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美国-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真正促成美利坚人共同体意识大觉醒的恰恰是英国。
独立风云(1)
2006年12月05日 12:15
连载:大国崛起·美国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在这个大陆上.不应当有人称为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
18世纪时,北美英属殖民地人口增长很快,1702年的27万人,到1770年已接近220万人人,大约每过25年翻一番,殖民地一片人丁兴盛,事业发达的景象。然而就在此时,殖民地的人们与英国老东家的关系却日益紧张,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
英国国王曾规定:殖民地的自由居民对涉及他们的立法有发言权,也就是说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得到了部分承认。但是,殖民地毕竟是殖民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地与大英帝国之间的裂痕逐渐显现。
在乔治三世的时代,这位年轻的英国国王血气方刚,他的观点是:“不但要统而且要治。”
1763年,英国在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当以英国人自居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为此庆祝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不祥之兆,一系列矛盾将接踵而来,将原本汹涌却少为人知的暗潮卷到海平面之上。
战争给了英国胜利,也给了英国巨债——1。3亿英镑,是战前英国外债的两倍。英国人原本想在国内解决问题,但加税的要求一提出就引发了一系列骚乱。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海外殖民地,特别是美洲大陆,他们试图从那里筹措殖民地防务和管理开支。
英国首相兼财政大臣乔冶·格伦维尔说:“从殖民地取得某些收入是必要而又正当的。”他的提议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
1764年,英国颁布《糖税法》,对过去每加仑征6便士的外国糖蜜税减为3便士,但撤销各殖民地原享有的某些免税待遇,对输入美洲的外国食糖和奢侈品(如酒、丝麻)收取附加税。
1765年,英国颁布《印花税法》,这是首次出现在美洲英属殖民地的新税种。但这个新生事物来势汹汹,举凡报纸、证书、票据、期票、债券、文告、历书及一切印刷品、小册子、法律文件,都得贴上半便士至20先令的印花税票,甚至连结婚证书和扑克牌都得交印花税。在新税种面前,新大陆上所有的英国臣民人人难逃。
英国当局声称,征收这两种税都是供当地的防卫与安全之用,但此举却没有征求殖民地人民的意见。
再没有比这更令殖民地人民愤怒的了,根据英国传统,财产是和生命与自由紧密相连的,如没有本人同意或他所选代表同意,无人可以侵犯他的财产。殖民地普遍认为,殖民地的权力来自英王特许而不是英国议会,而且殖民地在英国议会没有代表,因此英国议会无权对殖民地直接征税。要征也得殖民地议会说了算。
当时的北美英属殖民地到处流传着一句话:“无代表而征税乃是暴政。”此话出自 一位叫詹姆斯·奥蒂斯的政治家之口。此君出身律师,曾是英王在附属海事法庭上的总辩护律师。七年战争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增强收入,大力整顿海关,颁布“搜查令状”,授权海关官员可以闯入任何人的房屋内搜查走私物品。
这一法令遭到人们普遍不满,詹姆斯·奥蒂斯愤而辞职,并公开在法庭上反对“搜查令状”,他认为这些法令粗暴地践踏了人民的自由。他说:“英国自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一个人房屋的自由。一个人的住宅就是他的城堡,只要他安分守己,他在城堡里就应当得到像王子一样的保护。”
奥蒂斯后来败诉,但迫于民众压力,英国政府撤回了“搜查令状”,奥蒂斯也成为殖民地人民心中的英雄。
在当时诉讼程序中有一位25岁的年轻人,叫约翰·亚当斯,他成为日后美国第二任总统,他满怀敬仰地说:奥蒂斯是“一团火焰!……美国独立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诞生的;爱国者和英雄的种子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播下的。反对大不列颠蛮横无理要求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发生的。”
独立风云(2)
2006年12月05日 12:16
连载:大国崛起·美国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奥蒂斯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忌恨,1769年,一个英国军官在奥蒂斯头部猛击一拳,使他得了精神病。但奥蒂斯影响却日益扩大,他的话广泛流传,常被引用,这已经预示着英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殖民地的自主意识日益强烈,北美大陆的斗争即将到来。
而此时,英国的政府一些做法进一步扩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七年战争中,英国国王曾许诺,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分给殖民地官兵作为奖励。但是战争结束了,英国政府为了酬答印第安部落的帮助,乔治三世的一纸诏书就将曾经的诺言吹到九霄云外,他说:“严禁朕之所有忠良臣民在该地区购买土地或定居”。
说话不算数本就让英属殖民地人民不痛快,此时又出现了驻军问题。为了有效防御法国人,也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殖民地的目的,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加大了驻军力量,英国议会还通过了《惩治叛乱法案》,要求有英军驻扎的地方当局要提供军营用房,并供应各种日用品和每人每天5品脱的啤酒,或14品脱的糖蜜酒。
大英帝国的种种做法促使北美的殖民地走向联合与觉醒。
1765年为了抵制英国制定的《印花税法案》,有9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召开反《印花税法案》大会。也就是在这次会上,克里斯托弗·加兹顿使用了“American”(美利坚人)的概念。
加兹顿在演说中宣称:“在这个大陆上.不应当有人称为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
虽然会上存在争议,因为有些人认为自己是纯正的英国人,而这次大会的本意不过是团结起来,对付英国政府的不合法举措,与“美利坚人”有什么关系?
