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虎魂 >

第54章

虎魂-第54章

小说: 虎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民众团结起, 
  誓死抗战图生存…… 
  师部驻扎在地主家的大院里,王宝林盘腿上炕和主人拉起了家常。得知主人家儿子刚刚娶了媳妇,王宝林也兴高采烈,告诉卫兵拿出一张百元金票,说:“去给东家赶个礼吧,也沾沾喜气!” 
  喜气倒是有了,可大家发现,房东走路的姿势很特别,一拐一拐的,且手指节肿大,乍一看像十只笨拙的蚂蚱,不用说患的是大骨节病。因水质不良的缘故,这一带的山里人几乎都大骨节病,关节畸形。 
  冷不丁闲下来的王师长心里空荡荡的,像想起什么似的,央人来剃头净面,满脸络腮胡须刮得干干净净,双颊铁青锃亮得骇人,下巴颏也修整得如拔出泥的青萝卜。政委柳载锡来了,眼睛瞪了又瞪瞅了又瞅,他的比喻生动传神:“啊,你刮胡子了?猪褪毛啊。”柳载锡戴副近视眼镜,脸总是白白净净的,平日王宝林老拿他开心,说他细皮嫩肉的像个朝鲜娘们儿。这会儿老柳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哈哈新郎官,讨老婆吧,在这疙瘩吧?” 
  众人哄笑,心怀鬼胎的房东也被感染得笑起来。王宝林心境好,也跟着谐谑:“切,你们高丽棒子一娶就是三房四妾的吧?”高丽棒子是骂人的话,如果不是关系铁靠,是不能用来当面骂朝鲜族的。柳载锡也不含糊,常用操干鸡巴之类的恶俗词语来回击他。柳载锡是地地道道的朝鲜族,常说倒装句且词不达意,但是鸡巴了屌的口头禅却说得满顺溜儿,开口闭口他妈的他妈的,整天脏话不离嘴,就像伸手去扶眼镜腿儿一样习以为常。柳载锡没事爱瞎琢磨,比如他说,你们汉人讲话好没道理,啥叫猪手啊,那不是猪蹄子么?鸡爪子怎么会叫鸡手呢,不是骂人是啥?如此的理论叫大家笑得肚子疼,却无从解释。柳载锡就会自鸣得意,不失时机地再占一把便宜:“滚犊子吧!” 
  此刻,他冲王宝林的肩膀猛击一拳:“去你妈的,抢两个老子给你?” 
  “是抢两个姑娘吧?”王师长扑哧乐了:“谁稀罕你抢来俩爹?” 
  老柳不依不饶:“抢一个也行。” 
  “爹妈给的一杆枪,打来打去没地方。” 
  “咋没地方?”政委睁大了眼睛,却掩饰不住笑意:“给你找地方!”带兵讲究的是队伍的忠诚和战斗力,抗联的成分非常复杂,许多人一身匪气,每每驻扎一地,总有人去逛窑子。为了这个,师长和政委曾闹翻了脸,王宝林主张睁一眼闭一眼,在刀尖上搏命,兄弟们消遣消遣没坏处。王师长说,没哥们义气咋带兵?兄弟们心气齐,才有冲劲儿。柳载锡针锋相对,说咱们是共产党的队伍,不是胡子马匪,江湖义气要不得。王宝林后来在支委会上做了让步,仍觉得老柳小题大做。在柳政委的坚持督导下,三师有条铁打的纪律,就是绝对不许招惹良家妇女,队伍是鱼,老百姓是水,队伍离不开老百姓啊。为了这个,王宝林忍痛枪毙过手下的哥们儿。 
  “得得得,老柳啊,要找要抢你自个儿留着吧。”王宝林连连摆手:“你是想要我的老命啊。一滴精十滴血哩。” 
  “你慢慢的。”老柳的眼睛一眨不眨做认真状:“朝鲜姑娘大大贤惠,你们俩顶一个。” 
  “再好也不要!”王宝林忽地心生怆然,脸色隐隐浮现出冰霜来。三师的干部都害怕师长阴沉着脸,没人会在这个时候惹他。老柳稍微怔了下就明白了,轻轻叹了口气止住了话题,他知道王宝林情绪低落时多半因辛酸的家事,他思念那个牡丹江女子,思念得肝肠寸断。很长时间里,老柳不理解王宝林,觉得单纯的复仇太个人意气了,太不冷静了,但还是同意了他几次冒险的计划,包括前不久夜袭老虎窝警察署。春天的时候,三师袭扰火石岭火车站,成功诱伏了安城讨伐队,击毙日伪军数十人。王宝林猛踢龟田的尸首,仰天痛哭,说杀死一千个小鬼子也难平心头之恨。想到这里,柳载锡的眼睛也潮湿了。气氛实在压抑,带兵的人不宜过多流露伤感,老愁眉苦脸的会把士气搞丢了。王宝林想轻松一下,就打趣说:“你这家伙,活像个刘备。”见对方发怔,他一脸坏笑:“刘备也是政委,没事老哭。” 
  老柳扶扶眼镜,说:“我哭?” 
