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人为本”是不是成为了一个空洞的口号。发展至此,这个时期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已经具有非常深入和扎实的基础,并且为住房者和建房者同时提供了实际保障。 房屋永远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象征。在中世纪的欧洲,对于宗教的迷恋使人们癫狂,一个骑士可以在颂诗中激动得三次晕倒,于是尖顶繁复的具有宗教意味的哥特式建筑四处萌生。但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并未受它的影响。自由奔放的意大利人保留着自己的民风。他们吟诗作赋召开沙龙,一个女仆的学识能够与一位学者攀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意大利哥特式建筑很少,即使有,也融入了本土风格。比如,建筑的表层较少装饰而趋于平滑,开了很少的窗子。在百年战争时期的法国,未陷落的城市只剩下一个。那里流动着大兵、醉汉、农夫。村镇里贵族也住毛草房,较好的房子留给孕妇居住。绅士们的两条腿都是弯曲的,因为总要骑在马上——社会生活改变着房屋,而房屋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也一样,几百年来,从史书和文学作品或者老照片中可见,中国的百姓并没有住过太好的房屋,北京皇宫脚下那些民女的房屋,也不过是有檐角的小兽或暗红的窗棂而已。寺院和长城象征着权利。百姓的房子一般都用草和泥做建筑材料凑合而来。像《浮生六记》中沈少爷的房屋毕竟少见。从历史上可见,房屋是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风向标。 欧洲人至今也是非常讲究住房的。在当代的欧洲,他们古老的房屋也保存良好。伦敦街头拼接着繁华和老旧的古风——街边一排排的尖顶小屋以红色居多,每个酒吧门前挂有一篮一篮的缤纷花朵,红灯区商店门前的广告大得吓人。但它的街道显然已是老朽了。狭窄、局促、捉襟见肘,花里胡哨的二层公共汽车驶过时,迎面驶来的车必须得事先靠边停下,否则准会刮蹭。这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使伦敦像一幅不规则的儿童稚拙图画,纷乱、古老、着色过多、鲜艳得没有层次,不能够自圆其说。和压抑沉闷的灰色天空反衬起来,就像一个面孔古板的绅士过分热情,或者一个性情冷漠的人穿着时髦。而在德国的一些村镇,那些古老而充满情趣的房屋更像一所幼稚园。颜色鲜艳,造型奇异,使人流连忘返。 中国人对于房屋的觉醒是近年的事情。如果说,北京的天坛埋藏了玄妙数理与宗教表义,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透明的金字塔创造了流动空间的话;如果说,香港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大楼体现了明快简捷的现代生活;还有太平山顶上的云霄阁代表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如果说,这些标志性建筑只是社会生活中的几朵有限的奇葩的话,那么,当前人们在日常的居住中,则更追求房屋的情趣、质量、人性化。这正是近年来房屋带给人们的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我曾在北京秋日的一天,参观了“长城脚下的公社”。 那天一群客人一阵风似地卷过数不清的房间,每个房间都别有洞天——玻璃窗垂长及地的卧室,地板下流水的茶舍,铺满阳光的大阳台,仓库一样裸露着新鲜木茬的书房。几个穿格子西装的男人站在卫生间里轻一声重一声地说着脏话,以示赞美,一边对比着宜家家居的北欧风格和美国大HOUSE。其中一位以河南口音玩笑道,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人家!那是一组超现实的建筑,无论是空间设计还是材料选用上,都被赋予最大自由和超前想象力。那些隐现于山林流水之间的房屋具有另类、前卫、超现实的力量。可见,中国人的居住观念正在颠覆原有的模式,最具标志意义的重要建筑陆续横空出世,同时也将开启一种挑战未来的全新生活方式,建立更新的想象空间。 最近有一个电视专题片《居住改变中国》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部房地产行业的“清明上河图”。该片忠实地记录20年来中国人在居住方面的变迁,并试图通过这种变化来反映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法律、文化、城市建筑和经营等各个层面产生的深刻影响。人们对于房屋的意识正从蒙昧型和直觉型走向成熟。 房子永远是自己的一套衣服。其实这样说来,汽车可以说是另一套衣服,婚姻也是自己的一套衣服。所有规则的出台都是为了使人的心灵与身体有一个更加自由的空间。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官方规则的出台,房子自由而规范地流动起来。人们购房自由有了保障。房子像衣服一样,归自己支配,不必将一套制服穿一辈子。房屋与自由相关,与生活质量相关。“居住改变中国”的主题深入人心。这是一个人性化表现。而同时,自愿婚检,户籍制度的松动、办理护照的自由度加大等,均是人性化的表现。这体现了大变革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革命、变化、创新,也体现了推动这一变革的物质和文化力量。这是人性更加自由的表现。 如果有一辆带房屋的旅行的车子。我相信很多人会把自己的身体和家具全部装进去。他们会带着愿意收藏的东西,在中国各个角落里翱翔,证明生命的质量和自由的力度。
