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4-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匡庐中学的敌军终于支持不住,纷纷缴械投降,作了起义军的俘虏。
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在广东农军的配合下歼灭了敌第三军第二十四
团,然后向敌第二十三团发动攻击。敌二十三团遭到袭击后欲突围,第二十
四师教导队中队长陈守礼带领十几名战士英勇地阻击敌人。在短兵相接的激
战中,起义军的几个战士牺牲了,陈守礼也身中数弹倒在地上。及时赶到的
增援部队击溃了敌人,救回了身负重伤处于昏迷之中的陈守礼,此时,他已
是奄奄一息了。一阵激烈的枪声使陈守礼又从弥留中惊醒过来。他轻轻蠕动
双唇,发出微弱的声音:“敌人解决了吗?怎么还有枪声呢?”守护在他身
边的同志感动地流下泪来。这时,敌人吹响了表示全团停止抵抗的号声,陈
守礼才闭上了双眼,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战士们举起右手,向这位可歌可
泣的英雄致敬……
战斗持续了5个多小时,到早晨6点钟左右,全部解决了南昌市内和近
郊的敌军。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胜利的红旗飘扬在南昌城的上空。
8月1日清晨,起义官兵、党政干部和许多群众,在总指挥部门前的广
场举行了一次集会。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与大家见面。在一片热烈的掌
声中,周恩来英姿勃勃地登上总指挥部门前的台阶,向大家连连招手。他以
坚定、洪亮的声音说:“革命靠军阀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
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
导了,我们共产党人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支军队!”
同日,在聂荣臻的领导下,驻马回岭之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全
部、七十四团重机枪连、七十五团三个营,也胜利地实现了起义,于2日到
达南昌。
起义胜利后,在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于江西省政府西花厅召开了有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首先,由叶挺报告起义经过,
接着,讨论通过了 《联席会议宣言》、《八一起义宣言》、《八一起义宣传
大纲》,以及由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委员的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共同签
署的 《中央委员宣言》等文件,最后,推举出以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国国民
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会由谭平山、宋庆龄、周恩来、恽代英、郭沫若、吴玉
章、林祖涵、贺龙、叶挺、张国焘、徐特立、李立三、彭湃、苏兆征、邓演
达、何香凝、于右任、彭泽民、江浩、陈友仁、朱晖日等25人组成,委员会
推举谭平山、宋庆龄、郭沫若、贺龙、恽代英、邓演达等7人组成主席团,
为最高执行机关。
起义后的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为第二方面
军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
… Page 32…
下辖三个军:第九军,军长韦杵、副军长朱德,党代表朱克靖, (原想争取
部分滇军加入起义军,未获结果,后将第二十五师拨归朱德指挥)。第十一
军,军长叶挺,党代表聂荣臻,下辖三个帅:第十师,师长蔡廷锴, (南下
开始后,在进贤率队叛逃);第二十四师,师长古勋名(后为董朗)、党代
表颜昌颐;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第二十军,军长贺龙
(兼),党代表廖于吾,下辖三个师: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方维良;
第二师,师长秦光远,党代表陈恭;第三师,师长周逸群,党代表徐特立。
以上共16个团又四个营,总计3万余人。
南昌起义的胜利,使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大为惊恐,他们立即纠集
力量,进行疯狂的反扑。
8月3日,武汉政府通令全军镇压起义部队,命令张发奎、朱培德部全
力向南昌反扑。起义部队按原定计划南下,准备到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于
8月3日到5日,分批撤离南昌,由赣东南下,经寻乌直取东江入粤。
8月5日,张发奎部向南昌进攻,8日,进入南昌。
8月7日,起义军到达临川,军阀杨如轩部约2000人,仓皇逃往南城。
起义军稍事休息后,即南下宜黄、广昌。之后,以第十一军为右纵队取道宁
都,第二十军为左纵队取道石城,到壬田会合。25日,在壬田击溃钱大钧部
两个团,26日,攻入瑞金。这时,蒋介石和李济深调集的钱大钧、黄绍竑两
部约1。8万人,正向于都、会昌一带集结,准备围攻起义军。前委决定,趁