但是很快,“美利坚人”这个理念传遍了十三个殖民地。
殖民地人民追求自治与英国政府企图加强控制的矛盾,成为独立战争爆发前美洲殖民地历史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问题。
2、“难道生命如此珍贵,难道和平如此甜蜜,以至于非要用镣铐和奴役去换取它们?我不知道别人何去何从,我的抉择是:不自由,毋宁死!”
在1765年底,一个被称为“自由之子社”的秘密组织在波士顿诞生。其领导人是塞缪尔·亚当斯等人,这一组织发展很快,不久各殖民地几乎都有了类似的组织。
在“自由之子社”的领导下,城市居民放火焚烧成堆的印花,抢劫海关官员们的家,并迫使印花代售商辞职,1766年,《印花税法》宣布撤销。消息传来,十三殖民地一片沸腾,据记载,当时“灯火辉煌、篝火处处、彩坊林立、人群熙熙、火花满天,诚美洲之空前情景也。”
但英国议会并不打算就此罢休,撤了印花法的当天,他们宣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绝对有权制定管理和控制殖民地的法律。在1767年,又通过《汤森法》,凡是殖民地人们普遍购买的英国产品都要抽重税,而海关官员的工资则取决于他们从殖民地商人身上榨出多少油水。
面对这一情况,殖民地干脆抵制英货,虽然人们喝不到高级茶叶,买不到时尚的用品,但是本土工业却因为得自力更生而发展起来,英国出口下跌了38%。
英国议会派出英国军队对付特别不听话的波士顿。1770年3月5日,英军向一群聚集的当地人开枪,死5人,伤若干人,被称为“波士顿惨案。” 这一事件激起了波士顿居民的反抗。有1万多人参加葬礼,之后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就在这一天,英国议会被迫再次让步,撤销汤森税,只保留对茶叶的重税。此后两年,局势表面平稳,其实暗流汹涌。
英国于1773年为了帮助东印度公司摆脱财政困难,允许其在北美殖民地销售茶叶,并对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进口税。反英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东印度公司垄断殖民地的茶叶市场,因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英浪潮。
独立风云(3)
2006年12月05日 12:16
连载:大国崛起·美国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773年12月16日,一群自由之子假扮成印第安人闯进波士顿港口,将堆积在东印度公司货船上的342箱茶叶扔进了大海里,使波士顿港变成了一个“大茶壶”,故名“波士顿大茶会”。
虽然手段激烈,但是此时的殖民地人们并没有与英国彻底决裂的意思,他们只是认为英国议会无权干涉殖民地的内部事务。人们仍忠于英王,只是希望“伟大的国王”给予自己大
一些的自治权。
但在乔治三世和议会看来,这已经是大逆不道的叛乱行为了。英国本土的政治家们普遍对新大陆的人们不理解,没有代表权就不能征税?英国下辖的领土很多在议会都没有代表,不都在交税,谁也没因此造反呀!而且为了保卫他们免遭法国人的进攻,大英帝国的忠勇将士不是还在保卫殖民地的边界吗?他们怎么能如此忘恩负义!?