  “人家刘备有一帮好弟兄,全是哭出来的。”王宝林说,“他姓刘,你姓柳,差不太多。” 
  柳载锡瞪着眼睛看他,一时找不到恰当词汇来回答。王宝林觉得可乐,摸了摸鼻子,扭头问警卫:“马备好了吗?” 
  太阳不声不响地驱散了湿气,秋老虎毒辣辣地焦烤人的脖子,小镇上空回旋着豆饼发酵的酸馊味,还有酒坊里飘出的浓香,炙热哄烤躁动不安的氛围。王宝林砸了老柳一拳,说:“老伙计,把心装到肚子里去吧。”然后翻身上马,他的随从只有一个警卫。按照事先的联络,王师长要去拜会“四季好”,双方密约在荭草沟外的山神庙见面。王师长坐于马背上在想着心事,其实他只要睁开眼睛,脑子就不会闲着,整天不停思考来思考去的。说实话,王师长策马的姿势没有一丝一毫的英武,而马的身姿却远比主人优雅,很飘逸地甩动尾巴,轻盈地踢踏山路,马掌很坚决地在石板上磕出了火星。荆棘蒿草丛中有山楂和刺玫瑰那红红的果子,老柳呆呆地看他们的背影消遁于山道的尽头,一颗心悬在了半空。   
  第二十八章(4)   
  长白山余脉的西南段是台地宽谷地带,属两省四县交界地,高山大岭草丰林茂,山高皇帝远,一直是土匪出没的地方。九·一八事变以前,此地大大小小有十几股绺子。日本人一直把义勇军和抗联游击队视为心腹之患,起初并未把胡子放在眼里,他们不相信胡子有多大能耐,后来胡子不断地袭击日军,抢掠车队辎重,日军不断地进剿他们。胡子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时而大队集结,时而小股活动,仿佛上天入地一般,日伪政权十分苦恼。在连年的“讨伐”下,荭草沟一带的胡子只剩下“四季好”和“镇关东”两股较大势力。说起“四季好 
  ”可谓大名鼎鼎,方圆几百里范围内妇孺皆知。与一般土匪流动作案不同,“四季好”的大多数成员是庄稼汉,平时在家务农,老婆孩子热炕头厮混,号令一来挖出枪弹就走,呼啦啦转眼间就能集合起几百号人马刀枪。“四季好”的内部组织极为严密,说来就来,说散就散,行动十分诡秘,完全地下的组织结构叫人分不清谁是民谁是匪,直接效果是遍地起贼又无影无踪,日伪当局感到十分头疼,多次派人来卧底都弄得血本无归。“四季好”不是一般的绿林好汉,做事谨慎不事张扬,很少指使下属去做抢牛抢马绑票勒脖子的事情,他甚至极少抛头露面,但是他做事要么不做,要么惊天动地。关于“四季好”的传闻甚多,有人认为“四季好”仅是个名声而已,最有说服力还是“四季好”系最早开山占草淘金组织的沿袭。 
  “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在讨伐队步步进逼下,“四季好”也遇上了麻烦。依伪”满洲国”《暂时保甲法》,县乡村层层设保、甲、牌,成立保甲自卫团,实施“连环保”株连制度,一户“通匪”,十家灭门,一家窝贼,四邻同祸。部队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险恶,王宝林忧心忡忡,他清楚,即将来临的寒冬肯定要比以往难熬,极端酷寒的情况下缺吃少穿就意味着死亡,困难巨石样死死地压在他的心头,又仿佛一幢陡崖峭壁挡住了去路。三师来荭草沟之前,王宝林和“四季好”都想到了联合对方。 
  山神庙很小,庙顶上瓦隙间的草木倒是很茂盛,一株山榆长得老高,斜仄仄地从屋檐上探出头来。密密匝匝的七星瓢虫儿沿破庙的窗棂爬行,金黄色盔甲上点缀着醒目黑斑,它们攀援蠕动黄鸦鸦的一片。山神庙供奉着山神爷爷和地母娘娘,破破烂烂的,连一支香火也没有,角落里的蜘蛛网尘封了虔诚,像是落寞冷清的心迹。王宝林和“四季好”的手握在了一起,一瞬间双方都觉得寒暄客套没有任何必要,“四季好”说:“你要是看我这个山怪还行,就管我叫声大哥好了。”卫兵远远地垂手伫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不再明显地戒备着。