我的SOHO爬楼,喘口气接着爬
王安,经济评论家。 好像阴转晴了,从今以后朗晴白日了? 半夜,一汉子吹着口哨爬上楼,打开家门,坐在床上,“啪”,一只鞋甩在地板上,另一只鞋刚要砸下,忽想起楼下老者的交涉,遂轻轻放下这只鞋,然后带着一种好人做了好事的满足感睡去。 这楼下的老者可傻了:第二只鞋什么时候摔下来呀,您老下来吧,您老要是老不下来咱就老不敢去睡,求求您老了,我就是心脏病啊…… 这第一只鞋就是央行121号文件。据说,在全国1。9万亿银行贷款里,房地产贷款就是6000亿元。又据国家审计署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计报告,抽查建行广州分行8家支行楼宇按揭贷款,发现了10亿元虚假按揭。 恰此时,“上海首富”周正毅事发。不能说周正毅案促使央行发了121号文件,但在千人指万人骂的中国房地产这条破船上,实在说不清哪一缕草就能把这条船砸翻,而也正是周正毅稻草砸下来的时候,央行的121号文件这只鞋也摔下来了,就算这两者真的没什么关系,别人也不信。 下文就下文吧,说自己是行政干预也好,违背市场规则也罢,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央行打自家的孩子,天皇老子也管不着。但偏不,这回央行的做派有点不一样。 央行121号文件发出后,几乎在最快的时间里,央行官员在不同的媒体上做解释,据说这 破天荒的。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的话就颇具有代表性:房贷新政不是要打压房地产行业,而是要避免这个产业的大起大落。 另外,央行的文件发出后,国务院、银监会并没有直接表态。这可以理解为政府部门之间不 同的看法或利益冲突,也可以理解为官员们互相配合,以后在执行《通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有政策调控的空间,黑脸红脸,进退应变。 只是苦了开发商。这第二只鞋什么时候砸下来呀?——不管是国务院还是银监会或者是央 行,谁砸下来都成,砸完了就死心了。 所有的动物,在临死之前,尖叫声都是最响亮的,开发商也不例外。 面对尖叫,经济学家易宪容不动声色,就像白衣天使,面对SARS病人的战栗,说:“考试表”。 易说:房地产业强烈反应,并不说明其利益受损之大小,而是表明房地产业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话语权向社会挑战。 这话说得够硬的。说挑战也可以,但其它一些词也许更适当,比如抗争,表白,游说,解释,探讨,嘀咕。中国社会日益多元,每一个政府部门或行业做出的决定,都是对他人的限制、阻碍、侵入、伤害或者易语“挑战”。北京警察说,只有划了停车线的地方可以停车,其它 地方格拖勿论。此举可以说是对交通秩序的维护,也可以说对开车者停车权利的无限挑战。 关键是,为什么房地产商就掌握了话语权,而121号文的制造者的话语权就弱得多?嗓门 就小得多? 不能说央行的地位低微,也不能说央行官员没有好好学习毛泽东的名言“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就靠这两杆子”,而是这个社会太世俗了,读书都嫌烦而改读图了,这让央行官员的正襟危坐如何深入人心? 反观房地产诸位大佬,哪个不是身怀绝技?王石横上珠峰,潘石屹移猪入院,张宝全泳池捉鳖,这哪是小燕子或康熙、袁世凯、喜来乐玩得来的?地产大佬们也许本意没想表演,没 想表演都达到表演的效果,这是什么境界?都说眼球经济,没点玩艺拿什么对付眼球? 不能说是因为房地产大佬嗓门大,于是一条款款无形的纱绸便褱在了第二只鞋上,令其杀气顿灭,化形于无。 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之一是研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会议认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国务院的这一态度是可以预料的,发展肯定是举国大道理。7月18日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说:抗击非典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前公众只被告知取得阶段性胜利、不能掉以轻心之类,直到写此文的9月7日,也没有官方正式决定性胜利的说法出现。 而且,即使要宣布SARS的死讯,也应是国务院总理或卫生部长出面,也应搞个仪式之类,而不应是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一个电台采访中不经意地“泄露”吧。 姚景源谈话的大意是:非典只是打击了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而不是消费能力,如今抗击非典已经决定性的胜利,被压抑的消费能力会爆发性的释放,全年GPP达到7%是有可能的。 可是,正是因为对经济发展这个举国大道理的热望,使严谨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本不该他管辖的领域中,失言放了大话。 