战力更盛、士气高涨的甘宁、徐盛军大获全胜而结束,刘勋抛下数百条破损的战船和千余名受伤的残兵,仓皇向上游的江夏方向逃窜,而连接着彭泽与长江的水道中,刘勋军浮尸竟将宽阔的水道都塞得满满的。
“文响,别来无恙乎!”甘宁大笑着从自已战船上一跃而下,跳到徐盛船头。
徐盛怆然道:“甘兄倾力来援,盛感激不尽!”
说罢,虎目中已是蓄满热泪,先前面对着刘勋的万余大军、强弓硬弩都不曾落泪的汉子,在这个时刻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那一份激动。
甘宁道:“文响要谢者,非是某家,乃宠帅也。若非宠帅执意令宁施援彭泽,你我又怎能相见。”
徐盛这才醒悟个中缘由,一时间感激之情难以自制,他朝向皖城双膝跪倒,大声道:“盛谨立誓,此生不负宠帅之恩情,如违誓言,人人可诛,天神不容!”
在其身后,那百余名决死的将士也跟着跪倒发誓,悲壮雄浑的声音久久回荡于江中不绝。
甘宁的来援使得彭泽的防务得到了加强,军中士气更是因大胜而高涨,面对即将到来的孙策军的进攻,甘宁在与徐盛商议之后,重新对破损的城墙进行了修善,使得彭泽的防御体系更加趋于完善。
日沉西落,一名年轻的刘勋军士卒倒在血污里,他圆睁着双目,胸口上被矛刺穿的地方血块已经凝结成冰,在其身上还覆盖着一面残破的刘勋军旗帜,这个年轻的生命就在这样的争斗中结束了,而经过了连日的暄燥,彭泽城终于恢复了宁静。
天刚寅时,晨曦的阳光斜照在彭泽的城楼上,“哟—哦哎——”随着这一声声整齐划一的吆喝,一块块的城砖被重新砌入到城头倒塌的地方,在城楼的一旁更有士卒在忙着掘开江道引水冲刷血污的城砖。
对于这些处在底层的士兵而言,战争已经过去,生活重又归于平静。
甘宁被外面的声音惊醒,伸手揉了揉头,昨晚与徐盛在这城楼上豪饮,不觉有些过量了,甘宁使劲伸了伸有些酸痛的手臂。然后披衣着甲出门。
“甘将军,昨晚可睡得安好?”徐盛早已起身了,此刻正忙着指挥士卒整修城上军备,经过一夜的充足睡眠,年轻的徐盛虽然脸上依旧黑瘦,却眼中却是神采奕奕,混身上下精神抖擞,显示出有着使不完的劲。
甘宁哈哈一笑,道:“昨日宁依稀听得文响唤我甘兄,今日怎改称甘将军了,你我皆血性之人,何来的这份客套。”
徐盛脸上一红,支吾道:“昨日情急喊出——,今早一想疑是鲁莽,将军与我年差十余载,若与兄弟相称恐——。”
甘宁脸上露出坦诚的笑容,他打断道:“便是宠帅,与我也是这般称呼,文响又何必瞻前顾后!”
这时,一名斥候急步从城下跑来道:“报两位将军,孙策军离城仅有十里了!”
“方驱豺狼,又来恶犬,不知文响可备好了打狗棒否?”甘宁豪气干云道。
徐盛答道:“今有甘兄在,盛当以狗肉宴款待之。”
甘宁笑道:“只不知这送上门的恶犬是姓孙,还是姓周。”
正谈笑时,又一名斥候飞奔过来报:“孙策军的船队不知何故转向往北,现正朝长江北岸而去。”
城头众将士听得可以避免一场恶战,皆以为是孙策军慑于已军大胜的余威,不敢与之交锋故离去,徐盛也是喜形于色,作为高宠军重要据点——彭泽的守将,能够以少胜多固守城垣,又不辱将令自是功莫大焉,若是日后论功行赏下来相信也是少不了他的。
徐盛转头望向甘宁,却见甘宁脸色凝重,不见一丝的喜悦,眉宇间更有担忧之色。
徐盛不解道:“今知敌撤退,兴霸兄为何不喜反忧?”