两股敌人尚未靠拢之机。主动进攻会昌,消灭钱大钧部。28日,叶挺率十一
军取得洛口,对会昌发起进攻,30日午后5时,起义军攻入会昌,钱大钧部
向南逃窜。同时,黄绍竑部亦被击溃,这一仗,共缴枪约2500支。
会昌大捷后,起义军为解决伤员,辎重运输困难,又折回瑞金,改道入
闽,经汀州、上杭,沿汀、韩二江南下,直趋潮汕地区。9月19日,起义军
主力进占大埔,为保护南下部队侧背,监视梅县方向敌人,起义军决定分兵,
将朱德指挥的周士第二十五师留驻三河坝,其他各部向潮汕进发。24日,起
义军占领潮汕,钱大钧、黄绍竑部亦由赣东南进入粤东。起义军为回师打击
钱、黄两部,乃令周逸群率第三师和革委会警卫团留驻潮汕,第十一军第二
十四师和第二十军第一、二两师共6000人左右,回师迎敌。27日,由揭阳
向汤坑进发。28日,击退薛岳部,29日,进入汤坑后,方知已处于广东军阀
陈济棠、薛岳等三倍于己的敌军包围之中,起义军经两日激战后,撤出战斗,
退往揭阳。由于起义军兵力分散,于汤坑战斗的同时,潮州、汕头也相继失
守。
起义军的主力在广东潮、汕地区作战受挫后,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一部
分在董朗等人的率领下,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坚持斗争,第
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及第九军的一部分则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艰苦转战于
闽、粤、赣、湘边界,他们在无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对于无
产阶级革命军队的建设和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武装斗争等中国革命的一系列
重大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独立进行了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农村
的历史性转折的尝试。
朱德和周士第等指挥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军部队正在三河坝与钱大钧部等
进行酣战之际,得知潮、汕受到黄绍竑部攻击的消息后,便立即根据总指挥
部预定的计划撤出战场,准备驰援潮、汕。
10月5日,两部除担任掩护任务而留在三河坝的第七十五团一部外,其
… Page 33…
他共约2000余人到达饶平县境的大上峰、水牛子、下祠一带。中共饶平县委
书记杜式哲立即赶往部队驻地表示欢迎,并组织群众给部队送茶送饭。
此时,第二军第三师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率领从潮州突围出来的200余
人,在奔赴三河坝会合第二十五师的途中经过饶平县境,两支部队不期而遇。
朱德、周士第这才得知潮、汕已失守,革命委员会等首脑机关去向不明。在
有周士第、李硕勋、陈毅、周邦采等各路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朱德指出:
反动派在东江地区陈兵数万,其势汹汹,随时都有向起义军扑来的可能。因
此,起义军只有迅速脱离险境,保存有生力量,才能图谋新的发展。他认为,
在三河坝激战时,部队寄希望于前线,现在前方主力已完全失利,希望变成
了失望,在这群龙无首的局面中,必须另寻出路。他向大家表示说:我是共
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种子保留下来,有信心把这支部队带出去,
和同志们团结战斗,把革命进行到底。朱德的意见,得到陈毅的赞同,大家
一致决定,积极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部队避开敌军主力来攻的方向,从
东北方向迂回穿插,向闽、赣边界方向引退,加强政治动员,稳定军心。
部队在饶平时,从中共饶平县委书记杜式暂处得知,中共饶平县委准备
组织农民军攻打县城,但农民军仅有千人,几十支枪,力量单薄,朱德便决
定派出第九军300余人,帮助农军攻下了县城。
两日后,朱德、周士第等率领部队,由当地的中共党组织派人带路,向
福建境内的平和县方向进发,后经永定、峰市进入武平县境。在这一段行程
中,没有发生什么重大战斗。
10月中旬的一天,部队到达武平县旧城郊外,这时,敌军已发现这部分
起义军的动向,钱大钧部约一个师紧紧尾追于后,起义军为摆脱这股追敌,
在朱德等的指挥下,预先埋伏在城外要隘,出敌不意,一举击退其两个团,
选小路迅速西进。
最后,在朱德、陈毅带领下,起义军撤出广东,辗转至湘南,于 1928
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南昌起义,震动了全国,震动了全世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其光
辉的一页。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枪,拉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伟大序幕。
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开
始。1933年7月1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
决定以每年的“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的纪念日,即人民军队诞生的光