一些官员向国王和议会陈述:殖民地的人们是“粗俗、无法无天的懦夫。……大炮一响就能使他们落荒而逃……”
当然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人看出了其中的危机,埃德蒙·伯克就警告英国政府:武力只能逞威于一时,“一个永久处于在被征服状态的民族,是无法治理的。”但是这些观点并不是主流意识,从国王到百姓,大多数人对此都是一笑而过。
国王和大臣们认为对于美利坚应该给予的不是自治,而是教训。
国王那位傲慢的首相诺斯勋爵曾经说:“我决不能接受一切人生而平等这种荒唐的见解。”作为英国首相,他决不允许那些殖民地的人们挑战帝国和他本人的权威。
1774年,英国议会连续通过了五项强制性法令,也就后来被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规定受马萨诸塞指控的英国官员只能在其它殖民地或者英国受审,英军可强行在马萨诸塞的空屋、谷仓或其他房屋中驻扎,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将13个殖民地以西的俄亥俄河流域和伊利诺伊的土地划归魁北克。
首相先生干脆下令说:“新英格兰的各个政府已处于叛乱状态”,必须予以摧毁。
随后,英国派遣4个团的兵力抵达波士顿。英国的步步紧迫使殖民地的反英斗争变成了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
在费城有一座建筑,被美国人视为圣地,那就是卡彭特斯大楼。1774年9月5日至l0月26日,各殖民地的55名代表,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届大陆会议。
这次会议是针对“不可容忍的法令”而召开。但是代表们刚开始并不团结,他们第一件要争执的事竟是由谁来做开幕祈祷。来自弗吉尼亚的代表帕特里克·亨利劝解道:
“在弗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纽约人和新英格兰人之间的区别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不是一个弗吉尼亚人,我是一个美利坚人。”
在这次会议上,大陆会议通过了马萨诸塞提交的决议,宣布殖民地人民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而“不可容忍法令”是不公正和不合法的。
不过此时无人公开倡导“独立”,大陆议会还通过给英王的请愿书,希望在英帝国的体系内获得充分的自治地位。
对局势的发展,英国国王看得远比大陆会议的代表们更为严重,乔治三世认为形势已无可挽回,现在应当由武力来发言了,他说:“新英格兰的那些政府现在处于叛乱状态,必须用战斗来决定他们是属于这个国家还是独立”,“殖民地不是投降就是胜利”。
1775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把十三个殖民地与英国以外的国家间的贸易予以断绝。
而在此时的弗吉尼亚,行政长官帕特里克·亨利敦促议会向民团提供装备,他发表演讲:
“……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北方吹来的下一阵大风将给我们的耳朵带来响亮的武器撞击声!我们的弟兄已经上了战场!为什么我们还站在这里不动……?
独立风云(4)
2006年12月05日 12:16
连载:大国崛起·美国 作者: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难道生命如此珍贵,难道和平如此甜蜜,以至于非要用镣铐和奴役去换取它们?我不知道别人何去何从,我的抉择是:不自由,毋宁死。我镣铐的锁链声早已响彻平原。战争不可阻挡——让它来吧。我愿重复此句,让它来吧!”
在他的听众中,有一位代表,他的名字是华盛顿。
亨利后来虽然成为弗吉尼亚州的第一任州长,并两度担任州长,但他的地位和名声主要来自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说。在他演讲三周后,独立战争打响了第一枪。
在离五月花号登陆不远处,有一个叫做莱克星顿的小村。小村中矗立的一座铜像吸引着每一位后世的来访者。他一身平民装束,却手握步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莱克星顿被称为“美国自由的摇篮”。这个粗壮憨实的民兵铜像同端庄秀丽的自由女神雕像一样,被追求自由的人民所敬仰。
1775年4月19日,一队英军奉命前往马萨诸塞的康科德摧毁当地民兵的军需库,并逮捕反英领导人约翰·汉科克和塞缪尔·亚当斯。但这一行动被人发现。当英军途经莱克星顿的时候,约翰·帕克上尉和70名“—分钟民兵”(能够在一分钟内做好战争准备)已严阵以待。
英国人喝令这些人马上解散,这时一声枪响,双方发生交火,英军给当地民兵造成8死10伤。二百多年来,一直没有查明到底是谁打的第一枪,不过正是这一枪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随后,各地的民兵纷纷赶到,沿途狙击英军,当英军撤回到波士顿时,伤亡达270人,此后又被围困长达9个月,直到1776年才撤到今天的加拿大。
1836年4月,美国哲人爱默生在他的诗句中写道:湍流之上粗糙的拱桥边上/他们的旗帜在四月的微风中舒展飘扬/从戎征战的农夫/打响了震惊世界的第一枪。
枪声响起,震动了13个殖民地,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为独立自由而战。反对英国的武装行动很快席北美的广大地区,史称“独立战争”。
3、被杀死者的鲜血及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离的时候了。
一个殖民地人士在1775年7月写道:“你不论旅行到全国的任何地方,你都会看到居民们在进行训练、制造枪机、铸造迫击炮和炮弹并进行射击,制造火药。”
莱克星顿之战后不久,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亨利再次大声疾呼:“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同胞已经走上战场了!”
议会同意开战并组建“大陆军”,他们委派华盛顿为总司令。
北美大陆风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