甘宁紧锁眉头沉思不语,许久方叹道:“若我所料不差,孙辅、周瑜这次主动放弃攻打彭泽,乃为策应孙策之主力,切断皖城我军之退路,如此一来的话,宠帅与军师的形势将更加险恶,此吾所虑也。”
论起对战局的把握,已担负起一方主将的甘宁比年轻的徐盛无疑要强过许多,徐盛看到的是孙策军撤退的表象,而甘宁已然意识到其中潜藏着的危机。
“皖城我军有多少兵力?”徐盛问道。
“我军不足千数,且孙策麾下周瑜、韩当等皆久经战阵之良将,非酒肉鱼囊之刘勋辈可比,敌众我寡战无胜机矣。”甘宁道。
“这该如何是好?”大悟之后,徐盛急得直跺脚。
甘宁长吁了一口气,说道:“现在,长江水道已被孙策军所切断,要想救援皖城的我军,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
徐盛急道:“若有救援宠帅之法,请兴霸兄直言,盛当领命以为前驱!”
“文响,度今之势,要驰援皖城,当务之急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拖延孙辅、周瑜军北上的速度,为宠帅撤出皖城赢得足够的时间,同时,我们还要速速整顿所有可行船只,备齐水手粮草,乘夜渡江至北岸择隐蔽之所伏匿,然后择一队精锐将士为敢死之士,往皖城道上接应,一旦遇上敌兵追袭则舍死救护,直到宠帅登舟脱困,除此之外——。”说到此处,甘宁抬起头看了看映满朝霞的天空,然后止住了话头。
徐盛催问道:“除此之外还将如何?”
远处的江面上,一轮朝阳冲开围堵的云层,跳跃欲出,霞光将水波磷磷的江面映得通红一片,恍惚间,在甘宁的心目中,高宠就象是这初升的朝阳,虽然前面还有着万千的艰险,但最后终将照耀四方。
想到此处,甘宁猛得从背上拔出月牙戟,遥指天际,大声道:“除此以外,唯愿苍天护佑,让宠帅能安然脱险,若圆此愿,宁当以身相祭!”
甘宁话音刚落,周围的将士已是齐声呐喊,此时此刻,即便是再冷漠的汉子,也不禁为之动容,更何况他们中许多人都是追随甘宁多年的老兵。
在如雷般的呼喊声中,徐盛只觉得热血直冲脑门,有一种淋漓的快感,他大呼道:“要救宠帅,岂能忘了我徐文响!”
建安二年的最后一个冬天,皖城是在一片紧张与忙碌中过去的,击败孙权后,皖城军民士气大震,梅乾、雷绪、陈兰几位初经战阵的小将更是兴奋异常。
“宠帅,眼下民心可用,孙策即便亲来,吾等也能一战!”梅乾道。
“军师,以为如何?”面对情绪激动的众将士,身经数战后的高宠已能不动声色。
“时下当务之急,乃是明析敌情,知其动向,然后才可审时度势,以定战略。”徐庶道。这一场胜利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与孙策决战的开始,庆功还远不是时候。
皖城高宠营门外。
年轻的梅乾未等战马立停,即迫不及待的跳下马背,抬眼见徐庶正从营内出来,忙拦住问道:“军师,宠帅可在里面?”
“原是梅军候。宠帅正在等你呢,不知前方敌情如何?”徐庶道。
依着高宠军的现有编制,除去高宠本人之外,在甘宁、太史慈、陆逊这少数几个可以独立领兵作战的将军之下,还设有部、曲、屯、队、什、伍这五级的组织系统。部是军中的最高一级编制,部的主管军官称校尉,出征作战时直接受领兵将军指挥,曲则隶属于部,长官叫军侯,屯置屯长,队设队率,而什、伍则是军中最基层组织。
梅乾在立下诱歼孙权前锋的首功后,高宠即破格将他从一名队率直接提升为统领一曲的军候,故徐庶有此称呼,同样表现出色的雷绪、陈兰二人现在也分别被禄升为一屯之屯长,不过,由于皖城守军现有兵力不足,梅乾的这个军候现在还只是个虚名。
“不瞒军师,孙策大军已迫近舒城一带,以乾推断,不出二日可达皖城矣。”梅乾征尘未洗的脸上尽是凝重之色。
“这么快?”
“这还是敌军一路烧杀掳掠百姓延缓了速度,否则的话,我的斥候队连半数都回不来。”梅乾一边走一边撕下征袍的一角包扎在渗血的右臂上。
“你负伤了?”
“擦着一点皮毛而已,不碍事的。回来的时候我绕道江边,想去探探路况,不想竟碰到了敌军的一小队侦骑——。”梅乾解释道。
“你在江边遇上敌军的侦骑?”徐庶脸色一变,催问道。
梅乾笑道:“是的。就在离江边不远的地方,敌人大概是乘着小舟来的,不多就三四个,被我报销了。”
徐庶一把抓住梅乾,急道:“敌情有变,我等快去禀报宠帅。”
高宠的双手紧紧抓住了梅乾的肩,他的两眼死死的盯着梅乾,一字一句的大声问道:“你什么时候遇到敌人的?”