7月30日国务院会议之后,9月初《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也出台了。此《通知》六大方面二十条,以严谨、平衡、热情、积极,赢得房地产业一片掌声。 其实,这个《通知》的积极只是与央行121号文件相比较而言,细看《通知》本身,并没有特别偏爱房地产业以及各位大佬,比如,《通知》并没有要求央行收回121号文,也没有明确给房地产业泡沫论正名。极而言之,将来一旦出现全国性的资金链紧绷,房地产业不能指望国务院阻止银行决然收回贷款(像1993年的金融整顿),而银行同样可以在这个《通知》中找到根据。 再细分析,《通知》要求搞活二级市场,取消住房信贷不合理收费,按规定适当调剂增加土地供应量等等,按易宪容的习惯,这些都是国务院对其它利益集团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各家有各家的高招,房地产大佬们对此早已深有体会,不必繁述。 最近的一个挑战,不是直接对房地产业,但从中也值得品味一番。 7月24日,某银行北京分行房地产金融业务部通知北京50余家律师事务所,参加其主办的培训考试,每人200元,并要移交抵押登记费。 业内人士都知道,做房地产贷款法律文件是块肥肉,能拿到这块肥肉的律师与银行都不是一般的亲密,本来,律师是中介,就像保险公估行,定损时不是保险公司说了算,也不是被保险人说了算,而是中介公估行拍板。至于房贷律师,一方面要审查借款人的资质和还贷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抠银行条款,别玩霸王条款。但实际上,律师早歪倒了,和银行亲密了,有奶便是娘了。 不知动了哪根筋,银行翻脸了,挑战律师的利益。律师也急了:我们受借款人的委托为其准备材料,提供法律服务,收取费用,而银行并不向律师支付费用,律师与银行之间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7月29日,北京市律协发文,要求所有律师抵制银行的挑战。 咱局外人看这事是乐坏了。按理说,一家商业银行地方分行的一个部门算不上多大的衙门吧,怎么开口闭口像党政部门一样就敢收钱就敢玩资格考试呢?您老人家总没有司法机关坨儿重言威吧,律师整日的堂上堂下跟人家斗嘴,什么时候听说过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给律师培训考试统一思想呢?有警察(或法警)恨急了,当堂把律师抓了,但也恨不出培训考试这样的主意来呀。(金融业人士都有大学问),书读多了,忘了自己是谁。 银行界对律师如此出格,怎么就不会对房地产兄弟下手呢?有《通知》又怎么着?不就是个通知嘛。 早多少年,汽车业拼了命要在国家那里争个支柱产业的称号,计委官员就是不给,说发展中国家,老百姓第一要温饱,云云。没有称号汽车业也发展起来了,去年汽车业的利润竟增加近70%,什么行业如此之牛!这不是支柱产业又是什么?但有了称号又怎么样,随便一个部门都能挑战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按规矩出牌。 近日北京市宣布,汽车尾气达不到某一标准,只发给黄色标志,北京市中心的一些道路禁驶。 其实,北京市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大家都预料到的。因此几年前买车时,就咬牙多花点钱也要买辆进口车,一步到位,别换来换去。掏了钱了,上了各种税费十来种,上牌前还检测了一下,没问题,开车美去吧。忽然就美不成了,环保标准提高了,连商量都没有,一纸公告就判了死缓,前面说过的话都不算了,前面的检测都逗你玩了。 法律上有一个原则,不溯及既往,《婚姻法》实行前,娶了二房的,法律不会去找麻烦。按理说,一个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条例,总不应违背法律原则吧,但这样的事就堂而皇之地出现了。几年前,香港政府欲要提前结束香港电讯的垄断专营,政府撕毁合同了,于是要给经营公司以补偿。北京的车主们就没有公道可讲了,以后买车总是要提心吊胆的,不定哪天就变了。这不影响买车积极性吗?不损害汽车产业吗?——就影响了你能怎么着?兀自搓火吧。 回到眼下,这《通知》总体上是积极的,但要以为从此往后就天下太平了,就朗晴白日了,那就天真了。今天有劲今天使劲爬楼,明天风来了雨来了,躲一下,喘口气,接着爬。
我的SOHO家居梦的阶层分化
殷智贤,《时尚家居》主编。 当中国人终于可以做关于家的梦,而且这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时候,说明我们真正迎来了一个安居乐业的年代。 在这个年代到来之前,城里人的梦想是等着单位分房,而且梦想的起点总是几平米的平房,农村人的梦想是有一天能盖一间大瓦房。 梦的内容产生置换,而且置换的速度之快简直是令人瞠目,从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到现在,买房装修还成为市民生活中普遍的话题,而且房屋的品种和装饰的风格则是更深一层的内容。 人们敢于做这种种梦,而且梦得多姿多彩,梦得充满信心,原因不仅在于国家经济发展稳定而迅猛,人们的收入增多了,住宅私有合法化了,市场上提供的房屋品种及风格多样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这种社会分配的格局中,阶层分化产生了,并且无法掩饰地浮出水面,并受到法律保护。 应该说,在一个靠权力等级划分人群的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