世间确实有一见如故,他们拂了拂尘土席地而坐,盘着腿膝盖碰着膝盖。王宝林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声名显赫的“四季好”竟然如此其貌不扬,精瘦精瘦的,一身土布褂子一杆旱烟袋,普通得与山野老农别无二致。“四季好”听得多说得少,很认真地听王宝林讲话,不时谦和地点头,全神贯注的神情,王宝林注意到眼前的老者眼波转动时目光如电,仿佛深山老林里鹰枭般犀利。“四季好”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尘土,朗声道:“有饭送饥人,有话说亲人。老弟啊你是好样的,这党那军的咱不懂,但是抗联是啥队伍咱懂。咱中国人缺的就是你这样不要命的,大哥佩服你们这样的骨气!” 
  晌午的阳光从庙顶的裂隙漏下,山神庙里一地细碎的光斑,随着阳光挤进来的,还有秋天野菊花、蒿草混合成的浓郁芳香。王宝林抬眼看到,屋角处有蜘蛛正在耐心地结网,一只黑尾巴的蜻蜓闯进庙来,滞于半空嗡嗡嗡振动着翅膀。老汉说:“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咱这半辈子见得多了,你这样玩枪把子的咱没见过。”老头冲着王宝林拱了拱手:“在老哥这一亩三分地上,随你的意。缺粮拿粮,要枪给枪,别见外就成。” 
  王宝林内心一阵激动,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他上前握住了“四季好”的手臂,双腿一曲要跪:“老哥哥,太谢谢了!我代表三师谢谢您!” 
  “呵呵,大兄弟,”老汉一把扶住了王宝林,说:“别别,老哥承受不起,要跪咱们就敬山神爷吧。” 
  匍匐在斑驳破旧的山神像前,花白的和漆黑的头颅叩首,两个声音毕恭毕敬地道:“上有天下有地,天地良心!山神老爷保佑,山神老爷照应。不打跑小鬼子,誓不为人!”“打跑小鬼子,就给您重塑金身!” 
  一只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跃上神案,收住脚回过头嗅了嗅,眼睛晶亮晶亮的,好半天才潇洒地飘逸而去。   
  第二十九章(1)   
  西康里是没心没肺的。咚锵咚锵咚咚锵……戏园子里飘出的锣鼓声时远时近。站在胡同口向深处张望,各色各样的旗幌在半空摇晃。西康里好比见不得人的私处,夹在县城最隐秘的地方,难以启齿却又无人不晓。西康里的白日有些冷清,行人寥寥,只有黄昏以后,西康里才变得热闹起来。西沉的阳光透过棠槭树的树荫洒落一地斑驳,女子的身影多了起来,浓烈的脂粉气息和暧昧的味道于空气中飘浮,她们的神情多半是慵倦的,一脸的残红懒布,慢吞吞地走动,无所事事地在店铺门廊间徘徊。窑子街鲜有良家妇女,这里的女子们打扮得妖 
  冶狐媚,搽了胭脂涂了粉,刘海儿剪得齐整。衣着光鲜,净是藕荷色、杏黄色、银灰色、翠绿色洋布衣服,脚下一律是绣花的缎帮软鞋,妖艳扎眼。年纪小的梳着大辫子,辫稍上扎了红的、绿的、粉的头绳,时髦一点的就烫发抹口红,穿西式长裙脚蹬高跟鞋,一走路扭扭捏捏摇摇摆摆。她们途径胡同口时,不介意来自裁缝铺的一双年轻的目光。 
  盛记裁缝铺恰好处于西康里西口,坐北面南的一溜青砖瓦房共开了三个门,裁缝铺居中,外边的是一家杂货店,里手的是间包子铺,三家买卖少有来往,却也相安无事。倘有空暇,小伙计赵庆云就会久久地打量每位从窗前经过的女子。一般来说窑姐是饶有风姿的,以至于赵庆云看得是那样的贪婪而入迷,津津有味地看妓女们边走路边磕瓜子的姿势,看瓜子皮噗地从红红的嘴唇间喷吐。小伙计是全神贯注的,端详妓女们的眉眼嘴角,揣摩那鼓溜溜或者平淡的胸脯腰身,目光一直尾随背影渐渐消失。盛掌柜看见赵庆云走神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使劲地将木尺往案上一丢:“哎哎我说,你的魂儿又让婊子勾去了?” 