“就在一个时辰前。”梅乾感受到了一股从肩膀上传来的前所未有的压迫力,这使得他不敢稍有隐瞒。
“一个时辰。”高宠喃喃自语道。
梅乾在临近长江的地方遇上敌人,这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消息,高宠感到了自已心头的那一点点不安在日渐加剧,孙策军主力从阳羡、石城方向杀来,他的侦骑再怎么快,也不可能绕到位于侧后方的长江边的,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另有一支敌军正在向江边靠近,并企图登岸切断皖城高宠军的南退之路。
“周瑜果不是好相与之辈!”高宠心中不禁暗暗佩服,面对孙策、周瑜二路并进形成的夹击之势,高宠原先寄望采取冒险攻袭皖城,以期营造皖城—彭泽—豫章三点一线防御体系的努力也不得不化为泡影。
时不我待,就在高宠初战告捷的同时,周瑜已一眼看破了高宠的弱点,那就是兵力严重不足,以高宠不到五千的军队,顾得了彭泽、顾不了皖城,在甘宁率兵救援了彭泽之后,皖城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周瑜进攻的第一选择。
“军师,命令全军准备撤退!”高宠咬牙恨恨道。好不容易占领了皖城,现在要放弃实在是心有不甘,但形势所迫却不得不这么做。
第五十五章 乔氏双姊
建安三年元月春,在孙策、周瑜两路并进的重重压力下,高宠不得已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北飞地皖城,率军向皖城以西的古城松兹转移,与之同行的,还有扶老携幼、将男带女的近三万皖城百姓。
松兹位于长江中游的北岸,为庐江、江夏、汝南三郡之交界,南濒长江天堑,北倚大别山脉,自春秋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吴楚咽喉”之称谓;其城原是汉松兹侯国的故城,在平帝之前曾是庐江郡所所在地,后因皖城的兴盛而渐废。
这一路浩浩荡荡,从皖城到松兹不过几十里的路程,受累于有众多百姓的追随,高宠军每日行程不过十余里,最终好不容易在第三日将近黄昏之时赶到松兹境内的白崖山。白崖山窄径凌空,飘崖百仞,素有“南国小长城”之美誉,其东峰、西峰、西阳尖、雁恋坡、大印坡五大山峰逶迤起伏,巍峨壮观,宛如长城一般,故此而得名。
这三天里,高宠的眉头始终是紧锁的,没有舒展开过一刻,缓慢的行军速度使得高宠的处境极是危急,虽然撤退之前高宠与徐庶、刘晔也曾周祥过,但比之行动迅速的孙策周瑜水路两路并进,高宠仅有的一点点时间上的优势转眼就快要荡然无存了。
断后的梅乾刚刚送来不利的消息,孙策前锋韩当部已于昨日占领皖城,现正朝着松兹方向尾随而来,而从彭泽方向攻来的周瑜军已然弃舟登岸,其前锋与后面的梅乾部正撕杀的紧。
如果让周瑜抢在前面占领松兹城,高宠一军就会陷入敌人的团团包围之中,那样的话覆亡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所以,必须要有一支精锐之师留下来挡住敌人,在这方面,梅乾那区区百余人的小队是担不起这样的重任的。
高宠策马逆行掠过缓行的队伍,在他的身后,是一支三百人的亲兵队伍。
为督促队伍加快行进速度和维护秩序,高宠仅有的千余兵士早已融入到长长的逃亡队伍中,而现在,这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是高宠仓促之间能够集结起来的全部力量。这三百的亲随死士加之地势险要、一夫挡关的白崖山现在是高宠唯一的依靠。
高宠凝神打量,隐隐间远处已有撕杀声传来,那定是梅乾在拼死断后。
高宠转头瞪了一眼,道:“雷绪,你领着队伍在此处扼守,待我去接应梅乾回来!”
“宠帅——!”雷绪方要劝解高宠不可以身犯险,话才出口却被高宠这一眼扼断,此时的高宠两眼通红,布满了血丝,浑身上下更透着一种慑人心魄的气息。
当危险真的来临的时候,高宠收敛起从容镇静一方诸侯的儒雅表象,恢复了他原先的逆境求生、不俱强敌的战将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