荣节日。
… Page 34…
“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这就是
九·一八事变。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军至 1932
年2月轻而易举地初步完成了对中国东北四省的占领。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上海的工人、学生和人民群众,曾多次组织反
对日本侵略的活动,抵制日货,集会示威,全市抗日运动日益高涨。与此同
时,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侨民”和驻沪的日本官员,也多次集会,狂妄叫嚣
要坚决惩罚坚持抗日的中国人民。
日本人乘机竭力扩大事态。19日半夜,日本指挥官田中指使日本宪兵重
藤千春大尉指挥上海的“日本人青年同志会”,趁黑夜袭击了曾建立过抗日
组织的三友实业社总厂,放火烧毁了厂房、工房和仓库。此后,这伙暴徒还
与华籍巡捕发生冲突,行凶砍死两人,重伤两人。日本暴徒在与巡捕冲突中,
也被打死一人,重伤两人。
在这一连串的暴行之后,日本驻沪总领事村井反而于21日又向上海市政
府提出抗议,要求赔礼道歉、惩凶、赔偿、立即解散抗日团体等4项无理要
求。
吴铁城被迫在28日下午3时15分表示全面接受日本的4项要求。
然而,蓄意在上海制造事端的日本帝国主义,并不满足。
在吴铁城全面接受日方无理要求的5小时又15分钟之后,日本又提出了
早已准备好了的一项新的通牒,声称:为了保卫日本侨民的安全,日本海军
决定派兵进驻上海,并要求中国军队尽快撤出上海的闸北地区。但在尚未得
到中国方面答复时,日本海军陆战队2000人已按预定的作战计划,于11时
30分,在北四川路西侧,以及天通庵路、青云路、横滨路等发动了猛烈的进
攻。当时还未及撤离防地的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一五六旅,在日军的进攻面
前,奋起抗战。由此,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就在日
军的不宣而战下爆发了。十九路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淞沪抗战。
一·二八事变发生时,驻京沪地区的中国军队是十九路军。1931年 10
月,十九路军由江西赣州“剿共”前线调戍京沪地区。蒋光鼐任总指挥,蔡
廷锴任军长,戴戟任京沪警备司令。全军下辖第六十师,驻防苏州、常州一
线;第六十一师,驻防南京、镇江一线;第七十八师,驻防吴淞、闸北、南
翔一线。全军共3。3万多人。
11月初,十九路军卫戍京沪后,在上海人民坚决抗日行动的推动和影响
下,抗日决心是坚定的,但在组织上、实际准备很不充分。当时十九路军到
沪不久,对敌情知之甚少,而南京国民政府抱定不抵抗主义,并未向该军提
供任何有关敌情,直到该军从自己获得的情报中判断出军日发动侵略战争已
经不可避免,才于1932年1月15日开始进行应战的军事部署,而此时距日
军发动进攻的时间尚不足两周。
由于日军侵略形势的日趋严重,1月23日,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
戴戟主持下,召开了驻沪部队紧急军事会议,一致决心保卫上海,讨论和决
定了一切必要的应变措施,并向全军各部发出了:“我军以守卫国土,克尽
军人天职为目的,应严密备战。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
全力扑灭之”的密令。
24日,蔡廷错等到达苏州,又召集驻苏部队高级将领举行紧急会议,传
… Page 35…
达和解释了23日发出的密令,驻军将领也一致拥护。
日本海军发出要求中国方面撤退闸北驻军的通牒后,不待中国方面回
复,即令停泊在上海的日本军舰上的海军陆战队登陆,同时命令上海陆战队
迅速按预定计划作好进攻准备。
第十九路军总部在接到关于日军发动进攻的报告后,蒋光鼐、蔡廷锴、
戴戟星夜赶至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
29日1时,蒋、蔡、戴联名向全国各界发出通电,表明了第十九路军对于日
军进攻实行坚决自卫的决心。
天亮以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由航空母舰
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守军第二五六旅所部,
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以集束手榴弹对付日军的装甲车,组织敢死队以潜伏
手段炸毁敌装甲车,坚守每一阵地,并在炮火掩护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
退日军的连续进攻。战斗极为激烈,市街到处起火,火焰漫天,战场极为凄
惨。在北站及商务印书馆两处起大火后,日军趁机向北站猛攻,守军与日军
激战一小时后退出北站。29日17时,第一五六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
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
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
日军进攻受挫后,通过英、法、美各国领事的斡旋,于29日夜20时,
向中国守军提出停战要求。中国驻军明知其为缓兵待援之计,同意停战。同
时十九路军也加强部署,急令驻镇江以东之第六十师进驻南翔、真茹一线,
并将第六十一师调沪,驻沪之