  赵庆云是赵成运的三儿子,如今在盛记裁缝铺里学徒。他被姥爷刘大车送来的时候,刚满十六岁。赵成运一直耕种叔叔的土地,如今孩子都长大了,一家人仅靠锄头把子刨食也不是个办法。刘大车在安城县经营大车店、铁匠炉多年,后来又开了冰窖,和街坊老字号的店铺都熟,他责无旁贷地做了外孙子的保人。赵成运很认同裁缝这个职业,一再嘱咐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甭管啥年月,是人就得穿衣!”亲自送儿子到老虎窝火车站,临了还说:“手艺没学成,别回来见我!” 
  赵庆云被舅母打扮一新,换了一身浆得邦邦硬的蓝布裤褂,黑色腿带,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对着镜子,赵庆云觉得自己打扮得小大人似的,几天前他还在放牛呢,而现在却戴顶礼帽,这情形实在滑稽,实在可笑,但是姥爷姥娘舅母们在旁边,便抿嘴强忍住笑的念头。刘大车手上提了两盒带玻璃的果匣子,点心盒用鲜艳的红绒线系着,很是漂亮。刘大车边走边叮咛道:“进了成衣铺子,要勤快,手脚麻利。” 
  “嗯嗯。”赵庆云小心迈步,他觉得新鞋新袜子忒别扭。 
  “少说话多干活,勤添油少拨灯。”刘大车絮絮叨叨地:“要想当掌柜的都得先学徒,小年轻的要多留心多看。” 
  赵庆云嫌老头子太唠叨,就说:“俺爹说了,学不成手艺,不兴回老虎窝。” 
  刘大车点点头,说:“这就对了嘛,……于银钱女色上得把握住自己,还有,要多个心眼儿防备别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能贪也不能傻。你给我记着:贪心早晚必被捉,傻了别人会坑你的,那个那个,女人都是祸水,千万碰不得的……” 
  拜师学艺是需要保人的,赵庆云的保人就是姥爷,摁上刘大车手印的保条这样写道: 
  出据人刘尚尧兹保举赵庆云至盛记裁缝铺学手艺。担保赵庆云遵守店规,和气处人,听任掌柜支使。如有偷盗以及天灾不测等项均由保人负责,有病自己花钱治,有不良行径即可辞退。 
  特立此保条为证。出据人刘尚尧于康德四年四月七日 
  学徒工没有工钱,店家管吃住,逢年过节的要看掌柜的心情,若是高兴就赏几个零花钱。赵庆云每天晚上住在裁布台上,裹一床铺盖看门看店,他是裁缝铺最晚歇息和最早起床的人。早晨,先将铺盖卷好再塞进案桌下面,然后开门,下门板窗板,给掌柜的一家倒夜壶,给师傅准备洗脸水。夏天,要扫地挑水劈柴,再就是擦玻璃窗。站在凳子上,手拿裁衣剩的碎布屑,在玻璃上面哈上一口气,将玻璃窗擦得锃明透亮。到了冬天,就要点火生炉子、烧炕,扫雪清路。严冬腊月的早晨,难舍热乎乎的被窝,硬着头皮起来,将腿伸进冰冷的裤管的滋味真不好受。学徒头一年不能动手裁衣,只能打零杂,给师傅打个下手,这是多年相传的老规矩。有客人来时他要快步迎上前,然后递烟袋,端茶倒水,谦和地笑着,对所有人都毕恭毕敬。白天是忙碌的,忙里偷闲的赵庆云忍不住向外张望,掌柜的骂他不成器,窥视的欲望真难割舍。 
  盛记裁缝铺最基本的主顾就是窑姐,道理很简单,从古至今的妓女于穿戴上都是登峰造极的。妓女们争奇斗艳,无所不用其极,传闻说有的窑姐干脆就不穿底裤。窑姐们浪里浪气的,盛掌柜见了满脸堆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